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居民出行需求不断提升,推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规模达66.0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26
行业概述 -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集音频、视频、数据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络,为列车运行控制、调度指挥、乘客服务和信息传输提供核心支撑 [1][4] - 系统主要由通信电源系统、传输系统、时钟系统、无线调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与调度电话系统等组成 [4] - 行业受益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技术发展,正向智能化、云网一体化方向演进 [1][9] 市场规模 - 2016-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从22.3亿元增长至66.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53% [1][9] - 芯片作为核心零部件,产量从2017年1564.58亿块增长至2024年4514.2亿块,年复合增长率16.34% [6] - 2025年1-7月芯片产量达2945.5亿块,同比增长20.49% [6] 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5年8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较2024年同期增加20条 [7] - 运营里程达11210.7公里,较2024年同期增长8.17% [7] - 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 [7] 政策支持 - 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铁路局联合印发文件,推进装备技术、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技术标准适应"四网融合"发展 [5] - 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服务管理办法,要求车站工作人员每3小时至少巡视一次应急设施、乘客信息系统等设备状态 [5] - 政策强调在土建工程、信号制式、供电制式、通信信息系统等方面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协调配套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基站建设、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及芯片、印刷电路板、传感器等零部件供应商 [6] - 中游涵盖系统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等服务环节 [6] - 下游面向铁路(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行业 [6] 竞争格局 - 传统铁路市场集中度高,竞争环境相对缓和 [9] -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9] - 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通号、七一二、铁大科技、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上市企业 [2][9] - 非上市企业包括北京锦鸿希电、北京世纪东方智汇科技、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等 [3][9] 重点企业表现 - 中国通号2025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营业收入131.85亿元,同比增长0.56% [11] - 铁大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6.25% [12] - 中国通号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稳固首位,中标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等项目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实现列车自主运行决策和故障预测 [13] - 绿色低碳:采用低功耗芯片与节能设备架构,结合智能电源管理策略降低能耗 [14] - 集成化与协同化:打破各子系统独立运行壁垒,实现通信、信号、监控等功能深度集成 [15]
世嘉科技股价涨5.44%,大成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29.76万股浮盈赚取124.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1:54
股价表现 - 9月25日股价上涨5.44%至18.60元/股 成交额8372.01万元 换手率2.06% 总市值46.95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定制化精密箱体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 [1] - 收入构成:射频器件33.78% 电梯轿厢系统22.74% 专用设备箱体系统22.32% 天线16.14% 其他2.82% 精密金属结构件及其他产品2.20% [1] 机构持仓情况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002236)二季度增持15.77万股 持有129.76万股占流通股0.57%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24.57万元 最新规模6.98亿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35.71% 近一年收益86.65% 成立以来收益220.0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夏高累计任职10年297天 现任基金总规模22.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13.7% 最差回报-71.74% [3]
立体化突围 中国通信业“破壁”之路越走越宽
证券日报· 2025-09-24 23:25
展会概况与主题 -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于9月24日开幕 展示算力与网络融合、6G全真数字人、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智能终端协同等前沿技术[1] - 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 近300家企业参展 覆盖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全链条创新[7] - PT展已举办30余年 成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见证平台[1] 5G-A技术发展与应用 - 华为展示5G-A网络 上行速率较5G提升数倍 时延压至毫秒级 全国300个城市已部署5G-A网络 套餐用户突破3000万户 支持终端超1亿部 预计年底达2.5亿部[2][3] - 5G-A在工业领域实现质检效率提升40% 消费端AI终端用户每月增长数百万户 家庭全屋智能响应速度从秒级降至毫秒级[2] - 长安汽车展示汽车与机器人搭载同一大模型 计划明年在门店部署人形机器人 实现终端交互[3] 6G与前沿通信技术 - 中信科移动演示6G分布式智治网络 实现千里外XR头盔与数字人实时交互 皮肤褶皱清晰可见[3] - 临舟科技展示临近空间飞艇 长度超100米 提供手机覆盖半径60千米 专业终端覆盖半径200千米 可为2万用户同时提供语音、图片和视频传输服务[3] - 飞艇应用于偏远地区应急通信 在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中比低轨卫星更具发展潜力[3] 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 - 临舟科技研发临近空间飞艇、太阳能无人机等产品 建成130余亩产业园 具备大型飞艇和无人机批产能力[4] - 展会设立空天地海应急通信保障专区 模拟飞艇、无人机、卫星协同通信全过程[7] - 低空经济专区展示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等未来城市应用场景[7] 量子通信与安全技术 - 启科量子、循态量子等企业展示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加密通信终端等"绝对安全"通信成果[7] 运营商数实融合实践 - 中国电信工业质检大模型提升缺陷识别准确率 中国移动5G-A智慧矿山实现无人矿卡自动避障 中国联通AI安全平台毫秒级启动网络防御[5] - 运营商从"流量经营"转向"体验经营" 通过端网云协同构建数智底座 优化频谱组合支撑多模态交互[5] 行业转型挑战与对策 - AI模型训练算力能耗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成为现实挑战[6] - 行业通过模块化解决方案降低应用门槛 构建生态协同平台 探索按需付费等商业模式 实现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6] 技术融合趋势 - 通信业从"连接万物"转向"算联万物" 以算助联、以联促算成为AI时代技术趋势[2] - 5G-A与F5G-A构建高速路承载AI算力车流 华为推行联接技术+AI计算融合战略[2] -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实体经济 通信业成为数实融合的关键输油管[6]
美利信连亏一年半 2023年上市超募7.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7: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亿元 同比增长12.41%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 较上年同期-1847.17万元扩大亏损468.13% [1][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07.84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82.24% [1][2] 年度财务对比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9亿元 同比增长14.73% [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 较2023年1.36亿元由盈转亏 同比减少220.58% [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8亿元 同比减少35.54% [2][3] 历史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31.89亿元 2022年为31.70亿元 [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亿元 2022年为2.24亿元 [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3亿元 2022年为5.81亿元 [3] 首次公开发行 -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股票5300万股 发行价格32.34元/股 [3]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7.14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5.77亿元 较原计划8.20亿元多募集7.57亿元 [4] - 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研发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及5G通信零配件生产线建设、扩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4]
高管出手!大幅增持6股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56
市场指数与板块表现 - 市场主要指数集体低开 [1] - 油气开采及服务板块领涨 准油股份涨停 通源石油和科力股份跟涨 [1] - 地产股大幅拉升 深振业A、上海临港和市北高新涨停 [1] - 影视院线股强势 博纳影业涨停 欢瑞世纪和光线传媒跟涨 [1] - 培育钻石概念大幅增长 黄河旋风涨停 英诺激光和力量钻石涨超5% [2] - 存储芯片概念涨幅居前 江丰电子、诚邦股份和通富微电涨停 [3] 新股申购信息 - 长江能科开启申购 发行代码920158 发行价格5.33元 [4] - 公司专注于能源化工专用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电脱设备、分离设备、换热设备、存储设备、固碳设备和氢能设备 [4] - 核心产品电脱设备是海洋和陆地油田采出原油外输以及炼油化工产业关键设备 2021年至2023年电脱设备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第一 [4] 融资交易数据 - 市场融资余额合计2.40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02亿元 [5] - 36只个股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 立讯精密净买入13.52亿元居首 胜宏科技净买入7.92亿元 中际旭创净买入6.61亿元 [5][7]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个股包括长川科技(5.03亿元)、三花智控(4.62亿元)和新易盛(4.59亿元) [7] 高管增持情况 - 近10个交易日共有114条高管增持记录 涉及45家公司 合计增持2073.09万股 动用资金3.12亿元 [8] - 6只个股获高管增持金额超2000万元 汉得信息增持505.68万股金额9127.75万元居首 稳健医疗增持173.02万股金额5519.83万元 东鹏控股增持金额4626.37万元 [8][9] - 其他增持金额较高个股包括中熔电气(3200万元)、任源医药(2290.05万元)和百诚医药(2000.26万元) [9]
中国制造业企业年度500强实现营收超51万亿元
央广网· 2025-09-22 01:11
杨杜:榜单里创新性企业比较多。通过持续技术研发、模式创新等,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战略 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榜单显示,500强企业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出口韧性稳步提升,充分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全 球竞争力。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超10%,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 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表示,创新驱动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大企 业的突出亮点。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朱宏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反映出我国经济新动能加速集聚、传统动能提质升级的良性互动格局。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韩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近日发布,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了3.0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1.68万亿 元。它们创新突破、优化结构,为稳固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21 21:57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入围门槛提升至173.65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51.68万亿元 前三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恒力集团 [1] 榜单规模 - 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达173.65亿元 较上年提升3.03亿元 [1]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51.68万亿元 [1] 创新投入 - 制造业500强研发强度为2.45% 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1] - 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80.38万件 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 [1] 行业表现 - 通信设备制造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超10% [1]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 [1] 海外业务 - 制造业500强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
中国制造向“新”而行拥抱全球
广西日报· 2025-09-21 16:01
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 汪海月 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3.03亿元,营收总额增长至51.68万亿元;研发强度同口 径对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拥有有效专利、发明专利数量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12.07%;"十四 五"以来,榜单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从17.39%提高至19.10%…… 9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 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一连串数 字记录下"中国制造"的成长轨迹。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李冰表示,以"500 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依靠创新,不断提升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为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底座,推 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梳理这份榜单,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个特点: —— 规模跃升,"稳"与"进"是关键词。 入围门槛是衡量"500强"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2025中国制造业 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元。榜单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制造业企 业500强"门槛与"十三五"末相比,已提高62.74亿元。同时,营业收入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0. ...
AIGC海报:今年的制造业“500强”到底有多强?
新华网· 2025-09-21 15:03
9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一连串数字记录下"中国制造"的成长轨迹。跟随这组海报,一起了解吧。 N国门槛提升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 达到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 元。榜单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制 造业企业500强"门槛与"十三五"末相 比,已提高62.74亿元。 期非社 创新动能增强 榜单显示,"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强"研发强度为2.45%,同口径对比上年 提高 0.03个 百 分 点 ; 拥 有 有 效 专 利 166.32万件,发明专利80.38万件, 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 产业结构优 "500强"榜单出现更多来自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新面孔"。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入围仓 业数量从15家增加至20家。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入围食业2 数量从6家增加至9家。 AIGC:屈彦 周牧 余湘君 陶静远 杨世杰 安徽分社AIGC工作室 策划:张紫赟 记者:屈彦 周牧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