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欢迎订阅 | 势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势银能链· 2025-06-23 03:45
公司背景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等服务,涵盖氢能、储能等领域 [1] - 公司计划举办2025年绿氢产业大会(无锡)和长时储能产业大会(银川) [1] 行业研究动态 - 势银绿色能源事业部持续跟踪氢能产业链,覆盖制储运加用全环节,形成月度报告及分析师观点 [3] - 月报交付时间为次月10-15日,内容包含电解水制氢(ALK/PEM/AEM)、绿氢项目、氢储运、燃料电池等细分领域动态 [4] 政策与投资 - 中国将设立万亿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氢能等前沿科技领域 [5] - 澳大利亚政府拨款7.5亿澳元(约4.74亿美元)支持氢基炼铁技术,资金来自17亿澳元的"未来制造"创新基金 [6][9] - 中国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明确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建设 [7] 绿氢项目进展 - 2025年Q1中国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电解槽公开中标规模同比增长超58倍至482.83MW [8][9] - 重大项目中,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72MW)、沙湾市10万吨绿氨项目(150MW)等大规模需求放量 [8][9] 燃料电池市场 - 2025年Q1燃料电池装机量47.6MW,东方氢能以30.5%份额居首,荣程氢扬(20%)、国氢科技(17.3%)分列二三名 [10][11][12] - 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达74%,东方氢能覆盖物流车、环卫车、重卡等多类车型示范应用 [11][12] 国际动态 -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通过项目制资助氢能直接还原炼铁技术试点 [6] - 国际绿氢技术合作加强,中国电解槽中标规模显著增长,482.83MW规模远超2023年同期 [8][9]
专家赵弘: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新京报· 2025-06-21 10:52
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17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1] - 2023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约占国家高新区的16.7% 专利授权量占国家高新区的12.8% [1] - 中关村指数2024达到329.4 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2.7% [1] 产业集群与创新成果 - 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级产业集群 医药健康 集成电路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95款占全国近四成 [2] - 医药健康领域2024年获批9个创新医疗器械和9个三类AI医疗产品 数量全国第一 [2] - 礼来 默沙东 辉瑞等8家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和创新项目 [2] 未来发展战略 - 需从强化产业布局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营造生态四个维度协同推进 [1][2] - 前瞻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等六大领域 推动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细分赛道研发 [2] - 以AI for Science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建立未来产业长期投入机制 [2] 国际化与生态建设 - 建议加强与全球顶级科技园区联系 加速集聚国际顶尖创新人才 [3] - 支持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吸引外资和国际组织在京设立总部 [3] - 全方位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通道 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 [3] -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完善长期耐心资本支持 建立宽容失败评估机制 [3] - 强化中关村论坛国际影响力 打造中意创新合作周等国际科技交流品牌 [3]
欢迎订阅 | 势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势银能链· 2025-06-20 07:01
势银公司概况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三大核心服务 [1] - 2025年将举办绿氢产业大会(无锡)和长时储能产业大会(银川) [1] - 定位为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以数据驱动决策支持 [21] 氢能产业研究框架 - 研究覆盖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 [3] - 氢能产业月度报告包含四大模块: 1) 电解水制氢(ALK/PEM/AEM技术动态) [4] 2) 绿氢项目及下游消纳(绿氢/绿醇/SAF项目) [4] 3) 氢储运&加氢站 [4] 4) 燃料电池(系统订单/发展趋势) [4] - 月报交付时间为次月10-15日,形式为PDF [4] 政策与资金动态 - 中国将设立万亿级国家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氢能等前沿领域 [5] - 澳大利亚拨款7.5亿澳元(约4.74亿美元)支持氢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 [6] - 中国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氢能领域标准涵盖制备/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 [7] 绿氢项目进展 - 2025Q1国内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新增78个项目 [8] - 电解槽中标规模达482.83MW,同比2023Q1增长58倍 [8][9] - 重大中标项目包括: - 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72MW ALK电解槽) [8] - 沙湾市绿氨项目(150MW ALK电解槽) [9] - 陕煤信阳项目(50MW PEM电解槽) [8] 燃料电池市场 - 2025Q1燃料电池总装机量47.6MW [11][12] - 市场竞争格局: - 东方氢能以30.5%市占率居首(14.1MW) [11][12] - 荣程氢扬(20%)、国氢科技(17.3%)分列二三位 [11][12] - TOP5企业集中度达74% [11] - 东方氢能主导多类车型示范(重卡/物流车/环卫车等) [11]
长沙:全球研发新势力!|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6-20 04:19
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2年分别提升9位和11位 [2] -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2] - 截至2024年5月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基本实现翻番 [2] - 落地68个央企和"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2][7]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构建"1+2"国家实验室体系,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 [2]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至3家 [2] - 湘江科学城等"一城一区三基地"集聚区建设全面提速 [2] - 2024年新增25家中试基地、15家创新联合体 [16] - 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 [16] 企业研发成果与转化 - 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启用后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1% [5]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推动20项成果在湘转化,孵化6家科技公司 [7] - 吴振军教授团队科技成果作价6800万元成立新公司 [7] - 2023年9月以来新增68家"三类500强"研发项目 [7] - 形成"研发在长沙、转化制造在市州"的发展格局 [7] 本土科技企业发展 - 视比特机器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销往欧洲多国 [10] - 赛诺生物在异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12] - 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 [1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增长51% [12] - 独角兽企业总数两年增长3.5倍 [17]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40% [13] - 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其中27项为全球领跑技术 [13] - 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13项,主持完成项目数全国第7 [13] - 技术合同、创新平台、科技项目近80%来自企业 [12]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柔性引进3名诺贝尔奖得主 [19] - 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 [19] - 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 [19] - 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19] - 外籍专家年均增长近10% [19]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科创基金规模超430亿元,认缴规模187亿元 [16]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1155亿元,发放302亿元 [16] - 全国率先出台保税研发企业评估指标体系 [12] - 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16]
锚定“四个面向”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6-20 00:07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支撑现代化的核心 [1]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 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1]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 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 7%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1]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破除障碍 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潜能的关键 [2] - 改革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 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 - 改革需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 统筹推进教育 科技 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 改革需促进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 学科交叉融合重构产业格局 [2] - 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已催生出万亿级产业 [2] - 需加快培育原创性 颠覆性技术成果 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 [2] 战略竞争优势构建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应对百年变局 构筑战略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3] - 需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 以新型举国体制为依托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需破解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筑牢战略科技力量根基 [3] 改革实施路径 - 需加强创新资源统筹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协同推进 [3] - 需破除壁垒 整合力量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3] - 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3] - 需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 [3] - 需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 经费支配权 营造鼓励探索 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3]
中哥签署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及量子科技能力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快讯· 2025-06-19 23:21
6月18日,驻哥伦比亚大使朱京阳会见哥科技创新部长奥拉亚,并见证《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哥伦比亚科 技创新部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及量子科技能力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哥外交部亚大司、哥科 技部官员及部分媒体出席活动。 朱大使表示,科技创新是中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备忘录是佩特罗总统访华成果之一。中方愿与哥 方携手努力,落实好备忘录内容,以中哥双边合作带动中拉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 建设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 奥拉亚部长指出,近年来哥中在科技政策对接、技术转让、科学家交流等领域密切合作。该备忘录彰显 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科技创新合作的坚定决心,将有力带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经济网· 2025-06-19 09:01
金融开放合作 - 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1]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1] - 中外资机构优势互补、竞合发展,丰富了机构类型和产品服务,更好满足了多样化金融需求 [1] - 外资机构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 [1] 科技金融发展 - 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 [1] - 国际机构投资中国科创企业获得丰厚回报,投资者日益看好中国科技发展潜力 [1]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 [1] 金融监管与开放政策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健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2]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 [2] - 下一步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2]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2]
“二连板”吉大正元冲高回落,软件开发板块金橙子、华信永道、兆日科技股价异动
华夏时报· 2025-06-19 03:24
公司股价表现 - 吉大正元股价在6月12日和13日出现两个涨停板,6月16日最高触及27.54元/股,较6月11日收盘价20.69元/股涨幅达33.11% [3] - 6月19日股价低开,跌幅约3% [3] - 公司股价上涨可能受到"蚂蚁概念"和"量子科技"板块活跃的影响 [3] - 软件开发板块整体在震荡调整中表现较好,多只成分股出现大涨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处于网络安全行业,专注于为财政、公安、军工、能源、司法、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提供"安全原生"解决方案及产品、服务 [3] - 密码及网络安全是公司主要业务,密码技术是公司的"根" [3] - 公司在数据加密与签名、数字证书、多维度数字身份认证、零信任、抗量子密码等关键技术领域有深厚积淀 [3] - 公司构建了覆盖密码安全、星空互联安全、物联工控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创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体系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40667.02万元,同比减少0.32% [4]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51.78万元,同比减亏11.86%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81.51万元,同比减少51.89% [5]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3.90万元,同比亏损扩大88.42% [5] - 营业收入减少主要受网络安全行业短期需求承压和上年度业务签单不及预期影响 [5] 业务收入构成 - 2024年度第一大收入为网络安全产品21233.25万元,同比减少5.89% [4] - 2024年度第二大收入为网络安全服务13719.97万元,同比减少4.32% [4] 费用情况 - 2024年度销售费用16175.88万元,同比减少6.31% [4] - 2024年度管理费用6747.47万元,同比减少25.00% [4] - 2024年度研发费用7965.67万元,同比减少34.63% [4] - 2024年度研发投入总额10064.36万元,同比减少28.15% [4] - 2024年度研发人员数量252人,同比减少10.65% [4] 行业其他公司表现 - 金橙子(688291.SH)在6月12日收盘价22.59元/股后出现两个"20CM"涨停板,6月17日触及近期新高36.18元/股,较6月12日收盘价上涨60.16% [6] - 华信永道(837592.BJ)股价从6月11日收盘价60.50元/股最高涨至6月17日87.66元/股,涨幅44.89% [7] - 兆日科技(300333.SZ)股价从6月10日收盘价12.18元/股上涨至6月13日高点17.40元/股,上涨42.86% [8]
欢迎订阅 | 势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势银能链· 2025-06-19 03:01
氢能产业政策与投资动态 - 国家推动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近1万亿元,聚焦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7] - 澳大利亚政府投入7.5亿澳元(约4.74亿美元)支持氢能直接还原炼铁技术,资金源自17亿澳元"未来制造"创新基金[8][11] - 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立项指南明确氢能领域涵盖制备、储运、加注及燃料电池应用标准[9] 绿氢项目与电解槽市场 - 国内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2025Q1新增78个项目,电解槽公开中标规模482.83MW,同比增长超58倍[10][11] - 大型项目集中放量: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72MW)、沙湾市绿氨项目(150MW)等推动季度中标规模跃升[10][11] - 技术路线分布:ALK电解槽主导(如青殖调10MW项目),AEM/PEM技术在小规模项目(0.05-5MW)中应用[10] 燃料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 2025Q1燃料电池装机总量47.6MW,东方氢能以30.5%份额居首,荣程氢扬(20%)、国氢科技(17.3%)分列二三位[13][14] - TOP5企业市占率达74%,东方氢能覆盖7类车型示范应用(重卡、物流车等)[13] - 现代、荣创新能等其他16家企业合计占比26%[14] 行业研究与数据服务 - 势银提供氢能产业月度报告,覆盖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动态,交付时间为次月10-15日[3][4] - 研究内容细分:电解水制氢(ALK/PEM/AEM)、绿氢消纳(绿醇/SAF)、燃料电池订单及趋势分析[5][6] - 数据产品包括绿氢项目数据库,跟踪项目招投标、技术路线及企业中标详情[10] 国际技术合作与会议 - 澳大利亚氢基炼铁技术获政府资助,推动绿色金属开采试点示范[8][11] - 势银将举办2025绿氢产业大会(无锡)、长时储能大会(银川),聚焦产业前沿[1]
南极光(300940) - 300940南极光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7
2025-06-17 10:18
公司优势与产品情况 - 公司成为任天堂 Switch2 主机背光源独供厂商,得益于“技术领先优势”与“制造成本优势”,通过“超薄 LGP 独家技术+高良品率+高效率”构建不可替代性 [2] - 任天堂 Switch2 选择回归 LCD 屏幕,是因开发中 LCD 技术进步,且 Switch2 配备 7.9 英寸广色域 LCD 显示屏,支持 1920x1080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HDR10 和最高 120Hz 的 VRR 可变刷新率功能 [3] 业绩情况 - 2024 年、2025 年一季度业绩持续改善,原因是核心客户自 2024 年小批量导入起持续放量,公司推进降本增效措施,以及产品结构转向中大尺寸高毛利率产品 [4] - 随着国际龙头高端客户比重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和战略转型,今年二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有望进一步增长 [5] Switch2 项目预期 - 任天堂预计 2026 财年营业额上涨 63.1%,Switch2 销量目标为 1500 万台,目标售游戏 4500 万份;Switch2 上市 4 天销量超 350 万台,不同机构预测首年销量在 1500 - 2000 万台之间,拉动背光模组需求 [5][6] - 公司是唯一通过任天堂认证的 LCD 背光模组供应商,配套产品已规模化稳定交付,营收情况可关注定期报告 [6] 未来战略 - 公司未来通过双轨战略推进产品布局,一方面深耕电竞、游戏等细分赛道服务全球头部客户,另一方面关注 AI、量子科技等方向并适时布局 [7] 产能利用率 - 公司 Switch 2 背光源模组产值自 2024 年第三季度至 2025 年一季度持续提升,基于行业生产周期特征,2025 年下半年产能利用率有望随核心终端需求放量进一步爬升 [8] 股东减持 - 公司主要自然人股东系经营管理层,当前经营稳健、战略执行有序,若未来股东有减持需求,公司将按规定履行预披露义务 [9] 新技术进展 - 公司完成“超薄发光均匀的 Mini - LED 背光源技术应用”研发项目,产品已应用于智能穿戴、车载智能座舱等领域,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投建定增项目并推动商业化进程 [10] 资本动作 - 公司有深耕主业和布局新兴领域两条战略主线,海外市场已打开,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政策变化决策是否并购或寻求本地合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