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

搜索文档
加盟率99.7% 沪上阿姨轻资产模式能否撑起上市梦?
凤凰网财经· 2025-05-04 14:00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第五家新式茶饮品牌,此前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已上市 [2] - 新式茶饮品牌上市破发"魔咒"被打破,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上市后股价上涨,沪上阿姨表现受市场关注 [2]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5307家增至2024年底的9176家,99.7%为加盟店 [2][6] 下沉市场战略 - 公司战略聚焦下沉市场,截至2023年底覆盖中国城市数量最多的中价现制茶饮品牌,门店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 [3] - 2024年底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629家,占总门店数的50.4% [4][7] - 推出轻享版品牌(价格2-12元)和"茶瀑布"概念,2023年开设300多家门店,GMV达7380万元 [5] 多品牌与咖啡业务 - 拥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个品牌,沪咖于2022年推出(价格13-23元),2024年关闭约300家门店 [5] - 行业趋势显示茶饮品牌向咖啡探索(如茶颜悦色推鸳央咖啡),咖啡品牌推出乳茶产品 [5] - 中国现制茶饮店总数约46.4万家,现磨咖啡店约12万家(截至2023年底) [5] 加盟模式与运营数据 - 加盟模式占比99.7%,2024年新增门店中48.8%来自老加盟商再开店 [6][7] - 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160万元降至2024年140万元,每单GMV从26元降至25元 [6]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同比降1.9%),加盟收入占比96.5% [6][7] 供应链与行业竞争 - 供应链包括12个大仓储物流基地、4个设备仓库等,其中3个大仓储和所有前置冷链仓库由第三方运营 [7] - 行业进入分化之年,2025年被视为咖啡与新茶饮品类窗口期关闭时刻,马太效应凸显 [8] - 公司2023年完成2.3亿元B轮融资,2024年完成1.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等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县域及乡镇市场存在增量,中国五六线市场有近30万家非连锁奶茶店待整合 [4] - 加盟模式面临管理难题,如门店管控、食品安全及供应链成本增加 [7] - 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同质化,需差异化、规模化及提升运营效率 [9]
县域经济扶持:鲲鹏共享科技如何实现三四线城市下沉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5-04 07:33
下沉市场共享充电宝行业现状 - 县域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达92%但公共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一线城市1/3 供需失衡形成百亿级市场机会 [1] - 三四线城市共享充电宝即时需求强度比一线城市高27% 但市场供给量仅为后者40% [2] - 头部品牌在县域市场渗透率不足15% 消费场景70%集中于餐饮、商超、影院等场所 [2] 差异化商业模式创新 - 城市合伙人代理制取代传统直营模式 通过分层分成机制(基础分成50%+增量奖励60%+区域管理费5%)实现年均300%设备覆盖率增速 [4] - 智能运维系统+云端算法使设备周转率达行业平均水平1.8倍 单机日收益60-80元 [4] - "充电+"模式通过推送优惠券和积分兑换 使单设备日均收益突破100元 商户续约率95% [11] 本土化运营策略 - 场景定制化改造(防水设备/二合一设备/LED充电桩)提升使用率40% [6] - 商户成长体系替代传统租金分成 使用频次每增10%可获免费设备升级 [7] - 潮汐定价算法实现节假日费率上浮20%-30% 客单价提升15%同时投诉率降60% [8] 社会经济效益 - 每铺设100台设备可创造8个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商户客流量增长12% 年度税收贡献超50万元 [11] - 充电行为数据衍生多重价值:优化商铺布局/设计旅游路线/构建应急通讯节点 [11] - 扫码充电用户转化为其他生活服务的转化率达23% 设备成为线下流量新入口 [11] 行业本质洞察 - 县域经济需重新定义为增量市场 共享充电宝成为连接城乡数字鸿沟的桥梁 [12] - 设备密度突破临界点后展现平台价值 构建覆盖县域消费场景的线下数据金矿 [11] - 成功关键在于深度本土化运营 形成连接商户、用户和城市服务的智慧网络 [12]
下沉市场的零食革命者:解码鸣鸣很忙港股IPO背后的商业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03 20:2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通过战略合并构建双品牌矩阵,凭借下沉市场策略、供应链驱动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但发展面临品类扩张、下沉市场饱和、供应链承压等挑战,其IPO是下沉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的资本化呈现,保持价差优势是检验长期价值的关键 [1][7][8] 万店帝国的崛起轨迹 - 2017年成立的“零食很忙”与2019年诞生的“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战略合并形成“鸣鸣很忙”双品牌矩阵 [1] - 8年构建起覆盖全国28省的14394家门店网络,58%分布于县城与乡镇 [1] - 2024年GMV突破555亿元,日均新开门店21家,全年交易单数超16亿次,会员复购率达75% [1] - 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44亿元 [1] 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策略 - 绑定中国城镇化进程,将58%门店下沉至县城与乡镇,填补国际品牌与区域小店的中间空白带 [3] - 以比传统商超低25%的定价策略,实现无糖酸奶、进口零食等品类的城乡同价 [3] - 通过3380个SKU(25%为定制产品)满足新消费需求,月均上新百款产品形成消费黏性 [3] 供应链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 与《2024胡润中国食品百强榜》50%企业合作,减少中间商层级,实现成本压缩与品控优化 [5] - 散装称重占比超40%,单店SKU达1800款(为同类商超2倍),形成动态机制 [5] - 99.5%收入来自商品销售,通过规模化采购让利加盟商,形成共生关系 [5] 资本盛宴背后的隐忧 - 2025年推出的3.0店型新增日化、潮玩等品类,可能稀释零食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7] - 县域单店覆盖人口已降至2.3万人,部分区域出现加盟商过度集中导致的内部竞争 [7] - 年采购额超300亿元的体量下,平衡厂商直供比例与产品差异化需求是关键考验 [7]
国民零食龙头:鸣鸣很忙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5-03 06:09
公司概况 - 中国最大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拟主板挂牌上市 [1]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于2023年合并而来 合并后迅速完成资源整合 [2] - 以高质价比和下沉市场为标签 拥有超1 4万家门店 393亿元年营收和555亿元GMV [1] 市场布局 - 覆盖全国28个省份 超66%门店布局县域及乡镇市场 [2]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总数达14394家 日均新开门店21家 [2] - 会员数突破1 2亿 年复购率高达75% [2] 商业模式 - 加盟商模式强力支撑扩张 超7000家加盟商贡献99 5%收入 [2] - 毛利率控制在7 5% 远低于行业平均20 35% [5] - 2024年交易单数超16亿 单店日均销售额达1 05万元 [5] 运营效率 - 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 实现让利式增长 [5] - 36个区域仓库和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 6天 [5] - 自主研发智能中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8] 产品策略 - SKU超2000个 涵盖传统糕点 网红零食 健康轻食等多元品类 [8] - 通过多感官门店设计和互动活动提升用户停留时长与转化率 [8] - 计划推出3 0店型 新增日化 潮玩等品类 探索折扣店模式 [10] 行业竞争 - 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等竞争对手加速扩张 行业价格战持续升级 [10] - 消费者对健康化 个性化产品需求增长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0] - 行业或迎来整合潮 缺乏供应链和资金实力的中小品牌可能被淘汰 [11] 资本战略 - IPO募资将用于门店拓展 供应链升级及数字化建设 [10] - 2 1%的净利润率引发对可持续性的讨论 [11] - 上市被视为行业分水岭 资本化加速行业洗牌 [11]
加盟率99.7% 沪上阿姨轻资产模式能否撑起上市梦?
中国经营报· 2025-05-02 21:25
上市进展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第五家新式茶饮品牌 [1] - 此前新式茶饮品牌上市破发"魔咒"已被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打破,股价呈现上涨趋势 [1] 门店扩张与市场定位 - 公司门店从2022年底5307家增至2024年底9176家,年复合增长率31.4% [1][6] - 99.7%门店为加盟模式,9152家由加盟商经营 [1][6] - 战略聚焦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629家,占总门店数50.4% [2][6][7] - 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是中价现制茶饮品牌中覆盖城市最多的 [2] - 门店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蜜雪冰城等头部玩家 [2] 多品牌战略与产品布局 - 拥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个品牌 [3] - 轻享版定位2-12元价格带,2023年推出后开设300多家门店,GMV达7380万元 [3] - 沪咖咖啡子品牌价格13-23元,2024年关闭约300家门店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较2023年33.48亿元下降1.9% [6] - 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160万元降至2024年140万元 [6] - 平均每单GMV从26元降至25元 [6] - 加盟相关收入及自营店收入减少是营收下降主因 [6] 加盟体系特点 - 2024年新增门店48.8%来自老加盟商再开新店 [6] - 加盟收入占比达96.5% [7] - 要求加盟商集中采购食材,已建立12个大仓储物流基地等供应链设施 [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现制茶饮店总数达46.4万家,现磨咖啡店约12万家 [5] - 行业进入马太效应阶段,2025年被视为品类窗口期关闭时刻 [8] - 头部品牌加速上市融资以强化供应链和规模效应 [8] 未来发展重点 - 产品差异化塑造与快速规模化扩张是关键 [9] - 门店零食销售(威化饼干、薯片等)成为业绩增长补充 [9] - 供应链完整度、海外拓展、品质提升是可持续发展要素 [9]
全国门店超1.4万家,年轻人即将再“吃”出一家IPO?
搜狐财经· 2025-05-02 15:00
鸣鸣很忙上市申请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高盛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成立不到十年 全国门店数量突破1.4万家 年营收近50亿元 [2] 公司崛起路径 - 2017年成立于长沙 避开一二线城市竞争 聚焦三四线及以下下沉市场 [3] - 采用"便宜好吃、选择多"策略 依托加盟模式实现极速扩张 [3] - 标准化选址与装修降低门槛 强化供应链压缩成本 形成高周转高坪效闭环 [3] - 截至2024年底门店达14,180家 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加盟店占比97.4% [6] - 锁定18-35岁年轻消费群体 主打高性价比和情绪价值 [6]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赛道从蓝海变为红海 来优品、好想来等品牌纷纷涌入 [7] - 行业面临三重挑战: 1) SKU高度同质化 缺乏产品差异和品牌识别度 [7] 2) 万店规模下统一管理难度大 加盟商素质参差不齐 [10] 3) 激进低价策略导致毛利压缩 难以长期维系 [12] 公司发展战略 - 自有品牌涵盖坚果、膨化、蜜饯、饼干等核心品类 作为利润杠杆和品牌护城河 [15] -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设物流中心 计划两年内扩大物流布局提升配送效率 [16] - 优化单店模型 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 提升SKU结构、店型设计和智能补货能力 [17] 长期发展展望 - IPO被视为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经营的标志性事件 [13] - 下一阶段需实现内生式增长 加强品牌建设、体系能力和数据系统 [18] - 零食生意终归是对产品、供应链和组织能力的长期考验 [18]
鸣鸣很忙冲港股
虎嗅APP· 2025-05-01 09:00
公司概况 - 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2017年成立)与赵一鸣零食(2019年成立)于2023年合并成立,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 - 若上市成功,将验证量贩零食行业通过整合推动门店规模与市场份额跃升的有效性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6] - 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994家激增至2024年的7241家 [6] 商业模式 - 采用强管控型加盟体系,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依托36个仓库、300公里仓储辐射圈与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 [6] - 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7] - 在库SKU数量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 [7] - 单店SKU数量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产品 [7] 运营管理 - 建立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从选址评估到标准化培训、装修指导和日常经营辅导全流程支持加盟商 [8] - 采用"线上远程督导+线下门店督导"双巡店机制确保全国门店标准化运营 [8] - 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自主开发门店零售"智能中台" [8] 市场策略 - 采取"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策略,2025年将推出双品牌3.0店型,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 [7] - 依托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数字化能力,计划在下沉市场深耕同时向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渗透 [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市场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4.9万亿元 [9] - 专卖店渠道GMV占比大幅提升,未来五年将持续增长 [9] - 下沉市场零售业态成熟升级,专卖店等小型业态更契合消费者对易触达、便捷和灵活购物体验的需求 [5] - 行业竞争加剧,新兴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价格、丰富产品种类争夺市场份额 [9] - 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越来越注重健康、个性化的零食产品 [9] 发展计划 - IPO募资主要投入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 [10]
鸣鸣很忙冲击港股零食赛道
虎嗅· 2025-05-01 07:47
公司概况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合并成立,现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 - 若上市成功,将验证量贩零食行业通过"整合"路径推动规模扩张的有效性[1]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58%位于县城与乡镇[2] - 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994家增至2024年7241家,两年增长628%[2] 商业模式 - 收入99.5%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占比不足0.5%[5] - 采用强管控型加盟体系,通过36个仓库、300公里辐射圈和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压缩至11.6天[3] - 建立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提供选址评估到日常经营的全流程支持[5] - 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智能中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5] 产品策略 - 在库SKU达3380个,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3] - 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产品[3] - 2025年将推出双品牌3.0店型,新增百货日化、烘焙等品类并设鲜食专区[4]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市场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4.9万亿元[6] - 专卖店渠道GMV占比显著提升,杂货店和超市渠道占比下滑[6] -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与低竞争密度为量贩零食提供扩张空间[1] - 消费者需求向健康化、个性化转变,对品质和包装要求提升[6] 竞争格局 - 万辰集团2023年合并四大品牌为"好想来",行业整合加速[1] - 新兴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和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6] - 公司通过"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策略建立差异化优势[3] 发展战略 - IPO募资将用于门店拓展、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7] - 计划从下沉市场向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渗透[5] - 通过标准化运营和双巡店机制实现"万店如一"[5]
财报解读|伊利称乳业最难时刻已过去,新增长来自下沉市场和功能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4-30 10:5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乳制品行业前三甲企业营收均出现8%-10%同比下降,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全年营收分别为1158亿元、886.7亿元和242.8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呈现弱复苏迹象,伊利一季度营收330.2亿元同比增长1.4%,扣非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24.2%,光明乳业一季度收入63.7亿元同比略降0.8%,扣非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5% [5]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减少2.3%,其中液态奶全渠道下滑3.7%,销量与均价分别下跌5.1%和1.8% [7] 战略调整方向 - 头部乳企将突围方向转向下沉市场和产品功能化转型 [1] - 伊利2024年二季度启动战略调整,采取促动销、去库存措施,2025年春节市场已回归健康状态 [5] - 蒙牛采取双轨战略,一方面通过精深加工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另一方面开拓专业营养、功能营养新赛道 [8][9] - 光明乳业加码功能化转型,推出瞄准睡眠改善、高蛋白补充等细分营养领域的新品 [10] 市场机遇与趋势 - 三线以下城市居民消费规模占总消费80%,低线城市主动消费乳制品趋势明显 [7] - 功能性乳制品存在增量空间,对标日本高附加值牛奶占比从36%提升至81%,营业利润率从4.7%提升至14.5% [10] - 老龄化、儿童健康、健身等细分赛道需求增加将推动功能性乳制品消费群体占比提升 [10] - 乳制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将提高技术壁垒,促进行业差异化竞争 [10]
蜜雪冰城的学徒:393亿营收、1.4万+门店的薄利生意
36氪未来消费· 2025-04-29 14:55
文章核心观点 - 鸣鸣很忙启动IPO步伐,其商业模式与蜜雪冰城相似,走低价、下沉路线,虽已达万店规模且营收可观,但毛利率低,在竞争加剧下正探索新方向 [5][12] 公司发展历程 - 零食很忙2017年3月由晏周在湖南长沙创立,赵一鸣零食2019年1月由赵定在江西宜春创立,2023年二者合并 [7] - 2023年8月,原明越资本联合创始人王钰潼加入公司担任CFO,同年2月赵一鸣零食获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的融资 [5] - 2021年1月零食很忙获红杉中国、高榕资本、启承资本等机构投资,2023年12月到2024年3月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有好想你、盐津铺子等 [19][20] - 2024年4月28日,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 公司规模与业绩 - 截至2024年底,合并后门店数量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县级城市,2024年门店销售额555亿元,营收393亿元,毛利约30亿,净利润9亿元 [7][9] - 2022 - 2024年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45%、7.5%、7.6% [10] 商业模式与策略 - 主要向加盟商售卖商品,2024年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12] - 通过向上游厂商直接采购,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同类产品便宜约25% [12] - 创业初期无账期结算吸引供应商让利,至今保留该传统 [13] - 在成本开支控制上做到极致,如赵一鸣零食将陈列盒子改方形、换彩色箱子为牛皮纸箱 [14] - 门店主要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截至2024年底覆盖1224个县,县城覆盖率约66% [15] - 2024年底在库SKU数量3380个,约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产品散装称重,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每月上新百款产品 [18] - 2月发布双品牌IP形象“小忙”牛仔与“小鸣”超人及主题曲 [1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蜜雪冰城毛利率32.5%,良品铺子毛利27.8%,鸣鸣很忙毛利率仅7.6%,平价零食店毛利普遍不高,门店规模和运营效率比拼激烈 [10][22] - 鸣鸣很忙占据平价零食连锁首位,第二名万辰集团下的好想来品牌零食紧跟其后,去年量贩零食业务营收318亿元,门店数量14196家 [23] - 平价零食店竞争渐趋拥挤,如何保持盈利和让加盟商赚钱成重要命题 [24] 公司新探索 - 2月首次推出“省钱超市”模式,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增设鲜食和低温冻品专区,并推出自有品牌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