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常州两只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8-01 10:12
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 - 基金规模50亿元 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常州市共同出资设立 [1] - 投资方式包括设立产业子基金(出资比例≤30%)或直投项目(金额≤母基金实投额的30% 单个项目≤母基金实缴总额的20%) [2] - 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 新型电力系统 新一代光伏技术 氢能 新型储能 深海深空智能装备领域 [3] - 存续期15年(投资期7年+退出期8年) 要求子基金注册在常州市 [4] 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 - 基金规模30亿元 同样由省级母基金与常州市联合设立 [3] - 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石墨烯材料 智能仿生材料 超导材料 液态金属等细分领域 [3] - 存续结构与新能源母基金一致(15年=7+8) 子基金需落地常州 [4] 基金运作特征 - 两只母基金均采用"省级+市级"双出资模式 体现政府引导基金联动机制 [1][3] - 明确分层投资比例限制 子基金与直投形成组合策略 [2] - 细分领域定位清晰 新能源侧重能源技术迭代 材料基金专注前沿新材料 [3]
首席论势|连平:未来十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速将达5%~7%
广州日报· 2025-08-01 08:53
民营经济地位与政策支持 -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将为民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1]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已扩大至92%以上 [1]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 - 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表现活跃 [1] - 部分民营企业已具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 [1] - 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的数量显著增加 [1] - 预计到2035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将突破60%,技术创新成果贡献率达80%以上 [1] 民间投资发展趋势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达6.6% [2] - 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5%,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2.0个百分点 [2]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5.8%,增速比全部基础设施投资高0.4个百分点 [2] - 预计未来十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速将达5%~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回升至55%以上 [2] 民营企业外贸表现 - 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 [2] - 预计未来十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总值将突破70% [2] -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有望突破37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10% [2] 民营企业税收贡献 - 预计未来十年民营企业纳税总额有望达到15万亿元 [3] - 预计民营企业税收将占全国税收70% [3] - 民营企业将成为支撑国家财政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3]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盘中上涨20bp!兼具政策红利与稳健收益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31 03:47
产品表现 -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于2025年7月31日11:15上涨0.20% [1] 产品特性 - 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成分券要求主体评级AAA且隐含评级AA+及以上 [1] - 指数每月定期调整样本 反映上交所中高等级科技创新公司债整体表现 [1] - 具有低费率、低交易成本、透明度高、分散度高及"T+0"高效申赎优势 [2] - 信用风险较低 政策背书聚焦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1] 政策环境 - 2025年以来持续出台科创债市场配套政策 推动市场加速发展 [1] - 政策溢价有望转化为市场共识溢价 提供高票息回报机会 [1] 发行方布局 - 鹏华基金自2018年下半年建立固收工具型产品战略 [2] - 截至2024年末固收工具型产品库包含9只产品 规模达577亿元 [2] - 债券ETF领域布局5年地债ETF(159972)和0-4地债ETF(159816) [2] - 5年地债ETF为全市场规模最大地方债ETF 流动性位于市场前列 [2]
上半年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8%
四川日报· 2025-07-31 00:27
核心财务表现 - 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97万亿元 同比增长9.8% [1] - 营业总收入3062亿元 同比增长0.7% [1] - 上缴税费137亿元 同比增长3.3% [1] - 完成投资1225亿元 [1]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蜀道集团苍巴高速全线建成通车 成南高速扩容工程全线9座隧道全部贯通 [1]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投产发电 泸州气电1号机组投产发电 [1] - 四川机场集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1航站楼完成提质改造并投用 [1] 产业投资布局 - 六大优势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2%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3% [2] - 组建省属企业科创投资基金 战新产业投资基金 六大优势产业基金 总规模超500亿元 [2] 国企改革进展 - 能源领域战略性重组取得明显成效 [1] - 重点领域专业化整合有序推进 [1] - 加快盘活利用闲置低效资产 [1] - 创新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1] 区域投资成效 - 国有企业在欠发达县域新投资到位资金130.74亿元 [2] - 累计投资超335亿元 [2] - 建立健全"1+1帮1"机制 优化"矩阵式"帮扶模式 [2]
【省知识产权局】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开始报名
陕西日报· 2025-07-31 00:03
7月28日,记者从省知识产权局获悉:第四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已开始报名。获奖团队将获得 最高10万元奖励。 此次大赛由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举办,分征集与报名、初 赛、复赛、决赛及颁奖4个阶段,决赛将于11月举办。 大赛要求参赛项目聚焦陕西省重点产业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有参赛项目需包括能够有效保护参赛项目关键技术与创新成果的专 利组合,且应至少具有一件已授权有效发明专利。 参赛团队应符合以下要求:参赛主体是项目核心专利的专利权人,为国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个人 须为国内居民,若参赛项目核心专利有多个专利权人的,参赛主体应获得其他权利人的书面同意;参赛 主体可与相关单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联合组队参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可单独作为参赛主体参 赛;参赛团队成员可包括参赛主体在册员工和服务机构在册员工,大赛答辩环节的人员须是报名参赛的 团队成员;同一参赛主体(企业包含其权属子公司)最多可选送3个项目参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作为 联合参赛单位的,不受参赛数量限制。 "我们优先鼓励尚未面市的创新创业专利项目参赛,即将面市或尚 ...
让外贸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每日商报· 2025-07-30 22:20
中国外贸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 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9% [1]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20% "新三样"产品出口加速 [1] 外贸发展动能分析 -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从价格成本优势转向技术比较优势 [1] - 产业转型趋势明确 聚焦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市场拓展策略 - 实施多元化布局 同步巩固传统市场与开拓新兴市场 [2] - 精准捕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2] - 强化市场响应速度 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2] 国际合作深化 - 纺织服装 农业机械 能源装备等产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2] - 中国超大规模进口市场持续惠及全球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世界创造新机遇 [2] 竞争优势展望 - 外贸综合竞争优势基础稳固 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 -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力激发 持续增强外贸发展韧性 [1][2]
《中国城市创投活力及城市创新力指数报告》发布: 创投创新联动 头部城市差异化发展各显其能
证券时报· 2025-07-30 22:03
城市创投活力指数排名 - 2024年中国城市创投活力指数前三名为上海、深圳、北京,与第四名及之后城市拉开较大差距,呈现"头部领跑,梯队分化"格局 [1][2] - 募资指数北京位居第一,上海、苏州紧随其后,广深位列前五,苏州超越广深,南京与深圳基本持平 [2] - 投资指数上海全国第一,北京、深圳紧随其后,前10名城市以一线或新一线为主且差距较小 [2] - 退出指数深圳居首,长三角苏州、杭州进入前10,中西部以武汉、合肥与成都为主 [2] 城市创新力指数排名 - 北京、上海、深圳创新力指数位居前三,北京绝对领先,依托国家实验室(占全国60%)、央企研发总部(中关村约76家)及顶尖高校 [2] 热门赛道投融资城市表现 - 半导体集成电路赛道在8个城市(上海、深圳、苏州、杭州、合肥、南京、成都、武汉)位列首位,北京、广州位居第二,显示资本聚集效应 [3] - 区域特色赛道:北京以AI为首要赛道领先,深圳计算机视觉第四,合肥新材料及航空航天前五 [3] - 生物制药在5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排名前二,北京、苏州、广州前五 [3] - 医疗器械赛道在深圳、苏州、广州排名第二,上海、北京、杭州、合肥、成都稳居前三 [3] 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 - 杭州、苏州凭借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活跃表现,跻身热门赛道投融资城市前五名 [1]
创投观察:地方政府投资基金优化返投条件 迈向科学规范发展新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7-30 11:54
长期以来,返投要求始终是创投机构与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合作中的核心矛盾点,既制约了基金的市场化 运作效率,也导致实际效果与政策初衷出现偏差。业内一线投资人普遍认为,"基金注册本地化+硬性 返投任务"的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配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节奏。 具体来看,记者与业内人士交流了解到,传统返投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投资机构 为满足地域限制,被迫将目光局限于特定区域的固定赛道,可能错失全国范围内更优质的科创项目,制 约了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部分机构为完成指标,通过设立空壳公司等"假返投"手段规避监管,不 仅背离了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初心,更造成地方产业重复建设、财政资源浪费等问题。这种现象在 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由于本地缺乏符合要求的项目,部分管理人不得不"为返投而投资",陷入"乱 投资""重复投资"的困境。 追根溯源,"返投难"的核心症结在于产业定位与区域禀赋的错配。当前,多数地方政府投资基金扎堆聚 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这类产业与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 未必匹配,导致基金管理人难以找到真正优质的返投标的。 政府投资基金正逐步迈入科学规范、提质增效的新阶 ...
创投观察:地方政府投资基金优化返投条件 迈向科学规范发展新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7-30 11:38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调整 - 国家发改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及《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1] - 政策导向与2023年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后者同样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1] - 全国已有广东、深圳、长沙等近十个省市响应政策,调整方向包括直接下调区域返投比例(从2倍降至1.5倍、1.1倍乃至1倍)和拓宽返投认定范围 [1] 返投机制问题分析 - 传统"基金注册本地化+硬性返投任务"管理模式制约市场化运作效率,与政策初衷出现偏差 [2] - 弊端体现在:投资机构被迫局限特定区域可能错失全国优质科创项目,以及部分机构通过设立空壳公司等"假返投"手段规避监管 [2] - 核心症结在于产业定位与区域禀赋错配,多数政府投资基金扎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优势产业未必匹配 [2] 地方探索与行业影响 - 部分地区建立符合投资条件的子基金项目池提升返投项目质量,避免"为投而投" [3] - 深圳天使母基金推出让利机制,在收回全部实缴出资成本后将超额收益全额让渡给子基金管理机构及其他出资人 [3] - 政府投资基金已成为一级市场最大出资来源,系列规范文件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迈入科学规范、提质增效新阶段 [3]
2024年四季度“科技金融-战新产业指数”呈上升态势 新增城市群“区域视角”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9 12:38
指数总体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总指数达192.15点 同比增长5.16% 环比增长2.41% 涨幅略高于上年同期的4.91% [1][2] - 金融发展分指数同比增6.38%至205.89点 环境支持分指数同比增7.98%至223.14点 科技创新分指数同比增4.07%至150.45点 产业成效分指数同比仅增2.33%至186.30点 [2][4][5][7] 金融发展维度 - 银行贷款成为主要推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55.7% 贷款余额15.63万亿元同比增长7.5% [4] - 私募风投与资本市场表现平淡 IPO收紧影响显著 科创风投事件数量下降但单笔金额增长 [4] - 科创主题基金规模较2023年四季度增长29.41% [4] 环境支持维度 -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同比持平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长5.78% [4] 科技创新维度 - 创新产出指标增速下滑 受企业研发投入收紧及创新认定标准提高影响 [5] 产业成效维度 - 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6.16% 2024年增速大幅放缓至2.33% [7] -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效得分202.20点 同比增6.01% 销量破千万辆 渗透率升至55% [8]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效得分205.85点 同比增3.12% 产业规模指标增速显著下滑 [12] - 生物产业成效得分160.10点 同比增2.80% 融资呈现"投硬投小"趋势 [12] - 新材料产业成效得分149.35点 同比增0.96% 产业总产值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3] - 新能源产业成效得分174.48点 同环比双降3.57%和3.22% 多晶硅价格跌幅超39% 组件价格跌破成本线 [13] 区域发展对比 - 长三角城市群以168.69分领先 珠三角148.15分 京津冀138.10分 成渝114.50分 [15] - 长三角在五大维度得分均居首 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7] - 珠三角制造业密度高 但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发展滞后 [19] - 京津冀平均中标项目金额排行第一 [19] - 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较弱 仅成都重庆绵阳三城得分超100 [19] 细分产业区域表现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珠三角171.84分领先 长三角170.83分 京津冀153.07分 成渝140.76分 [19] - 深圳以180.65分强势带动珠三角 北京以181.32分全国最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