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通用汽车(GM.US)斥资40亿美元押注美国制造 汽车关税倒逼产业链回流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03:46
生产布局调整 - 通用汽车宣布向美国三家装配厂投入40亿美元,将雪佛兰Blazer和Equinox两款主力车型的生产从墨西哥转回美国本土 [1] - Blazer将完全撤出墨西哥拉莫斯阿里斯佩工厂,转由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工厂生产 [1] - Equinox采取"本土增产+墨西哥保留"策略,美国产能由堪萨斯州费尔法克斯工厂承接,墨西哥工厂继续为其他市场供货 [1] - 密歇根州奥赖恩装配厂将被改造为燃油版SUV和卡车生产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 [1]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整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直接推高跨国车企运营成本 [2] - 通用汽车通过供应链优化抵消30%-50%的关税成本 [2] - 关税压力实质性改变公司生产决策,加速本土化投资 [2] 产能与投资规划 - 此次本土化投资将使通用汽车美国年产能突破200万辆 [2] - 奥赖恩工厂改造后将成为通用在美国的第二座纯电动车专用工厂,形成"燃油+电动"双线并进格局 [2] - 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维持在100亿-110亿美元区间,2027年预期上调至100亿-120亿美元 [2] 战略定位与市场影响 - 投资既是对美国制造承诺的兑现,也是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响应 [2] - Blazer和Equinox两大畅销车型回归将显著提升通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本土化率 [2] - 墨西哥工厂的未来定位仍悬而未决 [2]
车圈南橘北枳记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0 02:50
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调整 - 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797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65.2%,同比提升9.2个百分点,外资品牌份额压缩至不足35% [4] - 2025年4月自主品牌零售115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份额达65.5%,同比增8个百分点;1-4月累计份额64%,同比增7.9个百分点 [4] - 外资品牌面临双重挤压:燃油车受自主品牌性价比冲击,新能源领域难以抗衡自主先发优势,二线合资品牌集体衰退 [4] 外资品牌在华困境案例分析 起亚 - 电动化滞后:2024年电动车型仅占全球销量21.5%,在华仅EV5/EV6两款在售,与中国市场超40%新能源渗透率脱节 [6] - 产品线混乱:EV5月销长期三位数,EV6进口价26.28万元缺乏竞争力;多款车型定位重叠,K5等主力车型存在发动机异响等质量问题 [8] - 2025年1-5月累计销量100782辆中出口占比52.6%,本土品牌吸引力大幅衰减 [8] 斯柯达 - 2024年全球销量92.66万辆(+6.9%),但在华仅售1.75万辆(-23.1%),受大众品牌价格下探和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双重挤压 [9] - 电动化缺位:大众集团资源倾斜ID系列,斯柯达缺乏竞争力电动车型,2024年中国业务已并入上汽大众体系 [10] Jeep - 产品策略错位:过度专注SUV四驱系统,忽视城市用户对内饰和工艺需求;大指挥官起售价较竞品汉兰达高3万元 [11] - 质量问题:2.4L发动机烧机油、7速双离合顿挫引发大规模投诉,电动化产品线薄弱 [11] - 广汽菲克销量从2017年20多万辆骤降至2021年不足2000辆,2022年解散 [12] 铃木与三菱 - 铃木固守小型车战略,未跟进SUV/MPV趋势,2018年退出中国;三菱因帕杰罗等硬派SUV未转型城市/新能源赛道,2023年广汽三菱停产 [13][16] - 技术断代:铃木电动化进展缓慢,三菱在插混/纯电领域全面掉队 [15][16] 外资品牌全球表现对比 - 起亚2024年全球销量超300万辆:韩国电动化占比35.6%,欧洲混动车型贡献52.9万辆,北美占全球销量1/3 [20] - 斯柯达2024年全球交付92.66万辆,明锐等车型在欧洲受捧,德国(18.71万辆)为最大市场 [21] - Jeep北美市场占全球销量90%,牧马人等车型位列美国最畅销中型SUV;菲亚特2024年全球120万辆中巴西占52万辆 [23][24] - 铃木2024年日本销量67万辆,印度市场占165万辆;三菱在东南亚表现强劲,2023年菲律宾销量第二 [26] 行业启示 - 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创市场",外资品牌困境源于电动化误判、产品迭代迟缓、品牌定位模糊及本土化不足 [28] - 全球化需深度本地化:涉及产品定义、技术路线、供应链等全方位适配,需聚焦与自身基因契合的主战场 [29]
全球第五大车企新掌门的任务清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8:18
继前任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匆匆"下课"后,经过半年的筛选与权衡,全球第五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终 于敲定了新的掌舵者。5月28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现任美洲区(涵盖北美和南美)首席运营官兼集 团首席质量官安东尼奥·菲洛萨,将于2025年6月23日起正式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面对Stellantis的 销量及业绩下滑,尤其是核心市场北美业务受挫,菲洛萨无疑担负着振兴Stellantis的艰巨使命。 扭转销量业绩双降局面 自2024年12月1日突然宣布时任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卸任后,由Stellantis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约翰·艾尔坎 领导的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就开始对来自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候选人进行全面遴选。而今,半年过去, Stellantis集团终于宣布,董事会全票通过了任命安东尼奥·菲洛萨为新任首席执行官的决议。 据悉,Stellantis集团将在近期召开一次特别股东大会,以选举菲洛萨进入集团董事会,并担任集团执行 董事。菲洛萨将于2025年6月23日正式就任。 从履历来看,Stellantis的新掌门来自内部提拔,深耕汽车行业逾25载,曾领导集团北美和南美地区业 务。意大利人菲洛萨于1999年 ...
Stellantis到任新CEO,“马尔乔内门徒”能否力挽狂澜?
搜狐财经· 2025-06-09 03:41
公司高层变动 - Stellantis集团任命Antonio Filosa为新任CEO 接替前任唐唯实 任期五年但薪酬仅为前任一半(1020万美元 vs 2390万美元) [3][6][19] - 新CEO出身菲亚特集团 在北美任职期间通过缓和经销商关系 重组产能等举措稳定基本盘 [13][15] - 董事会全票通过任命 Filosa被视为内部"稳定器" 兼具马尔乔内时代的成本控制理念与温和管理风格 [13][15][17]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净营收1569亿欧元同比下滑17% 净利润55亿欧元暴跌70% 调整后经营利润率从12 8%降至5 5% [7][8] - 工业自由现金流从+128 58亿欧元恶化至-60 45亿欧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82%至40亿欧元 [8] - 稀释后每股收益1 84欧元同比降69% 调整后每股收益2 48欧元同比降61% [8] 区域市场困境 - 北美市场销量暴跌36% 一季度销量续跌20% 受关税政策及产能削减计划双重打击 [7][8][9] - 欧洲市场销量下滑5% 市占率跌至16 4% 电动化转型缓慢导致份额被中国品牌蚕食 [9] - 中国市场仅保留神龙汽车 电动车型示界06市场反响平淡 基本退出新能源竞争 [11][12] - 南美成唯一亮点 销量逆势增4 21% 市占率达22 9% 一季度增速19% [15] 战略调整动向 - 终止与亚马逊的车载软件合作项目 展现开源节流决心 [19] - 可能延续品牌精简策略 传闻考虑出售玛莎拉蒂等低利润品牌 [17] - 新CEO薪酬中900万美元为股票激励 与股价表现直接挂钩 [21] 核心挑战 - 需同步解决电动化转型滞后 财务复苏 市场竞争三大难题 [21] - 北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 墨西哥及加拿大工厂面临关税风险 [9] - 14个品牌资源分散 电动产品线薄弱制约转型速度 [9][12]
泰国电动车市场是蓝海还是红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3:41
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布局 - 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占比高达75% 中国车企在当地电动汽车工厂建设日益普遍 [4] - 泰国电动汽车产能规划超50万辆 但年注册量仅7万余辆 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4] - 中国车企在泰国未来产能规划超60万辆 包括比亚迪、哪吒汽车、广汽埃安等7家车企 [5] 中国车企在泰国的产能规划 - 哪吒汽车泰国工厂2024年3月规模化生产 产能2万辆 计划未来5年持续合作并启动哪吒X本地化生产 [5] - 比亚迪泰国工厂2024年7月竣工 产能15万辆 主要生产海豚车型 未来覆盖BYD ATTO 3、宋PLUS DM-i等 [5] - 广汽埃安泰国智能工厂一期产能5万辆 未来扩至10万辆 支持AION V、AION Y Plus等车型共线生产 [6] - 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产能10万辆 未来扩至20万辆 将投产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车型 [6] - 奇瑞汽车泰国工厂初始产能5万辆 2028年扩至8万辆 生产纯电、混动车型 计划出口东盟、澳大利亚等市场 [6] - 上汽集团泰国工厂产能20万辆 2023年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推动纯电动车NEW MG4 ELECTRIC本地化生产 [7] - 长城汽车泰国工厂产能8万辆 2024年下线首款本地生产纯电车型欧拉好猫 计划出口巴西、澳大利亚等 [7][10] 泰国汽车市场现状 - 2024年泰国汽车销量57 27万辆 同比下滑26 09% 产量146 9万辆 同比下滑20% 为4年来最低水平 [8] - 2024年泰国电动汽车注册量7 01万辆 同比下降8 1% 2024年1-2月纯电动汽车销量1 52万辆 同比下降2% [8] - 中国车企电动车在泰国汽车市场占比仅12 2% 比亚迪一季度销量8800辆 为泰国电动汽车市场销冠 [8] 产能过剩与市场潜力 - 泰国电动汽车协会警告 现行EV 3 0政策可能导致供应过度 实际产量或超市场需求逾60% [9] - 泰国大城银行预测2024年纯电动汽车注册量7 5万辆 插混注册量1万辆 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 [9] - 中国车企在泰国产能规划不仅服务泰国市场 还将辐射东南亚、澳新等右舵车市场 [10] - 中国车企产能建设审慎 实际产能可能少于宣传数量 无需过度担忧当前产能数据 [10] 本土化战略与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需深耕本土化 包括产品规划、供应链开发、销售体系等长期出海战略 [11] - 整车企业可带动供应商共建泰国电动汽车产业 产品需符合当地法规和消费者偏好 [11] - 中国车企与泰国政府、高校合作 创造就业岗位 培训技术工人 推动中泰产业共赢 [12] - 日系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占泰国80%市场份额 现面临中国车企电动化转型挑战 丰田、宝马等加速布局 [10]
精锻科技(300258):精密齿轮行业龙头,布局减速器卡位机器人核心部件
东吴证券· 2025-06-09 00: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9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乘用车精锻齿轮龙头,深耕行业30余年,以精锻齿轮起家,产品涵盖差速器锥齿轮、变速器结合齿齿轮等,近年来拓展差速器总成、铝合金轻量化锻件、机器人减速器业务,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7][12][1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23.06/26.52/31.1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1/2.90/3.59亿元,EPS分别为0.45/0.52/0.67元/股,当前市值对应2025 - 2027年PE为30/25/20倍 [7][89][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精锻齿轮领军者,布局轻量化&拓展差速器总成带来新活力 - 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1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夏汉关、黄静夫妇,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差速器锥齿轮等,客户覆盖国内外知名主机厂及Tier 1供应商 [12] - 2024年受燃油车业务下滑影响营收小幅下滑,但总成业务进入收获期,海外基地投产在即,费用管控稳定,客户结构向新能源切换 [20][22][24] 精锻齿轮领军企业,锥齿轮核心地位尽显 - 差速器是汽车驱动系统重要部件,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是核心,乘用车差速器锥齿轮用量4 - 8个,商用车4 - 6个,公司为差速器锥齿轮行业龙头,技术领先 [35][37][40] - 差速器总成ASP较锥齿轮大幅提升,预计2025/2030年市场规模分别为71.51/83.81亿元,公司扩充产能,产销两旺,卡位新能源客户 [50][53][55] 拓展铝锻轻量化部件,新能源业务未来可期 - 双碳背景和补能焦虑使汽车有轻量化需求,铝合金性能优异,单车用铝量逐年提升 [57][63][66] - 公司拓展转向节和控制臂铝合金锻件,规划产能破百万,电驱动产品已投产,新能源营收占比有望提高 [69][71][73] 布局机器人减速器赛道,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 精密减速器是机器人动力传动系统核心部件,公司较早布局行星减速器赛道,制造工艺与厂房设备有协同性,已开发出样品 [74][75] - 2025年3月成立合资子公司,6月入股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格蓝若人形机器人进展超预期,应用场景广泛,公司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关节供应商 [79][81][8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齿轴类2025 - 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2.44%/10.33%/10.28%,毛利率分别为23.00%/23.50%/24.00%;总成类营收增速分别为20.75%/30.01%/36.77%,毛利率分别为25.00%/25.50%/26.00%;其他业务增速均为1.00%,毛利率均为97.00%;其他乘用车齿轮等增速均为 - 5.00%,毛利率均为8.00% [86][87][89] - 选取双环传动、豪能股份、三联锻造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高于可比公司均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9][90][91]
日系三杰需要“断舍离”
新浪财经· 2025-06-07 01:54
日系车市场现状 - 东风日产N7上市仅一个多月即推出至高19888元购车补贴和8000元置换补贴 [1] - 东风本田S7上市一个月后直降6万元至19.99万元起 [3][4] - 本田CR-V价格从加价3万元降至跌破12万元 丰田汉兰达部分地区优惠达7-10万元 [4] 市场份额变化 - 日系车2020年在中国市场份额近25% 2024年相比下跌超10个百分点 [5] - 2024年1-4月日产中国销量16.76万辆同比下滑24.6% 本田销量20.2万辆同比下滑28% [6] - 丰田1-4月销量53.01万辆同比增长7.7% 但主要依靠主力车型全系降价维持 [9] 企业结构调整 - 日产3月进行高层大换血 计划到2027财年全球裁员2万人(占员工15%) 工厂从17家缩减至10家 [8] - 广汽本田5月启动大规模裁员预计上千人 [9] - 日产传出可能变卖总部大楼筹措资金的消息 [8] 新能源车型表现 - 东风日产N7 4月零售量665辆 东风本田S7首月373辆 广汽本田P7首月437辆 [11] -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85天累计交付1.5万辆 远低于小鹏MONA M03等竞品月销过万表现 [11] 转型困境分析 - 日系车2020年对电动化持观望态度 丰田曾公开质疑纯电动车发展 [13] - 受困于传统燃油车技术优势 难以快速建立电动化技术壁垒 [13] - 产品技术落后 燃油经济性优势被"电比油省"取代 内饰和智能配置不及自主品牌 [13] 中国化转型举措 - 丰田将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电动车研发生产公司 2027年投产年产能10万辆 [14] - 本田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 新品牌"烨"搭载华为智驾 [15] - 东风日产联合华为研发智能座舱 引入鸿蒙技术 [15] - 本田5月突然宣布将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15]
跨国巨头重拾内燃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02:17
跨国车企战略调整 - 通用汽车宣布投资8 88亿美元在纽约州托纳万达工厂投产新一代V8发动机 强调这是发动机工厂中最大单项投资 计划2027年部署于雪佛兰和GMC全尺寸皮卡及SUV车型 [2][3] - 本田将2021-2030财年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额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暂停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推迟约两年 [4] - 本田计划到2030年实现360万辆全球销量 其中混动车型占220万辆 2027-2030年投放13款混动新车 [5] 内燃机技术投资动向 - 丰田 马自达 斯巴鲁共同承诺继续投资内燃机技术 开发与绿色替代燃料兼容的新型内燃机 丰田已启动开发项目 [7] - 梅赛德斯-奔驰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 未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产品阵容 [10] - 大众集团调整战略 2/3资金投入电动化 1/3用于巩固燃油车竞争力 奥迪扩展混动产品线 保时捷放弃2030年电动车占比80%目标 [10] 战略调整驱动因素 - 通用汽车转向利润丰厚的皮卡及SUV业务 以抵消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亏损 特朗普政策取消电动汽车支持并加征关税 [3][4] - 本田2024财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4 5% 2025年1-3月季度净利润暴跌87% 迫使公司转向混动确保基本盘 [6] - 行业面临电动化转型成本高企 盈利压力持续 市场需求变化导致战略再平衡 [11] 其他车企动态 - 凯迪拉克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 2030年后继续销售内燃机车型 [11] - 福特取消2030年欧洲全面电动化计划 决定继续投放燃油车型 [11] - Stellantis在南美投资60亿美元开发新车 包括灵活燃料发动机 [11]
直击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千余款车型亮相,自主豪车风头无两,车企大佬热议“价格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13: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概况 - 展会规模超26万平方米,户外活动体验区及试驾专区超8万平方米,全球近百家品牌展示超1000款车型,涵盖概念车和首发车型 [1] - 车展以"科技Alpha车展"为核心方向,探索汽车前沿科技,主题延续"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1] - 新能源车型成为焦点,包括小米YU7、尊界S800、猛士M817、奥迪Q6L e-tron家族等 [2] 比亚迪集团专馆 - 比亚迪全品牌矩阵参展(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多项最新技术及产品首次公开亮相 [4] - 宣布与小桔充电合作共建10000座、与新电途合作共建5000座"兆瓦闪充桩",计划全国建设超4000座"兆瓦闪充站" [4] - 超级e平台技术开放全行业,支持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 [4] - 户外智能化街区达3万平方米,首次开放腾势易三方科技体验区和仰望云辇-Z体验区 [5] 华为鸿蒙智行专馆 - 华为首次以专馆形式展示生态协同,携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及宁德时代参展 [5] - 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将适配20多个品牌,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技术系统化协同 [7] - 秉持"不造车,助造车"理念,数字底盘引擎等技术赋能车企生态 [7] 外资品牌智能化转型 - 奥迪Q6L e-tron家族为一汽奥迪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搭载800V三元锂电池包,最大续航765km(CLTC工况) [8][11] - 奥迪A5L Sportback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标志豪华品牌本土化进入技术定义产品阶段 [11] - smart推出1经典焕新款,售价15.49万至19.99万元,升级超100项配置,泊车精度提升80% [12][15] 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 - 自主高端车型价格区间覆盖50万至150万元,包括尊界S800、仰望U8L、极氪9X、蔚来ET9等 [16] - 猛士M817为首款全栈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的越野车,集成鸿蒙座舱5、星闪数字钥匙等技术 [17] - 仰望U8L轴距加长,定位全尺寸行政豪华SUV,将于下半年上市 [19] - 岚图计划推出百万元级车型,强调品牌向上标杆作用 [19] 行业价格战讨论 - 中汽协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工信部支持整治"内卷式"竞争 [20] - 上汽大众、上汽奥迪、岚图、smart等车企表态拒绝价格战,强调技术驱动成本优化 [20][21] - 行业呼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回归理性竞争 [21]
美国新法案先“砸自己人”?福特董事长称不应朝令夕改
观察者网· 2025-05-30 10:10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当地时间5月29日,福特汽车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 Ford)表示,美国众议院在本周四拟议的一项新法 案,或导致其动力电池工厂"陷入危机"。 尽管该法案仍需美国参议院审议才能通过,但外界普遍认为法案最终将通过审议。而福特则正在努力争 取修改最终法案中的部分措辞。 比尔·福特提到,税收抵免的取消将威胁到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马歇尔工厂总计划的投资30亿美元,目 前,该工厂目前已完成60%的建设进度,并且计划雇用1700名员工。"我不知道可能性有多大,但我知 道,如果它(税收抵免)消失,就会危及密歇根州的工厂和就业。" 福特汽车董事长比尔·福特 盖蒂图片社 美国众议院本月通过的"税收改革法案"中提到,将会禁止对使用某些中国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以及与中 国公司签订的许可协议生产的动力电池提供丰厚的税收抵免。 自2022年立项以来,福特马歇尔电池工厂的建设便经历了一波三折。彼时,福特汽车宣布与宁德时代合 作,投资35亿美元在密歇根州马歇尔建造一座动力电池工厂。 在谈及特朗普在任期内不断变化的美国政府政策时,他表示,福特是美国本土汽车产量最多的汽车制造 商,预计今年将遭受15亿美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