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环保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持续提升工业“含绿量”(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20 22:00
产业结构优化 - 持续提升低能耗、高产出产业规模占比 扩大绿色新兴产业增量[1] -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规模 2021-2024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3%[3] -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压减至25%以下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 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 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元级主导产业集群[2] - 2024年前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万辆 同比增长31.4%[2] - 集成电路产量76亿块 同比增长65.6% 笔记本电脑出口均价提高9.8%[2]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 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6个[4] - 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29.5%[4] - 形成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330余款 赋能绿色制造主体培育[4] 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 博世氢动力系统公司量产300千瓦氢动力模块 49吨重型卡车将在新疆规模化运营[1] - 华峰化工自主研发己二酸新工艺 碳综合利用率超96% 年产能达135.5万吨[4] - 九龙坡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736家 科技型企业4455家[1] 资源循环利用成效 - 形成年利用废钢铁450万吨、再生铝60万吨、废旧轮胎20万吨、铸造废砂30万吨的循环利用产能[6] - 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常年保持70%以上[6] -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累计下降15%以上 达到国家"十四五"节水目标[6] 园区低碳化建设 - 建桥工业园区低碳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长约20%[4] - 数智产业园建成重庆市首个标准厂房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 水重复利用率连续3年超97%[5] - 海螺水泥通过资源化处置项目年节约标煤4.2万吨 实现厂区全封闭管理和超低排放改造[6] 新能源应用部署 -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屋顶铺设15万余片光伏组件 总面积超40万平方米[1] - 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实现余电上网[5] - 构建全生命周期循环经济基础设施 降低企业生产能耗与排放成本[5]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启幕
杭州日报· 2025-06-26 02:47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行动 - 我国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4] - 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等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4] - 活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展示碳足迹管理从顶层设计走向车间生产线 [5][7] 浙江低碳发展实践与成果 - 浙江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内核动力,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5]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发布低碳楼宇标准,形成"1+3"产业格局,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5] - 浙江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模块实时监测发电企业数据,每6小时上传一次,实现异常数据自动识别预警 [7] 杭州低碳创新与技术应用 - 杭州单位GDP能耗降至0.25吨标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 [9] - 创新引入四足机器人(机器狗)用于生态治理,5分钟内完成水质5项指标检测,减少80%试剂消耗和50%分析时间 [8] - 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生成环评报告,西湖龙井等产品获碳标签 [9] 余杭区数字与低碳融合 - 余杭承接AI非现场执法试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注册居民碳账户59.2万个 [10] - 建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56家,AR技术赋能良渚文化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监测 [10] - 全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新中心中轴线打造低碳国际社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