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印花税暴增125%!神秘资金狂买中国资产,周三行情稳了?
搜狐财经· 2025-08-21 05:03
美股中概股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低开0.8%后跌幅扩大至2.3%,最终收涨0.9%,上演深V反转 [1] - 京东股价从下跌4%反弹至上涨1.2%,理想汽车15分钟内暴涨7% [1] - 反转行情为近三个月交易历史中罕见现象 [1] 光伏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宣布严控产能扩张、打击低价倾销和质量造假三项措施 [2] - 主管部门点名批评二线厂商恶性降价行为,要求龙头企业稳定市场价格 [2] - 美股晶科能源股价应声飙升5%,A股光伏板块夜盘期货同步异动 [2] 中国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 - 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达151亿元,同比激增125%,环比增长29% [4] - 前7个月印花税总额936亿元,同比增长61% [4] - 8月12日至15日连续四日A股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14日达2.35万亿元创年内第二高 [4] 板块资金流向变化 - 白酒板块单日净流入48亿元,贵州茅台上涨4.3%,五粮液涨幅超5% [4] - 资金从AI板块向消费板块转移 [4] - 券商板块微涨0.5%,东方财富获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 [6] A股市场技术指标 - 沪指小幅下跌4.5点,但涨停个股达63家,下跌个股仅1100余家 [8] - 两市成交额维持2.02万亿元,连续4日站稳2万亿关口 [8] - 北向资金净流出8亿元,但尾盘30分钟回流15亿元 [8] 行业影响量化分析 - 硅片价格跌破成本线,反内卷政策有望使龙头厂商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5] - A股日均成交额每增加1000亿元,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增加1.2亿元 [5] - 当前成交额较一季度均值高出60%,券商行业将显著受益 [5][6]
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背后的积极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20 17:07
核心观点 - 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长反映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生态优化及科技叙事逻辑强化 释放积极信号 [1][2] 交易活跃度与市场信心 - 前7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达936亿元 同比增长62.5% [1] - 7月单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51亿元 环比增长29% 同比增长125% [1] - A股7月新开户数196.36万户 同比增长超70% 环比增长超19% [1] - 两融余额重回2万亿元以上水平 [1] 资本市场生态与韧性 - 全面注册制推行、退市制度完善及信息披露监管强化提升市场制度健全度 [2] - 市场环境公平透明化增强投资者信任 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2] - 优质企业上市吸引力提升 支撑市场整体质量优化 [2] 科技产业与资产价值重估 - 2024年A股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0% [2] -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及绿色低碳领域龙头企涌现 [2] - 科技企业成长潜力吸引资金流入 推动交易活跃度 [2] 市场发展趋势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优化 支持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资本市场朝更成熟健康方向稳步前进 [2]
3600点往后看,未来会有哪些造成亏损的风险
雪球· 2025-08-16 05:15
市场观点 - 市场在3600点震荡整固,投资者情绪高涨,成交量显示做多情绪明显 [5] - 当前市场未出现系统性风险信号,"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双β逻辑进入中期阶段,机会大于风险 [5] - AH股中长期布局窗口期仍存在,值得重视和把握 [16] 投资错误反思 追涨杀跌 - 投资者容易在市场热点频出时追逐短期机会,忽视原有投资逻辑 [9] - 割肉原有布局转向短期热点通常缺乏价值逻辑支撑,技术分析能力不足可能加剧风险 [10] - 需认清自身能力边界,避免盲目跟风导致损失 [11] 金字塔式加仓 - 市场底部区域时投资者因恐惧减仓,高位时反而加仓,导致持仓成本上升且抗风险能力下降 [14][15] 频繁短期交易 - 无逻辑的频繁交易增加摩擦成本,错失机会概率高 [18] - 消耗投资者信心与精力,对长期投资形成负面影响 [19] 错过机会 - 长期来看货币贬值和温和通胀是主旋律,当前通缩环境下定价合理的资产可能是对抗通胀的最佳选择 [21] - 需把握"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双β逻辑的布局时机 [21] 投资策略建议 - 避免情绪化操作,坚持长期正确决策 [21] - 采用分散化配置理念(如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多元化 [22]
牛市中,千万不要犯这些错误!
雪球· 2025-08-14 07:52
市场整体判断 - 市场在3600点震荡整固 成交量显示做多情绪高涨 [4] - 未出现系统性风险信号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双β逻辑处于中期阶段 [4] - AH股中长期布局窗口期依然存在 [13] 投资误区分析 - 追涨杀跌易导致忽视原有投资逻辑 普通投资者缺乏技术分析能力 [7][8] - 金字塔式加仓在市场高位增加仓位 反而推高持仓成本并降低抗风险能力 [10][12] - 频繁短期交易产生高摩擦成本 消耗信心与精力且易错失机会 [14][15] 长期投资逻辑 - 货币贬值与温和通胀是长期主旋律 当前通缩环境下定价合理资产具备抗通胀潜力 [16] - 反内卷等政策助推走出通缩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与质量提升的双β逻辑仍值得布局 [16]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6:48
外资加仓中国整体趋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 [1] - 深圳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 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深圳全市比重35.2%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同比大增122.2% [8] 重点城市外资引进表现 - 深圳: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同比增长51.5% 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3] - 广州:1-5月新设外资企业3516家增长8.7% 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增长1.5% [3] - 上海: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3019家增长0.4% 实际使用外资85.21亿美元(约612.85亿元)下降16.4% [3] - 北京:1-5月新设外资企业961家同比增长31.1% [3] - 香港: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吸引超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 首年运营带来逾1600亿港元外商直接投资 [3] 外资投资领域偏好 - 电信领域:全国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超2600家同比增长27% 深圳新设外资电信企业635家同比增长60% [2][16] - 医疗领域:深圳新设外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增长85.2% 西门子医疗投资超10亿元建设研发制造基地 [2][5][17] - 高技术领域:外资加速布局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赛道 深圳法雷奥工厂入选WEF"灯塔工厂" [6][8][9] 跨国企业典型案例 - 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投资超10亿元建设第二个研发制造基地 本土化率超80% 全球每3台磁共振设备有1台产自深圳 [5] - 法雷奥集团:深圳工厂为全球最大产能基地 智能大灯产品开发周期仅8-10个月(欧美需2年) [6]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筹建深圳分行 将发挥母行在欧洲、拉美优势服务湾区客户全球布局 [9] 城市功能定位与外资布局差异 - 北京:外资偏好基础研究型研发中心 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11] -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042家 近期签约56个外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总投资36.8亿美元 [12] - 广州:侧重研发、采购等专业职能 黄埔区推动赛默飞、施耐德等外资项目扩产 [12] - 深圳:聚焦研发制造与产学研转化 引入Plug and Play、Kickstarter等国际创新平台 [13][14] 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影响 - 国务院批复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 涵盖电信、医疗等重点领域 [16] - 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约七成 深圳15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 [16] - 外商独资医院加速落地 深圳绿叶医疗项目为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 [17][18]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 深圳抓住这一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3:59
外资加仓中国趋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实际使用外资4232.3亿元[1] - 深圳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 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1][2] - 外资偏好高技术领域 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大增122.2% 占全市比重35.2%[6] 重点城市外资布局差异 - 上海1-6月实际使用外资85.21亿美元(约612.85亿元)占全国14.5%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1042家[8][9] - 北京1-5月新设外资企业961家增速31.1% 生物医药领域获阿斯利康25亿美元单笔投资[8] - 广州1-5月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增长1.5% 外资集中于研发采购等专业职能部门[9] - 深圳外资侧重研发制造中心与产学研转化 引入Plug and Play、Kickstarter等创新平台[10][11] 外资重点投资领域 - 电信领域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超2600家同比增长27% 深圳635家新设外资电信企业同比增60%[1][12] - 医疗领域深圳新设外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增85.2% 绿叶医疗建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1][12][13] - 高端装备领域西门子医疗在深投建10亿元研发基地 本土化率超80% 全球1/3磁共振设备产自深圳[3] 跨国企业典型案例 - 西门子医疗在深投建第二个研发基地 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生产[3] - 法雷奥中国智能大灯开发周期仅8-10个月(欧美需两年) 深圳工厂入选WEF"灯塔工厂"[4] - 德意志银行预测2025年为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关键年 高附加值领域扩展将引发全球资本关注[1][7] 服务业扩大开放机遇 - 国务院批复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 涵盖电信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11] - 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约七成 深圳15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12] - 外商独资医院加速落地 上海德达医院成全国首家外资心血管专科医院[13]
赵军与核心团队最新交流纪要:市场投资偏好维持高位,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聪明投资者· 2025-07-31 07:03
市场回顾与展望 - 上半年市场呈现"哑铃型"特征,一边是银行等红利资产,另一边是AI、新消费、创新药等新兴成长轮动[3][11] - 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A/H股自去年9.24以来风险偏好抬升,结构性机会丰富[10] - 中国资产已度过外资"去配"主周期,目前处于低位企稳状态,海外资金配置比例自2021年见顶后出现企稳征兆[3][15] - 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3][20][21] 投资方向与行业观点 - 新消费与娱乐出海:中国正从商品出口转向通过游戏、短视频、潮玩等输出"快乐",称为"多巴胺工厂",女性用户占比上升带来结构性机会[4][32] - 科技板块:关注AI主线与国产替代,包括海外GPU组网模式变化、国产算力中长期空间、AI应用领域基本面扎实的公司[4][34][36] - 汽车产业链:看好中高端自主品牌盈利弹性(20%销量贡献50%以上利润)、智能驾驶商业模式升级、中国车企全球影响力[4][38] - 电池材料等中游环节行业竞争趋于分化,头部企业产能打满而中小玩家逐步退出[39] 投研方法与团队协作 - 构建自上而下中观配置框架,与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16][17] - 消费组通过海外调研(泰国、美国市场)验证品牌势能持续性,关注复购留存等消费持续性[7][25][26] - 周期组与TMT组围绕"电子布"进行联动调研,一周内形成共识并完成配置,体现横向协同[8][30] - 建立"三类复盘"机制:已把握机会、识别未配置机会、完全错过机会,强调组织机制对投资反应速度的影响[8] 公司运营与文化建设 - 强调方法可持续修正、文化有效传导、团队复盘能力等长期变量[6] - 年轻同事善于信息捕捉,资深同事长于定价判断,体系需实现层级间能力互补[8] - 鼓励分歧中共同行动,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也积极赋能团队调研验证[31] - 投资框架持续优化,过去两年构建中观配置框架提升市场适应性[9]
油气相关ETF上涨;7月多只海外中国股票ETF规模增长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0:04
一、ETF行业快讯1.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多只油气股涨超1% 统计今日全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情况,钢铁、石油石化与传媒今日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 2.05%、1.84%与0.99%,电力设备、计算机与汽车的走势排名靠后,日涨跌幅分别是-2.22%、-1.59% 与-1.27%;近5个交易日医药生物、钢铁与电子的走势排名靠前,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5.29%、4.73%与 4.59%,银行、建筑装饰与家用电器的走势排名靠后,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2.09%、-1.78%与-1.5%。 今日,三大指数涨跌互现,上证综指上涨0.17%,深证成指下跌0.77%,创业板指下跌1.62%。多只石油 石化板块ETF上涨,其中,油气资源ETF(563150.SH)上涨3.25%,化工行业ETF(516570.SH)上涨 1.66%,油气ETF(159697.SZ)上涨1.56%。电力设备板块多只ETF下跌,锂电池ETF(159840.SZ)下 跌2.78%,电池ETF(159755.SZ)下跌2.76%,锂电池ETF(561160.SH)下跌2.63%。 2.海外资金加仓热情高涨 7月多只中国股票ETF规模增长 据上证报,随着 ...
海外资金,大举扫货中国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7-30 05:12
海外中国股票ETF资金流入 - 7月以来五只规模较大的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获得27.53亿美元资金净流入 [3] - MSCI中国ETF-iShares资产规模增长12.38%至71.87亿美元 [3]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增长20%至76.48亿美元 [4]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资产规模增长14.13%至12.53亿美元 [4] - 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资产规模增长10.54%至21.08亿美元 [4] - 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资产规模增长5.32%至65.3亿美元 [4] 韩国散户对中国股票投资 - 2025年以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的累计成交额达57.64亿美元 [4] - 中国市场是韩国投资者第二大海外股票投资目的地 [4]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高盛认为MSCI中国指数仍有11%潜在上涨空间 [6][7] - 摩根基金指出中国资产估值回归历史均值但仍较海外便宜 [7] - 安联基金认为中国股票进入价值重估周期 核心驱动力包括经济转型、地产风险缓和、政策托底及信心恢复 [7] - 中国股票当前估值折价明显 未来数年仍有较大重估空间 [7]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MSCI中国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创近四年新高及年内高点 [6] - 推动因素包括二季度GDP稳健增长、香港IPO复苏、南向资金刷新纪录、外资持仓差距及海外不确定因素缓和 [6][7]
海外资金加仓热情高涨 7月多只中国股票ETF规模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07-29 17:53
海外中国股票ETF规模增长 - 7月以来5只规模较大的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吸引资金27 53亿美元 [1] - MSCI中国ETF-iShares资产规模达71 87亿美元较6月底增长12 38% [1]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达76 48亿美元较6月底增长20% [1]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资产规模达12 53亿美元较6月底增长14 13% [1] - 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资产规模达21 08亿美元较6月底增长10 54% [1] - 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资产规模达65 3亿美元较6月底增长5 32% [1] 韩国散户对中国股票投资热情 - 2025年以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累计成交额达57 64亿美元 [2] - 中国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2] - 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前三的港股为小米集团-W 比亚迪股份和阿里巴巴-W [2] - 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前三的A股为比亚迪 恒立液压和华泰证券 [2]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高盛认为MSCI中国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创下新高推动因素包括二季度GDP稳健增长 香港IPO市场复苏等 [3] - 高盛维持对中国市场超配评级预计MSCI中国指数有11%上涨空间 [3] - 摩根基金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企稳中国资产估值回归历史均值但仍较海外便宜 [3] - 安联基金认为中国股票进入价值重估周期驱动力包括经济转型 地产风险缓和等 [4]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兴趣提升当前估值折价明显仍有较大重估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