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丽尚国潮上半年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1.43% 数智化与品牌运营协同发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2:39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 归母净利润7973.18万元 同比增长9.46% 扣非净利润8160.89万元 同比上升11.43% [1] - 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实现营收2.21亿元 同比增长0.32% 毛利率78.74% 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 [1] - 商贸百货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14.92万元 毛利率48.11% 同比上升4.01个百分点 [1] - 商业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37.88万元 同比增长7.83% 毛利率17.24% 同比跃升13.63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 - 杭州环北和南京环北两大服装批发专业市场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双平台布局推动商户活跃度与交易量同步攀升 [1] - 亚欧商厦通过数智化手段连接商圈消费者 盘活商铺资源 优化购物动线 丰富业态品类 提高柜位坪效 [2] - 亚欧超市引入甘肃特色农产品专区 推动甘肃特色物产"离兰出陇" [2] - 与华住集团合作运营兰州亚欧国际云阁城际酒店 提升物业价值及客流转化效率 [2] 战略发展 - 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营销矩阵扩大品牌声量 增强市场影响力 提高获客能力与资产效率 [1] - 实施精准会员营销策略 会员消费额 消费笔数及招新人数均实现增长 会员体系活跃度与忠诚度显著提升 [2] - 打造"商业+文旅"复合竞争力 通过多元业态布局驱动业绩增长 [2] 公司治理 - 完成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 实际派发现金红利超1102万元 [3] - 推动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 45名核心员工参与认购 总计获授739万股普通股 认购价2.67元/股 [3]
丽尚国潮: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43%,消费复苏驱动业绩稳进
全景网· 2025-08-22 12: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归母净利润7973.18万元,同比增长9.46%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8160.89万元,同比上升11.43% [1] 专业市场业务 - 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实现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0.32%,毛利率达78.74%,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 [2] - 杭州环北和南京环北两大市场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平台布局提升运营效率 [2] - "丽达通"与"丽潮购"试点推动商户活跃度与交易量攀升 [2] - 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媒体营销增强品牌影响力 [2] 百货零售业务 - 商贸百货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14.92万元,毛利率48.11%,同比上升4.01个百分点 [4] - 亚欧商厦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会员活跃度与忠诚度,会员消费额、消费笔数及招新人数均增长 [4] - 引入甘肃特色农产品专区推动本地物产销售 [4] 商业管理业务 - 商业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37.88万元,同比增长7.83%,毛利率17.24%,同比跃升13.63个百分点 [5] - 与华住集团合作运营兰州亚欧国际云阁城际酒店,提升物业价值和客流转化效率 [5] 股东回报与员工激励 - 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实际派发现金超1102万元 [6]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共有45名核心员工参与,获授739万股普通股,认购价2.67元/股 [6] 行业背景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3]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相关商品销售额突破1.4万亿元 [3]
调研速递|华宝股份接受线上投资者调研,透露多项业务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33
业务发展举措 - 食品配料业务建成爆珠生产线并推进非肉源热反应物产能建设 开发天然果粉等产品提供功能性解决方案 [2] - 日用香精业务在个人护理板块发力 扩大国内业务范围并拓展跨界客户及线上电商品牌 提供定制化香精方案 [2] - 海外市场与多个国际客户建立联系 未来将持续提升日化香精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2] 财务表现数据 - 食用香精业务销售收入31.9亿元 同比下降22.54% 毛利率61.43% [3] - 食品配料业务毛利率27.44% 日用香精业务毛利率46.93% [3] - 研发投入7119.50万元 启动科技项目立项12个 进行中项目总计29项 [3] - 拥有专利316项 其中发明专利176项 [3] 食用香精业务调整 - 收入锐减因下游需求变化、客户自主调香及主动调整客户结构 [4] - 围绕天然香原料推出多款创新产品 [4] - 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含原材料提取中心、生产基地及海外研发中心 [4] 海外与产业链布局 - 推进东南亚区域研发与产能规划 布局全球销售网络 [4] - 坚持国际化与本地化双轮驱动 拓展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5] - 完善海外销售体系并搭建高效供应链 [5] 费用与工程管理 - 销售管理费用增长因股权激励终止导致股份支付加速行权确认 [5] - 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费用控制系统以优化三费率 [5] - 在建工程新增印尼食品科技综合基地及爆珠生产线 印尼项目将辐射东盟及海外 [6] 战略发展框架 - 从创新研发、产业市场布局、生产制造和数智化转型四方面应对盈利下滑 [6] - 推进产学研合作、对外投资、现金流管理及AI技术布局 [6]
纺织企业手握“法宝”闯出市场新蓝海
央视网· 2025-08-22 06:32
行业整体表现 - 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 [1]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 [1] - 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 [1] - 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4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0.8% [1] - 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 服装业增长27% 化纤业增长10.6% [1] 消费市场特征 - 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1% [1] - 功能性服饰需求上升 模块化组合棉衣等品类成为新增长点 [2] - 某企业功能类服饰销售占比超过总销售额50% [2] - 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99219亿元 同比增长6.1% [3] 数智化转型进展 - 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7% [5] -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3% [5] - 3D虚拟样衣技术应用缩短返单周期 [4] - 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实现差异化生产 [5] - 郑州服装业上半年产值超200亿元 产量超2亿件 [5] 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 - 棉纺化纤领域智能工厂达世界领先水平 [5] -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应用 [5] - 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约2% [6] - 需加强关键装备与原辅料技术攻关 [6] 绿色低碳发展 - 绿色印染与废旧纤维回收技术加速落地 [6] - 全链条绿色转型从原料选用延伸到消费回收 [6] - 纺织材料与工艺向绿色化突破 [7] - 纺织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创新成为产业变革重要途径 [7] 转型升级方向 - 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4] - 从单品生产向模块化设计转型 [2] - 从应季生产向当季按需销售转型 [2] - 通过系统性破局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8]
山东钢铁:“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中证网· 2025-08-22 03:21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368.06亿元 利润总额2.92亿元同比增加13.53亿元 归母净利润1252.58万元同比增加9.81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同比增长88.31%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694.07万元环比增利4135.55万元 [1] - 毛利率提升至6.02%增加4.15个百分点 购销差价较上年同期明显扩大 [1] 成本与负债结构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0元 严控费用支出削减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 [2] - 有息负债规模120.6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1.32亿元 资产负债率56.92%比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1] - 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总额55.5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88亿元 [1] 生产运营效率 - 济南基地高炉稳定向好 型钢/优特钢产线满负荷生产 高炉焦比/燃料比持续降低 界面效率大幅提升 [2] - 日照基地实施低铁耗冶炼 极致节铁增钢 优化高炉中修时间 在铁水资源不足情况下提升效益 [2] - 济南钢城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 日照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 [3] 市场与产品战略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 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3] - 钢材出口量64.26万吨同比增长3.71% 开发47个新产品推广量34.4万吨 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3] - 完成比亚迪/中国重汽/沙特NPC等12项二方认证 首次向长城汽车/奇瑞商用车供货 [3] 行业环境 - 钢铁行业供需压力犹存 市场行情整体下行 [1] - 反内卷政策推进与减产措施落地 行业供给端收缩与成本端优化形成中期边际利好 [3]
政策带动效应继续显现 工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工业生产总体表现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1] -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3% 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 [2] -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中33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2] 装备制造业表现 - 7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连续24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2] - 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0.2% 电气机械行业增长10.2% 汽车行业增长8.5% 三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36.4% [2] - 中高端装备产量快速增长 电站用汽轮机增长52.0%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增长43.2% 发电机组增长34.6% [2]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4] - 集成电路制造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等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4]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较6月加快3.6个百分点 [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7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 [4] - 智能设备制造业增长13.4%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1.0% [4] - 机器人减速器产量增长48.0% 工业机器人增长24.0% 服务机器人增长12.8% [4] 绿色制造领域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1% 锂离子电池增长29.4% 太阳能电池增长16.0% [4] -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产量增长57.2% 风力发电机组增长19.3% [4] - 碳纤维产量增长43.8% 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19.8% [4] 政策带动效应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业增长20.0% 电机制造业增长15.9% 通用零部件制造业增长13.7% [5] - 包装专用设备产量增长32.3% 电动叉车增长30.0% 机床数控装置增长28.6% 数控锻压设备增长25.4% [5]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8.2% 充电桩产量增长14.8% [6] 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 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 支持工业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6] - 第三批69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 [6]
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赋能”,环境执法数智转型亟须补齐人才能力短板
中国环境报· 2025-08-21 23:10
生态环境执法数智化转型政策部署 - 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要求运用用电用能监控、视频溯源、无人机、走航车、水质指纹仪等智能装备强化实时监管和精准溯源 推动执法监管全面迈向数智化转型[1] - 环境治理问题复杂多元且违法行为信息化隐蔽化特征明显 传统执法方式难以满足需要 数智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感知可精准捕捉违法线索并提升监管效能[1] - 基层执法队伍缺乏既精通生态环境专业知识又掌握数据分析研判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影响数智化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1] 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体系 - 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对普通执法人员开展无人机操控、便携式检测仪数据分析、在线监控系统异常识别等实战培训 配套VR模拟训练系统确保装备操作全员达标[2] - 对中层执法骨干强化数据穿透能力培养:通过环境大数据研判研修专班学习异常排污数据特征提取、偷排行为算法识别等课程 并健全案例复盘机制培养信息化监管思维[2] - 搭建虚拟仿真+实景实训实战培养体系:线上开发数智化执法模拟系统设置典型违法场景 线下选取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靶向执法实战演练[3] - 深化师徒结对机制:由数智化执法能手指导学员从数据波动曲线切入综合分析人为干扰设备故障工艺缺陷等可能性 通过调取用电数据视频监控锁定违法事实[3] 跨界协作与激励机制 - 建立与网信、信息科技部门常态化交流机制 选派执法骨干到大数据管理部门和智能科技企业参与环境数据中台建设及智能执法算法开发项目[4] - 实施专家驻场计划邀请信息技术专家进驻执法一线提供污染源追踪数据反演等技术难题的定制化解决方案[4] - 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借用科研设备和师资力量提升环境监管新技术应用和复杂数据处理能力[4] - 建立数智化执法能力评价体系 将非现场研判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核心指标 细化数据异常识别准确率非现场案件占比等具体标准 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直接挂钩[4] - 对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优先推荐参加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和先进典型评选 激发队伍内生动力[4] 数智化转型战略意义 - 数智化转型是新时代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必由之路 需通过系统化培养实战化锤炼多元化赋能长效化激励推动从技术应用迈向能力重塑[5] - 转型目标是让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更加耳聪目明 实现执法监管更加精准高效[5]
【数智化人物展】景联文科技CEO刘云涛:数智化转型的人本逻辑与数据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8-21 15:39
数智化转型核心观点 - 数智化转型需从技术跟风转向价值深耕 通过破界与反卷释放核心动能 [2] - 破界需打破技术工具论认知边界和组织数据孤岛 反卷需跳出降本增效转向增量创造 [5][7] - 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价值在于重构生产关系 弥合线上经济与实体经济鸿沟 [5][9] - 数智化终极目标是构建人机协同虚实共生的商业生态 实现从零和博弈到增量共享的转变 [9][12] 技术应用与价值重构 - 数智化技术重构制造业价值创造逻辑 实现按需生产并提升效率 [5] - 数据智能工具打破部门边界 通过可用不可见技术实现安全协同分析 [6] - 数据融通创造增量价值 采购部门优化采购计划 销售部门提升交付准确度 [7] 效率提升与人力解放 - AI自动标注系统将数据标注人均产值跃升 员工工作重点转向质量审核与规则优化 [8] - 质检团队引入AI系统后人均处理数据量提升5倍 失误率下降且主动离职率从15%降至3% [11] - 建立智能提效-工时减少-价值提升循环机制 将节省工时转化为员工技能培训预算 [11] 行业实践与成果 - 景联文科技自研SolarSense语料工程平台 构建数据采集到AI训练全链路服务体系 [14] - 公司产品应用于通用大模型教育医疗政务等AI垂直领域 形成显著市场影响力 [14] - 企业通过数智化实现生产模式转变 提高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山东钢铁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13:42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8.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2.5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同比增长88.31% [1] - 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延续一季度良好发展态势 [1] 成本控制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元 [1] - 严控各类费用支出,大力削减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 [1] - 实施"战略采购+公开招标"采购策略,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1] 生产运营 - 济南钢城基地高炉稳定向好,型钢、优特钢等产线满负荷生产,优势产能全面释放 [1] - 高炉焦比、燃料比持续降低,界面效率大幅提升,各产线日产和月度产量连创新高 [1] - 日照基地优化调整高炉中修时间,实施低铁耗冶炼,极致节铁增钢 [1] 市场与产品结构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2] - 钢材出口量达64.26万吨,同比增长3.71% [2] - 累计开发47个新产品,推广量34.4万吨,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2]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不断加强,"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钢板炉卷轧线核心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 [2] 绿色转型与智能制造 - 环保绩效维持A级,济南钢城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日照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 [2] - 组建AI数智部,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提升项目进入现场测试阶段 [2] - 加速AI+钢铁场景应用落地,重点推进在建/在研项目15项,其中3个AI+钢铁项目已上线投运 [2] 行业展望 - 行业供给端收缩与成本端优化将形成中期边际利好,有效稳定钢材价格并释放盈利空间 [3] - "反内卷"深入推进与减产措施落地为行业带来机遇 [3]
山东钢铁:上半年扭亏为盈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3:4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68.06亿元 归母净利润1252.5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同比增利9.81亿元[1] - 利润总额2.92亿元 同比增利13.53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 同比增长88.31%[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694.07万元 环比增利4135.55万元 毛利率提升至6.02% 增加4.15个百分点[1] 成本与效率优化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0元 严控费用支出并重塑采购体系降低采购成本[2] - 济南基地高炉稳定运行 型钢及优特钢产线满负荷生产 日照基地实施低铁耗冶炼提升效益[2] - 有息负债规模120.63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11.32亿元 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总额55.59亿元 下降1.88亿元[1] 市场与产品战略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 物流成本显著降低[3] - 钢材出口量64.26万吨 同比增长3.71% 开发47个新产品 推广量34.4万吨[3] - 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完成12项二方认证 首次向长城汽车及奇瑞商用车供货[3]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济南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 日照基地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3] - 组建AI数智部 推进15项在建/在研项目 其中3个AI+钢铁项目已上线投运[3] - 环保绩效维持A级 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项目进入现场测试阶段[3] 行业环境与展望 - 行业供需压力犹存 市场行情整体下行[1] - 反内卷政策与减产措施推动供给端收缩 成本端优化形成中期边际利好[4] - 钢材价格趋于稳定 盈利空间逐步释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