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霸权
icon
搜索文档
别了美国兵,别了美利坚,别了美元霸权,让我们送美国人回家啦
搜狐财经· 2025-06-29 08:45
美国全球霸权体系 - 美国霸权依赖三大支柱:军事力量(全球80多国拥有750个军事设施,常驻17万军人)、科技领先优势、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4][6] - 通过石油美元体系掌控世界经济命脉,军事基地网络覆盖关键地缘节点(如尼日尔驻军曾达1000人,占非洲美军20%)[1][6][9] - 军事行动具有显著利益导向特征,中东等地区行动引发广泛争议[1][6] 军事霸权收缩趋势 - 2024年国防预算达895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40%),但资金效率低下,主要用于维持基地而非装备升级[9] - 从非洲战略撤军(尼日尔撤出价值1.1亿美元无人机基地,乍得撤走100名驻军),反映非核心利益区战略收缩[9][10] - 军事效能下降:阿富汗战争失败,40年未赢得重大战争,中国055型驱逐舰等装备已形成技术反超[9] 美元霸权面临挑战 - 美国利用美元潮汐机制收割全球:2023年联邦债务33万亿美元,2024年升至35万亿美元(占GDP122%)[12][14] - 多国推进去美元化:中国推动人民币原油期货,欧洲尝试卢布/欧元能源结算,东盟研究区域货币合作[14] - 债务风险加剧:美债抛售可能引发收益率飙升,威胁美元信用体系稳定性[12] 国内结构性危机 - 政治极化导致政策瘫痪:2024年两党在乌克兰援助等议题僵持,议长罢免动议频发[18] - 经济失衡加剧:基尼系数0.485(二战以来最高),1%富人掌握38.6%财富,50%贫困人口仅占2.4%财富[20] - 产业空心化严重:制造业GDP占比从2008年12%降至2024年不足10%,2024年爆发2000次罢工涉及500万人[20] 新兴力量崛起 - 中国军事技术突破:055型驱逐舰、815A侦察舰超越美军,第六代战机研发可能实现军力反超[9] - 全球格局转变:多国主动脱离美元体系,美军战略收缩显示霸权体系松动[3][14]
央行称人民币是第三大支付货币,SWIFT却显示排第六,怎么回事?
搜狐财经· 2025-06-28 23:36
人民币支付份额统计差异 - SWIFT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支付份额为2.89%,连续两个月大幅下降且排名跌至第六,落后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加元 [1] - 央行行长潘功胜称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与SWIFT排名差异源于统计口径不同 [1][7] - SWIFT仅统计通过其系统完成的跨境支付,无法覆盖人民币境内交易、小额支付、银行内跨境转账及CIPS系统交易 [3][5][7] 人民币国际化支付路径 - 人民币境内支付通过中国自身渠道完成,不依赖SWIFT报文系统 [3] - 低于1万美元的小额跨境支付中大量未使用SWIFT网络 [5] - 同一银行跨国分行间的人民币转账可能绕过SWIFT直接结算 [5] - CIPS系统已覆盖180多国,六家外国银行新晋为直接参与者,国内跨境支付优先通过CIPS完成 [7]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前景 - 短期难以超越美元和欧元因当前国际贸易仍以两者为主 [9] - 需通过CIPS全球融合、新兴市场本币合作及资本账户开放等举措突破 [10] - 技术迭代与跨境支付效率提升将增强人民币吸引力 [10]
“海湖庄园协议”破产,人民币意外升值,背后是一场金融突袭?
搜狐财经· 2025-06-28 03:18
美元霸权危机 - 美国债务危机加剧导致"海湖庄园协议"失败 特朗普政府试图将美债转换成百年期无息债券的计划破产 [3] - "宾夕法尼亚计划"核心是通过金融抑制和美元稳定币刺激美国国内对美债需求 将风险转嫁给国内投资者 [5] - 该计划试图通过华尔街投行、养老基金和虚拟货币发行方锚定美元资产来解决美债发行困难问题 [5] 美元体系风险 - 美联储独立性受到威胁 财政部主导货币政策增加贪腐风险 [7] - 强行压低利率内部消化债务将损害美元信用 可能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7]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明显 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显示对美元信心下降 [9]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 美元体系动荡促使全球资本寻找新避风港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1] - 人民币"被动升值"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考验中国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 [11] - 人民币需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汇率机制才能成为可靠国际货币 [11] 全球货币格局变化 - "宾夕法尼亚计划"实际上加速了美元体系衰落 美国在执行"去美元化" [9] - 美元霸权衰退为人民币崛起提供机会窗口 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11] - 全球货币权力正在重新洗牌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长期考验 [11]
特朗普好像哭了,深夜长文抱怨鲍威尔,他为何斗不过美联储?
搜狐财经· 2025-06-28 02:56
美联储的决策机制 - 美联储由12家地区储备银行组成,这些银行被上千家私人银行控股,代表美国银行业利益 [6] -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是最高决策机构,12名委员中5人由地方联储推举,7人由政府任命,政府影响力更大 [6] - 美联储主席虽只有1票投票权,但作为发言人和决策协调者能显著影响其他委员 [8]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博弈 - 特朗普试图通过公开批评、威胁解雇等方式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但收效甚微 [4][6] - 总统可提名FOMC委员和主席,但需国会批准且委员任期长达14年,限制总统直接控制力 [8] - 2024年6月特朗普已启动下届主席提名程序,现任主席鲍威尔连任可能性低 [12][16] 美联储独立性的市场意义 - 法律上总统仅能以"重大失职"为由解雇主席,但此举将破坏美联储独立性并引发市场动荡 [10] - 2024年4月特朗普威胁解雇鲍威尔导致股债汇三杀,财长警告此举比加关税后果更严重 [10] - 独立性保障货币政策不受短期政治干扰,是美元霸权基石,历史上前任总统均保持克制 [12] 货币政策走向 - 鲍威尔坚持抗通胀优先,明确最早降息时间为2024年9月,拒绝因关税政策提前宽松 [10][16] - 特朗普持续施压降息但受制于制度约束,短期内难以改变美联储政策节奏 [6][12]
稳定币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27 10:56
稳定币本质与特点 - 稳定币是一种价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与法定货币挂钩,最初用于解决加密资产与法币交易时的价格波动问题 [4][7] - 具有币值稳定、区块链技术、支付效率高成本低、私人机构发行等特点 [4][7] - 主流稳定币USDT和USDC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 [4][13] - 稳定币分为法币稳定币、商品稳定币、加密资产支持稳定币和算法稳定币四类,其中美元稳定币占比85%以上 [8] 发展历程与现状 - 稳定币诞生于2014年,2020年在DeFi影响下迅速扩容,市场规模从50亿美元增至200亿美元 [4][9] - 2022年第三大稳定币崩盘和2023年硅谷银行破产引发市场恐慌 [4][9] - 2025年5月美国和中国香港制定稳定币法案,6月Circle上市,推动稳定币进入主流 [4][10] - 截至2025年6月,稳定币市场规模超2500亿美元,占整个加密资产的8% [4][10] - USDT市场份额近70%,2024年利润超130亿美元;USDC市场份额27%,2024年净利润1.56亿美元 [13] 应用场景与优势 - 稳定币应用已渗透实体经济,挑战传统支付生态,重塑全球支付体系 [4][16] - 相比传统支付,稳定币可绕过中间商降低手续费(从2-3%降至不足1%),实现秒级结算(传统需1-5个工作日) [17] - 亚马逊、沃尔玛等商业巨头开始接受稳定币支付,亚马逊每年可节省数百亿美元手续费 [19] - 稳定币正在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和B2B结算的新基础设施,如国际贸易货款结算 [20] 监管动态 - 美国2025年通过GENIUS法案,要求100%持有美元和美债,分级监管,限制境外稳定币 [21] - 中国香港2025年通过《稳定币条例》,允许多币种锚定,定位为支付工具,牌照管理 [22] - 欧盟2023年颁布MiCA法案,优先保护欧元地位,严控非欧元稳定币流通 [22] 市场影响 - 稳定币改写金融底层架构,冲击传统银行业务,尤其在跨境支付领域 [23] - 稳定币发行方成为美债大买家,2025年Q1泰达公司持有980亿美元美债 [25] - 美国财政部预计到2028年稳定币可能带来8800亿美元短债需求 [25] - 稳定币为绕开SWIFT系统提供新方案,中国香港作为桥头堡争夺支付话语权 [26] 未来展望 - 美国财政部预计2029年底稳定币市值达3.5-4万亿美元,花旗预测2030年达1.6万亿美元 [27] - 应用场景将扩展至国际贸易、跨境支付、DeFi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27] - 传统支付巨头如VISA、Mastercard正积极布局稳定币,行业格局可能重塑 [27] - 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业务 [28]
香港传来大消息!围剿美元,突破最后一公里,中国布局大战略
搜狐财经· 2025-06-27 02:10
人民币突围:香港"跨境支付通"能否撼动美元霸权? 近期,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一项名为"跨境支付通"的创新举措悄然落地,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这项举 措究竟有何深意?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又将在多大程度上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跨境支付通",这一专家们精心打造的新概念,核心在于打通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兑换壁垒。众所周知,香港拥有独立的货币体系——港币。过去,人民币 与港币之间存在着人为的区隔,直接使用对方货币进行交易并不普遍,这无疑增加了贸易结算的复杂性。例如,在跨境贸易中,企业往往需要将本币兑换成 美元进行结算,美元的"货币霸权"也由此可见一斑。即使是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贸易,美元也能畅通无阻,而本币的使用却受到限制。 "跨境支付通"的推出,旨在打破这一僵局。未来,大陆与香港之间的交易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或港币进行支付。银行将扮演"协调人"的角色,自动完成货币 结算,使用者几乎感受不到中间流程的存在。这意味着,过去繁琐的货币兑换环节将成为历史,极大地便利了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 而香港的特殊地位,赋予了"跨境支付通"更深远的意义。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香港很早就融入了全球结算体 ...
人民币获空前成果,超越欧元成全球第二,美专家:美元霸权将终结
搜狐财经· 2025-06-27 01:00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这一地位在2024年11月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金融论坛上宣布 [1] - 人民币全球结算份额在SWIFT系统中仅为3.5%,但通过中国独立的CIPS系统实现了实际增长,中俄之间2400亿美元贸易额已使用人民币结算 [3] - 尽管人民币国际储备占比仅为2.18%,但其在贸易融资领域已打破欧元的垄断地位 [5] 美元霸权面临的挑战 - 中国在2024年减持82亿美元美债,显示出对美国经济依赖的减少 [11] - 美国面临债务危机、通货膨胀和利率调整等问题,削弱了投资者对美债的信心 [11] - 美国军事霸权的挑战,如巴以冲突中的力不从心,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 [11] 人民币崛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通过拓展贸易伙伴关系,如中俄贸易绕开SWIFT系统,以及非洲免关税政策,促进了人民币结算和CIPS系统的接入 [11] - 人民币的稳定性使其成为全球经济动荡中的可靠避风港,各国寻求美元替代方案时人民币成为首选 [12] -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尤其是在疫情后的复苏能力,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 [14] 未来全球经济格局展望 - 人民币超越欧元对美元霸权构成压力,但美元霸权根深蒂固,彻底取代仍需时间和耐心 [14] - 人民币需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并加速结算系统普及,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将是关键 [14] - 美元霸权的倒塌可能不远,但人民币的崛起也需要持续布局和扩大影响力 [16]
特朗普对伊强硬背后:美元霸权衰落逼美国亮军事底牌
搜狐财经· 2025-06-26 09:20
美元地位 -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正在逐步丧失 导致美联储无法像过去那样随意印钞为美国开支买单[2] - 美元兑欧元汇率短期内从0 95大幅下跌至0 86 反映出市场对美元信任度显著下降[2] - 若继续采取2020年后的大规模印钞政策 美元价值可能进一步加速贬值[2] 美国国债 - 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达4 38% 显著高于德国的2 53% 中国的1 69%和日本的1%[3]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从7530亿美元激增至12350亿美元 规模已超过军费开支[3] - 国际投资者对美国国债作为安全资产的信任度明显降低[3] 军事策略 - 通过展示军事力量试图维持美元和国债的国际信誉 但效果有限[3] - 除部分欧洲国家外 国际社会对该策略认可度较低[3] - 军事手段被视为短期内维持美国霸权的唯一可行方案[3] 经济政策困境 - 缺乏有效经济手段解决美元和国债信任危机 类似加征关税等政策效果不佳[3] - 金融公司对当前经济政策持批评态度 美联储与政策制定者存在明显分歧[3] - 采取军事冒险策略被视为应对经济困局的赌博性选择[3]
鲍威尔坚持不降息,特朗普发令要解雇他!自己惹的祸,美债快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6-26 07:42
美联储政策与通胀压力 - 拜登政府推出7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配合美联储零利率与无限量化宽松,货币供应量(M2)从15万亿美元增至23万亿美元 [3] - 2023年美国通胀率飙升至9.1%创40年新高,美联储激进加息至5.25%-5.5%但通胀预期仍顽固 [3] - 2025年4月密歇根大学1年期通胀预期高达6.7%,远超2%政策目标 [5] - 美联储担忧重演70年代滞胀危机,1979年通胀率13.3%与失业率10%的教训深刻 [5][7]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进口商品平均关税从2.6%提升至19.3%,进口汽车价格上涨18%,电子产品涨价12% [10] - 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2300美元,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2012年最低 [10] - 通用汽车因钢铁关税裁员1.4万人,特斯拉暂停德国工厂建设 [12] - 墨西哥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23%,美国制造业PMI跌至47.3进入萎缩区间 [12] 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 政府债务突破40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1.6万亿美元相当于军费与社保总和 [17] - 2025年到期债务中76%需以4.5%利率再融资,而2021年利率仅1.5% [17] - 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1.3%中70%来自金融投机,制造业占比降至10.8% [17][19] - 全球央行一季度抛售2150亿美元美债,人民币国际储备占比升至6.8% [19] 美元体系与市场反应 - 美元指数跌破98,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92%,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 [8] - 沙特对华石油交易50%改用人民币结算,印度与俄罗斯建立本币支付机制 [19] - 若美元信用崩塌,美国国债利率或飙升至7%以上触发全球金融危机 [19]
美国收编“数字货币”的野心:延续美元霸权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07:33
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战略 - 美国正通过全面监管改革和政策调整争夺全球"加密货币之都"地位 这将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和美元霸权 [1] - 监管明确化是数字资产从小众创新转向主流应用的关键因素 美国当前监管态度转向友好 SEC撤销对Coinbase等公司的诉讼并废除不利会计规则 [1][10] - 两项关键立法推进中:GENIUS法案和STABLE法案 要求稳定币发行方100%储备支持 监管责任归属银行机构 [7] 稳定币市场格局 - 稳定币是数字金融核心力量 2024年交易量达28万亿美元 低波动性使其成为理想交换媒介 [3] - 泰达币(USDT)和美元币(USDC)主导市场 分别占67%和26%市值 99%稳定币与美元挂钩 [3][7] - 相比传统汇款6.65%平均成本 稳定币交易费用仅0.5%-3.0% 提供更便宜快速的跨境支付方案 [6] 美国竞争优势 - 机构投资者规模突出 北美占全球加密货币活动22% 其中70%来自机构资金 [8] - 美元挂钩稳定币占比99% 强化美元数字储备货币地位 比特币挖矿活动占全球36% [7][8] - 2025Q1美国占全球加密领域风险投资39% 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强大 [8] 监管框架创新 - FIT 21法案提出数字资产二分法:数字商品和受限数字资产 明确监管责任归属 [10] - SEC加密货币工作组处理十大关键领域 包括证券认定、交易平台监管和代币化证券等 [10] - 数字资产市场总统工作组将在180天内提交监管改革计划 新分类体系是核心挑战 [9][10] 行业发展阶段 - 全球加密货币渗透率6-7%处于早期采用者阶段 美国17%渗透率接近主流应用门槛 [11] - 加密货币正跨越"鸿沟" 需安全性、简单性和明确用例作为桥梁 美国监管明确性可能成为加速器 [11] - 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3.5万亿美元 比特币ETF规模超1000亿美元 全球用户达6.59亿人 [1] 国际竞争态势 - 欧盟MiCA法规已生效 提供27国统一框架 新加坡、阿联酋等地也在构建友好监管环境 [12] - 监管复杂性和立法僵局是美国主要挑战 传统金融机构对反洗钱等风险保持谨慎 [12] - 能否建立适配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 将决定美国能否成为全球加密货币中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