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搜索文档
瞄准国补、国产算力、跨境三大新场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助力产业链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0:31
核心观点 -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以金融+科技双轮驱动 切入国家补贴 国产算力 跨境贸易三大新兴场景 通过全链路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为产业链整体升级注入新动能[1] 国家补贴政策场景 - 依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协同模式 构建需求激活供给保障闭环 成为政策与市场间的转换器[2] - 供给端推出京保贝 订货贷 货押贷等产品 解决企业垫资规模大 结算周期长痛点 实现从采购到销售全链条资金覆盖[2] - 消费端通过白条免息+国补叠加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白条分期支付国补订单占比超60% 开通白条用户下单量为未开通者的4倍[2] - 在深圳某手机经销商免息购机比例跃升至75% 高端家电品类增速显著 实现一份资金两份动能[2] 产品利率与效率 - 京保贝提供首贷年化利率低至3.8% 实现分钟级放款效率[3] - 货押贷与订货贷首贷利率降至5% 凭借不搬货不挪仓动态质押技术 3小时内完成审批放款[3] - 企业金采服务推出单户千元礼包 含首单折上立减及专属优惠券 搭配先采购后付款灵活账期[3] - 京小贷新客享利率5折优惠 7×24小时随借随还提升资金灵活性[3] 国产算力场景 - 将货押贷服务扩展至服务器领域 推出入仓即可贷模式 精准服务国产算力企业[4] - 服务国产算力领军企业百信信息技术 通过货押贷将额度提升至1亿元 有效盘活库存资金[4] - 累计服务近20家国产算力企业 助力突破资金瓶颈巩固行业地位[4] - 通过金融+仓储+物流一体化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 推动国产算力产业链固链强链稳链[4] 跨境贸易场景 - 跨境物流货押贷产品上线 预计2026年为境外客户提供高达10亿美元规模融资支持[5] - 全球购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京东工业进入泰国越南匈牙利等多国市场[5] - 京东物流海外仓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管理面积超130万平方米[5] - 推进金采跨境工业产品 为出海企业提供更长账期更低成本采购融资服务[5] 业务规模与影响 - 截至2025年6月 年度融资金额超5000亿元[6] - 服务大型企业3000余家 中小企业超200万家[6] - 展现出平台企业独特价值 不仅是交易场域更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转换器[6]
破局中小企业融资难:Legendchain朗尊供应链金融系统如何激活产业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54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高度依赖核心企业的强制确权(如担保、承诺回购),流程繁琐且难以渗透至多级 供应商。Legendchain朗尊的颠覆性在于,它不再单纯依赖核心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基于产业互联 网平台上的真实交易数据、物流数据、仓储数据构建了一套数字信用体系。 在产业互联网构建的庞大生态中,核心平台虽能高效连接上下游,却常常面临一个棘手难题:产业链上 的大量中小供应商和经销商因规模小、信用难以评估、缺乏抵押物而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资金链的脆 弱不仅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更如同"断点",阻碍了整个产业生态的顺畅流转与规模扩张。 Legendchain朗尊供应链金融系统为了打通这些"金融断点",将沉睡的供应链信用转化为流动的资产活 水。 1. 增强生态凝聚力:平台通过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显著提升了上下游伙伴的忠诚度和依存度,解 决了他们最大的生存与发展痛点,从而构建起更稳固、更活跃的产业共同体。 2. 创造全新盈利点:平台可通过金融科技服务费等方式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将"服务"本身变为一项 高附加值业务,摆脱单纯依靠交易佣金的模式。 3. 深化数据价值:Legendchain系统在运行中不断累积和验证数据,帮助平台 ...
WTO首个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在京试行 中国开放迈向“引领规则实施”
第一财经· 2025-09-13 07:17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在此期 间,商务部发布了《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 案》)。 该方案由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旨在推 动2024年底世贸组织达成的《电子商务协定》成果在中国尽快落地。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将率先 试行此协定。 12日,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就此方案作解读时称,中国是首个试行协定的世贸组织成员,标志着中国 从"引领规则制定"迈向"引领规则实施"。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余心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电子商务协定》是世贸组织框架下达 成的首个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中国推动其尽快落地,意义在于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数 字贸易制度型开放。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企业运营效率,也将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创造 更稳定的制度环境。"她表示。 中国首先试行《电子商务协定》 该负责人称,这是我国在多边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里程碑协定,将为全球数字贸易和数字化转 ...
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安全白皮书(2025)
搜狐财经· 2025-09-03 01:19
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背景 - 全球贸易向数字化和碎片化转型 推动跨境电商成为国际贸易新范式[37][38] - 大湾区凭借世界级产业集群 国际一流港口物流 领先科技创新生态及"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成为全国跨境电商核心引擎[39][41] - 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7454亿元 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 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规模达8.75万亿元 增长10.1%[1][41] 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 -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超40万亿元 市场形成多元参与主体生态[2] - 服务模式历经从线下人工到数字智能的四阶段演进 大湾区成为创新试验场[2][18] - 面临信用碎片化 技术应用不均衡 跨制度协同壁垒等挑战[2] 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 订单融资以数据替代抵押 应收账款融资借区块链重构信任[2][20] - 库存融资靠物联网激活动产 预付款融资优化贸易流程[2][20] - 呈现多模式融合与生态化发展趋势 存在数据孤岛和跨制度衔接瓶颈[2][20] 金融科技驱动作用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动态信用画像 实现智能风控[2][20] - 区块链解决信任与资产流转问题 物联网激活动产融资[2][20] - 隐私计算 生成式AI 数字人民币等前沿技术提供未来发展方向[2][20] 监管与未来发展趋势 - 提出构建"监管科技三位一体"协同网络 包括数字身份系统 协同交易监控中心 智能监管沙盒[3][22] - 未来十年自主金融 供应链数字孪生 绿色金融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自适应监管将成趋势[3][22] - 大湾区需构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培育创新生态 力争成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引领者[3][22] 典型案例分析 - 深圳创捷供应链开创"虚拟产业集群"模式 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聚合分散企业形成轻生产平台[26] - 利用银行授信为平台内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代垫代付服务 旗下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分别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和设备租赁服务[26] - 通过闭环数据透明交易场景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实现融资自偿性和风险内生性化解[26]
盛业(6069.HK):平台化转型持续推进 开拓多维收入来源
格隆汇· 2025-08-30 04:1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4.05亿元,同比下降7.10% [1][2] - 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长28.66% [1][2] - 平台累计资金周转总额2780亿元,同比增长28.7% [1][2] - 服务客户超19100家,同比增长14.4%,中小微企业占比97% [1][2] 业务转型与收入结构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36.95% [1] - 科技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51.50%,撮合业务规模占比达88% [2] - 普惠撮合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成为主要驱动力 [1] - 电商板块资金撮合规模同比增近8倍至28亿元,覆盖6家头部平台 [1] 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 - 融合DeepSeek等AI大模型研发产业AI Agent,首次通过AI Agent获取订单并实现收入超40万元 [2] - 累计研发投入近2.7亿元,研发人员占比约30% [3] - 人均处理业务量增长27%,受助客户销售规模激增超60% [3] 战略合作与生态布局 - 与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资金合作方超180家,同比增长30% [2] - 电商业务引入战略股东"交个朋友",进入直播电商领域 [3] - 机器人领域与斯坦德机器人等企业合作,布局工业智能机器人赛道 [3] 国际化拓展 - 2025年8月21日正式宣布开启全球化布局,打造AI技术驱动的国际供应链科技平台 [3] - 与东南亚最大二手车在线交易平台Carro、电商平台虾皮、零售品牌Oh!Some合作 [3] - 携手希音最大柔性供应链供应商辛巴达开拓越南和摩洛哥市场 [3]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年收入预测调整为10.94亿元,同比下降6.81% [1][3] - 2026年收入预测11.88亿元,同比增长8.63% [1][3] - 2027年收入预测12.50亿元,同比增长5.17% [1][3]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95亿元,同比增长30.3% [1][3]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91亿元,同比增长19.2% [1][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71亿元,同比增长13.6% [1][3]
中企云链再冲港股IPO 监管“五问”业务模式核心
新浪财经· 2025-08-29 19:39
公司IPO进展 - 公司正处于第二次港股IPO申请阶段 近期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外资准入 业务合规性 业务属性界定 资质许可和股权清晰度等五大核心问题的材料[1] - 公司曾于2023年10月首次递表港交所 因需补充经营合规性等材料而暂停 今年5月在监管政策清晰后重新提交申请[1][6] - 专家认为证监会提问是对平台治理 业务定位及收益模式的全面考验 对平台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独立数字企业确权金融平台 按2024年融资总额计在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份额达12.9%[2] - 商业模式通过对接金融机构与产业链企业 承担数据整合-确权-流转-融资撮合的中枢功能 收入主要来自服务费 应收账款结算及再保理[2] - 核心业务通过应收账款数字化 确权化和资产化实现信用转移 深度参与信用流通环节[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6.52亿元 8.79亿元和9.91亿元[4] - 同期净利润实现连续盈利 分别为4569万元 1.52亿元和1.57亿元[4] - 毛利率从2022年87.7%升至2024年95.9% 利润增长主要源于确权及保理业务毛利增加 保理服务规模缩减及成本摊销下降[4][5] 业务结构分析 - 确权及保理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 近三年营收占比均超91% 其中云信服务占比从2022年79.1%升至2024年88.5%[3] - 场景数字业务营收占比约7% 但毛利率从2022年39.2%大幅提升至2024年80.7%[3] - 生态业务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服务 营收占比不足2% 毛利率保持在58.9%-72.2%区间[3] 用户规模与留存率 - 截至2024年末平台汇聚55.66万家企业用户 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 54.64万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4] - 近三年核心企业留存率保持高位 分别为88.5% 86.0%和87.8%[4] 监管环境变化 - 2024年4月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 将"类票据"规范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 并明确贸易背景 付款期限等要求 设置两年过渡期[6] - 《通知》赋予电子债权凭证合法性认定 为公司核心业务提供监管依据[7] - 监管实施穿透式管理 要求平台股东结构清晰 保证业务透明性和公正性[7] 股权结构 - 主要股东包括云顶资产(23.1%) 天津经开区国有投资(20.7%)和华舆国创基金(10.3%)[7] - 云顶资产为员工持股平台 云之泰作为投资工具由公司管理层控制 二者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7][8] - 另有20家股权份额低于6%的股东[7] 行业前景与竞争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融资额从2020年至2024年以11.9%复合年增长率增至169.7万亿元 预计2029年达262.1万亿元[9] - 竞争格局变化显著 银行系平台(如工银e信 建行e信通)和央企自建平台(如国能e链)加速上线 具备资金优势[9] - 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快速发展 可能对传统"信单"类业务形成挤压[10] 第三方平台竞争优势 - 独立平台通过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优化服务流程 提升风控水平与服务效率[11] - 可提供个性化 多样化服务方案 并通过开放合作生态整合多方资源 区别于银行系和央企平台[11] - 专家认为在数据割裂背景下 独立第三方平台在整合产业链运营数据和资金关系方面作用凸显[10]
盛业(06069.HK):AI驱动业务升级成效显著 创新赛道布局持续深化
格隆汇· 2025-08-28 12:08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营业收入约4.05亿元,同比下降7.1% [1] - 净利润约2.03亿元,同比增长22.9% [1]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达2.11亿元,同比增长37.0%,占总营收比重首次突破50% [1]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贡献0.79亿元,同比增长94.1% [1] - 2025年合计派息总额接近9.5亿元,连续7年实施高分红政策 [1] 业务转型与战略 - 公司持续深化轻资产化战略,从重自有资金融资向科技融合平台撮合融资转变 [1] - 资金合作方增至181家,同比增长31.2% [2] - 平台累计客户数超19100家,同比增长14.4%,其中中小微客户占比超97% [2] - 客户留存率超80%,首贷户占比超30% [2] - 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达2780亿元,同比增长28.7% [2] AI技术应用与创新业务 - AI Agent商业化首次落地,实现AI找订单收入40万元 [2] - AI技术使合同智能审核、客户资料分拣等流程耗时大幅降低,准确率显著提升 [2] - 人均帮助客户解决的资金周转规模同比增长27%,人均利润同比增长21% [2] - 在电商领域累计放款超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8倍,覆盖6家头部平台 [3] - 与斯坦德达成战略合作切入规模超1900亿元的中国机器人市场 [3] 行业布局与增长预测 - 公司深耕基建工程、医药医疗、大宗商品等国家支柱行业 [3] - 积极布局电商、机器人、AI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通过"盛易通云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挖掘产业链优质客户 [3] - 预计FY2025-FY2027公司收入为10.91/13.27/15.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89/6.44/8.26亿元 [4]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业务、平台科技服务业务、出售供应链资产业务FY2025收入预测分别为4.99/5.43/0.49亿元 [4]
【前瞻分析】202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模式及产品费用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8-27 21:59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怡亚通(002183 SZ) 联易融(09959 HK) 浙江东方(600120 SH) 飞马国际(002210 SZ) 中信证券(600030 SH) 生意宝(002095 SZ) 中科金财(002657 SZ)等公司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1] 供应链金融行业生态模式 - 行业生态模式持续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 价值跃迁 模式创新 产品创新以及场景延伸等途径 有效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 - 数字技术赋能 平台支持 政策催动以及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推进 成为破局良药 [1] - 供应链金融通过利用供应链中各方的信用 风险和资金需求信息 将融资和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融入供应链贸易 为参与方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4] - 数字技术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 对接丰富金融产品 促进产业内外部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协同关系 提升供应链竞争能力 [4] 科技手段应用 - 物联网技术采集关于物的信息 实现对实物资产的感知 识别 定位 跟踪 监控和管理 [5] - 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账本 可溯源且不可篡改 记录并自动同步交易数据 使信用可以拆分传递 从而建立数字信任 [5] - 隐私计算技术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实现多方数据共享 支持供应链金融风控 运营等业务各环节 [5] - 大数据技术对海量 快速 多样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采集 存储 处理 应用多样化数据 [5] - 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在营销 风控 运营等各环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5] - 云计算技术低成本提供计算资源 使中小微企业可以低成本使用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 [5] - 边缘计算技术减少网络和云端数据处理的负担 提升前端客户数据的分析能力和速度 提升对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 可以提升交易效率 提升供应链金融风控当中的反欺诈能力 [5] - 5G技术提升数据传输和处理效率 让海量的工业数据快速 稳定 可靠地传输 [5] 行业发展模式 - 中国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成熟 包括数据驱动型依托AI与区块链构建风控模型解决信息不对称 [6] - 基础设施服务型由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基建支持 [6] - 平台生态型整合电商物流场景实现融资嵌入 [6] - 产业货款主导型以核心企业信用延伸服务上下游 [6] - 多元模式协同推动产融结合深化 提升资金流转效率 [6] 业务盈利模式 - 大宗商品业务模式涵盖采购计划管理 资源组织 运输配送 应收款垫资 结算服务到价格管理等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组合服务 [8] - 业务模式主要赚取流通增值服务费 应收款垫资价差 基差管理收益等 [8] - 资金服务费占据主要盈利比重为62% [9] - 资源组织和物流配送占据15%盈利比重 [9] - 采购收益占据15%盈利比重 [9] - 运输收益占据8%盈利比重 [9]
联易融与XRP Ledger建立战略合作 双方将探索在稳定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等领域的生态融合
智通财经· 2025-08-25 07:53
战略合作 - 联易融与XRPL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推动全球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在XRPL主网部署并实现规模化落地[1] - 合作核心包括在XRPL主网部署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 支持真实贸易背景下的数字资产流通与跨境结算[1] - 未来将探索稳定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领域更深层次合作 包括基于智能合约的RWA资产交易及区块链与AI的生态融合[1] 技术平台与生态 - XRPL由David Schwartz等三位开发者于2012年推出 旨在创建比比特币更高效可持续的价值转移系统[2] - XRPL资金支持来自包括Coil、Ripple、Gatehub在内的全球合作伙伴 致力于加速技术发展和全球应用[2] - 联易融区块链金融技术平台正式融入全球去中心化金融网络生态 展现跨境贸易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1] 公司业务发展 - 联易融自2019年起布局跨境业务 采用"Go Early"和"Go Deep"战略 服务遍及全球27个国家及地区[2] - 2024年处理跨境资产达207亿元人民币 2019年与绿地金融共同获得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并成立绿联银行[2] - 2021年与渣打银行合资成立浩立(Olea) 打造区块链驱动的全面数字化贸易金融平台[2] 创新项目与成果 - 2023年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Project Dynamo资产代币化项目 与渣打银行等机构合作[2] - 成功发行业内首笔由贸易资产支持的代币化产品 成为新加坡金管局Project Guardian试验项目关键组成部分[2] - 2024年作为发起股东参与创立DeFi创新实验室SuperFi Labs 专注于链上RWA产品和DeFi产品开发[3]
联易融(09959)与XRP Ledger建立战略合作 双方将探索在稳定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等领域的生态融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7:52
战略合作 - 联易融与XRPL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推动全球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在XRPL主网部署和规模化落地[1] - 合作核心为在XRPL主网部署全球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 支持真实贸易背景下的数字资产流通与跨境结算[1] - 未来将探索稳定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等深层次合作 包括基于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RWA资产交易以及区块链与AI在全球贸易金融场景的生态融合[1] 技术平台 - XRPL由三位开发者于2012年推出 旨在创建比比特币更高效可持续的价值转移系统[2] - XRPL资金支持来自全球合作伙伴包括Coil、Ripple、Gatehub等组织 致力于加速技术发展和全球应用[2] - 本次合作标志联易融区块链金融技术平台正式融入全球去中心化金融网络生态[1] 跨境业务布局 - 公司自2019年起布局跨境业务 采用Go Early和Go Deep战略 服务遍及全球27个国家及地区[2] - 2024年处理跨境资产达207亿元人民币[2] - 2019年与绿地金融共同获得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 成立绿联银行专注发展数字金融生态[2] 重要合作项目 - 2021年与渣打银行合资成立浩立(Olea) 打造区块链驱动的全面数字化贸易金融平台[2] - 2023年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的Project Dynamo资产代币化项目 联合渣打银行、圆币科技及西盟斯[2] - 同年与渣打银行合作发行业内首笔贸易资产支持的代币化产品 成为新加坡金管局Project Guardian试验项目关键组成部分[2] 创新实验室 - 2024年作为发起股东参与创立SuperFi Labs 专注于链上构建下一代消费产品的DeFi创新实验室[3] - SuperFi Labs提供资产端RWA产品和资金端DeFi产品 推动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发展[3] 公司定位 - 联易融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推动行业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2] - 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