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搜索文档
华宝信托披露2024年年报:经营业绩质效提升 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5:00
财务表现与资产规模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3740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全年实现收入30.97亿元 利润总额17.37亿元 净利润13.28亿元 [1] - 期末固有资产166.47亿元 资本充足且资产质量良好 [1] - 1998-2024年累计为客户实现收益2753亿元 [1] 业务转型与战略布局 - 按照信托业务三分类要求推进转型 形成"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1] - 重点发展固收及固收+战略产品 以及家族信托 公益慈善 养老与薪酬福利等战略服务信托 [1] - 供应链金融领域打造华宝荣业耀华系列 华宝物华筑宝系列 华宝宝业韶华系列等特色品牌 [2] 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 推出华宝创新型养老特殊目的家族信托 优化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业务产品体系 [2] - 落地首单企业市场化重组服务信托和首单公开中标的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信托 [2] - 形成"信诚铸金""日升月恒"等特殊资产信托业务品牌 [2] - 建立覆盖多期限 多风险偏好的标品产品体系 包括现金增利 招财进宝 华盈系列 盈泰系列等固收+产品线 [3] 社会责任与ESG实践 - 2024年设立6单慈善信托 总规模超250万元 用于乡村振兴 教育助学等领域 [3] - 创新设立社区服务信托和社区工作者互助保障计划信托 [3] - 探索绿色信托业务 提升ESG信息披露能力 社会责任报告获四星半评级 [3] 未来发展方向 - 围绕"五篇大文章"开拓创新 聚焦主责主业 强化体系能力 [4] - 坚持合规与风控优先 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4]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快讯· 2025-04-30 12:18
相关链接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 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金十数据4月30日讯,为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规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防范潜在金融风险,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 《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自 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通知要求,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 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 理的付款期限,不得滥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 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
中国央行等多部门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
快讯· 2025-04-30 12:12
《通知》要求:一是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 性、人民性,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维护市场公平有序为立足 点,促进降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发展。 ...
六部门: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
快讯· 2025-04-30 12:11
一是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 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维护市场公平有序为立足点,促进降低产业链 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发展。 二是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 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滥用非现金 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问:《通知》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参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合法权益,《通知》要求: 六部门: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 智通财经4月30日电,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 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 关事宜的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通知》回答了记者提问。 三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 ...
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中原银行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搜狐财经· 2025-04-30 10:54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效益指标超序时进度,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1] - 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45亿元,较年初增加43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2] - 产业金融贷款投放497亿元,新增占比达70%以上 [4] 民营小微金融支持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民营经济主体1081.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数96%,贡献全省55%以上GDP、65%税收、70%进出口总值 [2] - 公司通过无还本续贷扩围政策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一季度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申报清单14.6万户(全省第2) [2] - 创新服务模式并在洛阳、许昌等地市打造试点标杆 [3] 产业链金融服务 - 2024年河南省产业链群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7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2% [4] - 围绕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科技金融贷款余额826.7亿元(较年初新增56.2亿元,增速7.3%) [4] - 二季度计划新增8条试点产业链,运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上下游采购/销售/存货需求 [5] 科技与政策协同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批复及投放金额均居全省第2 [4] - 将运用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投行产品服务区域"两重""两新"项目 [6] - 聚焦"专精特新贷""科技贷"等重点产品保持科技金融领先地位 [6]
拥抱场景、医疗大健康特色产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实践探析 | 财立方智库
搜狐财经· 2025-04-30 06:42
医疗大健康产业概述 - 大健康产业涵盖医疗产品及服务和健康产品及服务,由健康理念延伸形成[3] - 产业链上游包括医药研发外包、药品制造、医疗器械制造、保健品制造、健康器械制造[5] - 产业链中游包括医药商业(流通、零售、批发、仓储)和健康服务业(医疗、健康管理、养老、医美、互联网医疗等)[5]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机构、医生及消费者[5] - 2023年河南生物医药企业达1530家,总产值2820亿元,居全国前五;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490亿元,部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5] 医疗产业链供应链特征 - 主体结构呈"哑铃型"格局,下游医疗机构与上游生产商强势,中游流通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6][7] - 资金周期错配严重:药品批发企业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152天,医疗器械类结算周期180-360天,而上游生产商多要求"先款后货"[7] - 中小微流通企业面临双重资金压力,特殊医用设备账期通常超6个月,部分超12个月[9] - 中游流通企业亟需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资金困境[10] 保理业务布局方向 - 针对医疗药品、耗材、设备三类产品延伸出医药流通保理、医疗耗材保理、医疗设备保理三种业务[12] - 医药流通保理采用"池保理"模式,通过资产池覆盖授信金额,需实现回款与资产一一对应[13][14] - 医疗耗材保理利用发票金额、销售金额、回款金额一致性特点,实现按月受让资产和回款[15] - 医疗设备保理采用"订单式保理",基于未来应收账款,需严格跟踪采购、安装、验收环节[16][17] 财立方保理实践案例 - "医商保"产品专注医疗设备领域,提供纯信用融资、预授信储备、差异化定价三大模式[18] - 产品嵌入医院招投标环节,实现T+1放款,资金周转效率提升60%,按项目回款节点灵活还款[19] - 风控体系整合交易流水、医保结算、物流数据,建立全流程监控和回款专户闭环监管[20] - 截至2023年3月推出后,已为26家供应商授信3.76亿元[22] 行业发展趋势 - 需从主体信用转向数据信用,结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重构风控逻辑[23] - 技术层面应挖掘大数据价值,构建实时风险预警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3]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1:56
议事规则修订 - 公司修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议事规则》,并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更名为《股东会议事规则》[1] - 修订后的规则全文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查阅[1] - 《公司章程》条款序号和引用条款序号因删减、合并和新增部分条款而相应调整[1] - 修订事项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由股东大会授权管理层办理备案事宜[1] 对外担保公告 - 被担保人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正泰新能源的2家下属控股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的17家下属全资子公司[3] - 本次担保主债权金额为181,062万元人民币[3] - 本次担保无反担保[3] - 公司不存在对外担保逾期情形[3] 担保情况概述 - 因新能源业务迅速发展,公司为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新增担保[4] - 正泰安能与温州民商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获得最高20,000万元人民币授信额度[4] - 正泰安能作为保证人为温州泰集在上述额度内到期无法足额兑付的资金承担担保责任[4] 担保授权情况 - 公司于2024年4月28日和5月31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新增对外担保额度议案[5] - 授权期间为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至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5] - 新增担保额度不超过514.57亿元[5] - 本次担保事项在上述授权范围内,无需另行召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5] 董事会意见 - 董事会认为担保事项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和发展战略[7] - 被担保方均为合并报表范围内下属子公司,担保风险可控[7] 累计对外担保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2,403,744.80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7.09%[7] - 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担保余额为292,130.86万元,占净资产的6.94%[7] - 对关联方担保余额为22,400.00万元,占净资产的0.53%[7] - 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事项[7]
保理日报(2025-04-29)
搜狐财经· 2025-04-29 15:14
财经资讯 - 商务部推动"三增三减"支持外贸企业,"三增"包括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信贷支持和内贸险支持,"三减"包括减免房屋租金、展位费和流量费 [1] - 1—3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421亿元,3月平均发行期限17.3年,平均利率2.09%,截至3月末剩余平均年限10.0年,平均利率2.99% [1] 行业资讯 - 全国首家商业保理行业商事调解组织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包括商同商事调解中心和陆家嘴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 [2] - 《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调研眉发天惠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入剖析四川地区行业发展现状 [2] 企业动态 - 宏川第十四(快易保理)党支部举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会,制定工作方案贯彻作风建设 [3] - 简单汇携手南粤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金单"业务,为大型建工企业供应链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3] - 建设银行鸿瑞支行与鑫科保理探讨银企合作,聚焦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机遇 [3] - 海南鸿丰商业保理参加海南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协会揭牌仪式,成为首批会员单位 [4] - 中交保理发行无增信供应链ABS产品,创市场优先级票面利率历史新低 [4] - 兴泰保理发行安徽省首单中小企业应收账款ABS,首期规模4.62亿元,优先级利率2.08%创全国市级保理公司最低 [4] - 中核资本外部董事调研中核保理,提出业务拓展及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5] - 易通保理引入鲁商福瑞达医药入驻"鲁商信"平台,完成首单电子债权凭证业务 [5]
意向授信300亿元!金融创新赋能北京平谷乡村振兴新成果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05:34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 - 北京市平谷区与北京银行、邮储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围绕"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三个领域分别授信100亿元 [1] - 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场景应用"全链条支持体系,推动金融与产业协同创新 [1] - 通过推广新模式、授信新额度、发布新产品、签约新项目、打造新场景、树立新品牌,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1] 平谷区"1+4"政策组合拳 - 发布《平谷区高水平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四大专项方案 [1] - 四大专项方案覆盖"产业链升级、物流枢纽建设、直播电商培育、农文旅融合",形成全域金融服务网络 [1] - 统筹推进农业中关村和"种业之都"建设,将乡村"沃土"变为金融创新"热土" [1] 四大专项方案具体内容 - 产业链方面:探索"链主引领+基金赋能"模式,支持15条产业链链上企业发展,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 [2] - 供应链方面:建设"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京津冀供应链金融枢纽 [2] - 直播电商产业:提供短期贷款等多样化融资服务,培育"金融+流量+产业"融合大生态 [2] - 现代农业技术攻关:颁发北京市第一张农业设施确权证书,提供专项授信,激活超亿元"沉睡资产"融资潜力 [2] 金融支持服务模式 - 通过"四位一体"产融协同、"平急两用"双轨运行、"技术成果"担保变现、"一业一策"特色信贷和"战略合作"投贷联动"五大模式"提供多层次、全周期金融支持 [3]
平谷将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
新京报· 2025-04-29 04:02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 - 平谷区将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并发布《平谷区高水平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行动方案(2025-2027年)》[1][2] - 到2027年全区涉农贷款规模达到100亿元并培育涉农挂牌上市企业2家以上[2] - 重点产业镇农村信用评价覆盖率达到100%[2] 金融支持领域与战略合作 - 平谷区与三家银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围绕"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三个领域分别授信100亿元[2] - 颁发北京市第一张农业设施确权证书并提供专项授信破解农业设施"确权难、抵押难"痛点[2] - 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场景应用"全链条支持体系推动金融与产业协同创新[2] 具体金融支持举措 - 围绕生猪、蛋鸡等15个优势产业配置金融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3] - 建设"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京津冀供应链金融枢纽[3] - 创新"线下商业+线上金融"合作模式为电商园区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3] - 搭建"文旅+金融"数字服务平台创新民宿集群贷款等金融服务矩阵[4] - 创新培育元宇宙、数字文旅等新兴业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