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贷款贴息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观点评7月金融数据:资金回表“加速度”,M2同比回升主因资本市场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8-16 03:39
核心观点 - M2同比回升主因资本市场活跃推动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元创2015年有数据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3900亿元 [2][6]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与城镇储户调查中消费倾向下降至23.3%一致反映就业市场不稳定背景下债务审慎态度 [2][10] - 企业信贷呈现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较强但中长期贷款偏弱态势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中长贷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显示长期投资谨慎 [2][15] 货币供应 - M2同比上行0.5个百分点至8.8%新口径M1同比上行1.0个百分点至5.6% [1][4][34] - 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元同比多增13900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1100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企业存款减少14591亿元同比少减3209亿元 [4][34] - 财政存款新增7700亿元同比多增1247亿元 [4][34] 信贷结构 - 新增信贷-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其中短贷减少3827亿元中长贷减少1100亿元 [4][23] - 企业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短贷减少5500亿元同比持平中长贷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 [4][15][23] - 企业短贷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较2024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中长贷余额同比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至8.0% [2][15] 社会融资 - 新增社融11600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政府债券新增12440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 [3][4][29] - 人民币贷款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企业债券新增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 [4][29] - 1-7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1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9万亿元推动社融存量同比从8.0%升至9.0% [3][20] 政策展望 - 贷款贴息政策针对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期限1年旨在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信贷促消费 [3][22] - 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呵护商业银行净息差同时降低居民付息压力 [3][22]
资金回表“加速度”——7月金融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16 02:51
金融数据概览 - 2025年7月信贷余额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9%,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9.0%,M2同比上行0.5个百分点至8.8% [2][7][47] - 7月新增信贷-500亿,同比少增3100亿,主要拖累来自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同比多减2793亿) [27][50] - 社融增量11600亿,同比多增3893亿,政府债券贡献显著(新增12440亿,同比多增5559亿) [33][50] M2与资本市场关联 - M2增速回升至8.8%,主因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创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3900亿,反映资本市场走强推动表外资金回表 [9][48][51] - M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至5.6%,部分受去年"资金防空转"政策低基数效应影响 [9][51] 居民部门信贷行为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短贷-3827亿,中长贷-1100亿),与城镇储户消费意愿下降(占比降至23.3%)及就业前景疲弱相关 [14][15][48] - 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跌至44.5(2020年3月以来新低),加剧居民债务审慎态度 [15][48] 企业信贷结构分化 - 企业短贷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较2024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同比多增3125亿) [19][49] - 企业中长贷余额同比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7月减少2600亿(同比多减3900亿),结合PPI(-3.6%)和PMI预期指数(52.6)显示长期投资谨慎 [19][49] 社融与政策展望 - 1-7月社融存量同比升至9.0%,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9万亿(占社融多增总量的96%),但财政"前置"效应或趋弱 [24][49] - 贷款贴息政策(消费贷、服务业贷贴息1个百分点)有望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撬动信贷增长,政策协同效应值得关注 [26][49]
“双贴息”如何办理?银行详解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13:09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2] - 贴息不包含信用卡(含分期)业务[3] - 贴息利率为年化1%,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银行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3] - 贴息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的消费贷款[2] 银行操作细则 - 工商银行正在优化贴息办理流程、交易信息授权和定期自动贴息,梳理消费贷款产品核心要素[4] - 农业银行客户需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贷款发放账户,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或客户提供发票申请人工审核[4] - 部分银行采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的方式[5] - 农业银行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5] - 建设银行表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由政府部门审核,客户无需申请贴息[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建设银行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将审核贷款是否符合支持范围和贴息条件[5] - 银行将在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5] - 贴息资金将返还至客户还款账户或在收息时扣除[5] - 贷款资金须用于合规经营活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改善消费基础设施[7] - 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7] 风险控制措施 - 农业银行严格禁止提供假资质、假材料等不法行为[6] - 对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将扣减或追回,并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6] - 银行将严格按照政府审核检查结果申领贴息资金[7] - 严禁任何主体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贷款资金[7] - 银行表示不委托第三方办理贴息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7]
期债 做多窗口进一步后移
期货日报· 2025-08-15 06:02
政策影响分析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相当于央行定向降息 中央财政承担90%的1个百分点贴息 相当于对重点消费领域实施0.5~1个百分点的定向降息[1] - 贴息政策限定汽车购置、装修、养老生育等消费场景 强化资金用途监督 避免资金空转 与全面降息形成对比 全面降息可能导致资金淤积银行间市场[2] - 政策实施期至2026年8月31日 央行需观察财政政策对核心CPI的拉动效果 待政策效果验证后才可能进行下一步降息决策 降息或推迟至2026年一季度[2] 货币政策展望 - 财政贴息政策降低央行实施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性 以国有大行年化2.75%消费贷利率为例 贴息后借款人实际利率最低可达1.75% 相当于央行调降1年期LPR利率100个基点[1] - 央行通过OMO市场调降7天期逆回购利率刺激信贷需求的概率降低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 但央行同步降息可能削弱人民币汇率稳定效果[2] - 年内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 央行降息更加谨慎 因通胀预期验证窗口期拉长[4] 市场资金面状况 -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维持舒适状态 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加权利率DR001微升至1.31% 匿名点击X-repo系统隔夜报价1.3% 供给充盈[3] - 非银机构质押存单和信用债融入隔夜报价在1.4%~1.45%区间 随着税期临近流动性或短期收敛 但央行呵护预计仍随时在线[3] - 8月为政府债净供给大月 DR001平均中枢或在1.35%~1.4%区间下沿 底部可能在1.3%附近 压力顶部大概率不超过1.6%[3] 资产市场表现 - "反内卷"政策推动通胀预期强化 减产预期下碳酸锂和焦煤期货连续上涨 上证指数持续攀升至3680点以上[2] - 国家育儿补贴推动母婴消费品价格上涨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强化通胀预期可持续性 带动权益市场持续走强[2] - 权益市场上行对债市形成持续压制 债市做多窗口进一步后移 超长债受压制更明显 短端在资金面宽松下相对稳定 曲线陡峭化概率提升[4]
资金回表“加速度”——7月金融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8-14 09:11
核心观点 - M2同比增速回升至8.8%,主要因资本市场活跃推动资金回表,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3900亿元 [3][9][48]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反映就业市场不稳定背景下居民债务审慎态度,企业招工前瞻指数降至44.5,为2020年3月以来新低 [3][14][15][48] - 企业信贷结构分化,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较2024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结合PPI同比降至-3.6%及PMI生产经营预期指数降至52.6,显示企业对长期投资持谨慎态度 [3][19][49]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升至9.0%,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前置,1-7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1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9万亿元,但财政融资前置推动社融改善的阶段可能结束 [4][24][49] - 贷款贴息政策或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财政与央行联合推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旨在稳信贷和促消费 [4][26][49] 金融数据表现 - 信贷余额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9%,新增信贷-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短贷减少3827亿元,中长贷减少1100亿元),企业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短贷减少5500亿元,中长贷减少2600亿元 [2][8][27][50] - 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9.0%,新增社融11600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主要源于政府债券新增12440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人民币贷款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 [2][8][33][50] - M2同比上行0.5个百分点至8.8%,M1同比上行1.0个百分点至5.6%,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减少11100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企业存款减少14591亿元(同比少减3209亿元),财政存款新增7700亿元(同比多增1247亿元),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元(同比多增13900亿元) [6][39][51] 政策与市场展望 - 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撬动信贷增长,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期限1年,旨在降低居民付息压力并呵护商业银行净息差 [4][26][49] - 政府债净融资基数后续维持高位,社融增速或缓慢回落 [24][49]
7月金融数据点评:资金回表“加速度”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4 08:41
宏观经济指标 - 2025年7月信贷余额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9%[1][8] - 社融存量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9.0%[1][8] - M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8.8%[1][8] - M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至5.6%[5][28] 资本市场与资金流动 - 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3900亿元[2][9][28] - M2回升主因资本市场走强推动资金回表[2][9] 居民部门信贷与消费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2][11][20] -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23.3%[11][13] - 企业招工前瞻指数降至44.5,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11][13] 企业部门信贷与投资 - 企业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14][20] - 企业中长贷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14][20] - PPI同比降至-3.6%,PMI生产经营预期指数降至52.6[14][15] 社会融资与政府债券 - 1-7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1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9万亿元[3][16] - 7月政府债券新增12440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4][24] 政策展望 - 贷款贴息政策推出,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期限1年[3][19]
小摩:消费贷补贴政策料对内银财务影响有限 推荐招商银行
智通财经· 2025-08-14 07:05
政策内容 - 国务院公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 政策将为个人消费贷款及八类经营主体的资本开支与营运资金贷款提供利息补贴 [1] 政策影响 - 政策有助于刺激相关贷款需求 [1] - 对银行财务影响有限 若银行消费及合资格服务业贷款增长10个百分点 对2025年全年收入升幅仅带来约0.4%的正面影响 [1] - 政策信号仍属正面 有利于改善市场情绪 [1] 受益银行 - 平安银行若能管控相关贷款信用风险 或将受惠最多 [1] - 招商银行 邮储银行及中国银行亦能受惠 [1] - 较推荐风险管控能力较强的招商银行 [1]
多家银行宣布:个人补贴9月份开始
大众日报· 2025-08-14 02:35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部署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9] - 政策依据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金〔2025〕80号)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金〔2025〕81号) [6][9] 银行执行安排 -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均宣布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并优化办理流程简化手续 [1][5][6][9] - 工商银行正在依法依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9] - 交通银行将通过官网 手机银行App 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统一发布后续办理流程及问题解答 [5]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节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覆盖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 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微众银行 [10]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10]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其中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额度上限 [10]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节 - 建设银行对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的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贴息 支持贷款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5] - 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单户最高贴息金额为1万元 [10]
最高1万元!这些贷款贴息,怎么申领?
金融时报· 2025-08-14 02:27
政策适用时间 - 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服务业企业 [1] 申请条件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包括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拓展空间 优化布局 提升硬件 增加业态 人员培训 产品研发等经营活动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2] 贴息操作流程 - 借款主体无需单独申请贴息 仅需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 [3] - 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 对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贴息资金 对未来需支付利息直接扣除对应贴息 [3] 贴息金额与规则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长贴息期限1年 单户贷款贴息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4]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已享受地方财政贴息的需扣除后计算实际利率 [4] - 例如90万元1年期贷款可享受9000元贴息 分两阶段执行: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3000元 未支付利息每月扣除750元 [4] 经办银行范围 - 经办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 [5]
债市早报:7月金融数据发布;资金面维持平稳态势,债市偏暖震荡
搜狐财经· 2025-08-14 01:52
文章核心观点 - 8月13日金融市场整体呈现债市偏暖、资金面平稳、转债跟涨态势 国内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海外债市收益率普遍下行 [1][2][8][22][24] 国内债市要闻 - 前7个月新增社融23.99万亿元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支持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覆盖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等14个领域 [3] -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财政部推出消费端和供给端双贴息政策 [2] 国际债市要闻 - 日本5年期国债拍卖需求创2020年来最低 投标倍数仅2.96倍(低于12个月均值3.74倍) 收益率上涨3bp至1.07% [4] - 日本10年期国债全天无交易 为2023年3月以来首次 因市场预期央行年底前再次加息 [4] 资金面状况 - 央行开展118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单日净回笼200亿元 [6] - DR001微涨0.02bp至1.316% DR007微涨0.78bp至1.452% 资金面保持平稳 [7] 利率债表现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0.75bp至1.7200% 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0.70bp至1.8300% [8][9] - 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其中3年期降幅最大达1.50bp [9] 信用债事件 - 产业债现极端波动:"H1融创03"涨超479% "H1阳城01"跌超49% [10] - 两家国企取消发行中期票据:常州城建取消20年期"25常城建MTN003" 国家能源资本控股取消"25国能资本MTN003" [11][12] - 多家企业披露风险事件:奥园集团逾期债务441.12亿元 融信集团净亏损99.51亿元且逾期金额72.127亿元 安徽建工涉诉金额9.64亿元 [13][14][16] 可转债市场 - 中证转债指数涨0.68% 成交额1021.16亿元(较前日放量148.11亿元) 456支转债中348支上涨 [19] - 大元转债涨停20% 丽岛转债涨超14% 银行转债板块逆势下跌 [19] - 天业转债提议下修转股价 山玻转债即将触发下修条件 白电转债公告提前赎回 [20][21] 大宗商品 - WTI原油期货跌0.82%至62.65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跌0.74%至65.63美元/桶 [5] - COMEX黄金期货涨0.24%至3407.10美元/盎司 NYMEX天然气涨1.33%至2.819美元/盎司 [5] 海外债市 - 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2年期降5bp至3.67% 10年期降5bp至4.24% [22] - 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6bp至2.68% 法意西英等国10年期收益率降幅4-8bp [24] - 美国10年期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降1bp至2.3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