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工程机械企业要握紧高质量发展的四把“金钥匙”
证券日报· 2025-09-16 16:13
行业增长周期 -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迈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行业呈现产销飘红 场景拓宽 出口韧性增强的特点 [1] - 上市公司作为产业主力军正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需从新兴场景 海外市场 细分赛道 人才激励四个维度精准发力 [1] 新兴应用场景 - 新能源 农业 市政更新等新兴场景蕴含新机遇 需跳出传统基建舒适区挖掘新增长点 [2] - 企业需依托技术优势精准卡位 结合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找准技术适配点培育新引擎 [2] 海外市场本土化 - 海外本土化是实现从卖产品到扎下根的系统性转变 需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本地化 [2] - 企业应依据自身条件分阶段在成本优势地区设立研发中心 生产基地和服务团队 [2] 细分赛道竞争策略 - 细分市场要求挖掘被忽视的小众需求 以定制化产品构建专属竞争力 [3] - 细分市场并非小市场 通过做精产品可将小眾品做成大气候 [3] 人才激励机制 -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需以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 [4] - 股权激励串联个人与集体 为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同频共振提供支撑 [4] 战略协同框架 - 新兴场景拓展 海外本土化 细分市场深耕 人才绑定四维构成相互支撑的组合拳 [4] - 这四把金钥匙将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推动行业在全球市场稳健前行 [4]
中信泰富特钢与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4:12
战略合作 -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与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家低碳高端智库并开展政策试点 [1] - 合作内容包括构建特钢差异化低碳评价体系和承建国家特钢低碳重大平台 [1] 发展目标 - 推动特钢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1]
通威智造,点亮世界!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灯塔工厂”实现零的突破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2:11
全球灯塔工厂认证与通威太阳能成就 -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成为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首家灯塔工厂 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 - 全球共201个工厂获灯塔认证 中国工厂数量占比超40% 通威是其中唯一聚焦光伏电池制造的案例 [1][2]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成效 - 公司部署50余项第四次工业革命应用场景 集成十亿级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模型、CNN/DNN智能镀膜优化、RAG增强型GenAI设备维护等先进技术 [3][4][6] - 数字化转型使光电转换效率提高12% 缺陷率降低41% 转换成本降低37% 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3% [6] 企业战略与行业地位 - 通威深耕光伏产业十余年 打造高纯晶硅和高效电池两大全球龙头业务 2025年再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 品牌价值突破2500亿元 [8] - 公司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 为客户提供更稳定准时可验证的价值交付 [8]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影响 - 通威加入RE100计划 五次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ESG综合表现获五星级杰出评价 获英国标准协会颁发可持续发展绩效奖 [9] - 公司通过智能制造与绿色化发展 为全球光伏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范本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9]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
国家能源局· 2025-09-16 11:59
公司业务发展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均有业务发展 致力于持续深化与内地合作 [2] - 公司积极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 [2] 战略合作与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京会见公司主席李家杰 双方围绕能源新质生产力等议题进行沟通交流 [3] - 国家能源局明确支持公司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发挥企业优势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 会议参与部门 -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 新能源司 国际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2]
无极资本7亿美元战略投资协鑫科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6 09:43
战略投资与合作 - 协鑫科技获得无极资本战略投资 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约7亿美元 [1] - 双方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重点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过剩产能 [1] - 无极资本为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的国际长线资本 近期已为中国高科技公司提供超过100亿港币资金支持 [2] 资金用途与战略布局 - 部分战略投资将用于支持协鑫科技加大对钙钛矿技术的投入 推动其商业化落地 [1] - 公司加速布局光伏终极技术钙钛矿 通过技术迭代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 - 合作有助于公司扩大竞争优势 增强在国内外高端市场辐射能力 [1] 行业整合与发展目标 - 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1] - 遏制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缓解恶性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发展压力 [1] - 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 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1] 企业转型与战略定位 - 公司正从硅料供应商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转型符合国家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 [2] - 公司发挥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作用 助力新能源产业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 [2]
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09:35
9月16日,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 程、能源输送大动脉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藏粤直流工程") 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 工程启动建设。 (原标题: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来源:中国电力报 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 为世界输电能力最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清 洁电能超430亿千瓦时 "藏粤直流工程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工程将以高水平电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绿 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部党总支书记黄勇表示,通过系 列科技攻关,创新构建对大电网安全的主动支撑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 优势。 藏粤直流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千米,自西向东跨越西 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输送容量达1000万千瓦。该工程2029年全面投运后,藏东南清洁能源基 地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100%为 ...
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09:29
工程概况 - 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 输电能力最强 技术水平最先进 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2] - 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千米 跨越西藏 云南 广西 广东四省区 [2] - 输送容量达1000万千瓦 2029年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 [2] 技术特点 - 西藏清洁电力送出的首条多端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 面临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新技术研发与成套新装备研制挑战 [4] - 需攻克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与直流送出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大容量换流阀等全套特高压核心装备 [4] - 创新构建对大电网安全的主动支撑能力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4] 能源效益 - 输送电能100%为清洁能源 可替代标准煤消耗约12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 [2] - 依托西藏玉曲河 察隅曲 克劳龙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送端两个换流站共汇集超过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 [3] 经济影响 -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 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 [3] - 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备 施工产业增长 高峰期预计将带动10万余人直接就业 [3] 建设运营 - 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 由两网联合成立的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 [5] - 我国首个跨过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工程 全线近90%为山地 30%为高山大岭 [5] - 在少人区 无人区探索少维护 免维护设计 全面推广机器代人 发展应用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5]
【大会主席官宣】浙江大学张兴宏任“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主席!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主题为"顶尖智汇 产业共生" [2][5][11] - 论坛由DT新材料联合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2][1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12]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等多家学术机构 [12] - 承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2] 学术领导团队 - 大会共同主席包括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朱锦研究员和浙江大学李正龙教授 [3][12] - 张兴宏教授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发表论文200余篇 引用7000余次 H指数50 2023-2024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8] - 张兴宏教授担任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负责CO₂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方向 [8][10] 重点实验室背景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4月获批建设 由河南天冠集团联合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共同组建 [8] - 实验室固定成员158人 主任为王林风研究员 曹湘洪院士和杜祥琬院士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主任 [8] - 实验室聚焦纤维乙醇技术迭代升级 生物基航/柴油前沿技术研发 致力于成为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 [8][10] 论坛议程设置 - 11月27日进行签到注册并举办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 [13] - 11月28日举办主题论坛一 涵盖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四个专场 [13] - 11月29日举办主题论坛二 聚焦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13]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13] 行业关注领域 - 论坛将探讨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等重要方向 [11] - 重点关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物基航/柴油技术在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 [10][13] - 旨在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1]
电网数字化行业长坡厚雪 产业数智升级、南网数字迎广阔市场空间
全景网· 2025-09-16 08:37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电网数字化进程在"双碳"目标与数字中国战略双重驱动下加速推进 [1] - 国家政策明确要求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发电清洁低碳转型 并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 电力能源数字化市场分为数字化服务(智能电网 自动化控制 巡检运维等)和数字化升级改造(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两大类 [2] - 2024年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达3150亿元 同比增长14.55% 预计2025年增至3700亿元 同比增速17.46% 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10.86% [2] 公司战略定位与业务体系 - 南网数字是南方电网控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电力能源行业数字化 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电网数字化 智能化创新平台 [1][3] - 公司是服务数字电网建设和电力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 也是维护电网安全的新型力量和承接落实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行业"双碳"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 [3] - 业务体系以推动电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 形成AI驱动 云边端贯通 软硬件协同的电网数字化 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三大业务体系 [3] - 产品及服务从电力能源行业逐步拓展到交通 水务燃气 政务公安 城市建设等领域 [3] 股东协同与业绩表现 - 南方电网为南网数字提供庞大的电网资产与丰富运行场景 支持"技术验证-场景落地-生态扩张"全链路发展 [3] -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2024-2035年)》提出到2030年全面完成电网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 到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 为公司提供广阔业务腹地 [4]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6.86亿元 42.34亿元和60.90亿元 对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9亿元 3.68亿元与5.62亿元 展现盈利韧性 [4] 客户资源与技术优势 - 客户包括南方电网 国家电网 中国华能 中国华电 中广核 中国三峡集团等众多国央企和行业龙头 [5] - 研发聚焦"电鸿"物联操作系统 "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 "伏羲"电力专用主控芯片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 国产电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等核心技术 [6] - 参与承接1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及1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6] 募投项目与未来布局 - IPO拟募资25.54亿元 投向时空智能数字孪生平台 新一代智能物联感知与协同控制系统 先进电力人工智能平台与智慧生产营销应用等六大项目 [7] - 募投项目旨在提升物理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 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打造全时态资产管理体系 建设行业云服务平台及增强研发交付能力 [7] - 公司有望通过政策红利 股东协同 技术积累和精准募投布局 充分享受产业数智升级红利 [8]
上海嘉定:“理想之地”亮相服贸会,展现绿色低碳社区新典范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08:21
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理想之地"围绕宜居、绿色、智慧、健康、活力、韧性六大维度,构建了完整的 低碳社区技术体系。其中,国际领先的"10分钟生活圈"技术,创新整合了三甲医院、商业综合体、文体 场馆、交通枢纽等全要素配套设施,打造出步行可达的"低碳生活环"。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实现多项 突破:能源系统上,实现40%屋顶铺设光伏,近零碳区域达50%,年发电257万度,减碳1080吨;建筑 技术上,使用全国首创保温模板一体化施工工艺,住宅能耗降低24千瓦时/平方米/年;商业示范上,项 目市集是国内首个采用"光储直柔"技术的近零碳商业建筑,装配率达82%。 "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社区,更是一个可复制的低碳城市模板。"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理想之地项目通 过系统整合20余项绿色技术,在减少31%碳排放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一方面, 绿色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项目的长期运营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项目打造的低碳生活环 境和优质配套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嘉定区的可持续发展注 入了新动力。 中建二局江苏分公司表示,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好房子"建设在嘉定区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