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卷式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本周二审,治理“内卷式”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6-23 05:32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初次审议稿,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曾指出,新增条款明确禁止平台经营 者强制商家低于成本销售、禁止大型企业等经营者滥用自身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 充分回应了近年来市场竞争中的突出问题,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顽疾,是修订的重要看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卷式"竞争问题。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强化 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 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国 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就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部署。 2025.06. 23 本文字数:914,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安然然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本周迎来二审,将在整治"内卷式"竞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6月23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发言人记者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 海华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6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 案拟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进行二次审议。 现行反不正当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本周二审,治理“内卷式”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6-23 03:41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将增加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定,并修改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的相关条款 [1][2] - 修订草案旨在解决大型企业滥用优势地位、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销售等突出问题,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顽疾 [1][3]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卷式"竞争问题,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综合整治要求 [2] 修订草案具体修改方向 - 增加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定,贯彻党中央关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精神 [1][2] - 修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3] - 完善平台经营者处置平台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义务 [3] - 进一步明确混淆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标准,包括将他人商标作为字号使用等情形 [3] - 明确侵害数据权益和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3] - 着重解决大型企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提高行政处罚机关层级 [3] 政策背景与推进情况 -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993年公布,2017年、2019年两次修改,2024年12月初次审议修订草案 [1] - 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近期已就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部署 [2]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将于6月24日至27日审议修订草案二审稿 [1]
企业应主动求变探索破“卷”之道
证券日报· 2025-06-22 17:27
行业政策导向 - 工信部等三部门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坚守长期主义,反对"内卷式"竞争,禁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短期行为[1]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显示政策层面的紧迫性[1] - "内卷式"竞争被定义为违背经济规律的低质量、同质化过度竞争,表现为低水平"价格战"和低利润经营[1] 企业应对策略 - 科技创新是破解困局关键,需拓展至技术、管理、服务模式等多维度创新[2] - 企业应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业务结合点以提升生产效率[2] - 建议企业转向增量市场开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护城河"[2] - 出海战略可作为突破口,通过本地化产品和服务策略提升海外竞争力[2] 综合治理框架 - 需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协同的立体化治理体系[3] - 应融合市场规制、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三方面要素[3]
工业硅周报:光伏行业再传“自律性”减产-20250622
华联期货· 2025-06-22 13: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工业硅现货价格止跌小涨,期货主力合约反弹但未突破上周高点;供应端开炉总数增加,市场供应充足;需求端受光伏减产等因素影响表现不佳;成本利润方面,生产成本稳定,期货利润因盘面价格上行有所增加;库存处于去库状态;后市预计工业硅价格易跌难涨,建议投资者期货逢高沽空2509合约或逢低波动率卖出虚值看涨期权,贸易商或上游企业卖出看涨期权保护库存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观点及热点资讯 - 热点资讯:光伏行业三季度将加大减产力度,开工比例预计环比降低10%-15%,同时严控“低于成本销售”和整顿“以次充好”行为;国家发改委针对“内卷式竞争”的治理思路与工业硅行业困境契合;通威组织交流提及收储、协会制定标杆成本价和发改委政策定位等事宜;中美互征125%关税;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7] - 周度观点:本周工业硅现货价格止跌小涨,期货主力合约反弹但未突破上周高点;供应端西南部分企业因价格和库存因素调整开炉情况,西北地区大厂开工增加,整体开炉总数增加,供应充足;需求端光伏行业减产利空终端,多晶硅企业降负荷运作,硅粉招标少,铝合金需求一般,出口减少;成本利润方面,生产成本稳定,7月电价可能下降,现货利润持稳,期货利润增加;库存处于去库状态;后市预计价格易跌难涨,给出投资策略建议 [8] - 价格影响因素预测:产量、下游需求、库存、进出口、成本利润等因素偏空,市场情绪利多,宏观因素中性,整体偏空 [9] 行业格局 介绍了工业硅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料、中游工业硅及下游有机硅、多晶硅、铝合金等产品及应用领域 [11] 期现市场 展示了工业硅不同规格现货价格及基差、工业硅合约收盘价和结算价的相关图表 [13][33] 库存 展示了工业硅行业库存、工厂库存、市场库存和期货库存的相关图表 [48][50] 成本利润 展示了工业硅综合利润、综合成本、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电价、硅石价格、石油焦、电极和硅煤价格的相关图表 [57][61][93] 供给 - 产量:展示了工业硅周度产量、月度产量、开工率和月度产能的相关图表 [110][114] - 新增产能:2025年新疆、云南、内蒙等地多家企业有新增产能,合计新增300万吨 [117] 需求 - 消费总览:展示了有机硅、铝合金、多晶硅等不同领域的消费量及消费结构图表 [120][123] - 多晶硅:展示了多晶硅月度产量、价格、工厂库存、成本及利润的相关图表 [124][129] - 有机硅:展示了有机硅华东地区市场价、中间体月度产量、生产成本和生产毛利的相关图表 [133][138] - 铝合金:展示了铝棒周度和月度产量、6063现货库存、原铝系铝合金开工率、产量,再生系铝合金开工率、产量、产能和库存的相关图表 [143][151][158] - 太阳能/光伏:展示了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和电池片价格的相关图表 [164] 进出口 展示了工业硅、多晶硅进出口量的相关图表 [174][179]
京东称要改变外卖行业内卷式困境
快讯· 2025-06-18 07:47
京东外卖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计划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外卖业务模式 [1] - 公司旨在改变行业当前"内卷式竞争"现状,包括避免对商家、骑手和消费者的过度竞争 [1] 商家合作政策 - 公司坚持对商家实施低佣金政策,长期佣金费率不超过5% [1] 骑手团队扩张 - 公司计划在本季度末将全职骑手规模扩招至15万人 [1] - 截至6月17日,全职骑手数量已超过12万人 [1]
“新”供给侧改革的 “加减乘除”|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7 12:19
中国经济供需结构矛盾与供给侧改革 - 居民需求结构已明显变化但供给结构变化滞后,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2] - 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为负,物价低迷从供给端传导至需求端[3] - 日本经验显示通缩陷阱会压制消费投资意愿,中国将CPI目标从3%下调至2%以推动物价回归正常水平[4] 新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与内涵 - 统筹总供给与总需求需深化供给侧改革,而非简单需求侧刺激[5] -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聚焦"三去一降一补",新改革需适应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7][8] - 新供给侧改革需采用"加减乘除"四维框架,任务顺序为"除减加乘"[10] 房地产去库存(除法) - 房地产调整每年拖累名义GDP增速1.6个百分点,需加速出清以专注新质生产力[12] - 待售商品房库存高企,二手房"堰塞湖"问题加剧去库存难度[14][15] - 建议成立"国储公司"收购二三线库存房转为公租房,参考四大AMC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模式[16][17] 结构性去产能(减法) - 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4.1%,但无法复制上一轮行政化去产能模式[23][24] - 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降至4.3%[25] - 通过绿色转型(单位GDP能耗目标)、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资出海等市场化方式有序去产能[28][32][34] 中央加杠杆(加法) - 中央政府杠杆率26.4%低于地方政府36.8%,具备加杠杆空间[43] - 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政府债务有资产支撑[42] - 10万亿地方政府化债方案为最后一次隐性债务清理,未来将严格限制地方融资[43] 人工智能发展(乘法) - AI技术预计2035年对GDP额外拉动14.8%,通过消费创造、投资提质、出口升级三维重构经济[52] - 中国具备市场规模、产业体系、政策支持三大优势发展AI产业[50] - 新型举国体制可快速聚合创新要素,完备产业体系保障AI产业链协同发展[50]
停止恶性内卷之风,不能止于新能源
观察者网· 2025-06-17 05:08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托卡马克之冠】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压力增加,"内卷"这个原本用于描述农业社会劳动力过量投入、生产 力却停滞不前的术语,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被引用的场合也越来越广。尤其是产销两旺的新能源汽 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各家大佬年复一年地从年头撕到年尾,明嘲暗讽层出不穷,近日甚至出 现"车圈恒大"论。 毫无疑问,商家打价格战,消费者直接从中受益。但长远来看,这种"内卷"不仅危害了企业的健康发 展,也对职工的福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明面上受益的消 费者也可能成了这些不良后果的承担者。 如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为55141.1亿元,比上年下降3.9%;营业收入利 润率为4.64%。 | 分 组 | 雪非吸入 | | 营业成本 | | 利用台製 | | | --- | --- | --- | --- | --- | --- | --- | | | 金额 | 比上年增长 | 金额 | 比上年塑长 | 金额 | 比上年带长 | | | (亿元) | (96) | (亿元) | (96) | (亿元) | (96) | | ...
避免“内卷式”竞争,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5 13:00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中国外卖市场正经历"内卷式"竞争,平台和商家加大投入但整体效率未提升,导致社会资源错配与浪费 [1] - 五部委联合约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要求公平竞争并维护消费者、商家及骑手权益,释放"反内卷"政策信号 [1] - 外卖行业日订单量峰值达1.4亿单,同比增长40%,增量超50%来自奶茶、咖啡等现制饮品,但订单结构向低客单价倾斜 [3] 竞争模式与经济学分析 - 行业呈现"补贴军备竞赛",新平台通过补贴扩大规模,竞争对手跟进导致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并制约服务创新 [2] - "柠檬市场"效应显著,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过度依赖价格决策,形成"低价竞争—品质妥协"的恶性循环 [4] - 短期补贴策略强化价格敏感度,饮品价格降幅达60%(10元→4元)形成"价格洼地效应",正餐仅降20%(30元→24元) [5] - 长期看符合"病态成本疾病"理论,补贴导致资源错配,研发投入被挤压,生产要素锁定低水平竞争 [6] 市场参与者影响 - 中小商家陷入"囚徒困境":参与价格战则培养低价预期,不参与则市场份额流失 [7] - 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主导补贴活动,流量向大品牌集中形成马太效应,中小商家边缘化 [8] - 骑手就业质量下降,补贴退潮后收入难维持,商家为控成本减少正式员工比例 [9] 破局方向 - 需建设冷链物流、智能库存管理等基础设施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损耗成本 [10] - 平台应优化智能调度算法,拓展即时零售等高附加值服务,与商户联合研发新品 [10][11] - 监管需规范促销活动防止恶性价格战,鼓励创新投入,推动竞争维度转向服务质量与消费体验 [11]
协力整治“内卷式”竞争
经济日报· 2025-06-13 20:57
行业竞争现状 - 企业"内卷式"竞争挤压正常利润空间并破坏产业健康发展生态 在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和产能过剩行业尤为明显 [1] - 同质化低价竞争和非理性争抢市场份额现象突出 企业重模仿轻创新问题显著 [1] 差异化竞争策略 - 构建梯度发展体系: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实现产业链环节分层竞争 [1] - 单项冠军企业需提升创新能力与品牌建设 专注高端市场开拓 [1] - 专精特新企业应聚焦细分领域 中小企业发挥灵活优势开发未饱和市场 [1] - 宁波汽车产业集群案例显示 差异化定位能优化产业体系并提升核心能力 [1] 行业协会作用 - 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 平衡企业利益与行业整体利益 [2] - 分享行业趋势资讯 组织展销会对接专家资源 帮助企业捕捉创新机会 [2] - 制定自律规则保护知识产权 同时鼓励后发企业向标杆学习 [2] 区域产业规划 - 需结合产业生命周期选择性培育 成熟行业应优化布局遏制落后产能 [3] - 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布局产业链环节 发展比较优势而非盲目求全 [3] - 深圳案例显示 "链主"企业引领下 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可形成集群式生态 [3]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制造等特色产业 构建领军企业+细分龙头+中小企业的创新梯队 [3]
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破解“内卷式”竞争,车企有话说
新华网· 2025-06-13 10:39
奇瑞汽车的战略转型 - 公司强调冷静稳健发展,坚持技术为本,持续领先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3] - 全球化战略是核心,乘用车累计出口量即将突破500万辆,覆盖115个国家地区,拥有30家子公司和20多个海外工厂 [3] - 通过五年转型初步成为用户型企业,采用设计师直面用户的创新方法,强化用户共创共情服务 [3] 比亚迪的技术立品牌策略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拥有12万技术人员,2023年研发投入达542亿元 [5] - 过去四年持续发布重磅前沿技术,将技术视为最佳品牌资产和流量来源 [5] - 坚持长期主义,目标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和中国新能源名片 [5] 大陆集团对行业竞争的观察 - 价格战被评估为损害行业生态,长期将导致多方受损,短期销量增长难持续 [7] - 呼吁行业回归良性竞争,主张以合理价格提供优质产品而非低价低质方案 [7] - 公司正推动业务变革,未来汽车业务将增强独立性,聚焦安全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 [7] 行业转型趋势 - 全球汽车产业向融合驾驶乐趣、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的智能汽车转变 [7] - 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技术输出和欧美标准适配成为关键竞争力 [3] - 用户型企业转型成为重要方向,产品设计日益强调年轻化和需求精准匹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