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代币化

搜索文档
华检医疗 (01931) 换新号 以 ETHK引领链上融通
智通财经· 2025-09-15 08:10
公司战略调整 - 华检医疗与战略合作伙伴ETHK Group共同投资成立ETHK INC与ETHK HOLDINGS LIMITED两家新公司 [1] - 公司英文名称由「IVD Medical Holding Limited」更改为「ETHK Labs Inc」,中文名称由「华检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华检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 新业务生态构建 - ETHK INC专注于核心品牌建设与运营,目标是打造去中心化、开放且合规的金融平台 [4] - ETHK HOLDINGS LIMITED通过"资产-资金-牌照"三位一体战略搭建自发增长飞轮 [4] - 生态体系基于五大支柱协同发展:技术基础设施、金融产品与资产矩阵、可持续业务模式与生态激励、全球合规与信任框架、无缝用户入口与极致体验 [5][6] 技术基础设施规划 - 兼容并优化以太坊等主流公链,加速自主研发高性能区块链底层 [5] - 聚焦智能合约可编程性、跨链互操作性及资产桥接安全可靠性 [5] - 集成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提供实时链外数据馈送 [5] 金融产品布局 - 全面布局货币市场基础资产、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原生链上金融衍生品及复杂DeFi收益策略组合 [6] - 重点推动"链上股票"等股权资产代币化,助力全球优质资产实现高效合规的全球融通 [6] 商业模式设计 - 构建涵盖交易手续费、资产发行服务费、质押收益等的多样化收入模式 [6] - 设计治理代币经济模型激励全球生态参与者共同建设与治理 [6] 合规体系建设 - 积极在全球主要司法管辖区谋求金融与支付牌照,构建全金融牌照体系 [6] - 建立严格的KYC、AML及CFT程序,集成多重签名、机构级托管解决方案及智能合约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 [6] 战略转型动因 - 公司从医疗IVD领域转向探索"资产+金融"双轮驱动模式 [7] - 链上金融解决创新资产三大痛点:通过区块链实现数字确权、提升资产流动性、建立全球化通道 [7][8][9] - 使公司从医疗赛道参与者转型为全球资本链条组织者 [10] 行业发展趋势 -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成为全球加密金融最大风口之一 [11] - 贝莱德、摩根大通等巨头加码RWA布局,试图将数十万亿美元传统资产搬到链上 [11] - 中国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资产是RWA进程中的稀缺品类 [11] 全球价值重构 - 链上金融正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实验场 [12] - "链上股票"与股权代币化打破估值孤岛效应,使中国资产面对全球投资者价值发现机制 [13] - 推动全球经济数字化的"价值重构"进程 [13]
2025年资产代币化:Web3.0时代的金融新范式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14 11:45
资产代币化概念与背景 - 资产代币化是将加密资产和现实资产打包分割为区块链上的代币 具备可编程性、可组合与可分割性、点对点原子结算三大属性 [2][6][13] - 代币分为稳定币与非稳定币 资产代币化流程与资产证券化类似 需选择区块链平台、编写智能合约并解决数据对接问题 [2] - 资产代币化是迈向阿罗-德布鲁完备市场的重大创新 更接近状态依存、互斥且完备的原子证券理想状态 [1][2][13] 资产证券化历史与发展 - 资产证券化将非标准化金融工具打包分割为可交易证券 上世纪80年代后快速发展 解决银行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机构投资者配置需求 [12][18] - 结构金融在资产证券化基础上演化 重新构造资产池风险收益特性 通过分档设计适应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 [21][22][28]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源于结构金融忽视系统性风险、金融中介道德风险及监管缺失 非GSE证券化产品占比2007年达GSE的3倍 [1][31][32] Web3.0与金融新范式 - Web3.0以区块链为核心 用户拥有数据产权 分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元宇宙三阶段 推动虚实世界融合 [2][36] - 基于资产代币化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复制现实金融活动 可能使传统金融体系面临脱媒 [2][6] - 美国2025年通过天才法案、清晰法案和反CBDC法案 为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建立系统性监管框架 [2][6] 金融理论框架 - 金融本质是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资源时间配置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提出完备市场需足够多状态依存、互斥且完备的原子证券 [1][8][9] - 完备市场在现实中因交易成本不存在 但人类通过金融创新不断趋近 资产证券化和代币化是重要演进步骤 [1][11][12] -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寻成本、甄别成本、协商成本、监督成本、证实成本和支付结算成本 [11] 资产代币化意义与前景 - 资产代币化作为Web3.0时代金融新范式 将与Web3.0协同推动新经济社会形态 各国需在监管与创新间平衡 [2][15] - 人类正进入虚实融合的新大航海时代 资产代币化是数字金融重要部分 尽管存在系统性风险和监管挑战 [2][7] - DeFi能够无限逼近完备市场理想境界 在资源时间配置功能上可能全面替代传统金融体系 [6][13]
2025年资产代币化:Web3.0时代的金融新范式研究报告-NIFD
搜狐财经· 2025-09-13 21:40
资产代币化核心逻辑 - 资产代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虚拟加密资产与现实资产打包分割为可编程、可组合、可原子结算的代币,降低交易成本,无限逼近"覆盖所有未来状态"的理想金融市场[1] - 代币的三大特性(可编程性、可组合与可分割性、7X24小时原子结算)使其在资源时间配置效率上超越传统资产证券化,成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基础[1] - 资产代币化源于对"阿罗-德布鲁完备市场"的追求,旨在通过状态依存性原子证券实现最优风险分担和资源配置[9][11][13] Web3.0技术支撑 - Web3.0以区块链为核心实现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控制,推动虚实世界融合,分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元宇宙三阶段演进[2][4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球Web3钱包用户达5.8亿,市值突破4.3万亿美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开启规模化应用[2][50] -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5.01万亿元,占GDP比重3.81%,基于5G网络和标识解析体系形成全球最大虚实融合基础设施[48] 代币分类与市场结构 - 稳定币以法币抵押型为主(如USDT),承担虚实世界价值交换功能,2025年美国《天才法案》明确其100%储备要求[2][7] - 非稳定币涵盖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智能合约平台代币(如RWA现实资产代币)、非同质化代币(NFT)[2][53] - 代币化流程包括资产打包、智能合约锁定、跨链数据对接,以太坊、Solana等公链为主要技术载体[2] DeFi应用与金融变革 - DeFi应用涵盖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收益耕作等,成为虚实融合世界的金融核心[2] - 代币的可编程性允许将衍生品合约编码到代币中,可组合性超越传统结构金融的资产构造能力[51] - 点对点原子结算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同步,无需传统金融中介且无国界约束,可能颠覆传统支付结算体系[52] 风险与监管挑战 - 系统性风险源于链上智能合约不可修改性与跨链联动可能引发的连锁崩溃[3] - 中介机构道德风险涉及链上验证节点、预言机服务商等权力集中且监管空白的领域[3] - 监管缺失表现为跨国协同不足,美国虽通过三大法案建立"稳定币-非稳定币"双轨监管框架,但对去中心化量化标准、链上中介监管仍不明确[3] 历史经验与创新规律 - 资产证券化通过将非标准化金融工具打包分割为标准化证券,解决了流动性问题但带来甄别成本和监督成本[19][23] - 结构金融通过分档设计(如CDO)将高风险资产分割为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证券,但忽视系统性风险和中介道德风险[32][35][39] - 金融创新伴随风险升级:18世纪初英国股市危机、80年代货币基金导致银行脱媒、2008年次贷危机均印证创新幅度与风险正相关[15] 未来发展趋势 - 美国通过布局稳定币支撑美债、打造全球统一代币化资本市场、强化美元霸权[3][7] - 资产代币化推动人类进入"虚实融合新大航海时代",需通过完善监管框架(如统一账本基础设施)、强化国际合作[3][8] - 工业领域可能率先实现Web3.0虚实融合,因机器交互的伦理合规要求低于消费服务业,且技术成熟度更高[47][48]
什么是资产代币化,它将如何改变金融的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43
资产代币化概念 -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资产(如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的所有权数字化和分散化[2] - 在分布式账本或区块链上创建现实世界资产的数字化表示即"代币" 每个代币相当于资产所有权的数字证书或部分所有权[5] - 代币可编程、可追踪且可以点对点转移 并可能实现全天候全球交易[5] 市场准入优势 - 通过资产细分将大额资产拆分为更小、更可负担的单元 降低准入门槛[7] - 为散户投资者和发展中市场投资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使更多人能够参与财富积累[7] - 在新兴经济体 个人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网络即可投资金融资产 绕过部分现有限制[7] 交易效率提升 -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规性检查、股息支付或结算等任务 减少人工错误并降低运营成本[9] - 成本节约直接惠及受费用影响较大的小型投资者[9] - 交易结算能在区块链网络上近乎实时完成 相比传统市场数天的结算流程大幅提速[10] 跨境交易改进 - 跨境清算可大幅提速 解决过去因时区差异、监管审查和跨行清算导致的拖延问题[11] 透明度与信任度 - 区块链提供"共享的记录系统" 即单一不可篡改的账本 提高对所有权结构、交易历史和资产来源的可见性[12] - 所有操作被实时记录并可追溯 使欺诈、双重支付或操纵行为更加难以发生[12] - 减少信息不对称 使参与者能更准确地理解资产状况和潜在风险[13] 技术实施挑战 - 设计选择需谨慎 包括使用许可或非许可分类账、结算资产选择(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或法定货币)以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障[14] - 链外同步可能使与现有机构账本和记录的协调变得复杂 导致进一步对账或错误[14] - 数据隐私和机密性需遵守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措施[14] 现实应用领域 - 数字原生债券和股票在区块链平台上发行 降低承销成本并缩短上市时间[16] - 通过代币化抵押物实现实时保证金管理和风险控制[17] - 基金尝试将份额代币化 使投资者对持仓更具灵活性和控制权[18] 市场发展障碍 - 区块链网络和传统基础设施之间的互操作性有限[19] - 代币化资产的法律框架不明确[19] - 二级市场存在流动性问题[19] 未来发展方向 - 随着试点项目成熟和基础设施改善 将实现"无缝组合性"即代币资产在多个应用与平台之间自由流转[20] - 代币化金融将成为下一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 消除门槛、减少交易摩擦并提高资产可及性和透明度[21]
1 Unstoppable Cryptocurrency to Buy Before It Soars 18,800%, According to MicroStrategy's Michael Saylor
The Motley Fool· 2025-09-06 08:23
比特币市场地位 - 比特币市值达2.2万亿美元 占加密货币总市值3.8万亿美元的57.9% [1] - 当前单枚比特币价格约为11万美元 [2] 价格预测与回报潜力 - MicroStrategy联合创始人预测比特币2045年或涨至2100万美元 较现价潜在回报率18,800% [2] - 若达到黄金市值规模24.4万亿美元 比特币单价可能升至116万美元 对应945%回报率 [13] 比特币功能定位转变 - 比特币未成为主流支付工具 主要被投资者视为数字黄金的价值存储手段 [4] - 因其去中心化特性 固定供应量2100万枚 及区块链技术的公开可验证系统 [4] 资产代币化愿景 - 所有资产可能被代币化上链 以提升透明度与效率 例如房地产交易可降低法律成本 [5] - 比特币可能成为代币化过程中的储备资产 因其不受任何单一实体控制 [6] 市场估值对比 - 若比特币达2100万美元单价 完全稀释市值将达441万亿美元 [8] - 该估值相当于英伟达公司市值4.2万亿美元的105倍 超出标普500总市值52.5万亿美元的8倍 [9] - 超过全球111万亿美元年经济总量的4倍 [9] 实施挑战 - 比特币作为桥接货币可能无法持续增值 因交易后常被兑换为法币形成抛压 [10] - 多数政府缺乏立法动力 发展中国家需弱势本币维持出口竞争力 [11] 机构持仓情况 - MicroStrategy持有63.65万枚比特币 价值710亿美元 存在持续看涨动机 [12] 价值驱动因素 - 比特币属于投机性资产 不产生收入 价值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14]
花旗调升复星国际目标价至6.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中金在线· 2025-09-02 06:12
战略聚焦与资产优化 - 公司强调聚焦核心业务并深化全球化布局 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 - 公司加速执行"有进有退"策略 已完成出售德国私人银行HAL 99.743%股权 同时保留资产服务业务HAFS [1] - 资产退出带来现金回流 有助于提升股东回报 [1] - 公司股价相较NAV折让达72% 估值修复空间可期 [1] - 上半年融资成本较2024年末下降超30个基点 [1] 业务表现亮点 - 创新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H药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977亿元人民币 [2] - H药已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覆盖全球近半数人口 [2] - HLX43作为全球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PD-L1靶向ADC药物 在中美日澳展开临床研究 [2] - HLX22获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获欧盟与美国认可的抗HER2疗法 [2] - Club Med营业额达92.5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2] - 保险业务实现收入208.90亿元人民币 其中复星葡萄牙保险海外毛保费达9.24亿欧元 鼎睿再保险毛保费收入10.61亿美元 同比增长25.1% [2] 全球化进展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53% 较去年同期提升6.6个百分点 [2] - 全球业务布局成效显著 [2] 金融科技创新 - 星路科技推出一站式RWA技术平台FinRWA Platform(FRP) 积极推动资产代币化项目 [3] - 复星国际证券与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完成1号及9号牌照升级 虚拟资产与RWA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3] 机构认可 - 花旗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由5.86港元上调至6.50港元 [1] - 兴业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认可公司优化资产组合与清晰战略方向 [1] - 境内外券商一致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 [3]
境内外券商一致看好复星国际 花旗上调目标价至6.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2 03:30
核心战略与资产优化 - 公司强调聚焦核心业务 深化全球化布局 持续加码创新投入 [1] - 花旗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5.86港元上调至6.50港元 [1] - 公司加速执行有进有退策略 已完成出售德国私人银行HAL 99.743%股权并保留资产服务业务HAFS [1] - 公司股价相较NAV折让达72% 估值修复空间可期 [1] - 上半年融资成本较2024年末下降超30个基点 [1] 核心业务表现 - 创新药H药斯鲁利单抗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977亿元人民币 已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 - HLX43成为全球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PD-L1靶向ADC药物 在中美日澳开展实体瘤临床研究 [2] - HLX22获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获欧盟与美国认可的抗HER2疗法 [2] - Club Med营业额达92.5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2] - 保险业务实现收入208.90亿元人民币 其中葡萄牙保险海外毛保费达9.24亿欧元 鼎睿再保险毛保费收入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25.1% [2] 全球化与创新布局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53% 较去年同期提升6.6个百分点 [2] - 星路科技推出RWA技术平台FinRWA Platform 积极推进资产代币化项目 [3] - 复星国际证券与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完成1号及9号牌照升级 虚拟资产与RWA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3]
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正式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能否复制Robinhood三年九倍走势?
格隆汇· 2025-09-01 01:43
国泰君安国际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推出 - 公司于8月28日正式推出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覆盖比特币、以太币、雪崩币、Chainlink、Solana等主流品种 专业投资者可进阶交易瑞波币、泰达币、美元稳定币等稳定币 [1][2] - 服务提供7×24小时交易及资金调拨 客户可通过君弘全球通手机应用快速开通加密货币交易账户 无需借助第三方平台即可在综合账户体系内完成虚拟资产交易 [2] - 此举构建起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接口 将稳定币等关键要素纳入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2] 数字资产战略布局与牌照优势 - 公司自2023年将数字资产纳入核心战略 2024年1月获虚拟资产相关产品经纪业务资格 4月纳入场外衍生品服务 5月推出现货ETF结构性产品 12月获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介绍代理人资质 形成入口+通道双轮驱动模式 [3] - 2025年4月完成数码债券发行 5月获代币化证券交易与咨询无异议函并分销首单代币化货币基金 6月实现牌照升级打通交易、咨询、代理、发行、分销全链条 7月发行中资券商首单公募数码原生债券 [3] - 香港证监会对虚拟资产业务划下五类牌照 公司是唯一形成全链条闭环的持牌中资机构 客户无需跳转第三方平台即可在一个账户内完成交易、清算、托管、顾问服务 [4] 与Robinhood的商业逻辑对比 - Robinhood 2025年Q1加密货币收入占总收入28% 较早期低位跃升近十倍 股价近三年翻九倍 [6] - Robinhood 2024年加密货币收入飙升至6.26亿美元 超越期权成为最大交易收入来源 推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57.8% 净利润增长超过360% [8] - 公司同样具备从传统经纪、投行、自营业务切入数字资产交易的潜力 未来收入增量来自交易佣金和资产代币化等业务 香港监管框架更清晰 合规成本可预期 [9][10] 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期总收入28.25亿港元 同比增长30% 创中期营收新高 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5.5亿港元 同比激增182% 年化ROE抬升至7.3% 派息比率维持87%高水平 [12][13] - 佣金及费用收入5.41亿港元 利息收益11.96亿港元 交易及投资净收益10.88亿港元 三大支柱均实现扩张 [13] - 财富管理分部收入占比超过三成 经纪业务佣金同比升46% 企业融资承销费收入大增85% 参与150笔债券发行承销 总规模约2,588亿港元 同比分别增加33%与38% [14] 港股市场环境支撑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翻倍 港股IPO规模超过1,000亿港元 同比翻超七倍 [15] - 南向资金在国泰君安国际持股比例大幅增至15% 零售成交比重持续扩大 推动换手率系统性改善 [15] - 美联储鸽派信号为9月降息打开空间 港股市场交易额有望长期稳定在日均2,000亿港元以上 [15]
殷剑峰:从定价效率到系统冲击,资产代币化或将重塑传统金融格局
新浪财经· 2025-08-28 00:23
资产代币化(RWA)发展现状 - 全球RWA市场规模已达250亿美元,显示出机构加速渗透与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的趋势 [5][6] - 多资产类型被纳入代币化视野,包括药企收益权、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资产 [6] - 高盛与纽约梅隆银行合作在美国首次实现货币市场基金的镜像代币化,新加坡华侨银行启动10亿美元数字美元商业票据发行计划并完成首笔代币化发行 [9] 资产代币化的核心价值与特性 - 资产代币化具备可编程性、可分割性和可组合性,支持全球7×24小时点对点原子结算,极大提升资产定价和交易效率 [6] - 理论上任何资产均可代币化,前提是能提供足够风险补偿收益,但实际难度因信息透明度、技术障碍和法律合规要求存在差异 [1][6] - 代币化资产可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分层提供:低风险偏好客户适合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高风险偏好客户可尝试非流动性资产如房产代币化,中等风险客户适合股票代币化 [7]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协同作用 - DeFi作为虚拟数字世界的金融基础操作系统,能将代币化资产组合成完整金融体系 [10] - DeFi通过克服信息不对称、解决市场不完全问题、打通分割市场和降低管制成本创造价值,例如稳定币为全球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可靠货币服务 [12] - Web3.0作为技术基础与DeFi作为金融基础共同支撑虚拟数字世界中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展开 [11][12] 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 - DeFi可能导致传统金融体系(银行与非银机构)面临集体性脱媒,类似上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但影响更深远 [14] - 银行业存款货币可能大规模转变为稳定币,导致负债端零售存款转化为高成本同业存款,压缩利润空间并迫使资产端收缩长期贷款 [14] - 企业可能转向虚拟数字世界直接发行代币化证券,因低成本、高流动性和全天候结算优势削弱传统资本市场吸引力 [14] 风险与监管框架 - 资产代币化主要风险包括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前被虚假包装,以及代币化过程及交易环节存在过高杠杆率和复杂结构 [1][9] - 金融监管需穿透底层资产并控制杠杆,通过沙盒测试在可控范围内鼓励创新,随技术成熟动态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形成完整监管方案推广至全体系 [16]
联易融与XRP Ledger建立战略合作 双方将探索在稳定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等领域的生态融合
智通财经· 2025-08-25 07:53
战略合作 - 联易融与XRPL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推动全球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在XRPL主网部署并实现规模化落地[1] - 合作核心包括在XRPL主网部署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 支持真实贸易背景下的数字资产流通与跨境结算[1] - 未来将探索稳定币和供应链金融创新领域更深层次合作 包括基于智能合约的RWA资产交易及区块链与AI的生态融合[1] 技术平台与生态 - XRPL由David Schwartz等三位开发者于2012年推出 旨在创建比比特币更高效可持续的价值转移系统[2] - XRPL资金支持来自包括Coil、Ripple、Gatehub在内的全球合作伙伴 致力于加速技术发展和全球应用[2] - 联易融区块链金融技术平台正式融入全球去中心化金融网络生态 展现跨境贸易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1] 公司业务发展 - 联易融自2019年起布局跨境业务 采用"Go Early"和"Go Deep"战略 服务遍及全球27个国家及地区[2] - 2024年处理跨境资产达207亿元人民币 2019年与绿地金融共同获得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并成立绿联银行[2] - 2021年与渣打银行合资成立浩立(Olea) 打造区块链驱动的全面数字化贸易金融平台[2] 创新项目与成果 - 2023年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Project Dynamo资产代币化项目 与渣打银行等机构合作[2] - 成功发行业内首笔由贸易资产支持的代币化产品 成为新加坡金管局Project Guardian试验项目关键组成部分[2] - 2024年作为发起股东参与创立DeFi创新实验室SuperFi Labs 专注于链上RWA产品和DeFi产品开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