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创新

搜索文档
眼下,如何破局?
虎嗅· 2025-07-22 09:05
战略定义与选择 - 战略本质是占领关键地方,需明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体现取舍思维 [2] - 大赛道适合大企业,如水泥占建材行业GDP70%,年收入超万亿;小企业可选专精特新领域 [2][3] - 战略无统一标准,需结合外部环境、企业状况和领导者价值观制定 [3] 企业管理核心 - 管理本质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关键在于把握人心和人性 [4] - 董事长三大职责:战略决策(需反复权衡)、选人用人(先事后人转向先人后事)、文化布道(统一战略理解) [5][6][7] - 大企业病根源在于效率下降,中小企业也需避免官僚主义和部门割裂 [9][10] 领导力特质 - 东方领导需具备方向感、亲和力、责任心和决断力,强调集体主义与团队文化 [12] - 东西方管理差异:西方重制度与个性,东方重和谐与包容,需相互借鉴融合 [12][13] - 破除谷仓效应方法包括开放式办公、跨部门培训和轮岗制度 [15][16][17] 企业治理机制 - 现代治理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美的案例显示职业经理人制度成功关键在制衡 [20][21][22] - 治理缺失导致企业风险,需学习《公司法》等基础法规,避免一人决策 [22] - 共享机制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而非成本,如华为全员持股实现财散人聚 [18][19] 经营与管理区分 -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开源/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节流/效率) [23] - 当前企业主要矛盾从管理效率转向经营决策,领导者需聚焦战略而非过度管理 [24][25] - 定价是经营核心,忽视定价导致内卷,需建立专业定价体系而非依赖销售员 [31][32][33] 行业竞争与创新 - 解决内卷三路径: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如水泥行业整合)、行业自律、创新差异化 [26][27][28] - 产品需细分(如酱油100种)、高端化(如奇瑞捷途对标路虎价格)以获取溢价 [28][29] - 竞争需把握度,过度低价导致行业衰退,合理通胀率(3%)利于可持续发展 [34][35][36] 企业创新策略 - 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需并行,如传统车企同时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39][40][42] - 创新团队应分立,避免思维冲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团队分开) [43] - 企业家需具备哲商思维,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转型 [37][42]
支持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创新谈)
人民日报· 2025-07-20 21:52
非共识项目的定义与重要性 - 非共识项目是指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性强但尚未达成共识、争议大、难识别、风险高的创新研究,通常难以通过常规专家评审程序获得资助 [1] - 这类项目已成为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重要关注点,各国正通过制度创新加速布局非共识领域 [1] - 非共识项目是突破现有认知、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催生原始创新和引领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推动作用 [2] 我国推进非共识项目的背景与举措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定试点实施方案(2025年启动)提供政策依据 [1] -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亟需通过非共识项目弥补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成果的不足 [2] - 北京市已开始探索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全国提供实践经验 [4] 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的设计要点 - 机制设计需包含定位明晰、遴选方式优化、过程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等关键环节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由一线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重大非共识项目专家委员会,采用"深度交互式研讨+专家委员会合议"的非常规遴选模式 [3] - 需注重项目管理全流程监督,防止"一言堂"和送人情问题,保障制度透明可信,实现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过往业绩的公平选拔 [3] 非共识项目的制度创新意义 - 该机制旨在支持科研人员在国际科技竞争"无人区"开辟方向,引导其大胆探索而非盲目追逐热点或做"跟班式"科研 [4] - 现代科学技术中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往往源于非共识思想的提出,凸显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2] - 通过构建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生态,可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并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4]
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工程创新成为成就颠覆性创新更重要的形式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27 10:25
工程创新与颠覆性创新 - 工程创新成为推动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形式,DeepSeek通过工程创新实现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训练,展示工程优化的巨大潜力 [1] - 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更依赖软硬件协同能力,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凸显工程优化重要性 [1] - 理论突破与工程优化将交替引领颠覆性创新,从"0到1"和"1到100"均可产生颠覆性创新 [3] 颠覆性创新的度量与趋势 - 颠覆性创新度量维度新增效率最优,DeepSeek通过低算力低成本实现性能等效,能效比成为关键指标 [4] - 行业竞争逻辑转向效率优先,高性能与高能效比是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条件 [4] - 开源开放是支撑颠覆性创新生态规模的重要方式 [4] 复合性创新的重要性 - 人工智能大模型效率革命由架构、策略、软硬件协同等复合因素推动,体现从单一维度向多阶段复合性理解的转变 [3] - 颠覆性创新越来越依赖交叉融合的复合性创新,这一模式可推广至其他领域 [3] 颠覆性创新的潜在风险 - 大模型智能涌现具有不完全可解释性,接近通用智能时需保持敏捷治理以避免颠覆性危害 [5] - 当前对颠覆性创新的治理问题认识两极分化,模型推理能力增强使问题更紧迫 [5]
通用设备行业:杭州人形机器人大会所见、所想 补贴驱动 硬件的变化开始以量产为目标
新浪财经· 2025-06-25 06:39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处于由爬坡期向爆发期过渡的前夕,颠覆性创新预计将以每年42%的增幅增长,占比由当前13.7%上涨至2030年的61.1%,驱动全球股市总市值扩大3倍 [1] - 杭州政府从研发补贴、企业引进、扩产支持、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给予人形机器人产业大额补贴和政策扶持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PEEK材料应用实现轻量化,显著减轻机器人整体重量并降低转动惯量,提升运动响应速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2] - 肌腱驱动技术能耗较竞品降低25%,动态续航达6小时,实现类人步态与多地形自适应能力 [2] - 高性能电池需提升(体积)能量密度以满足商业化需求,未来需适应恶劣环境并保障复杂地形下的安全性 [2] 产业链关键环节 - 灵巧手厂家数量增多且产品路线多样化,传动方案和触觉方案尚未收敛,需独立大模型支持,是人形机器人高壁垒环节 [3] - 轻量化方向关注唯科科技、恒勃股份,灵巧手方向关注德昌电机控股、浙江荣泰、南山智尚,主机厂和模组厂关注恒立液压、震裕科技、优必选 [3] 行业活动与厂商动态 - 杭州人形机器人大会展示宇树、特斯拉等厂商产品,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及卓益德联合创始人分享产业进展见解 [1] - 君华股份展示PEEK原料及配套零部件,卓益德机器人展示全球首款仿生肌腱驱动模块化人形机器人 [2]
加特兰撬动智能汽车发展“芯”引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7 02:41
汽车半导体行业趋势 - 车用半导体技术创新成为推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变革的核心力量 [2] - 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在上海车展期间举办,凸显行业发展趋势 [2] - 智能电动汽车普及推动单车芯片价值从200~300美元跃升至1000美元以上 [4] 加特兰公司发展 - 公司专注于颠覆性创新,通过差异化产品开发构建核心竞争力 [2][3] - 基于CMOS工艺开发毫米波雷达芯片,颠覆传统GaAs/SiGe工艺,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3] - 推出高集成度SoC和封装集成片上天线(AiP)技术,推动雷达模组小型化、低功耗化 [3] - 累计出货量突破1600万片,配装车型超300款,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3] 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芯片集成度、场景定制处理架构、AiP技术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3] - 产品性能、质量、开发效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具备强大竞争力 [3] - 计划于2025加特兰日活动发布车规级UWB芯片,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UWB芯片量产的供应商 [4][5] UWB技术战略布局 - UWB技术作为第三代数字钥匙核心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6] - 全球范围内仅1家供应商实现车规级UWB芯片供应,国内市场布局稀缺 [6] - 公司凭借毫米波雷达技术积累和车规级无线SoC研发体系,快速切入UWB赛道 [6] - UWB新品在标准制定、雷达特性开发、功耗优化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5][6]
专访 || 加特兰创始人兼CEO陈嘉澍:创新驱动突围 加特兰撬动智能汽车发展“芯”引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3:02
公司技术创新与产品 - 公司基于CMOS工艺开展芯片设计开发 彻底颠覆传统GaAs/SiGe工艺毫米波雷达芯片 大幅降低系统复杂度与开发成本[3] - 推出高集成度SoC 以专用处理器替代通用处理器 并开创性推出封装集成片上天线(AiP)技术 推动雷达模组向小型化 低功耗方向演进[3] - 累计出货量突破1600万片 搭载车型超300款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 并在海外市场构建全球化布局[4] - 将于2025年6月6日发布车规级UWB芯片产品 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UWB芯片量产的供应商[15] - UWB新品相较于现有产品具备显著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标准制定 雷达特性开发及功耗优化等方面进行大量颠覆性创新[15]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车用半导体技术创新与应用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1] - 智能电动汽车普及推动单车芯片价值从200-300美金跃升至1000美金以上[6] - 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作为智能感知核心部件 伴随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 应用潜力加速释放[6] - UWB技术作为第三代数字钥匙核心技术正在加速上车 目前全球仅有一家供应商实现车规级芯片供应 国内厂商布局寥寥[16] 公司战略布局 - 坚持颠覆性创新作为核心方法论 通过底层技术重构产品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3] - 借助毫米波雷达领域的技术积累 快速切入UWB赛道 因两者底层技术存在共通性[16] - 已构建完备的车规级无线SoC研发量产体系 并积累良好品牌口碑 为拓展新业务领域奠定基础[16]
自然科学基金委:多措并举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
新华社· 2025-04-29 12: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5年工作重点 - 深入开展人才项目"帽子化"治理,巩固深化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 [1] - 规范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确保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 [1] - 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同比增长10.5% [1] - 高被引论文数和自然指数等指标居于世界前列 [1] -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1] - 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措施 - 深化人才类项目改革,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1] - 探索建立非共识项目遴选资助机制,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1] - 优化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等重大类型项目支持模式,促进跨学科研究 [1]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举措 -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主责承接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 [2] - 做大做强做优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 [2] - 允许央企研发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 [2] - 探索科学基金对民营企业进行支持的新模式 [2] - 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展国际科研资助 [2]
5年20亿,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求索计划”
新京报· 2025-03-31 03:43
投资计划 - 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先声全重求索计划" 预计5年累计投入20亿元 [1] - 计划聚焦神经与肿瘤领域十大科学难题 支持"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研究 [1] - 南京江北新区将领衔多元化资本5年20亿元全程匹配 [2] 研究方向 - 十大研究方向包括逆转脑卒中治疗手段 神经退行性疾病靶点发现与药物研发 肿瘤治疗靶点发现与验证 [1] - 研究方向涵盖RNA干扰/mRNA技术应用 新一代细胞治疗与基因编辑临床应用 新一代递送技术临床应用 [1] - 研究方向涉及抗衰老机制临床应用 AI技术应用于靶点发现与验证 AI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临床预测 [1] 组织架构 - 由11位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 负责项目方向性规划 [1] - 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 负责项目评审与成果验收考核 [2] - 全年开放滚动提交申请 采用动态考核成果产出机制 [2] 战略合作 - 南京江北新区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与先声药业完成深度战略合作签约 [2] - 计划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 助力研究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和产业化落地 [2] - 鼓励非共识性创新 多学科交叉融合 综合运用新兴技术 [1]
6G 未来技术塑造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3-25 09:20
6G 未来技术塑造未来 "我们以语义通信为抓手,实现通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这样,6G不再需要超多的天线数目、大功率消 耗、宽频谱占用,用4G、5G的资源就可以实现6G的需求。"张平解释。 6G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5G,6G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广的连接密度,还 能实现通信与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通过卫星网络等多元化接入方式,6G还将构建全球覆 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预计2030年左右,6G将进入商用阶段。 当前,全球6G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6G是什么、用来干什么、采用什么技术来实现,尚未形成共识。 按照传统信息论,提升通信能力主要靠"堆叠资源",尤其依赖器件和工艺的升级,代价则是网络复杂度 的极速攀升。1G到5G发展都沿用这一理论,一些国家6G研发也未跳出"堆叠式创新"的路径。 面向6G的智能通信融合外场试验网不仅是一项重磅成果,张平更为看重的,是搭建起开放、共享、融 合的一体化真实试验验证环境,形成贯通理论、技术、标准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记者谷业凯) 2024年7月,我国建成了全球首个面向6G的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在4G、5G的基础通信链路 上,通过模分多址的创新技术将网络基础性能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