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和锂电:产业新变化,新机遇
2025-08-05 03:1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固态电池、锂电、PCB铜箔、上游金属(碳酸锂、钴、稀土)[1] * 主要公司包括宁德时代、LG、特斯拉、东风汽车、上汽、有研新材、天野科技、德福科技、宏工纳科、信远灯、先汇、联赢激光、德龙激光、超声科技、松井、九日、北方稀土、包钢股份、中国稀土、广晟有色等[1][4][8][9][10][14][15][16][25] --- 宁德时代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储能业务增速放缓**:2025Q2储能业务同比增速20%,低于动力电池40%增速,主因国内抢装及海外库存高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达较高水平)[1][2] * **单瓦时毛利下降但净利润稳定**:汇兑收益计入费用端抵消成本对毛利的不利影响,隐含超额盈利处理及资源品库存收益良好(返利约30多亿,所得税多出十几个亿)[1][3][5] * **美国市场影响有限**:《大美法案》落地后技术授权和订单交付路径打通,LG获特斯拉储能订单对宁德时代冲击有限,美国市场增速预计全球最低[1][7] * **固态电池规划**:目标2027年小批量量产,2036年前后商业化,激光焊接、湿法/干法工艺设备积极配合[1][4][11][12] ---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材料端突破**:上海喜霸竞拍有研新材资产(氯化锂一梯队),碳还原法工程化条件优越,硫化锂方向新进展,天野科技签订4亿元/100吨高溢价销售协议(单价400万元/吨)[8][9] * **车企布局**:东风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固态电池车型(能量密度350Wh/kg,续航1000公里),上汽推进半固态电池装车[11] * **设备端机会**:激光焊接(联赢激光、德龙激光)、干法工艺(宏工纳科、信远灯、先汇)、UV胶印技术(松井、九日)需求提升,2025-2026年量产线设备招标启动[12][14][15][16] --- PCB铜箔行业动态 * **供需向好**:HRP、TH供需超预期,加工费及盈利有上调空间,国内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客户(如德福科技)[10] * **关键工艺**:曝光、钻孔、电镀等环节依赖钻针耗材,AI技术提升设备价值量[19] --- 上游金属市场趋势 * **碳酸锂**:2025年过剩15-20万吨(约1个月需求),价格波动受矿证扰动,预计6-7万元/吨区间[22] * **钴**:刚果金出口禁令或导致下半年短缺,均价中枢看30万元/吨,9月政策为关键节点[23] * **稀土**:中美博弈加剧中重稀土供应不确定性,磁材需求改善推动价格上行,全年投资机会明确(推荐北方稀土、包钢股份等)[24][25] --- 锂电设备更新周期 * **替换需求**:2017-2018年产线进入5-8年更新周期,2026年预计200GWh替换需求,叠加海外新增产线,设备市场将迎高峰[17][18] --- 其他关键数据与预测 * **宁德时代2025Q2业绩**:表观业绩165亿元超预期,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40%[2] * **固态电池渗透率**:全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提升,2027年小批量量产目标[12][13] * **钴价投资窗口**:涨至30万元/吨前存在确定性机会[23]
研报掘金丨华福证券:维持宁德时代“买入”评级,有望更受益于行业需求的高景气
格隆汇APP· 2025-08-04 07:04
财务表现 - 25Q2实现收入942亿元 同比增长8% 环比增长11% [1] - 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 同比增长34% 环比增长18% [1] - 净利润率达18.6% 环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创2018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1] - 电池单位毛利为0.125元/Wh 环比下降0.019元/Wh [1] - 一体化单位归母净利为0.110元/Wh 环比微降0.002元/Wh [1] 技术研发 - 固态电池领域拥有10余年研发积累 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 已组建业内领先研发团队并加大投入 [1] - 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 当前聚焦工程问题 [1] 基础设施布局 - 乘用车换电站建成400座 全年目标1000座 [1] - 重卡换电站建成约100座 全年目标300座 [1] 行业地位 - 技术领先地位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需求 [1]
国海证券:安全性需求催生下 胶框打印环节增量可期
智通财经· 2025-08-04 06:45
胶框打印行业概述 - 胶框打印是全固态电池的必要环节,具备材料适配能力和制造精度控制能力等壁垒 [1] - 全固态电池采用等静压等工艺提升性能,但可能带来短路风险,催生胶框打印需求 [2] - 胶框打印工艺路线多样,包括钢网印刷、预制胶框转印、点胶、UV打印等,良率和生产效率存在差异 [2] 胶框打印技术关键要素 - 材料适配性要求高,需考虑卤化物/硫化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2] - 需实现微米级别精准制造控制,避免厚度偏差对电芯的不良影响 [2] - 生产灵活性是重要考量要素,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2] 胶框打印厂商动态 - 利元亨、高能数造等厂商已推出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3] - 德龙激光相关设备获得行业头部客户订单 [3] - 松井股份作为平台型厂商,兼具设备与材料能力,已落地全球首个量产电芯绝缘UV喷打样板工程 [3] 行业前景 - 胶框打印行业预计仍有充分增长空间 [1] - 工程化能力强、下游卡位坚实的平台化厂商具备优质发展机遇 [1]
宁德时代(300750):业绩超市场预期,动储市占率维持第一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04 06: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 当前股价263.07元 [7]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18/15/13倍 [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33.33%)[5][13] - 2025Q2营业收入941.82亿元(环比+11.19%),归母净利润165.23亿元(环比+18.33%)[5][13] - 2025年全年营收预测4644.3亿元(同比+28.3%),归母净利润654.1亿元(同比+28.9%)[17] 市场地位与业务进展 - 2025Q2动储合计销量近150GWh(同比+30%),储能占比约20% [14] - 2025年1-5月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同比+0.6pct),储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 [14] - 已建成乘用车换电站400+座(2024年7月数据),全年目标1000座;重卡换电站100座,全年目标300座 [15]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动力领域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 [16] - 储能领域量产587Ah大容量电芯,发布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16] - 固态电池技术团队组建完成,科学问题基本解决 [1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EPS预测14.4/17.6/20.4元,CAGR 22.4% [17] - 2025年预测毛利率26.13%,净利率15.08% [18] - 当前PB 4.2倍(2025E),ROE 22.95% [18]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大消息!
鑫椤锂电· 2025-08-04 01:22
公司业绩 - 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7 2% [1]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33% [1] - 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8 6GWh 同比增长37 8% 市占率42 92% [4]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 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4] 行业地位 - 动力电池领域连续8年全球使用量排名第一 储能电池连续4年出货量全球第一 [5] - 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 6GWh 同比增长47 3% [4] 固态电池技术 - 目前市场上研发的固态电池产品多为半固态电池 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 固态电池商业化复杂 需考虑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 供应链成熟需要3年以上周期 [1] - 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 2030年前后有望更大规模化生产 [1] - 固态电池行业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 仍存在工程问题 商业化尚需时间 [5] - 行业最高技术水平为4级 处于器件样品和实验验证阶段 [5] 竞争对手动态 - 卫蓝新能源已量产360Wh/kg半固态动力电池 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芯装车 [6] - 国轩高科建成0 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等新产品 [6]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示范装车 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 [6]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 [6] - 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6]
新能源+AI周报(第19期):固态电池加速变革导入,新能源+AI是核心-20250803
太平洋证券· 2025-08-03 13:14
行业投资评级 - 子行业电站设备Ⅱ、电气设备、电源设备、新能源动力系统均无评级 [3] 核心观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固态电池加速导入下游应用:奔驰计划五年内量产固态电池电动车,与Factorial Energy、辉能科技合作研发的电池已进入车辆测试阶段,辉能科技第四代超流化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率达57 mS/cm(传统电解质的5-6倍)[4] - 新技术驱动弹性机会:天铁科技获4亿元铜锂复合带订单,上海洗霸竞得稀土硫化锂资产,清研纳科干法电极设备交付[5] - 二线龙头弯道超车:欣旺达与东风日产合作推出的N7成为合资纯电销量冠军,其电芯设计(低温/安全/快充)是关键支撑[5] 光储产业链 - 光伏行业"反内卷"为主基调:政治局会议提出治理无序竞争,8月光伏玻璃价格因组件囤货(14GW)和成本支撑有望上涨[6] - 储能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增7737个储能备案项目,总规模664.86GWh(同比+120%),山东、内蒙古领先[6] AI+新能源及风电产业链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逐际动力推出15.8万元起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Oli,美的全球首秀家用人形机器人[7][42] - 可控核聚变突破:Helion Energy首座商业聚变电厂Orion开建,2028年计划向微软供电50MW[9] - AI硬件需求激增:Ray-Ban Meta智能眼镜2025年上半年销量126万副(销售额同比+200%)[10] 产业链价格动态 - 碳酸锂价格下跌:电池级碳酸锂周跌3.38%至7.15万元/吨,工业级跌3.52%至6.85万元/吨[15] - 电解钴价格上涨:周涨幅8.91%至26.9万元/吨,年初至今累计涨56.85%[15] - 三元材料普涨:523型动力三元材料周涨1.78%至11.45万元/吨,811型涨0.69%至14.5万元/吨[15] 行业新闻摘要 - 固态电池进展:孚能科技计划2025年建成0.2GWh中试线,EVTEKER电摩搭载11kWh全固态电池(续航300km)[26][38] - 政策支持:陕西绿电直连试点要求自用比例≥60%,宁夏明确存量项目储能补偿电价0.2595元/kWh[36][40] - 光伏装机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分布式占113GW[28] 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半年报:营收1788.86亿元(同比+7.27%),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33.33%),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44] - 德福科技收购:拟1.74亿欧元收购全球高端IT铜箔龙头卢森堡铜箔公司[43] - 道氏技术合作:联合能斯达、芯培森研发人形机器人核心材料(电子肌肉/电子皮肤)[36]
ETF复盘0801-传统与创新共同驱动,中药ETF(159647)逆市上涨1.74%
新浪财经· 2025-08-01 09:37
市场行情回顾 - A股三大股指于8月1日全线下跌 上证指数跌0.37% 深证成指跌0.17% 创业板指跌0.24% 全市场约3,300只股票上涨 [1] - 中证1000指数表现相对领先 单日上涨0.14%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1.96% [1][2] - 沪深两市成交额大幅缩量至15,984亿元人民币 [2] - 港股主流指数集体收跌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跌幅居前达1.49% 恒生指数跌1.07% 恒生科技指数跌1.02% [4][5] 行业板块表现 - 环保板块涨幅0.88% 传媒板块涨0.82% 轻工制造板块涨0.65% 位列涨幅前三 [5] - 石油石化板块跌1.79% 国防军工板块跌1.47% 钢铁板块跌1.26% 位列跌幅前三 [5] - 中证中药板块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12% [9] 中药行业热点 - 康缘药业中药1.1类新药参蒲颗粒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5] - 2024年中国妇科中成药销售额超200亿元 [5] - 中药材保健食品渗透率从2019年0.01%跃升至2023年4.79% 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6] - 年轻群体养生热潮推动产品创新 中药茶饮、零食等新品拓展应用场景 [6] 科创新能源动态 - 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临界点 宁德时代攻克固固界面难题 聚焦干法电极成膜与等静压工艺优化 [6] - 500-600MPa超高压等静压设备占整线价值13% 中航机载子公司市占率达90% [6] - 半固态电池加速商业化 蔚来ET7、岚图追光等车型年内搭载 贝特瑞硫化锂电解质与星源材质纳米纤维骨架膜成主流方案 [6] - 固态电池技术驱动多环节受益 包括电池、电解质、负极材料、正极材料、辅材及设备环节 [7] 指数年度表现 - 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涨幅36.79% 科创200指数涨34.45% 科创100指数涨22.04% [2][7][8] - 港股通医药指数涨幅80.26% 科创生物指数涨41.12% 恒生科技指数涨20.80% [8][9] - 国证有色指数涨22.63% 中证国防指数涨16.62% 国证钢铁指数涨16.42% [8][9] - 光伏产业指数跌4.58% 内地低碳指数跌3.12% 中证酒指数跌10.25% [8][9]
国轩高科: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鑫椤锂电· 2025-08-01 07:58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国轩高科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1] - 金石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1] - 全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方向 [1] 公司研发动态 - 国轩高科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正加速推进 [1]
方正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 关注设备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8-01 02:21
固态电池市场预测 - 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09GWh 其中半固态电池147GWh 全固态电池63GWh [1] - 2030年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8亿元 其中半固态设备220亿元 全固态设备189亿元 [1] - 固态电池设备企业形成"传统锂电龙头转型+新兴势力专精"双轮驱动格局 液态电池龙头依托规模化制造经验快速切入 [1] - 2025年固态电池初步商业化后 国产设备商有望复制光伏 锂电设备的国产替代路径 在全球高端装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 全固态电池技术特性 - 核心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虽不直接提升能量密度 但具备更稳定 更安全 电化学窗口宽(5V以上)等特性 [2] - 可兼容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如高电压正极 富锂基 硅负极 锂金属负极) 从而大幅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2] -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 降低热失控风险 提高本征安全性 [2] - 各电池厂/车企计划2027年前后量产 预估产量达GWh水平 各国普遍规划2030年能量密度达500Wh/kg [2] 全球研发竞争格局 - 日韩采用联盟式研发 欧美以自主研发+投资入局 各国开启"军备竞赛"并出台政策支持 [2] - 国内国资委 工信部出台重大支持项目 关键节点包括2025年工信部项目中期审查 2026年硫化物全固态装车示范(400Wh/kg) 2027年1000辆示范性装车应用 [2] 半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 在锂离子电池中引入固态电解质同时保留少量电解液 正负极沿用三元/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石墨/硅碳/锂金属 [3] - 制备工艺主要沿用传统锂离子电池技术 国内产业化进度领先海外2-3年 技术与成本基本达到商业化量产要求 [3] 电解质技术路线 - 主要分为硫化物 氧化物 聚合物 复合固态电解质路线 硫化物综合表现最佳(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窗口突出)但需突破成本问题 [4] - 亚洲侧重硫化物路线 北美欧洲更关注聚合物 氧化物路线 SMM预计2035年硫化物路线占比达43% 有望成为主流 [4] 正负极材料应用 - 正极可沿用磷酸铁锂 锰酸锂 钴酸锂 三元NCM等体系 常用材料包括高镍多元材料 富锂锰基材料 [5] - 负极材料潜力排序:锂金属>硅基>碳族 但存在正极-电解质物理接触不良 空间电荷层 负极-电解质弱稳定性等技术瓶颈 [5] 设备工艺变革 - 全固态电池需新增纤维化 胶框印刷 等静压等定制设备 干混 辊压 叠片 化成分容环节需精细化升级改造 [6] - 当前液态电池单GWh设备成本约1亿元 全固态电池达4-5亿元 差异源于设备效率降低 数量增加 干法工艺难度指数级上升 [6] - 未来通过设备国产替代+规模效应 设备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6]
宁德时代日赚1.7亿,半年利润超国内99%车企全年
36氪· 2025-08-01 01: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 [1][2][5] - 归母净利润达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1][2][5] - 扣非净利润271.97亿元,同比增长35.62% [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2][8] - 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5.02%,同比上升1.57个百分点 [9] - 销售净利率超过18%,创历史新高 [20] 业务板块分析 - 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15.73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总营收73.55%,毛利率22.41% [12]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84亿元,同比下滑1.47%,占总营收15.88%,毛利率25.52% [12][13] - 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营收78.87亿元,同比下滑44.97%,毛利率26.42% [12][15] - 境外收入612.08亿元,占营收34.22%,同比提升3.74个百分点 [9]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达38.1%,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2][1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3][8][9] - 累计申请及在途专利达49347项(境内29709项,境外19638项) [9] - 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已解决,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规模化应用 [16][17] - 推出神行二代、纳新电池及骁遥双核等新产品 [19] - 推进500AH大容量电芯研发,587大电芯为当前最优解决方案 [25] 产能与资本支出 - 产能利用率超过90%,处于高位饱和状态 [21] - 资本支出同比增长30% [22] - 计划2025年建设1000座换电站,目前已完成400座 [28] - 重卡换电站已建成40座,全年目标300座 [28] 市场动态与挑战 - 储能电池产量保持全球第一,但面临LG与特斯拉300亿订单竞争 [3][13] - 坏账规模从期初8.41亿元增至8.5亿元 [11] - AI数据中心锂电池需求成为长期趋势,多个配储项目在洽谈中 [24] - 海外动力电池出货增速快于国内,欧洲电动化率提升显著 [23] 资金与分红安排 - 总资产8671.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4% [2][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949.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4% [2][9] - 中期分红计划将于2026年3-4月决定,比例为当期利润的15% [22] - H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导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207.4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