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进行时分红险料成突围之星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21:09
预定利率调整政策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来首次调降 [1][2][3]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0% [2][4]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0%下调至1.75% [2][4]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下调至1.0% [2][4] 产品切换时间线 - 超出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产品需在8月31日前停售 [1][2] - 部分公司产品提前停售 如7月31日停售7款产品 [1] - 保险公司需在2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3] 保险公司应对措施 - 长城人寿采取"调结构、控风险、强创新"策略推动产品转型 [2] - 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太平洋人寿等已发布预定利率调整公告 [2] - 同方全球人寿将分红险保底利率从2%下调50个基点至1.5% [3] - 恒安标准人寿和中意人寿推出保底利率1.5%的分红险产品 [3] 调整机制触发原因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连续下降:1月2.34%→4月2.13%→最新1.99% [3] - 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5%连续2个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以上 [3][4] - 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 下调预定利率有助于降低负债端成本和利差损压力 [4] 分红险产品前景 - 预定利率非对称下调使分红险仅降25个基点 竞争力提升 [4] - 超50家保险公司披露2024年分红险红利实现率 超千款产品中约20%实现率≥100% [6] - 分红险具有"保底+浮动"收益特征 投资实力强的公司产品更具优势 [5][6] - 相比存款和银行理财 分红险具有竞争优势 有望推动存款搬家 [6] - 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提升有助于险企提高权益资产配置比例 [6]
招商证券:预定利率非对称下调 分红险转型是大势所趋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8:49
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触发首次下调 - 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最新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较前两个季度的2 34%和2 13%进一步下调,并连续两个季度低于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 5%超过25BP,正式触发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以来的第一次下调 [1][2] - 根据监管规定,当在售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较研究值高出25BP及以上时,险企须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完成新老切换 [2] - 此次下调符合市场预期,有助于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防范长期利差损风险 [1][2] 头部险企非对称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 国寿、平安、太保等头部险企公告9月起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2 5%下调至2 0%,分红险从2 0%下调至1 7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从1 5%下调至1 0% [1][3] - 调整后普通型与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差距从50BP缩小至25BP,叠加浮动收益弹性空间,分红险相对竞争优势提升 [1][3] - 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幅度最大(50BP),而分红险仅下调25BP,体现保险公司向浮动收益类产品转型的决心 [3][5] 短期与长期行业影响分析 - 此次预定利率上限调整50BP一步到位,可避免持续低利率环境下的频繁下调,稳定市场预期和行业发展 [4] - 由于新产品切换时间压缩至一个月且客户需求已在前几轮切换中释放,短期"炒停售"对保费增长的边际刺激作用或不及往年 [4] - 长期来看分红险转型有利于产品结构优化,更低预定利率可降低保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浮动收益模式有助于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 [4][5]
保险板块沸腾 龙头股组团“起飞”
每日商报· 2025-07-29 01:22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本周第一个交易日,保险板块AH股齐齐飞涨。A股方面,截至昨日上午收盘, 新华保险上涨4%,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突破2000亿元,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中国人保涨幅皆超2%;港股方面,香港保险板块大涨超4%,中国人寿大涨近6%,平安摩通五八购、平 安瑞银五八购双双实现单日翻倍,友邦保险放购证亦集体飙涨。 消息面上,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 此前下调14个基点。此次研究值调降触发人身险业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这是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以来的首次触发,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迎来集中调降。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于保险股来说是 重大利好,有望提升新单盈利性和销售积极性。 新华保险创新高点燃板块,AH股齐飞 一则"预定利率下调"的消息,使保险板块大幅活跃,板块内的大市值龙头股成为资金首选。 昨日上午,A股保险板块走强,新华保险涨近5%,中国太保涨超4%,中国人寿涨超3%,中国人保、中 国平安涨超2%。 港股市场亦相当疯狂,涨幅居前的认购证全部来自保险,3只中国平安的认购证实现翻倍,保险板块大 涨超4%,个股方面,中国人 ...
人身险预定利率再降,利好负债成本改善
华西证券· 2025-07-28 15: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Ⅱ行业评级为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头部险企预定利率下调速度快、幅度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顺应市场利率趋势,避免频繁下调及产品切换,减小对市场影响 [2][3] - 短期“炒停售”对销售的刺激作用或将减弱,中长期利好险企分红险转型和压降负债成本 [4] 事件概述 - 7月25日中保协召开例会,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1] - 当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工银安盛发布公告,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普通型从2.5%下调50bp至2.0%、分红型从2.0%下调25bp至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从1.5%下调50bp至1.0%,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产品的投保申请 [1] 分析与判断 预定利率下调稳定市场预期 - 4月21日中保协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当前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5%,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以上,触发下调条件 [2] - 头部险企产品切换快,8月底完成切换,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直接下调50bp,下调后仅高于研究值1bp [3] - 自2023年以来,5年期LPR从4.3%降5次至3.5%(降幅80bp),5年期定存利率从2.65%降6次至1.3%(降幅135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24年以来下降超80bp [3] 对销售和险企经营的影响 - 短期“炒停售”刺激作用减弱,因市场有下调预期、预定利率与存款及国债收益率差异缩小、“炒停售”透支消费者购买力 [4] - 中长期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幅度小,调整后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仅比普通型低25bp,叠加浮动收益,竞争优势提升,推动险企向分红险转型,提升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水平 [4] - 预定利率随市场利率调整有助于压降新单负债成本,改善盈利能力和利差损风险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收盘价(元)|投资评级|2023A EPS(元)|2024A EPS(元)|2025E EPS(元)|2026E EPS(元)|2023A P/E|2024A P/E|2025E P/E|2026E 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1318.SH|中国平安|38.99|买入|2.83|4.67|4.73|4.80|13.78|8.35|8.24|8.12| |601628.SH|中国人寿|60.09|买入|4.84|7.16|8.28|9.34|12.42|8.39|7.26|6.43| |601601.SH|中国太保|42.70|买入|1.81|3.78|3.75|3.84|23.59|11.30|11.39|11.12| |601336.SH|新华保险|66.80|买入|2.79|8.41|8.41|8.55|23.94|7.94|7.94|7.81| |601319.SH|中国人保|8.66|买入|0.51|0.97|1.03|1.11|16.98|8.93|8.41|7.80| [6]
人身险利率告别2.5%!保费看涨,“炒停售”窗口期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6:51
动态调整机制触发与调整 - 人身保险业迎来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后的首次正式触发与落地调整,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上季度下降14个基点,连续第三次下降[1] - 依据《动态调整机制通知》规定,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时须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上限[1]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等头部险企率先响应,宣布下调新备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1] 产品利率调整详情 - 普通型和万能险保证利率均大幅下调50个基点,分红型则下调25个基点[1]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为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5] - 普通型与分红型之间的定价利差由0.5%显著收窄至0.25%[1][6] 行业转型与市场影响 - 差值收窄为行业推动分红险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分红险收益由"保证+浮动"组成,其相较于传统险的"价格劣势"大幅减弱[6] - 传统险终身IRR不足2.0%,而分红险在1.75%定价利率之上还可为客户提供向上弹性,若演示利率为3.5%,按照100%实现率测算分红险收益率预计接近3%[7] - 新旧产品切换的窗口期预计将掀起一波"炒停售"热潮,7月最后几日和8月全月相关产品大概率将出现销售小高峰[8][9] 消费者影响与产品价格 - 预定利率下调将推高产品价格,寿险产品保费计算基于定价利率进行复利贴现,定价利率下降时保费会增大[11] - 本次调整后,产品平均保费涨幅约20%,少儿保单涨幅居首,含投资储蓄功能的重疾险调价幅度高于纯消费型重疾险[12] - 预定利率越低,保险公司需收取更高保费或提供更低收益,以维持财务稳健性[11][12] 保险公司经营影响 - 预定利率下调将降低险企的整体负债成本,但将对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13] - 有能力提前锁定较高利率水平的长久期资产,以及投资能力较强,投资风格相对灵活的险企更为受益[13] - 险企应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发挥渠道优势、提升银保协同等方式持续提升产品销售能力,同时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投资回报率[13]
预定利率再度迎来下调,全市场孤品港股通非银ETF(513750)盘中涨超2%,居全市场ETF首位!
新浪财经· 2025-07-28 02:09
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931024)强势上涨2.06%,成分股国泰海通(02611)上涨4.81%,新华保险(01336)上涨4.71%,中国人寿(02628)上涨4.40% [1]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上涨2.04%,盘中涨幅居全市场ETF首位,最新规模达107.5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份额达64.77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港股通非银ETF近18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8.20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54.00亿元 [1] 业绩表现 - 港股通非银ETF近1年净值上涨93.14%,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31/2938,居于前1.06% [2] - 港股通非银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1.47%,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8.2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04% [2] - 港股通非银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1.25% [2] 指数构成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92%,前三大重仓股中国平安、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占比均超14% [3] - 指数包含稳定币概念股众安在线、光大控股 [3] 保险行业动态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最新一期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由2.5%下调至2.0%,分红险的保证利率上限由2.0%调整为1.75%,万能险保底利率则从1.5%下调至1.0% [3] - 预定利率下调将推动新业务负债成本继续下降,预计业务结构加速向分红险转型,分红险保底收益仅比传统险低25bps [4] - 寿险行业利差损压力预计将有所缓解,分红险占比提升将进一步缓解险企刚性成本压力 [4]
中金 | 五问五答:人身险定价利率再度调整
中金点睛· 2025-07-27 23:47
人身险定价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当前行业在售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已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BP以上,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1] -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从2 5%下调至2 0%,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从2%调整为1 75%,万能险从1 5%调整至1 0% [2] - 平安、国寿、太保等公司公告8月31日后全面切换在售产品至新定价利率要求,部分公司可能基于经营情况提前切换 [2] 对行业盈利性的影响 - 预定利率下调将改善保险公司未来新业务的刚性兑付成本 [2] - 分红险短期内可能增加浮动成本,但长期利率风险改善意义更大,行业风险调整后盈利性将明显改善 [2] 对行业成长性的影响 - 短期销售端可能出现"炒停"现象,但2 5%定价产品吸引力已不突出,炒停效应可能不大 [3] - 长期看传统险吸引力将走弱(客户实际收益低于2%、流动性不强),销售面临挑战 [3] - 分红险将迎来发展机遇(客户浮动收益长期高于传统险),长期增长取决于居民储蓄需求、金融竞品收益率等因素 [3] 对行业资产配置的影响 - 分红险负债刚性成本更低、有效久期更短,对长期配置型资产需求相对传统险少 [3] - 分红险留给交易型资产的空间更大,资产端变化将跟随负债端结构渐进式出现 [3] 对各上市公司的影响 - 已提前进行分红险转型的公司可能率先消化本次影响,其销售渠道已适应分红险且负债端基数或将率先走低 [4] - 提前转型分红险的公司体现更长期经营理念,成为寿险公司创造长期价值的重要基础 [4]
《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点评:预定利率非对称下调,分红险迎来发展窗口期
光大证券· 2025-07-26 1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行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定利率研究值下降14BP至1.99%,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1.0%,分红险迎来发展窗口期且利好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3][4][5] - 预定利率切换后短期新单增长或有压力,但价值率提升有望支撑NBV,利差损风险有望缓释;资产端权益市场回升和高股息策略将提振险企投资表现,保险股贝塔行情有望持续演绎 [9] 事件要点 - 7月25日中保协召开2025年二季度例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2] - 中国人寿等公司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预定利率最高值产品投保申请 [2] 预定利率研究值情况 - 中保协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研究值分别为2.34%、2.13%,2025年二季度为1.99%,较上季度降14BP [3] 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情况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为2.5%,较25Q1、25Q2研究值分别高出37BP、51BP,触发调整机制 [4] - 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分别下调50BP、25BP、50BP至2.0%、1.75%、1.0%,产品切换8月底完成 [4] 分红险发展情况 - 过去2.5%预定利率时期分红险保费占比最高攀升至8成,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2.0%后分红险有望迎来发展窗口期 [5][8] - 金管总局优化“限高令”,大型保险公司分红保险账户分红水平上限放宽至3.2%,投研和分红水平高的险企更具竞争优势 [5] 投资建议 - 负债端预定利率切换后短期新单增长或有压力,但价值率提升支撑NBV,利差损风险有望缓释 [9] - 资产端权益市场回升和高股息策略提振险企投资表现,推荐中国人寿(A+H)、新华保险(A+H)、中国人保(A+H)、中国财险 [9]
告别2.5%时代,保险产品迎“降息”!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4:05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2.5%下调至2%,降幅50个基点 [1][10][13]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下调至1.75%,降幅25个基点 [1][10][13]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下调至1.0%,降幅50个基点 [1][10][13] - 调整后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于2025年8月31日24时起执行 [8][10] 调整背景与机制 -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连续两季度下降:2024年四季度2.34%→2025年一季度2.13%→2025年二季度1.99%,累计降幅35个基点 [4][13] - 监管规定:当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时须下调 [5][11] - 调整最小变动单位为0.25%,分红险和万能险需同步调整 [11] 行业影响与应对 - 头部险企(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率先执行新预定利率标准 [7][9][10] - 行业面临低利率环境挑战:5年期LPR 3.5%、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5年期定存基准利率1.3% [14] - 保险公司转向分红险策略,其预定利率降幅较小(25个基点)利于销售 [15][16][18] - 部分公司已推出预定利率1.5%的分红险产品试水市场 [18] 市场反应与趋势 - 保险经纪人利用1个月窗口期重点推广分红险和重疾险 [2][16] - 本轮"炒停售"预计弱于历史水平,因实际预定利率已接近2%且消费者更理性 [18] - IFRS17等新规促使产品定价透明度提升,抑制虚高预定利率 [14][18] - 行业销售承压:去年"炒停售"透支需求+今年产品吸引力下降 [19]
2025年三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点评:利差风险缓释,产品结构调整
国信证券· 2025-07-25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进入三季度,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叠加大盘风险偏好回升,利好保险股估值持续改善 [2][12][16] - 短期看,预定利率下调将带动行业开启新一轮“炒停售”,利好短期以分红险为代表的保费快速放量 [2][12][16] - 长期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将显著优化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监管机制,提高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效率,降低险企刚性负债成本,建议关注负债端综合能力较强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友邦保险、中国人寿 [2][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预定利率调整背景 - 2025年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保险业协会定期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预定利率,每季度发布研究值,达到触发条件时保险行业及协会可自行调整预定利率 [3] - 年初以来,预定利率研究值多次下调,2024年四季度为2.34%,2025年一季度为2.13%,本次下探至1.99%,现行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研究值25bp以上,触发下调机制 [7] 预定利率调整情况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公布调整幅度,普通型产品、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下调至2.0%/1.75%/1.0%,下调幅度为50bp、25bp、50bp,调整时间截至8月31日,预计行业将参照此幅度进行产品切换 [8][11] 分红险竞争力分析 - 分红险是应对“资产荒”和利率下行的关键工具,本次预定利率降幅较小,仅25bp,具备“保底+浮动”收益率特点,预计在当前居民财富管理工具收益下行背景下仍具较强市场竞争力,且浮动收益率部分有收益“想象空间”,在利率下行时期有较大发展潜力 [13] 资产端收益及估值影响 - 近期长端利率触底回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84%回升至1.93%,险资固收类资产收益预期改善带动利差损风险收窄,叠加三季度预定利率下调,利好寿险股估值提升 [15] - 近期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提升险企收益预期,新准则下险企利润受权益资产波动加大,以FVTPL为代表的权益资产收益显著提升,提高险企三季度盈利能力预期,随着市场情绪改善,险资权益市场配置比例有望增加,推动整体投资收益率上行,为保险股估值提供支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