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散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冲击重挫“买入美国”时代,投资者路在何方?
财富FORTUNE· 2025-07-28 12:04
投资策略转变 - 过去十年"买入美国"策略主导市场 通过配置标普500指数ETF获得稳定收益 但该策略近期失效[1] - 科技七巨头估值过高导致投资组合结构性失衡 市值加权法加剧集中度风险[4][5] - 当前建议转向主动管理策略 提升地域多样性配置 降低美股集中度[2][6] 美股配置调整 - 保留美股配置但需降低权重 标普493指数(剔除科技七巨头)仍具投资价值[7] - 高股息股票(如辉瑞6% 福特6%)替代债券配置 因债券波动性上升且与股票负相关性减弱[8] - 推荐三只标普493成分股:Intuitive Surgical手术机器人 Arista Networks数据中心设备 Gap Inc转型企业[13][14][15] 欧洲市场机遇 - 欧洲斯托克50指数ETF成为核心配置选择 估值达历史低位且政策环境改善[16][17] - 德国扩大国防开支 法国意大利推出促增长政策 私营部门活力提升[8][9] - 黑石集团和阿波罗高管认为欧洲资产处于价值洼地 过度监管时代可能终结[9] 亚洲投资机会 - 中国科技板块因AI突破重获关注 阿里巴巴腾讯吸引力提升[19] - 日本公司治理改革见效 推荐索尼东京电子等出口企业[20] - 印度宽基ETF受益于美印关系深化及产业蓬勃发展[21] 黄金投资分析 - 2024年黄金表现亮眼 4月22日创3500美元/盎司历史新高[24] - 实物黄金渠道:开市客金条溢价仅2% 美国金鹰币加拿大枫叶金币具观赏性但溢价高[24][26] - 黄金ETF成本最低但无法持有实物 资本利得税最高达28%[24][29] 资产配置建议 - 35岁投资者建议75%美股+欧洲大盘股ETF 搭配亚洲科技股及比特币黄金[10] - 临近退休者推荐60/40股债组合 债券侧重短期品种[10] - 专业顾问可帮助构建复杂组合 防止非理性撤资 但需权衡管理费成本[10]
不只是3600点!我们该建一个能接住任何牛市的账户!
雪球· 2025-07-24 08:56
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 - 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为近10年来首次站上该点位,此前长期在3500点以下徘徊[1] - 市场情绪高涨,引发对全面牛市的期待[5] A股牛市特征分析 - A股市场存在结构性牛市特征,2016-2018年和2019-2021年牛市期间上证指数涨幅均不足100%,行业涨幅超100%的占比低于35%[6] - 2019-2021年新能源电力设备、食品饮料涨幅达200%+,而银行、通信等行业涨幅不足20%,房地产甚至出现负收益[6] - 2005-2007年和2013-2015年为全面牛市,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超100%,涨幅超100%的行业占比达85%以上[8] 行业表现差异 - 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行业在牛市期间表现突出,区间涨幅均值分别达421%和220%[8] - 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表现落后,区间涨幅均值仅为280%和165%[8] 全球资产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自2022年底走出慢牛,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91%[5] - AI浪潮推动美股持续创新高,COMEX黄金突破3500点[12] 投资策略建议 - 分散配置是穿越牛熊的关键,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在1946-1981年和1981年后的不同利率周期下均表现稳定[16][17] - 全天候策略年化收益率达10.4%,标准差为8.3%,优于传统60/40策略的8.5%年化收益率和8.9%标准差[20] - 长期来看,全天候策略在滚动20年窗口内战胜60/40策略的概率达80%[23] 配置方案示例 - 三分法配置方案包含偏债基金30%、偏股基金60%和商品基金10%[28] - 偏股基金涵盖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A、创金合信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A等,偏债基金包括易方达中债新综指等[28] - 商品基金配置国泰黄金ETF联接A,占比10%[28]
投资看起来简单,但却并不容易
搜狐财经· 2025-06-08 01:32
长期投资策略 - 长期股票投资策略的核心是买入并持有一个分散配置的投资组合 避免预测市场行为 [4] - 情绪干扰是投资者偏离长期策略的主因 会导致过度交易 高成本和低收益 [4] - 股票长期真实收益率(剔除通胀)历史均值为6%-7% 未来可能降至5% 市盈率从15倍升至20倍 [6][7] 股票资产特性 - 股票作为实物资产所有权凭证 是长期抗通胀的有效工具 [7] - 股票风险随时间递减 债券风险随时间递增 长期投资者应提高股票配置比例 [7] - 股票收益具有均值回归特性 债券受通胀不确定性影响更大 [7] 全球配置与指数投资 - 宽基指数基金长期跑赢多数主动基金 可获得接近市场顶部的收益水平 [8] - 建议配置至少1/3股票资产于非美市场 美股2022年估值全球最高 低估值市场长期收益更优 [8] - 价值股历史表现优于成长股 可通过价值类指数基金或基本面加权指数配置 [8][11] 市场周期与行为金融 - 投资者易受情绪驱动高买低卖 导致收益低于简单持有策略 [12] - 成长股存在25年周期的高估现象 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20-2021年大盘股暴涨 [9] - 被长期低估的股票/行业/国家往往后续提供更好收益 可利用价格偏离布局 [11] 投资执行与专业建议 - 频繁交易和择时是主要投资陷阱 交易成本与错误决策会侵蚀收益 [15] - 共同基金选择和市场周期判断同样困难 多数投资者仍难超越市场平均 [16] - 专业顾问应认同分散配置和长期投资理念 帮助规避行为偏差 [17] 股票市场本质 - 股市是全球资本配置核心驱动力 长期看仍是财富积累最佳途径 [18] - 股票代表对企业实物资产和智力资本的所有权 具有持续创造价值能力 [7][18]
从诞生到普及,指数基金在美股的三个发展阶段
银行螺丝钉· 2025-04-25 13:47
指数基金发展概况 - A股指数基金规模在2024年超过三万亿创历史新高 前几个月规模增长达几千亿 相当于前十年的总和 [1] - 海外指数基金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与A股同步发展 [1] - 美股指数基金发展分为理论奠基、机构产品诞生、个人普及三个阶段 [1][6][16] 理论奠基期(20世纪初-60年代) - 巴舍利耶提出市场涨跌不可预测理论 [3] - 马科维茨创立分散配置降低波动风险理论 [3] - 威廉·夏普提出阿尔法/贝塔收益并构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 尤金·法马提出市场有效假说 后期补充策略可超越市场收益 [4] - 理论体系构成现代投资基础 被广泛收录于金融教材 [5] 机构指数基金诞生(20世纪70年代) - 美国国家银行1973年推出内部标普500追踪组合 [7] - 百骏财务管理公司1973年推出专户产品 持有标普500前250大股票 [10] - 富国银行首创等权重指数基金 覆盖纽交所全部股票 规模600万 [11] - 早期参与者均为养老金、银行等机构 个人无法参与 [13][14] 个人指数基金普及(70年代至今) - 先锋领航1976年发行首只个人标普500指数基金 募资1132万美元 [17][18] - 初期规模不足需部分模拟指数 70-80年代熊市制约发展 [19][21] - 80年代美股牛市推动指数基金规模爆发 2000年首只产品达1072亿 [23][24] - 指数基金规模超越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 [25] - ETF品类随后崛起 当前美股指数基金规模达万亿美元 [26][27] A股指数基金发展展望 - 参考海外45年超越主动基金历程 A股预计需1-2轮牛熊市 [31] - 国内指数基金发展20年 速度将快于海外市场 [31] - 行业预判指数基金将持续高速发展 进入黄金时期 [31]
每日钉一下(为什么说分散配置,是投资中“免费的午餐”?)
银行螺丝钉· 2025-04-15 13:35
人民币债券市场 - 过去几年人民币债券经历了一轮小牛市 [1] - 2024年长期债券在上涨后波动逐渐增大 [2] 债券指数基金特点 - 债券指数基金适合普通投资者因其分散配置特性 [7] - 分散配置+再平衡策略可实现1+1>2的效果提升收益并降低波动风险 [8] - 指数基金通常分散配置几十至数百只股票体现分散配置理念 [10] 投资组合理论应用 -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强调分散配置可降低风险且不减少收益 [8] - 分散配置中证A500和中证红利各50%并每年再平衡收益高于沪深300且波动更小 [8] - 投顾组合应用分散配置+再平衡策略收益率超过市场指数同时波动风险更小 [11] 投顾组合表现 - 主动优选和指数增强投顾组合配置不同风格品种并在低估值时调整比例 [11] - 投顾组合上线后收益率超过同期市场指数且波动风险更小 [11]
投资小知识:3个方法,帮你更好地做到长期投资
银行螺丝钉· 2025-04-11 13:10
投资者行为分析 - 37%的投资者持有基金不到90天即卖出 平均收益仅3% [2] - 仅有0.4%的投资者能坚持持有基金5年以上 该比例低于山东考生考上985院校的概率(1.4%) [3][4] 长期投资策略 - 建议使用3-5年以上长期闲置资金投资 避免因短期资金需求被迫卖出 [5][6] - 分散配置可降低波动风险 单个股票或行业集中持仓会加剧投资者心理压力 [7] - 在低估区域进行投资是长期持有的有效方法 [8] 注:文档9内容为空 文档10为推广信息未纳入分析
高点买入亏超50%后,总结出三大血泪教训!
天天基金网· 2025-03-29 02:04
核心观点 - 投资不是追星游戏,而是需要理性规划与长期坚守的马拉松 [3] - 从盲目追星到躺平止损,经历了从"韭菜"到"学徒"的蜕变,通过运用工具优化策略做好长期投资 [27] -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更是人性的修行 [26] 跟风追星的代价 - 2021年下半年将积蓄投入火热的医药、军工以及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但市场风格切换后成长股暴跌,单一赛道基金风险暴露无遗 [4] - 持仓的一只成长价值基金因重仓科技股,在2022年最大回撤超50% [4] - 主动基金易受基金经理风格偏移以及押注单一赛道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 [6] 定投策略的误区 - 面对亏损加大定投金额试图摊薄成本,但2022年多次因资金不足导致定投中断,错失低位补仓机会,最终成本线居高不下 [9] - 未根据市场估值动态调整策略,盲目坚守医药基金,陷入"跌跌不休"的泥潭 [10] - 定投执行偏差(如金额波动、扣款失败、没有及时止盈止损)会显著放大亏损 [12] 情绪失控的转折点 - 2024年9月市场迎来"924行情",但账户仍浮亏超40%,面对家人压力与内心煎熬选择割肉赎回四分之一资金,错失后续反弹红利 [14][15] - 止损需基于基本面而非情绪,"闲钱投资"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6] 三大血泪教训和重生启示 - 分散配置是生存法则:过度集中于高波动赛道(如军工、医药)一旦板块回调便难以翻身,应搭配价值型基金或固收+产品平滑风险 [18] - 长期视角与纪律执行:定投需绑定工资账户、保持金额稳定,并设定估值阈值动态止盈,盲目加仓只会加速亏损 [19][20] - 独立思考胜过跟风盲从:基金经理短期业绩可能依赖"赌赛道",长期稳健性更值得关注,超长线投资应选择指数基金而非主动基金 [22][23] 重建投资信心 - 将割肉资金转向沪深300、中证500以及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严格执行"五年持有+年检"策略,通过低位定投实现逆袭 [24] - 唯有敬畏市场、尊重规律,才能在波动中守住本金,静待花开 [25] - 用闲钱投资,做长期规划,保持独立思考,方能在市场的风浪中行稳致远 [28]
市场规模突破5.3万亿,A股指数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
银行螺丝钉· 2025-03-13 13:58
A股指数基金爆发式增长 - 截至2024年4季度末,A股全市场有2605只指数基金,整体规模突破5.3万亿元,同比增长74.48% [1] - 2020年ETF规模达1万亿,2023年底突破2万亿,2025年3月12日达到3.8万亿 [2] - 2024年3月诞生首只2000亿元非货币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2025年3月规模达3400多亿 [5][7] 指数基金发展历程 - 2004-2014年ETF规模较小,2020年后加速增长 [2] - 沪深300指数基金2012-2017年规模稳定,近两三年大幅上涨 [5] - 2022年市场下跌后2023年规模超1000亿,2024年突破2000亿 [7] 指数基金核心优势 - 低成本:管理费率0.5%/年,显著低于主动基金的0.8%-1.2%/年 [9] - 透明度高:持仓、调仓等操作完全公开 [11][12][13] - 分散配置:天然分散投资,降低个股风险 [14][15][16] - 减少人为影响:基金经理变更对基金运作影响小 [18][19][20] - 认知成本低:规则简单明确,可长期使用 [21][22][23] - 品类丰富:涵盖宽基、策略、行业、主题等多种类型 [24][25][28] 指数基金市场规律 - 全部投资者收益=全市场指数收益-成本 [40] - 指数基金成本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长期占比必然提升 [30][34][35] - 主动基金仍会存在,但需控制规模以保持超额收益 [36] 指数基金投资工具 - 可参考每日发布的指数估值表进行投资决策 [39] - 指数增强投顾组合可帮助精选基金并分散配置 [38]
成长价值轮番上阵,彼得林奇教你抓住风格轮动的收益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3-08 13:52
市场基金风格分析 - 均衡风格代表为彼得·林奇,兼顾成长与价值,行业配置分散,最大回撤通常小于大盘,是投资组合的压舱石类型 [6][7][8][9] - 深度价值风格代表为格雷厄姆,重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收益来自盈利增长、分红及估值回归,近年红利、价值指数表现突出 [11][12] - 成长价值风格代表为巴菲特,注重高ROE、稳定现金流,消费行业及质量策略指数具此特征 [14][15][16] - 成长风格要求收入与盈利高增速,估值容忍度高,如300成长、创业板、科创板及科技类指数 [17][18][19] - 深度成长风格聚焦早期行业,多见于风险投资基金,失败率高但少数成功项目贡献主要回报 [20][21][22][23] 风格轮动现象 - A股成长与价值风格平均每3-4年切换一次,长期回报相近 [25][26][27] - 美股2023-2024年成长风格强势,2025年一季度价值风格指数上涨 [30][31] - 港股、美股同样存在风格轮动,但具体品种表现差异显著 [28][29] 投资策略建议 - 分散配置不同风格基金可降低单一风格波动风险,高估值时止盈并加仓低估风格以捕捉额外机会 [33] - 再平衡策略依据估值调整配置比例,如投顾组合通过动态调整捕捉轮动收益 [34][35][36] - 2016-2018年价值风格占优,2019-2020年成长风格强势,2021-2024年价值风格回归,2025年一季度成长风格再度上涨 [38] 书籍推广信息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与投资类销量榜及新书热卖榜,被巴菲特誉为"价值连城的投资指南" [42][43] - 粉丝可通过专属优惠券领取6元折扣购买新书 [46][47]
螺丝钉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来啦(精品课程)
银行螺丝钉· 2025-03-06 13:50
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品种 - 2024年12月首次纳入85只指数基金,覆盖16个主流股票指数,均为场外指数基金新发Y份额,费率优惠[1][19][20][24] - 可投资五类品种:保险(无下跌风险但收益低)、储蓄存款(低风险)、理财产品(债券为主+少量权益)、公募基金(养老目标FOF+指数基金)、国债(最高安全性)[8][9][10][12][13][15][16] - 指数基金Y份额与A/C份额收益相同但费率更低,且仅限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21][22] 核心指数分类及搭配策略 - 宽基指数为主:沪深300(20只基金)、中证500(14只基金)、创业板指(6只基金)等,经典组合为沪深300+中证500(即中证800)[24][26][27][29][30] - 策略指数以龙头+红利为主:中证A500(19只基金)、中证红利(3只基金)等,龙头策略代表成长风格,红利策略代表价值风格[35][36][37][39] - 风格轮动特征明显:2015-2025年成长/价值风格交替占优,分散配置+定期再平衡可提升收益并降低波动[40][41][44][45] 个人养老金账户运作机制 - 每年最高存入12000元,退休后取用,享受个税递延优惠(投入时抵扣应税所得,取出时按3%税率)[6][7][70] - 适合人群:个税税率≥10%的投资者(月收入15000元以上更划算),需距离退休5年以上以应对波动[57][58][59][64][65][75] - 投资渠道:银行、天天基金、雪球等平台均可申购,注意选择费率折扣渠道[66][67][68] 定投策略与实操 - 采用定期不定额方式:低估时增加定投金额(公式:基准金额×(低估市盈率/当前市盈率)^2)[47] - 估值动态调整:低估定投、正常估值持有、高估止盈,非适合阶段可转投国债/存款等[48] - 实盘参考:每周发布定投计划,含品种、金额、再平衡方案(如2025年3月4日定投中证A500 141元+中证红利130元)[49][50][51][53] 指数估值数据 - 提供详细估值表(截至2025年3月3日):含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ROE及历史分位数,例如沪深300市盈率12.89(近五年分位数32.13%)、中证A500市盈率17.9(近十年分位数38.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