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再获资金加码,人形机器人明年有望实现“自主干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6:40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0.4% 盘中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净申购超3000万份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九月以来净流入约60亿元 最新规模达127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年内累计上涨45% 涨幅领先其他同类指数 [1]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已实现舞蹈等动作且效果显著提升 [1] - 预计明年年底实现与物理环境任意交互 包括未规划环境下完成取水或清理桌面等任务 [1] - 技术发展接近"趋生智能"关键节点 [1] 产业布局与投资机会 - 人形机器人逐步走向实际应用场景 相关领域布局受市场关注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环节 相关个股合计权重近八成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在跟踪该指数的产品中规模位居第一 可一键布局产业链龙头 [1]
景业智能跌2.00%,成交额2.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3.1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06:2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0%至72.99元/股 成交额2.07亿元 换手率2.74% 总市值74.5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53.13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724.45万元(买入1329.01万元/卖出2053.46万元) 大单净买入271.32万元(买入4474.82万元/卖出4203.50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67.19% 近5/20/60日分别上涨9.33%/29.21%/45.06%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57.26%) 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25.94%) 特种机器人(8.93%) 其他(7.87%)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0亿元 同比增长16.15% 归母净利润557.78万元 同比下降55.3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363.47万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6090户 较上期减少2.20% 人均流通股16779股 较上期增加71.78% [2]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118.59万股 华安中小盘成长混合与华安科技动力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3] 行业属性 - 属于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概念 核电 专精特新 数字孪生 [1]
德马科技跌2.01%,成交额1.9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44.5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06: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24.35元/股 成交额1.93亿元 换手率3.09% 总市值64.2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44.56万元 特大单买入748.49万元(占比3.87%) 卖出890.39万元(占比4.61%) 大单买入4876.97万元(占比25.25%) 卖出4090.52万元(占比21.17%) [1] - 年内累计涨幅84.9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7.55%/11.49%/28.36%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0亿元 同比增长12.36%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8205.54万元 同比减少3.3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674.57万元 [3] 股东结构与公司概况 - 股东户数1.08万户 较上期增长23.41% 人均流通股22637股 较上期增加13.44% [2] - 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 成立于2001年4月29日 2020年6月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构成:物流输送分拣核心部件67.85% 智能自动化物流输送分拣系统及其关键设备30.86% 售后及其他0.89% 其他业务0.40% [1]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申万行业分类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其他通用设备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机器人概念 人形机器人 宁德时代概念 数字孪生 机器视觉等 [1]
马斯克画饼的Optimus,被这家中国公司先量产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5 06:00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始终是焦点所在。随着行业发展的持续加速,其量产进度牵动着市场的每一根 神经。 前不久,有消息称美国植物基制药企业 PharmAGRI与特斯拉签署意向书,计划在自营农场和处方药生产环节 部署多达1万台Optimus Gen3+引发业内轰动,尽管马斯克随即在社交媒体公开否认,但这一事件还是引起 了大家对特斯拉量产时间的好奇。据悉, 今年 1月,马斯克在公开采访中透露,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生产 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然而,截至7月,有消息爆出其实际产量仅数百台,与原计划相差甚远,甚至 不到十分之一。在7月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又调整了量产规划,提出2026年产量要达到5万台, 单台价格 在 35.5万元, 并期望在 5年内,也就是2030年前,实现年产量100万台,届时单台成本才有望控制在14万 元左右。 就在马斯克不断改口量产规划、特斯拉 Optimus量产时间摇摆不定时,中国的一家名为 开普勒 机器人 的人 形机器人研发商却已悄然取得突破 , 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业可售的特斯拉同款混动架构人形机器人 ——K2大 黄蜂 。 据了解,开普勒 K2大黄蜂 基础版售价仅 24.8万 ...
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京启用
新京报· 2025-09-25 06:00
行业基础设施发展 -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石景山投入运营 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1] - 训练场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 为行业构建跨本体、跨任务的数据公共基础[1] - 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数据体系 推动异构数据融合与开放合作[1]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1] - 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是产业的"关键落子"[1] - 为全国训练场建设提供"北京样本" 加速人形机器人"具身大脑"进化[1]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前景 - 推动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1] - 通过场景化实训使机器人掌握更多本领 实现"会干活"到"干好活"的升级[1] - 未来将在工厂、物流园区、养老机构等多场景部署 服务千行百业[1]
恒而达布局机器人核心部件 解决行星滚柱丝杠规模化难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5:56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公司正加速解决行星滚柱丝杠规模化生产所需的高精度螺纹磨床国产化、专机化及自动化装配工艺等难题 [1] - 公司通过境外收购德国精密磨床制造商SMS公司获取行星滚柱丝杠制造急需的螺纹磨削工艺及高精度螺纹磨床 [2] - 公司依托SMS平台网罗欧洲顶尖专家设立欧洲研发设计中心重点攻关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专用磨床等核心环节 [3] -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恒望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展行星滚柱丝杠专用螺纹磨床设备性能验证技术项目 [6] - 公司与望腾科技合资设立恒望科技以行星滚柱丝杠自动化装配专利技术推动规模化生产 [7] - 公司已构建覆盖核心装备、关键工艺与规模化制造的全链条能力推进螺纹磨床国产化与专机研发 [8] 技术能力与产业整合 - SMS公司为全球知名螺纹磨床制造商其设备加工精度、效率及工艺稳定性突出应用于高精密丝杠及刀具加工 [3] - SMS公司正在研发大长径比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螺母内螺纹高效加工工艺是实现国产化突破的关键 [4] - 西北工业大学项目由马尚君研究员牵头团队专注行星滚柱丝杠研究近二十年承担科研经费超1亿元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7] - 公司融合热处理工艺、金属加工及专用装备技术底蕴重点围绕高精度专用磨床及内螺纹高效加工工艺锻长板 [3]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直线驱动系统核心部件市场需求显著增长目前由德国舍弗勒等国际巨头垄断 [4] - 行星滚柱丝杠精密加工高度依赖高精度螺纹磨床和先进螺母内螺纹加工工艺尤其是大长径比反向式结构 [4] -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且市场潜力巨大但核心装备与先进工艺仍是制约国产化的卡脖子领域 [4] - 行星滚柱丝杠制造工艺要求极高规模化生产中装配环节的重复定位精度及产品一致性是行业痛点 [7] 合作伙伴与客户基础 - SMS公司客户涵盖瑞士GZ AG/GSA(特斯拉供应商)、德国Karl Hipp及Hertweck等全球领先精密工具企业 [3] - 公司通过收购SMS切入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赛道和全球高端供应链 [2] - 西北工业大学团队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直线关节、飞行器系统及发动机叶片驱动等高端装备 [7]
大洋电机跌2.17%,成交额19.0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5:5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下跌2.17%至11.26元/股 成交额19.09亿元 换手率9.12% 总市值275.0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6.25%和10.74%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3.12%和25.3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96.1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23%/34.05%/71.39% 年内3次登龙虎榜 最近9月23日净买入1.01亿元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建筑及家居用电机60.99% 起动机及发电机26.56% 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11.62% 其他业务合计0.83%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1亿元 同比增长7.66% 归母净利润6.02亿元 同比增长34.4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机Ⅲ 概念板块涵盖小鹏汽车概念 驱动电机 人形机器人 新能源车及比亚迪概念等 [2] 股东结构与分红记录 - 截至8月31日股东户数12.14万户 较上期增加14.76% 人均流通股15,067股 较上期减少12.8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8.4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1.51亿元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6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1,106.32万股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1,577.81万股(第九大股东) 增持311.66万股 [3]
雷迪克跌2.05%,成交额1.9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22.3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5:5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59.80元/股 较前下跌2.05% 总市值79.77亿元[1] - 当日成交额1.91亿元 换手率2.61% 主力资金净流出2322.32万元[1] - 特大单净卖出1429.89万元(买入1112.96万元/卖出2542.85万元) 大单净卖出892.42万元(买入4191.68万元/卖出5084.10万元)[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162.90%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0.17%/4.04%/8.81%[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9691户 较上期增长12.24%[2] - 人均流通股12353股 较上期增加15.82%[2]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016530)新进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446.28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6亿元 同比增长54.04%[2] - 同期归母净利润8814.69万元 同比增长50.04%[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汽车轴承研发制造 轴承类产品收入占比98.58%[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零部件-轮胎轮毂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机器人/专精特新等[1] - 自2017年上市以来累计派现2.3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8亿元[3]
港股异动 | 天工国际(00826)午后涨超8% 机构看好公司在核聚变材料、人形机器人领域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5:42
股价表现 - 天工国际午后涨超8% 截至发稿涨6.4%报2.66港元 成交额达1.16亿港元[1] 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工博会首次亮相 展示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注册资本150亿元[1] - 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1] - 将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1] 公司业务前景 - 天工国际卡位稀缺核心材料赛道 在钛合金 核聚变材料 人形机器人领域成长空间广阔[2] - 单座核聚变堆需要4000-7000吨RAFM钢与400-1000吨高硼钢 核聚变材料市场广阔[2] - 公司利用粉末冶金优势可避免宏观偏析 大幅增加有益合金元素成分 实现纳米级强化相弥散分布[2] - 技术有望大幅提升聚变堆材料关键性能 助力核聚变新结构材料开发[2]
万马股份跌2.04%,成交额17.1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9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05:2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4%至18.29元/股 成交额17.17亿元 换手率9.18% 总市值185.5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89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5.46%和9.13%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8.69%和26.03%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17.48% 近5/20/60日分别上涨0.49%/15.10%/30.09% [1] - 年内11次登龙虎榜 最近9月24日净卖出2531.67万元 买卖总额占比分别为10.63%和11.29% [1] 公司基础信息 - 主营业务为电力电缆研发生产销售 收入构成电力产品68.11% 高分子材料28.63% 通信产品1.70% 贸易及其他1.56%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网设备-线缆部件及其他 概念板块涵盖新能源车/人形机器人/换电/储能等 [2] - 注册地址为杭州临安区 成立于1996年12月 2009年7月上市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8.32万户 较上期增0.51% 人均流通股5485股降0.51% [2] - 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141.19万股至749.22万股 位列第三大股东 [3] -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1590.94万股至547.80万股 位列第四大股东 [3] - 华夏中证1000ETF增持105.28万股至441.88万股 广发中证1000ETF增持78.48万股至355.76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2.72亿元同比增长8.58% 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21.80%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6.8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55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