多资产配置

搜索文档
投资者信心提升 7月备案私募产品数量创近27个月新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0:42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情况 - 7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数量达1298只 环比增长18% 创近27个月新高 [1] - 今年以来备案产品总量达6759只 同比增长61.39% [1]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620只 占比47.77% 环比增长19% [2] - 今年以来量化产品备案3081只 占比45.58% 同比增长77.68% [2] 策略类型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887只 占比68.34% 环比增长24.58% 居五大策略首位 [1] - 多资产策略产品162只 占比12.48% 环比增长5.88% 为第二大策略 [1]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125只 占比9.63% 环比增长1.63% [1] - 组合基金策略产品48只 占比3.7% [2] - 债券策略产品46只 占比3.54% [2] 量化产品结构 - 股票策略量化产品478只 占量化产品总量77.1% 环比增长26.79% [2] - 指数增强产品321只 占股票量化产品67.15% 环比大幅增长52.13% [2] - 量化CTA产品80只 占量化产品总量12.9% [2]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持续向好 沪指站上3600点关键点位 提振投资者信心 [3] - 量化策略产品展现优异业绩表现 超额收益能力吸引资金涌入 [3] - 私募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 头部机构及优质产品提升行业竞争力 [3]
7月份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创年内单月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05 23:37
私募基金备案量激增 - 7月全市场完成备案私募基金1298只 环比增长18% 创2025年以来单月备案量新高 刷新近27个月纪录 [1] - 备案量激增三大驱动因素:A股持续走强提振投资者信心 量化策略超额收益吸引资金流入 头部机构优质产品供给增加 [1] 策略分布特征 - 股票策略备案887只 占比68.34% 环比增长24.58% 稳居五大策略首位 [1] - 多资产策略备案162只 占比12.48% 环比增长5.88% 反映分散配置需求上升 [2]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125只 占比9.63% 环比微增1.63% 低相关性特征受青睐 [2] - 债券策略和组合基金策略备案量较低 显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2] 头部机构主导市场 - 7月676家私募机构完成备案 其中48家为百亿元级机构 [2] - 备案量前十二名均为百亿元级私募 合计备案198只 [2] - 备案量≥10只的13家机构中 百亿元级私募占12家 [2] 量化策略发展前景 - 因诺资产认为市场分化将强化量化指增策略的适应能力与风控价值 [3] - 世纪前沿指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宽松政策环境有利于策略发挥 [3]
7月份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创年内单月新高 百亿元级量化机构领跑
证券日报· 2025-08-05 15:42
私募基金备案量激增 - 7月全市场完成备案私募基金1298只 环比增长18% 创2025年以来单月备案量新高 刷新近27个月纪录 [1] - 备案量激增三大驱动因素:A股持续走强提振投资者信心 量化策略超额收益吸引资金流入 头部机构优质产品供给增加 [1] 策略分布特征 - 股票策略主导市场 7月备案887只 占比68.34% 环比增长24.58% 在五大策略中占比近七成 [1] - 多资产策略崛起 备案162只 占比12.48% 环比增长5.88% 反映分散配置需求提升 [2]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稳健增长 备案125只 占比9.63% 环比微增1.63% 受益于低相关性和收益弹性 [2] - 债券策略和组合基金策略备案量较低 显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2] 头部机构表现 -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领跑 48家百亿元级机构参与备案 前12名均为百亿元级机构 合计备案198只 [2] - 备案量≥10只的13家机构中 百亿元级私募占12家 [2] - 量化私募因诺资产7月备案7只产品 认为复杂市场环境有利于因子挖掘和策略优化 [3] 后市展望 - 世纪前沿指出中国经济韧性较强 宽松政策环境将维持市场活跃度 为各类策略创造有利条件 [3]
7月备案私募产品数量创近27个月新高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14:17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情况 - 7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达1298只,环比增长18%,创近27个月新高 [1] - 2025年1-7月累计备案6759只,同比增长61.39% [1]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620只,占比47.77%,环比增长19% [3] - 2025年1-7月量化产品累计备案3081只,占比45.58%,同比增长77.68% [3] 分策略备案表现 股票策略 - 备案887只,占比68.34%,环比增长24.58% [1][3] - 量化股票策略备案478只,占量化产品总量77.1%,环比增长26.79% [4] - 指数增强产品321只,占量化股票产品67.15%,环比增长52.13% [4] - 股票市场中性产品126只,环比下降16% [5] 多资产策略 - 备案162只,占比12.48%,环比增长5.88% [1] - 量化多资产策略备案51只,环比下降7.27% [5] - 复合策略产品31只,环比下降16.22% [5]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 - 备案125只,占比9.63%,环比增长1.63% [1] - 量化CTA产品80只,占量化产品12.9%,环比增长14.29% [4][5] 其他策略 - 组合基金备案48只,占比3.7%,环比增长14.29% [2][3] - 债券策略备案46只,占比3.54%,环比增长4.55% [2][3]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持续向好,沪指站上3600点提振投资者信心 [5] - 量化策略产品超额收益表现突出,吸引资金大量流入 [5] - 私募行业供给端优化,头部机构竞争力提升增强投资者认可度 [6]
私募产品备案热情高涨 7月超1200只产品完成备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07:27
私募产品备案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数量达1298只 环比增长18% 创近27个月新高 [1] - 2025年以来累计备案产品6759只 同比增长61.39% [1] 各策略类型备案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887只 占比68.34% 环比增长24.58% [1] - 多资产策略产品备案162只 占比12.48% 环比增长5.88% [1]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备案125只 占比9.63% 环比增长1.63% [1] - 组合基金与债券策略产品分别备案48只和46只 占比3.70%和3.54% [1] 量化产品备案表现 - 7月量化产品备案620只 占比47.77% 环比增长19% [2] - 今年以来量化产品备案3081只 占比45.58% 同比增长77.68% [2] - 股票策略量化产品备案478只 占量化产品总量77.1% 环比增长26.79% [2] - 指数增强产品备案321只 占股票量化产品67.15% 环比增长52.13% [2] - 量化CTA产品备案80只 占量化产品12.9% 环比增长14.29% [2]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持续向好 沪指站上3600点提振投资者信心 [3] - 量化策略产品超额收益能力突出 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3] - 私募行业供给端优化 头部机构及优质产品提升行业竞争力 [3]
去年卖爆的百亿私募遇赎回潮,泓湖投资:股票和商品贡献负收益
凤凰网· 2025-08-05 02:29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代表性产品年度收益逼近90%,产品一度被"卖爆",出现"新上线200个号火速卖光"的情景 [1] - 2024年9月公司公告将直销渠道申购起点上调至500万元 [6] - 2024年公司代表产品泓湖稳健宏观对冲收益达88.23%,在886位"公奔私"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二 [6] -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旗下多只产品单周回撤超6%,其中泓湖泓福积极配置1期、2期和泓湖稳健宏观策略6期分别回撤6.61%、6.6%、6.57% [2] - 截至2025年8月1日,公司多数产品年内收益不佳,仅少数产品收益超2%,部分产品已出现小幅亏损 [6] 投资策略 - 公司采用系统化宏观框架,结合量化手段进行交易和风控 [5][6] - 2025年7月公司根据基本面信号平仓空单、开仓多单,但因政策预期落空导致组合回撤 [1][4] - 公司投资组合包含股债商大类资产,上周债券类资产贡献1%以上正收益,但权益和商品类资产均下跌 [5] - 公司表示会关注品种间配对交易机会,并强调积极产品会给主动管理预留空间以把握趋势性机会 [4][5] - 公司创始人梁文涛表示2025年将重点关注商品市场,预计贵金属可能进入高波动阶段 [1][7] 公司发展 - 公司2010年成立,2017年后引入量化手段,发展成为宏观研究与量化交易结合的管理人 [6] - 2024年公司规模突破百亿元 [2] - 公司2018-2024年持续实现正收益,2024年业绩迎来大爆发 [6] - 2024年8月公司公告暂停新增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合作 [6] - 公司创始人梁文涛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曾任职易方达基金和涌金投资 [5]
兴证全球朱喆丰:平衡资产配置 力争长期回报
上海证券报· 2025-08-03 13:34
投资理念 - 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性,认为短期正反馈与长期有效性不能等同[2] - 价值投资包含三个层面:长期主义与正直善良的衡量标准、质疑市场异常报价的勇气、准确预估公司未来发展的能力[3] - 投资不仅考验专业水平,更考验本心,需要抵制短期和中期的诱惑[3] 产品表现 - 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兴全汇虹一年持有混合基金自2023年7月任职以来净值累计增长11.57%,高于同期业绩基准4.87个百分点[3] - 兴证全球丰德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收益4.79%,最大回撤仅1.02%,提供低波动资产配置解决方案[4] - 固收增强策略通过多元资产配置承接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4] 资产配置策略 -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力争平滑波动并获取收益弹性[1][4] - 管理债股混合类产品关键在于各资产间寻求平衡,根据市场估值变化调整投资方式[5] - 兴证全球基金在转债领域有深厚积淀,2004年成立境内首只可转债基金[5] 下半年配置方向 - 纯债策略以求稳为主,预计债券收益率低位震荡,将优化久期、杠杆和配置[6] - 转债方面力争把握结构性机会[6] - 股票方面看好红利类资产及创新药、互联网等兼具安全边际与高景气度的细分领域[6]
波动是常态,N刷塔勒布“反脆弱”哲学
天天基金网· 2025-08-01 12:01
市场情绪与黑天鹅事件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市场情绪从谨慎转向积极,但历史经验表明乐观共识往往伴随潜在风险 [3] - 2025年前7个月出现美国对等关税、中东冲突等黑天鹅事件,挑战依赖历史数据和线性外推的传统框架 [3] - 黑天鹅事件位于概率分布的极端尾部,传统统计模型常低估其可能性和破坏力,导致风险敞口过大 [4][8] 黑天鹅事件的特征与成因 - 黑天鹅事件定义为极其罕见、超出常规预测范围、具有颠覆性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次贷危机、俄乌冲突、关税战等 [6] - 认知偏差导致人类过度依赖历史经验和线性外推,忽视极端异常事件的可能性 [6] - 系统脆弱性表现为过度依赖特定假设或条件,一旦基础被颠覆,系统可能崩溃,如泰坦尼克号的设计缺陷 [7] - 尾部风险被传统模型低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因依赖正态分布假设,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巨亏46亿美元 [8] 反脆弱投资策略 - 杠铃策略: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低风险国债或货币基金,小部分配置于高风险资产,以控制极端损失 [11] - 多资产配置:分散投资于低相关或负相关资产类别,如经济衰退时高质量债券上涨,通胀时大宗商品表现良好 [12] - 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实现正收益,但在2020年疫情期间跌幅超12% [12] - 多策略配置:分散投资于逻辑迥异的策略,如动量策略和CTA趋势跟踪策略,在黑天鹅事件中可能获利 [13] - 期权工具:利用其非线性损益结构,买方策略亏损有限、收益无限,适合应对黑天鹅事件 [14] - Universa Investments运用低成本深度虚值看跌期权,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实现年化超100%的回报 [15] 投资哲学与实践 - 反脆弱哲学主张构建能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系统,而非预测黑天鹅事件 [10] - 承认未知、敬畏风险、分散暴露、控制极端损失是构建反脆弱投资组合的核心 [16] - 构建反脆弱系统需要持续学习、实践和打磨,以应对真正的黑天鹅事件 [16]
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将于8月4日起正式发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2:41
产品发行与策略 - 摩根资产管理旗下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将于8月4日起正式发行 托管行为招商银行 投资者可通过招商银行 招商证券等渠道参与认购 [1] - 该基金采用多元配置"固收+"策略 以稳为先 精选优质债券基金打底 同时积极捕捉海内外市场多元资产投资机会 力争获得长期稳健回报 [1] - 基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合计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超过30% 并可灵活配置公募REITs 黄金等商品基金 QDII基金和香港互认基金等品种 [1] 产品定位与特点 - 作为偏债混合型FOF 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追求低波动 低回撤和收益广 助力投资者解决单一资产投资难题 [1] - 产品在追求多元收益的同时 有助于分散组合整体风险 [1] 团队与支持 - 摩根资产管理旗下具备全球视野的本地多资产投资团队助力该基金运作 中国多资产团队成员兼具海内外投研经验 基金经理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9年 [1] 市场环境与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 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多资产配置重要性 开始通过FOF布局多元资产 寻求多元收益来源 [1]
中泰资管天团 | 田宏伟:对FOF投资组合构建、基金选择以及投资目标的再思考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31 11:32
FOF投资的时代变迁与演化趋势 - FOF投资经历了从多资产配置到多策略配置的演变 随着国内投资工具的丰富 全球配置和跨资产类别配置成为可能 QDII基金 港股通 商品基金和ABS/Reits产品拓展了配置空间 [3][4] - 2022年后公募FOF多资产配置条件成熟 2024年FOF配置黄金比例显著提升 对业绩稳定作出贡献 [4][5] - 多资产配置需关注资产间低相关性 但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相关性骤升 如2009年金融危机中股票与信用债同步大跌 [7] 组合构建:从多资产到多策略 - 多策略配置在量化私募中应用广泛 结合多种指增策略可提升超额收益稳定性 高频交易策略护城河更高 [7] - 公募FOF广泛采用多策略配置 通过分散子基金组合降低单一风险因子暴露 但需警惕策略间的多重共线性风险 如2024年2月小盘股流动性危机导致量化产品大幅回撤 [8] - 真正有效的多策略配置需规避单一因子过度暴露 某团队管理的量化FOF在2024年事件中回撤较小即得益于此 [8] 基金选择的重要性 - 基金优选仍是FOF投资核心支柱 优秀基金经理的alpha能力在2025年出现全面回归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大幅超越主流指数 [11] - 评估基金经理alpha需剥离行业beta和主题beta 风险管理能力成为新考察维度 监管政策开始强调基金业绩不能过度偏离基准 [12] - FOF产品可通过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 在保留alpha能力的同时降低最大回撤 [12] 投资目标的锚定 - 绝对收益应作为基金第一目标 但需拉长考察周期至三年以上 监管层建议将投资者平均盈利幅度纳入考核 [16] - 跑赢业绩基准是资管业务本源 2021年后部分权益基金跑输沪深300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FOF产品需长期超越自身基准 [17][18] - 排名领先不应刻意追求 否则易引发羊群效应 实现绝对收益和基准超越后自然能获得较好排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