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足迹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碳普惠市场规模领跑长三角
苏州日报· 2025-06-10 00:21
苏州碳普惠体系首例智能微电网用户交易案例 - 苏州沃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通过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购买信义光伏(苏州)有限公司智能微电网项目产生的1000吨碳减排量 用于抵消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过程中的碳排放 [1] - 信义光伏微电网项目年发电量超1 8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17 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该项目通过光伏储能 余热发电 负荷协同方式响应电网填谷需求 总填谷电量达1051兆瓦时 [1] 苏州碳普惠体系发展现状 - 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已促成500家企业交易碳减排量13 2万吨 市场规模位居长三角地区首位 [2] - 该中心提供碳核查 碳减排 碳交易 碳中和认证服务 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联合多家机构于2022年首创 [2] 碳资产业务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 -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与英国标准协会 德国莱茵TÜV集团 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合作意向 推动碳资产业务国际合作 [2] - 公司试点碳足迹管理 构建"云边协同"实时核算体系 已完成电子控制器 成套开关柜等10余款产品的碳足迹核算 [2] - 相关创新成果获评国网数字化转型优秀场景 并在第三十一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展示 [2] 跨区域碳普惠合作 -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与安徽滁州 浙江嘉兴等地签订碳普惠共建合作协议 推动跨省跨区体系共建 [2]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上线
快讯· 2025-06-06 09:35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上线 -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正式上线 [1] - 此举标志着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1] - 数据库1版本由四大核心子系统构成:数据在线采集子系统、碳足迹核算子系统、碳足迹分析展示子系统以及碳足迹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1]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正在开展煤、油、气等领域通用碳足迹因子研究
期货日报· 2025-05-27 07:2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碳排放管理政策 - 商务部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及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1] - 生态环境部已完成2015-2021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022年清单初步完成,正在修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1] - 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部署23项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重点任务 [1] 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进展 - 生态环境部已发布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等8个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技术规范 [1] - 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建成并持续优化功能,提升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 [1] - 正在开展煤、油、气等基础能源及交通运输领域碳足迹因子研究 [2]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 [2] -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正式发布,填补国内空白 [2]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上线,包含297个排放因子 [2] 未来工作方向 - 加快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体系,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碳足迹管理体系 [2] - 将开展企业培训与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碳核算能力 [2] - 持续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支撑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2]
发展绿色低碳供应链塑造外贸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5-01 23:45
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核心观点 - 绿色低碳供应链是国际潮流和大势所趋,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1] - 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需主动布局绿色低碳供应链以筑牢外贸竞争新优势 [1] - 绿色低碳供应链强调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1] - 覆盖商品设计、采购、生产、包装、销售、消费和回收全链条 [1] - 注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碳减排过程中的协调配合 [1] 全球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 - 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动开展供应链脱碳工作,带动全球供应链朝低碳甚至零碳方向转型 [1] - 发达国家加速构建以碳排放为核心的贸易政策,如美国《清洁竞争法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 [2] - 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规则约束强化,与贸易规则融合度提高 [2] - 发达国家制造碳关税、碳标签、碳减排认证等"碳壁垒",要求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供应商信息 [3] 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战略意义 - 有助于接轨国际贸易规则、应对国际"碳壁垒" [2] - 可减少合规成本,提升绿色贸易竞争力 [3] - 为出口企业提供新机遇新赛道,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 [4]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再次突破万亿元 [4] 绿色低碳供应链的特点 - 强调全链条绿色低碳管理,从供应链最前端到最末端 [1] - 注重挖掘供应链上的碳资产,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 低碳零碳产品显示出更强的国际竞争力,高能耗产品被逐步淘汰 [3] 推动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政策建议 - 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供应链脱碳,带动整个供应链绿色转型 [5] - 推动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支持企业打造低碳零碳供应链 [6] - 加强碳足迹管理,精准测度贸易隐含碳 [6] - 加强绿色低碳产业链国际合作,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承担碳排放责任 [7] 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实践案例 - 乳制品龙头企业伊利与其战略合作伙伴打造"零碳联盟",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路减碳 [5] - 运用国家间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精准核算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品的碳排放数量和流动轨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