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搜索文档
260亿,董明珠“仇敌”拿下第三个IPO
搜狐财经· 2025-09-02 04:40
公司上市概况 - 奥克斯于9月2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02580HK 上市首日开盘价16.1港元每股 总市值约260亿港元[3] - 本次IPO引入5家基石投资者 包括中邮保险 中邮理财 华菱香港 西藏源乐晟及CICC FT 深圳永信及国泰君安投资 合计认购金额1.24亿美元(约9.74亿港元)[3] - 公司从新三板摘牌后转战A股 最终因A股上市时间不确定性选择港股 历时近十年完成上市历程[3] 实际控制人资本布局 - 64岁浙江富商郑坚江通过此次上市收获第三家上市公司 此前已拥有A股三星医疗和港股奥克斯国际[3] - 郑坚江2015年在哈佛大学提出目标"5年至少拥有3到5家上市公司" 时隔十年终于实现第三家上市目标[4][5] - 奥克斯成为郑坚江名下规模最大的上市企业 超越此前两家上市公司[3] 创业发展历程 - 公司起源于1986年郑坚江承包负债20万元的钟表零件厂 初始资金为2000元信用社贷款 员工仅7人[6] - 1989年成立宁波三星仪表厂 三年内通过灵活机制超越国营大厂成为电表行业第一[7] - 1994年进军空调行业 以"同等性能低成本"策略推出售价仅同行一半的产品 四年内跻身全国空调行业前四[8] - 2000年通过价格战打破市场格局 聘请米卢代言 发布质量白皮书 被称为"价格屠夫"[10] 行业竞争态势 - 2017-2019年与格力发生专利纠纷 广东高院终审认定奥克斯恶意侵权成立 判赔格力4000万元[11] - 研发投入显著低于头部企业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2% 2.3% 2.4% 三年累计约20亿元 而格力2024年研发投入69.04亿元占比3.77% 美的超160亿元占比3.99%[12] - 2024年跻身全球空调销量前五 市场份额达7.1%[12] 国际化战略进展 - 2015年启动国际化战略 2018年全面推动全球化布局 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12] - 空调产品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42.9%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57.1%[12] - 在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 中东等地设立销售公司和本地团队[12] 区域资本生态 - 奥克斯上市使宁波上市公司总数达149家[15] - 2024年8月22日宁波能之光登陆北交所 成为今年宁波首家A股上市企业[15] - 宁波市人才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已投资16个人才项目金额5.51亿元 撬动31.75亿元社会资金[15] - 2024年底"宁波创投日"发布总规模超1300亿元基金项目 包括AIC股权投资基金集群和"361"产业基金集群[16] - "361"产业体系包含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数字产业 绿色石化 高端装备)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 新能源 关键基础件 智能家电 时尚纺织服装 现代健康)[17]
奥克斯电气十年IPO梦圆:负债率偏高巨额分红38亿,屡屡被格力起诉
新浪财经· 2025-09-02 00:27
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通过港交所聆讯 招股时间为8月25日至28日 全球发售2.07亿股 每股发售价16.00至17.42港元 计划9月2日上市[1] - IPO历程近10年 2016年曾在新三板挂牌(代码835523) 2017年终止挂牌 2018年筹备A股上市 2023年完成辅导 后转向港股 2025年1月首次递表失效 7月再次递表[11][12] 业务及财务表现 - 2024年按销量计为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市场份额7.1%[1] - 收入高度集中于空调业务 2022-2024年及2025年1-3月合计占比超95% 其中家用空调占87%-89.5% 中央空调占9.3%-11.1%[2] - 同期家用空调销量分别为1020万台、1400万台、1710万台、550万台 中央空调销量分别为90万台、130万台、160万台、40万台[2] - 收入主要来自主品牌"奥克斯" 占比从61.1%降至47.8% 新品牌华蒜占比0.8%-5.0% AUFIT品牌2025年首季收入3070万元[3] - 海外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ODM业务收入从68.81亿元增至119.37亿元 占比从35.2%升至46.8% OBM业务收入从15.05亿元增至27.44亿元 占比从7.7%升至10.3%[3] - 报告期内总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93.5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9.25亿元[5]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营收增速分别为27.2%、19.8%、27.0%[6] - 毛利率稳定在21%-21.8% 净利率从7.4%升至9.9% ROE从143.9%降至72.1% ROA从9.9%升至14.3%[6] 研发及费用结构 - 研发开支分别为3.98亿元、5.67亿元、7.1亿元、1.28亿元 占收入比例2.0%-2.4%[4] - 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7.85亿元、10.19亿元、12.77亿元、3.64亿元 占比4.0%-4.3% 行政开支分别为7.41亿元、9.49亿元、10.25亿元、2.69亿元 占比2.9%-3.8%[5] 资产负债及现金流 - 存货从28.42亿元增至58.79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117.07% 周转天数从62.1天升至67.8天[7]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从14.28亿元增至47.65亿元 周转天数从25.2天升至37.4天 减值准备从7294.3万元增至1.57亿元[7]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从54.36亿元增至119.48亿元 其他应付款项从19.64亿元增至38.19亿元 合约负债从13.30亿元增至28.06亿元[8] - 总资产从147.07亿元增至275.76亿元 总负债从129.79亿元增至227.52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88%降至83%[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40.04亿元降至25.18亿元 2025年1-3月仅5.8亿元[9]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分别为21.31亿元、51.03亿元、29.08亿元、31.24亿元[10] 分红及股权结构 - 2024年突击分红37.94亿元 占2022-2024年三年净利润总和的55.47%[10] - 实控人郑坚江通过控制96.36%表决权 获得约36.55亿元分红[10] 行业竞争及挑战 - 空调行业处于存量阶段 美的、格力、海尔三强地位稳固 小米高速增长形成行业前四格局[11] - 公司面临多元化、全球化竞争对手压力[11] - 毛利率21%低于同行 格力毛利率26%-29.43% 海尔毛利率26.87%-31.33%[6] 消费者投诉及诉讼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量2157条 近30天50条 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宣传欺诈等问题[12] - 2025年8月有消费者投诉中央空调反复维修不换新[13] - 2025年7月有消费者投诉保修期内拒免费维修[15] - 涉及多起知识产权诉讼 历史案件赔偿总额约1.16亿元[17] - 2022年被起诉侵犯商业秘密 2025年一审判决赔偿350万元并转移三项专利[18] - 2017-2023年被格力起诉专利侵权胜诉27次 其中2017年判赔4000万元[19] - 集团累计司法案件151条 包括专利侵权、商标权纠纷等[19]
又一家IPO暂缓审议 泰金新能业绩会否大幅下滑被重点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08
IPO审议情况 - 一月内出现第二起上会面临暂停审议的IPO企业泰金新能 年内首家暂缓审议企业恒坤新材已在二次上会时通过 [1][3] - 8月29日两家科创板IPO企业上会结果分化 恒坤新材迅速过会并提交注册 泰金新能遭遇暂缓审议 [3][5] 恒坤新材二次上会分析 - 从7月25日暂缓审议到8月29日二次上会通过仅用35天 快速提交落实函是关键推动因素 [6] - 首次暂缓审议核心问题为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法 公司通过落实函论证其代理人身份成立 采用净额法符合会计准则 [6][7] - 收入确认方法从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系因重新梳理业务实质 前期对主要责任人身份判断存在偏差 后期调整符合准则要求 [7] 泰金新能暂缓审议原因 - 监管重点关注两大问题:未来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及收入确认政策准确性 [5]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从10.05亿元增长至21.94亿元 净利润从0.98亿元增长至1.95亿元 但2024年装备订单金额同比下降 [8][9] - 报告期内订单金额波动明显:2021年11.97亿元 2022年26.30亿元 2023年20.53亿元 2024年1-11月仅4.73亿元 [9] - 下游客户扩产意愿降低 部分客户延迟合同执行 2024年存在订单推迟情况 若需求持续不及预期可能调整订单 [9] 行业监管趋势 - 监管高度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要求结合行业趋势/客户需求/产能规划等多维度论证业绩稳定性 [5] - IPO募资呈现"瘦身"趋势 泰金新能募资额从15亿元缩减至9.9亿元 砍掉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8]
IPO研究丨本周2家上会,核产业“国家队”待审
搜狐财经· 2025-09-01 13:29
本周新股发行与申购 - 本周(9月1日-9月5日)仅1只新股进行申购 为创业板公司艾芬达[2] - 艾芬达申购日期为周一 股票代码301575 网上发行520.05万股 申购上限0.50万股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5.00万元[3] 上周新股表现 - 上周(8月25日-8月29日)北交所新股巴兰仕上市首日大涨205.13%[3] - 巴兰仕发行价为15.78元 首日最新价达44.96元[4] - 公司主营汽车维修检测保养设备 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汽车、途虎养车等知名企业[4] 本周IPO审核企业 - 本周2家企业上会 包括沪主板锡华科技和深主板中国铀业[5] - 中国铀业拟募资41.1亿元 为中核集团旗下天然铀采冶企业[5][9] 中国铀业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2.79亿元 较2022年105.35亿元增长64%[5][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4.58亿元 较2022年13.34亿元增长9.3%[5]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49.81%降至2024年42.53%[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69%[6] 中国铀业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41.1亿元将投向7个主业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6] - 主要项目包括内蒙古纳岭沟铀矿床工程(募资13.8亿元)、巴彦乌拉铀矿床工程(募资4.2亿元)[7][8] - 补充流动资金12.33亿元[8]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核集团间接控制79.48%股份[9]
打新市场跟踪月报:北交所IPO提速,打新市场参与度上升-20250901
光大证券· 2025-09-01 12:32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报告核心聚焦于打新市场跟踪,并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量化选股模型或阿尔法因子。报告的核心是构建了一个用于测算不同条件下打新收益的**收益测算模型**。以下是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打新收益测算模型[47]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模拟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账户(A类/C类投资者)参与所有新股打新的过程,来测算其理论打新收益率和打满收益[4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单账户个股打新收益**:对于单只新股,其打新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单账户个股打新收益 = min(账户规模,申购上限) * 中签率 * 收益率$$[47] - **A/B/C类投资者打满收益**:假设账户资金足以顶格申购所有新股(即“打满”)时的理论收益,计算公式为: $$打满收益 = 申购上限 * 网下中签率 * 收益率$$[47] - **参数说明**: - `账户规模`:参与打新的账户资产规模,是模型的核心输入变量之一[47][49][52] - `申购上限`:单只新股网下申购的资金上限[31][47] - `中签率`:根据投资者类别(A类/C类)采用相应的网下发行实际中签率[31][47] - `收益率`: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以及全面注册制下的主板新股,采用`上市首日成交均价`相对于`发行价`的涨跌幅;对于非注册制下的主板新股,采用`开板当日成交均价`相对于`发行价`的涨跌幅。若统计区间内主板新股尚未开板,则使用动态12个月内主板上市个股开板实现收益率的均值作为替代[47] - **汇总计算**:将计算期内所有新股的“单账户个股打新收益”或“打满收益”进行加总,得到月度、季度或年度累计收益,并可进一步除以账户规模得到收益率[47][49][5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A类投资者 - 5亿规模账户)**[49][52][53][54][55] - 2025年8月主板打新收益率:0.014%[49] - 2025年8月创业板打新收益率:0.066%[52] - 2025年8月科创板打新收益率:0.000%[53] - 2025年8月合计打新收益率:0.080%[54][55] - 2025年累计打新收益率:1.134%[54][55] 2. **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C类投资者 - 5亿规模账户)**[49][52][53][54][56] - 2025年8月主板打新收益率:0.013%[49] - 2025年8月创业板打新收益率:0.064%[52] - 2025年8月科创板打新收益率:0.000%[53] - 2025年8月合计打新收益率:0.077%[54][56] - 2025年累计打新收益率:1.035%[54][56] 3. **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打满收益 - A类投资者)**[49][52][53] - 2025年8月主板打满收益:6.77万元[49] - 2025年8月创业板打满收益:33.19万元[52] - 2025年8月科创板打满收益:0.00万元[53] - 2025年累计主板打满收益:248.87万元[49] - 2025年累计创业板打满收益:228.30万元[52] - 2025年累计科创板打满收益:198.43万元[53] 4. **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打满收益 - C类投资者)**[49][52][53] - 2025年8月主板打满收益:6.44万元[49] - 2025年8月创业板打满收益:32.06万元[52] - 2025年8月科创板打满收益:0.00万元[53] - 2025年累计主板打满收益:216.15万元[49] - 2025年累计创业板打满收益:205.42万元[52] - 2025年累计科创板打满收益:193.74万元[5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中未涉及独立的量化因子构建)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中未涉及独立的量化因子测试)
申报IPO逾两月未获得受理!数年前申报创业板IPO曾被移送稽查处理
搜狐财经· 2025-09-01 09:33
IPO申报状态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向北交所报送IPO申报材料 但截至8月30日未获受理信息[1] - 北交所审核规则要求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文件不齐备时可要求补正 补正时限最长30个工作日[2] - 公司同期完成金元证券的上市辅导验收工作[1]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87.81万元 同比下降237%[1][5] - 营业收入1.59亿元 同比下降8.40%[5][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后)降至-1.85%[5][6] - 毛利率从上年同期38.01%降至36.84%[6]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6亿元 3.39亿元 4.17亿元[4]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8万元 2866万元 3704万元[4] - 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29.26% 但2025年上半年转为负增长-171.34%[5]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03年5月 2023年2月挂牌新三板[3] - 主营固体制剂制药设备 产品包括胶囊充填机 压片机等[3] - 注册资本5275万元 控股股东北京翰林精工科技持股86.49%[3] - 实际控制人鲁永胜持有控股股东52%股份[3] 历史IPO问题 - 2015年12月申报创业板IPO 2017年2月撤回申请[6] - 2017年证监会现场检查发现公司涉嫌将资金转移至实控人个人账户[6][8] - 具体问题包括大额提现存入户头 虚开发票返款 个人账户收货款等[6][9] - 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移送稽查部门处理[6][9]
高特电子IPO,神秘人债转股后获8倍回报
搜狐财经· 2025-09-01 09:21
IPO基本信息 -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3] - 公司计划募资8.5亿元[4] 创始人及控股股东 - 创始人徐剑虹为技术派,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器件专业,曾任职于杭州半导体器件厂,37岁时创办公司[3] - 控股股东为贵源控股,持有公司36.54%的股份,徐剑虹通过贵源控股和吾尔是投资合计控制公司46.17%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7][9] 历史股权纠纷与债转股 - 股东唐古拉投资与璞源投资退出时均与公司爆发股权纠纷[3] - 徐剑虹和贵源控股斥资近750万元回购两家投资方的股权,并向阮榆茹、陈焕各借款300万元[3] - 阮榆茹、陈焕有权按公司2.2亿元估值将300万元债权转为股份[3] - 阮榆茹于2020年10月执行债转股,以215.69万元债权获得253,440股股份,递表前持股0.74%[4] - 陈焕于2022年11月通过贵源控股转让获得352,512股股份,完成债转股,递表前持股2.18%[4] 融资历程与估值变化 - 2022年10月11日,公司获得招赢科创、招赢智造、成长共赢增资6000万元,投前估值为10亿元,增资价格为36.06元/股[4] - 陈焕在机构增资后一个月按8.51元/股(机构价的23.6%)行使债转股权力[4] - 若公司上市,陈焕300万元债转股部分股权价值预计为2626.3万元,浮盈近8倍[4] - IPO前公司还获得多轮外部机构融资,投资者包括中石化资本、昆仑资本、晶科能源关联平台、浙江省国资委实控平台等[5] - 截至最后一轮融资完成,公司投后估值约为39.55亿元[5] 近期股权变动与主要股东 - 2025年3月,福建绿发因投资计划变化退出,将其持有的910,240股股份以1094.03万元转让给中汇瓯越,转让价格12.02元/股,对应公司估值43.27亿元[6] - 中汇瓯越由公司董事周海波控制的嘉禾贸易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6] - 周海波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受让福建绿发股份后,其总持股比例增至5.86%[6] - 周海波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专业,履历丰富,现为嘉尔达纺织及嘉禾贸易实控人[7] - 公司前十大股东还包括吾尔是投资、杭州运隆、华强睿华等,持股比例分别为9.63%、5.83%、4.57%等[7]
申报IPO逾两月尚未获得受理!数年前申报创业板IPO曾被移送稽查处理
梧桐树下V· 2025-09-01 09:07
IPO申报状态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向北交所报送了IPO申报材料并获证监局完成辅导验收[1] - 截至2025年8月30日,申报已满两个月但北交所网站尚未公布受理信息[1] - 北交所审核规则规定,收到申请文件后需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2] 近期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1-6月公司录得扣非归母净利润-587.81万元,同比下降237%[1][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861亿元,同比下降8.40%[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后)下降至-1.85%[4][5] - 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8.01%下降至36.84%[5] 历史财务数据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3.1611亿元、3.3852亿元、4.1706亿元[3]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8万元、2866万元、3704万元[3] - 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为29.21%,但2025年上半年转为大幅下滑171.3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2023年2月挂牌新三板,主营固体制剂制药设备[3] - 控股股东为北京翰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持股86.49%,实控人鲁永胜持有翰林精工52%股份[3] 历史IPO失败记录 - 公司曾于2015年12月申报创业板IPO,2017年2月撤回申报[5] - 2017年证监会现场检查发现公司涉嫌将资金转移至实控人个人账户、账外支付费用等违法违规问题[5][7] - 相关问题线索已被移送证监会稽查部门处理[5][7]
IPO雷达 | 宜品集团冲刺港交所:羊奶粉不好卖了?上半年利润骤降逾四成,经营现金流失血!
搜狐财经· 2025-09-01 07:38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3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是一家乳制品企业,专注于羊奶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产品矩阵涵盖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牛奶粉、儿童及成人配方奶粉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是山东省最大的羊奶生产企业 [2] - 控股股东为牟善波先生、康旺投资和启旺投资,合计持有约75.11%股份,其中牟善波先生直接持有19.16%,康旺投资直接持有38.31%,启旺投资直接持有17.64% [3] 市场地位与渠道覆盖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4.0%,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6%,在中国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排名中国本土品牌第二,市场份额为4.5% [3] - 公司西班牙工厂是全球最大的羊乳清粉生产商之一,2024年生产的羊乳清粉约占欧盟总量的四分之一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通过经销商和全国连锁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333个地级市、超2700个县级区域,终端门店6.1万家,其中超7000家门店是母婴门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进入了全国部分医院和院边店渠道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17.6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06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9.00亿元下滑10.36% [4][5] - 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品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收入从去年同期的5.50亿元降至4.48亿元,降幅达18.6%,主要由于包装更新暂时调整了发货节奏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利润分别为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2023年同比大幅下滑26%,2024年仅微增2.4%,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0.57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0.99亿元骤降42.57% [6][7]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从45.2%提升至49.9%,但净利润呈现波动,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61.7%至4400.2万元 [7] 分红与风险因素 - 公司于2023年2月宣派股息2.11亿元,分三期支付,2023年3月额外宣派股息3810万元,分三期支付,2023年合计分红约2.5亿元,2025年1月再度宣派股息3000万元,其中2870万元已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支付 [7] - 业务涉及风险包括面临乳制品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增长放缓、生产运营中断、产品受污染、原材料价格和质量波动、清关和进口手续或国际物流中断等 [8] - 2024年3月公司产品"葆安素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被通报牛磺酸含量不达标 [8]
香港食品分销商Billion Group(BGHL.US)IPO发行价4-6美元 筹资800万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9-01 06:5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Billion Group Holdings Limited 股票代码为BGHL 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1] - 总部位于香港 成立于2015年 实际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Billion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Limited在香港运营 [1] - 上市主体于2024年5月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 [1] IPO融资细节 - 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融资至多800万美元 [1] - 拟以每股4至6美元的价格区间发行160万股股票 [1] - 按区间中位值5美元计算 市值将达1亿美元 [1] 业务构成 - 公司是高端食品供应商 主要向香港餐饮分销商及奢侈品零售渠道提供优质稀缺产品 [1] - 产品组合中冷冻食品占比60%(占24财年收入比例) [1] - 优质葡萄酒和烈酒占比24% 高档海鲜占比15% 其他食品占比1% [1] 财务表现 - 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内收入为700万美元 [1] 承销安排 - 美国信托投资服务公司是此次IPO交易的唯一账簿管理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