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科技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基石资本张维:对中美科技竞争有深刻理解,才能突破对高市盈率的恐惧
投中网· 2025-04-14 05:58
投资逻辑变化 - 当前投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强大的工业化基础和工程师红利为硬科技和科技制造业崛起奠定基础 [6][7] - 投资需同时满足"科技进步趋势"和"政府政策引导"两个要素,估值会脱离传统财务模型 [6][19] - 中国在AI和机器人领域出现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明星项目,背后有庞大的企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支撑 [6][9] 市场表现与情绪 - 2025年一级市场出现复苏迹象,A股、港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轮番上涨 [3] - "924"事件后沪深300涨21%,科创板指数涨50%,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30% [8] - 春节期间的《哪吒2》、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突破性进展提升全社会关注度 [8]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基石资本5年前裁撤消费投资团队,集中资源布局半导体、AI和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 [5][10] - 每年保持30-40亿人民币投资速度,重点布局中美存在代差的领域 [10] - 在GPU领域投资摩尔线程、壁仞,大模型领域投资MiniMax、百川智能,机器人领域投资埃夫特、智元等 [3][10] - 半导体领域实现全产业链投资,包括合肥长鑫、长江存储等存储芯片企业 [10] 资本市场与退出 - IPO数量从三年前的500家降至100家,上市门槛过窄不利于社会投资 [12] - 理想状态是每年IPO和退市各200-300家,形成动态平衡 [12] - A股未能吸纳阿里、腾讯等优秀企业,需放宽硬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13] 行业认知与判断 - 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含量高,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仍需要十年演化 [25] - 造车是成熟制造业,竞争激烈,更看好上游产业链如汽车芯片、智慧座舱等项目 [22] - DeepSeek等明星企业出现不代表中国AI产业已与美国并驾齐驱,仍是10:1的关系 [21] 基金运作理念 - "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取决于基金周期和退出预期,与所有制无关 [16][17] - 民营企业对失败有更大宽容度,国企投资可能存在政治正确而非投资之道的问题 [16]
中国资产重估不是短期事件!刘元春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4-03 06:26
中国科创崛起与资产估值重塑 - DeepSeek事件标志中国科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估值 中国科创企业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1] - 中国资产上涨潮中与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公司股票实现全面引领 但这不是短期事件 [4] - 国际投行将DeepSeek崛起视为中国概念加速的重要事件 去年9月起国际投资者开始减持美国科技股并增配中国资产 [5] 中国资产估值现状与比较 - MSCI中国截至2025年1月市盈率为10.6倍 较MSCI新兴市场折价14% 较S&P500指数折价约53% [4] - 中国公司ROE回升为再估值提供财务支持 EPS出现改善迹象 PE和PB仍处低位存在反弹空间 [8] - 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4] 政策与市场治理影响 - 去年9月出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举措 对纠偏市场估值起到重要作用 [6] - 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治理是中期估值持续的关键决定因素 中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和非规范性执法 [9] - 中央实施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整力度 决心前所未有 [9] 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影响 - 若美国一季度GDP增速为负且CPI突破3% 美联储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开启降息新阶段 [2][11] - 美国降息将使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更加充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适时降准降息 [11] - 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威胁经济稳定 可能导致深度衰退和资本流动调整 影响全球市场格局 [11] 美国科技板块风险 - 本轮美国科技泡沫可能与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存在差别 与AI关联股票是否持续走弱需观察 [12] - 美国通过关税战、产业政策和财政调整推动经济转型 但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 [11]
90分钟23个问题,王毅最新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3:28
中国外交政策与全球治理 - 中国外交将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 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 [2] - 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占比超40%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0% 金砖国家成为其合作"主心骨"和增长"发动机" [2] - 超过75%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 100多个国家支持"三大全球倡议" 体现中国推动多边合作的成效 [5] 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 - 中国经济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依托超大市场、产业创新动能及制度优势 [3] - 科技创新持续突破 5G、量子计算、DeepSeek等领域取得进展 外部打压反而激发创新突围 [11] - 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 促进全球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5] 国际合作与区域稳定 - 上合组织覆盖26国 成为维护欧亚大陆稳定的关键力量 中国将主办2025年峰会并推进100多项活动 [8][9] - 全球南方国家通过金砖、G20等机制增强话语权 中国持续推动南南合作与经济融合 [13][14]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 为全球治理提供智慧方案 强调合作共赢与包容性发展 [6] 中美关系与科技竞争 - 中美需和平共处 相互尊重是基本准则 单边打压无法建立互信 [11][12] - "小院高墙"策略难以遏制中国创新 脱钩断链将导致自我孤立 [3][11] - 中国愿与全球南方分享创新成果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应对变革挑战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