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

搜索文档
产融共生 智启未来:九江银行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观察者网· 2025-06-19 04:49
公司表现 - 九江银行作为江西省内唯一受邀参展法人金融机构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展示其在产业金融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 [1][2] - 公司以"产融共生 智启未来"为主题,从三大维度全方位展示产业金融经营发展脉络及创新实践 [3] - 截至2025年5月末,九江银行产业金融业务规模达598亿元,累计服务企业近5000家 [3] - 自研自建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交易规模超2000亿元,服务企业数量近3000家 [3] 战略转型 - 公司坚定"产业金融"战略转型方向,深度融合"产业+政策+科技+金融"多元要素 [3] - 以"提升产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目标,以产业赋能为己任,积极推进产业金融战略转型 [2] - 通过搭建产业数智平台,构建产融新生态,为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注入创新动能 [2] - 从传统的"资金提供者"蜕变为"产业共建者",秉持"做区域产业升级的伙伴银行"的使命 [3] 创新实践 - 公司展示"云仓有色"、"有机硅产业贷"、"产融平台"等创新案例,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全链条 [2] - 以"云仓有色"、"数智牧场"两大案例诠释深耕垂直产业、实现产融共生的实践成果 [2] - 基于产业互联网搭建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产融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3] - 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金融、科技与产业主体的高度协同,创新产业互联模式 [3] 行业影响 - 公司为中小银行构建产融新生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式 [2] - 以区域特色发展模式为行业提供借鉴,贡献"九银方案" [4] -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长城证券(002939) - 2025年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8 09:10
分组1:公司发展战略与目标 - “十四五”时期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一链一圈”打造产业金融新模式,朝着特色化一流证券公司愿景前进,“产业券商 + 一流投行”思路明确,核心竞争力提升 [1] - 2025 年公司坚持“产业券商 + 一流投行”战略,发挥央企控股券商优势,构建产业金融新生态,助力产业链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 [1][2] 分组2:行业并购重组看法 - 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监管支持券商并购重组做优做强,也鼓励区域及中小型券商差异化发展 [3] - 2024 年证券业并购重组重塑格局,头部券商做优做强,地方国资推动中小型券商兼并重组,有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关注动向 [3] 分组3:旗下基金公司发展目标 - 长城基金与景顺长城基金围绕国家战略领域,以创新和专业能力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3] - 景顺长城基金保持市场地位,完善产品线,走国际化、特色化道路;长城基金打造固收“稳健力”,提升口碑与美誉度 [3] 分组4:投行业务受益情况 - 监管鼓励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出台多项政策并修订相关办法,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4][5] - 公司投行业务受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项目有序推进 [5] 分组5:投资收益增长原因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自营投资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强化市场研判与择时,抓住权益投资机会,推动投资回报提升 [5] - 证券投资业务升级策略,抓住权益市场部分板块上涨机会;量化投资业务抓住风格轮动机会,迭代策略降低对冲成本 [5]
产业金融发展新模式:以产业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5-26 03:02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创新 -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消费市场动能转换需通过金融创新打通产业端与消费端价值链条 [2] - 产业金融作为连接实体与消费的核心纽带 通过"产业升级-稳定就业-收入增长-拉动消费"传导链展现独特价值 [2][23] - 商业银行通过产业金融促升级 普惠金融稳就业 财富管理增收入 场景金融促消费 实现"优化供给 保障就业 提升消费"三重价值 [2][23] 产业升级与就业压力 - 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与需求疲软双重挤压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大周期长 资金链紧张问题突出 [3] -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市场剧烈震荡 传统行业岗位加速流失 新兴产业就业规模效应未形成 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 [3] -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根本解决 创新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3] 居民收入与消费制约 - 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 制造业服务业基层员工实际收入停滞 财产性收入受股市房市波动显著缩水 [4] - 经济预期与就业前景不确定性增强避险型储蓄倾向 居民消费意愿持续走低 大宗消费与服务消费呈现"量价齐跌" [4] - 消费预期指数持续低位运行 反映市场信心深度疲软 [4] 商业银行协同发展机制 - 构建产业金融与消费金融协同机制 形成"产业升级创造供给-就业稳定保障收入-消费金融释放需求"良性循环 [5] -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 通过技改贷款供应链金融提升供给质量 [5] - 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将金融服务嵌入消费场景 提供稳健财富管理服务 [5] 产业金融价值传导机制 - 形成"金融支持产业-产业优化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拉动消费-消费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7] - 商业银行通过产业金融支持企业技改设备更新产品创新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 [7] - 产业金融服务帮助补齐基础短板同时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7] 稳就业与增收入动能 - 商业银行对实体产业金融支持直接关系就业市场稳定和居民收入增长 [8] - 民营企业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 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8] - 居民既有稳定劳动收入又有合理财产性收入时 消费能力和意愿显著增强 [8] 场景金融落地模式 - 商业银行应通盘考量产业金融消费金融业务板块 形成产业与消费良性循环 [9] - "老字号国潮馆"案例显示通过"产业+消费"模式能催生新兴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9] - "供给创造需求"模式助力老字号品牌产业升级 [9] 关键任务与价值体现 | 关键任务 | 具体方式 | 价值体现 | | --- | --- | --- | | 推动产业升级 | 技改贷款 创新融资 | 提高供给质量 创造新产品新服务 | | 保障稳定就业 | 小微企业贷款 普惠金融 | 稳定劳动就业 保障居民基本收入 | | 促进收入增长 | 财富管理 投资服务 | 提供财富管理 增加居民财产收入 | | 提振消费信心 | 消费信贷 场景金融 | 提升消费便捷性 优化居民消费体验 | [10] 公司金融板块举措 - 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设立专项技术改造贷款支持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产品 [13] - 建立产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消费升级方向 将金融服务与产业资源精准配置到创新领域 [13] - 打造政产学研金协同机制 通过重点产业精准扶持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16] - AI技术带动PC市场消费升级案例显示产业创新优化供给创造增量消费市场需求 [16] 小微金融板块举措 - 聚焦民生消费场景与小微企业成长需求 设计差异化金融产品下沉至城市商圈生活社区县域经济 [17] - 结合即时零售文旅体验等消费新业态设计场景化融资方案 [17] - "青年小店招牌焕新计划"案例显示通过普惠金融助力内需释放 激活社区消费活力 [19] 个人金融板块举措 - 打通"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提升居民财产收入同时创新惠民金融产品 [20] - 重点布局新市民年轻客群等消费主力军 通过金融手段激活消费市场内生动力 [20] - "理财夜市"服务创新帮助居民增加财产型收入 提升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 [22]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精英 “湾区产业金融第一班”启动招生!
全景网· 2025-05-14 02:56
湾区产业金融领军人才研学坊项目 - 项目由资本市场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创业投资公会、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推出,定位为"湾区产业金融第一班",旨在构建产业金融领军人才学习交流平台 [1] - 招生规模为50个精英席位,目标学员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精英、创投合伙人和企业高管,学费3.6万元,包含12天核心课程和异地研学 [1] - 资本市场学院由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举办,自2019年起已培养近200名金融高管及产业精英,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资源聚合的产融生态体系 [1] 课程特色与师资 - 师资团队涵盖政、产、学、研、资各领域专家,包括资本市场学院副理事长唐杰、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等,提供"产业+金融+科技"三位一体的实战教学 [2] - 采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如中小企业融资路演模拟)、沙盘推演等互动形式,聚焦企业实际痛点解决,配套标杆企业参访等实践环节 [2] 校友资源与平台价值 - 依托200名历届校友网络,建立跨区域交流机制,联动成都、南京、苏杭等教学基地开展项目对接会、主题沙龙等活动 [2] - 提供项目融资、技术对接、人才引进等资源支持,助力学员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双重突破 [2] 报名信息 - 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胡老师(0755-26655805 邮箱:hutc@ccmi.cn)[3]
深圳: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 促进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
快讯· 2025-05-09 10:13
深圳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深圳证监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旨在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促进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1]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1] - 健全产学研融合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提升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能力[1] 资本市场建设 - 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1] - 优化科创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1] 多元化融资支持 - 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1] - 推动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特定领域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1] 产融对接与人才培养 - 利用深圳产融对接平台强化早期科创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1] - 加强"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育[1]
长城证券: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07 10:37
发展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发展战略以"产业券商+一流投行"为核心,重点打造"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产业金融"为内涵的"科创金融港"[2] - 业务重心包括服务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为低碳能源行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2] - 下一阶段将坚持"产业券商+一流投行"战略,打牢重资本业务基本盘,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2] - 财富管理业务以金融产品和投顾业务为抓手推动转型,投资银行业务激发股权业务活力并扩大债券业务规模[2] - 自营投资业务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机构业务提升研究能力聚焦重点客户[2] 区位优势与竞争优势 - 公司100多家营业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覆盖全国重点城市[2] -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资管子公司和香港子公司,完善区域化、多元化布局[2] - 聚焦电力、能源领域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具有"产融结合"天然优势[2] - 业务牌照齐备,"数字券商"建设高效推进,经营发展持续稳健[2] 投行业务发展 - 投行团队为主业资产证券化提供高质量服务,深度服务电力、能源、环保产业客户[3] - 借助股东在电力、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打造绿色金融、碳中和领域的高水平服务能力[3] 自营投资布局 - 重视权益市场投资机会,"低波动类"高股息资产为盈利基石[4] - 自管"灵活均衡"策略灵活配置、严控撤,互换便利业务盘活存量资产[4] - 把握新三板与北交所业务潜在结构性机会,搭建"金字塔型"资产组合[4] 股东考核与合作 - 股东考核涵盖经营业绩、安全合规、功能服务等多方面,关注收入、利润、ROE等指标[5] - 2025年服务主业重点工作包括债券发行、权益融资、咨询及课题研究、战新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2.77亿元同比上升41.02%,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上升71.56%[6] - 扣非净利润6.04亿元同比上升72.71%,负债率75.26%,投资收益8.14亿元[6] 机构预测 - 申万宏源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7.12亿、18.91亿、20.81亿元[8] - 中信证券预测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6.40亿、17.48亿元,目标价8.90元[8]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3780.6万,融券净流入210.38万[8]
长城证券(002939)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7 08:40
公司发展战略与业务布局 - 依托股东在电力、能源领域的产业禀赋,打造“科创金融港”,坚持以融强产、以融促创、以产塑融,打造专家型投资银行 [1] - 下一阶段坚持“产业券商 + 一流投行”战略,打牢重资本业务基本盘,发展轻资本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夯实客户基础推动转型,投资银行业务激发股权业务活力、扩大债券业务规模,自营投资业务优化资产配置,机构业务提升研究能力聚焦重点客户 [1][2] 区位与资源优势及竞争优势 - 100 多家营业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具有综合性业务平台与多元化业务架构,分支机构覆盖全国重点城市,区域化布局合理均衡 [2] -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资管子公司、香港子公司完善业务布局,战略科学完整,聚焦电力、能源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有“产融结合”优势,业务牌照齐备,“数字券商”建设推进,经营稳健,风控合规有力,声誉与知名度良好 [2] 绿色金融和产业金融对投行业务的催化 - 发挥投行团队专业力量,为主业资产证券化提供服务,借助股东产业禀赋,服务电力、能源、环保产业客户,打造绿色金融、碳中和领域服务能力与品牌优势 [3] 自营布局看法 - 重视权益市场投资机会,以“低波动类”高股息资产为盈利基石,自管“灵活均衡”策略灵活配置、严控回撤,互换便利业务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结构配置,新三板与北交所业务把握潜在机会,搭建“金字塔型”资产组合 [3] 股东考核指标与新合作 - 国资委、控股股东对公司考核涵盖经营业绩、安全合规、功能服务等多方面,关注主要业绩指标绝对值、行业对标及排名情况,增加功能性考核权重 [4] - 2025 年服务主业重点工作包括债券发行、权益融资、咨询及课题研究、战新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售电业务等 [4]
安徽金融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2:48
安徽省金融发展概况 - 一季度安徽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 居全国第3位 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合计185家 居全国第7位 [1] - 实现直接融资1804 8亿元 增速25 6% 居全国第4位 排名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母子基金合计170只 累计投资372亿元 项目747个 [1] - 在皖落地私募基金规模1 83万亿元 居全国第7位 [1] 信贷与贷款情况 - 3月末安徽省人民币贷款9 08万亿元 首次跨上9万亿元台阶 总量跃居全国第10位 [1] - 贷款增速10 3% 高于全国平均2 9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3位 [1] - 3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 [1] AIC股权投资试点进展 - 合肥市纳入全国首批AIC股权直投扩容试点范围 建立三方联动机制 [2] - 推动签订长三角首只百亿元AIC股权直投协议 梳理项目储备实现精准匹配 [2] - 完成试点扩容以来全国首笔亿元AIC股权直投项目投放 30天内投资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项目 [2] - 安徽在设AIC盲池基金6只 规模约60亿元 [2] 信贷+外部直投融资模式 - 推动AIC基金股权投资辐射全省 5家AIC基金达成合作意向 [3] - 引导AIC基金通过贷投批量联动投向全省16个地市科创企业 [3] - 一季度末贷投批量联动为1800余户科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63亿元 带动股权融资388亿元 [3]
九江银行:以数字金融为笔,擘画产业升级新篇章
中国经济网· 2025-04-25 07:46
公司战略 - 九江银行聚焦"产业+政策+金融+科技"战略发展理念,以数字赋能与过程管控为抓手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发展[1] - 公司按照"产业平台+数智金融"建设思路,与浙商中拓、煌兴冷链等行业领先平台方建立合作[1] - 公司通过"链主+平台"模式为产业链场景拓展提供支撑,前瞻性完成多家集团"链主"场景合作[1] 业务模式创新 - 在产融数字化合作中,基于金融端与产业端关键数据直联,推出"应收账款场景+运输车辆购置"专项贷款[1] - 构建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交易服务与金融服务两大功能,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服务[2] - 针对冻品产业推出"智慧物流贷"解决方案,采用"代付+监管+科技"三位一体架构解决行业痛点[2] - 推出江西省首个数字化转型金融方案"数转贷",助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3] 业务成果 - 截至2025年3月末,"链主"场景专项贷款累计发放6582万元,辐射近2000户中小承运企业[1] - 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授信总额达751.52亿元[2] - 为九江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发放"数转贷"557.23万元,帮助企业降低70%综合成本[3] 行业合作 - 深度参与赣州钨和稀土产业大脑、德安纺织产业大脑等区域级产业大脑建设[3] - 联动九江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完成企业补贴资格认定,实现政策与金融协同[3] 未来规划 - 持续推进"数字金融+产业金融"协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与业务模式[3]
中信百信银行2024年业绩出炉:整体经营保持稳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7 04:33
据了解,2 0 2 4年为该行新三年战略的起始之年,也是业务转型的关键一年。该行通过不断 夯实核心能力建设,着力加大自营业务转型,紧抓国家产业化数字升级带来的产业金融结 构 性 调 整 机 遇 , 有 效 提 升 产 业 金 融 业 务 占 比 , 践 行 普 惠 金 融 服 务 小 微 企 业 和 实 体 经 济 责 任 , 助 力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落 地 落 实 。 截 至 报 告 期 末 , 中 信 百 信 银 行 产 业 金 融 业 务 增 幅 达 3 7 . 3 2%,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 . 6 6个百分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决策需自甘风险 近日,中信银行披露了旗下中信百信银行2024年经营业绩。截至报告期末,中信百信银行总资产 1,172.90亿元,净资产90.45亿元,营业净收入46.26亿元,净利润6.52亿元。 报告显示,中信百信银行积极克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资产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等多 重压力,坚持金融功能性为第一要义,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 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 1 . 0 1亿元,增幅4 5 .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