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化

搜索文档
呵护绿饭碗 擦亮金名片(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01
防沙治沙技术创新 - 探索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技术模式并创新微创气流造林法、甘草平移种植等新技术 [1] - 全面推广应用智能沙障铺设机械等新装备实现机械化作业和智慧化治理 [1] - 采用草方格稳住流沙再种植梭梭等耐旱沙生植物配合生物治沙技术形成立体式防沙治沙体系 [1] 新能源与沙漠治理结合 - 将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巧妙结合部署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1] - 立足风光资源和沙戈荒土地资源优势把打攻坚战与发展新能源有机结合起来 [1] - 促进增绿增能增收多赢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1][3] 联防联治机制建设 - 省级层面与宁夏在毛乌素沙地208公里关联区开展荒漠化防治并与甘肃签署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 [2] - 与辽宁共同建设防护林带打造联防联治示范区构建大范围多层次联防联治网络 [2] - 沿黄5盟市签署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携手阻击流沙入黄 [2] 生态系统综合治理 -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大兴安岭挂斧停锯并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让草原休养生息 [2] -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2] -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对生态系统整体施治 [2] 多元化投入机制 - 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 - 成立防沙治沙基金会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出资方式参与 [3] - 推广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合作社+管护等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 [3] 生态产业化发展 -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宽以绿生金养绿引金点绿成金的渠道 [3] - 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保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以治夯实基础以转提升质效 [4] -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现生态含绿量与发展含金量相得益彰 [4]
辽宁防沙治沙“两化”项目首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辽宁日报· 2025-08-08 01:04
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大重要路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两化"项目奖补资金是财政部对"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创新支持 方式的重要举措,由各省采取竞争性评审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 日前,财政部首次对我省下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项目奖补资金2000万元,对防沙治沙成效 显著的地区给予奖补,相关资金将由市、县引导社会资本采取科学有效方式,用于防沙治沙相关工作。 据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我省遴选出的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下参产业项目、彰武县沙化林下 中草药产业项目均为优质、特色、高效项目。中央财政给予奖补资金2000万元,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6479万元,共同支持桓仁县开展1万亩林下参种植基地、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作业道、病虫害防治、 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彰武县开展30304亩沙地仿野生中草药种植基地、种苗培育、病虫害防 治、田间管理工作。此种奖补支持方式,将在全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推动防沙治沙,形 成规模效应,带来经济效益。 ...
黑龙江拜泉:立足生态优势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6 22:18
乡村共富超市合作 - 拜泉县与浙江余村建立共富联盟,通过乡村共富超市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推动6大类20余种特色农产品跨区域流通[1] - 合作内容包括产品供应、品牌推广、销售渠道拓展,重点展示笨榨豆油、风味干菜等产品,并通过电商直播联动提升知名度[1] - 淑媛蔬菜合作社通过该平台将干菜等农产品销售范围从村级扩展至跨省,带动群众增收[1] 拜泉县农业产业布局 - 依托黑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蛋白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同步推进肉食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两大基础产业[2] - 构建大豆、天然苏打水、鲜食玉米三条产业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达98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种植30万亩[2] - 特色产业涵盖食用菌、鲜食玉米、小院经济、干菜等品类,形成"天然、绿色、健康"的食品产业体系[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2] - 通过打通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通道,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 - 当前已形成"两大一小"特色产业格局,未来将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2]
淳安聚力从“因水而名”向“因水而强”跨越
杭州日报· 2025-08-06 03:27
"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水的文章,不断拓展水资源的价值转化通道,坚持以水润农、以水兴工、以水 活旅,我们要让水的势能转变为发展的动能。"淳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加快淳安跨越式高质量 发展,省委、省政府建立"1+3+N"结对帮扶机制,市委、市政府也以超常规举措支持淳安高质量发展, 淳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淳安正按照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市委工作部署,全力破解如何构建淳安特色的生态化现代 化产业体系,如何构建飞地与本域双向互动的融合发展模式,如何推进消费特别是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弱难困"问题,如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如何以县城有机更新为 重要抓手推进内涵式发展,如何深化淳安新安文化的延续性、独特性、交融性、时代性研究等重大问 题,努力在更高标准保护、更高质量转化,更具特色全链产业引育,更大力度实现共同富裕,更高水平 推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上交出高分答卷。 总投资12亿元的4个陆基养鱼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千岛湖从保水渔业创新向引水渔业赛道拓展; 水饮料项目投资增长85.9%,水饮料产业产值增长16.6%,淳安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步伐正在提 速……日前,淳安县委十 ...
河南淅川:“采摘经济”带火乡村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2:15
公司业务模式 - 庄园采用果园直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模式 通过主播讲解和网友互动拉近农产品与消费者距离 [1] - 业务融合休闲观光 亲子体验和线上团购等多种模式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1] - 庄园主要产品包括阳光玫瑰葡萄和锦绣黄桃 产品特点是颗粒饱满 甜度高 汁水足 采摘期持续至九月底 [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涵盖石榴 大樱桃 杏李等品种 [2] - 探索林旅融合模式 包括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乡村+森林人家 支持重点乡镇打造林旅融合样板 [2] - 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72.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超47.8亿元 [3] 政府战略支持 - 实施文旅兴县战略 构建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形成林城相依 林居相依 林路相依 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 [2] - 借助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品牌优势 举办环中原自行车赛 龙舟大赛 全国摄影大赛等赛事活动 [2] - 创作大量旅游抖音视频 发布渠首看海视频500余条 获得1000余万人次点击量 [2] 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 - 坚持水质保护 绿色发展主线 发展生态林果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1] - 通过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思路 实现春有花 夏有色 秋有果 冬有绿的生态画卷 [2] - 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包括中原看海寻味淅川美食旅游和花漾淅川邀您来赏花旅游 [2]
守护生态底色 让“甜蜜事业”扎根绿色沃土
央视网· 2025-07-28 03:47
行业概况 -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产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1]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连续30余年位居全省养蜂规模、产量与产值第一,被誉为"中国蜜蜂之乡"[1] - 沁水县拥有荆条蜜、刺槐蜜两大"中国四大名蜜",在国际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1] 商业模式 - 采用林下养蜂模式,利用森林生态环境进行蜂养殖,不占用耕地资源[2] - 当地蜜源植物丰富,荆条、刺槐、狼牙刺三大蜜源以面积广、产量稳、质量好著称[2] - 通过蜜蜂授粉促进林木繁茂,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2] 政策支持 - 沁水县自2011年起持续推动蜂业与生态协同发展,涵盖标准化建设、良种引进、技术培训等[2] - 2018年被列为山西省唯一"省级蜂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试点[2] - 2019年"沁水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山西省蜂产品唯一认证[2] 技术创新 - 引进全国首台法国成熟蜂蜜分离生产线(2018年)[3] - 与吉林蜜蜂科学研究所建立长期育种合作关系[3] - 2022年建成山西省首个数字化智能蜂场,应用物联网蜂箱和管理平台[3] - 通过乡村e镇建设实现产品溯源、品牌培育等全链条数字化服务[3] 产业转型 - 从"一煤独大"转向生态立县,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3] - 200余万亩蜜源资源支撑产业持续发展[3] - 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联动模式[2]
多措治理 联防联治 扩绿增收阿拉善盟:坚决打赢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内蒙古日报· 2025-07-23 02:20
防沙治沙项目进展 - 九棵树治沙项目区完成治理面积41.83万亩,包括人工造林种草14.04万亩、工程固沙12.53万亩、撒播造林0.26万亩,建立15万亩雅布赖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1] - 2024年"河塔"片区完成林草生态建设总任务325.35万亩 [2] - 2025年计划完成152.97万亩治理任务,投资15.33亿元,目前已完89.63万亩 [3] 区域联防联治措施 - 围绕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和腾格里沙漠西北缘两大沙漠交汇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2] - 与甘肃省武威市等地达成生态治理协作机制,推动联防联治由理念转向落地 [3] - 2025年计划实施联防联治项目7个,建设任务118.87万亩 [4] 资金投入与规划 - 2025至2028年规划"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 [3] - "河塔"阻击战片区工程项目9个,建设任务投资30.85亿元、建设任务313.27万亩 [3] 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 培育接种肉苁蓉、锁阳等特色沙产业,带动800余户2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2万至5万元 [6] - 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劳务报酬占比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已吸纳劳动力15454余人 [4] - 实现三大沙漠边缘全长1856公里锁边林草带全面合龙 [2]
张子龙:走出黄河流域治理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7-15 23:59
生态保护成效 - 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 甘南草原产草量和草群高度达10年峰值[1] - 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标准 流域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56%[1] - 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较2016年减少1059平方公里 严重超采区全面清零[1] 智慧治理创新 - 建成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1套智能监控设备 人工监测范围缩小40%[2] - 整合9家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和3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生态技术攻关[2] - 与青海四川宁夏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在12个市州24个县区开展横向补偿试点[2] 绿色产业发展 - 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黄河风情线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兰州旅游热度[3] - 生态+产业多元化 平凉打造康养城市名片 天水花牛苹果入围区域品牌百强[3] - 工业绿色转型加速 建成绿色工厂129间 绿色矿山13座[3] 生态价值转化 - 创新推出"丝路碳票"融资工具 17个项目获气候投融资授信125亿元[3] - 通过制度创新激活要素潜能 技术变革重构产业形态[3]
金融助力田园生金 铜鼓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新路径
人民网· 2025-07-07 07:24
江西省铜鼓县林下经济发展 - 铜鼓县凭借88.04%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创新打造林菌、林药、林游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体系,并延伸发展休闲农业、精深加工等多元业态 [1] - 金融支持助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3] 农旅融合产业 - 江西成圆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亿元打造500亩田园综合体,农行铜鼓县支行提供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购置互动设施 [2] - 该项目带动永宁镇兴源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5万元跃升至60余万元,并解决41位村民就业 [2] 特色产业升级 - 江西省与山同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现代化加工设备,提升赤松茸加工能力并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2] 金融支持成效 - 农行铜鼓县支行在2024年至2025年5月末期间投放农户贷款超1.5亿元,惠及农户600余户 [3] - 为23家涉农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万元,破解资金瓶颈并激活山林生态价值转化 [3]
中印委三国“县城”比较:现代化向何处去?
虎嗅· 2025-06-06 23:10
县域经济与消费市场 - 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7.48亿常住人口在县域工作和生活,占全国市场38%的消费比重[1] - 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县城贵妇""县城文学""县域旅游"等概念成为全网热议话题[3] - 县城成为城乡连接的"第一站",农民工外出和返乡的第一站多为县城,农村青年结婚购房首选县城[33] 县域治理历史与演变 - 中国古代采用"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模式,县以下依靠乡绅自治,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体系[6][7][9][10] - 2005年免除农业税后,国家财政支出体系延伸到村级,"皇权下县"成为带有福利性质的制度安排[11][12][13] - 当前县域治理层级增多,财政负担加重,全国省级财政中仅上海能维持结余,市县财政压力逐级加剧[36][39]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乡镇企业兴起推动城镇化,1984-1994年间中国建制镇数量从三千多个增至三万四千多个[41][42] - 新型县域经济强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三级市场"机制整合村级生态资源[43][44] - 县域面临产业方向调整,需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资源价值化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础[43] 县域城乡统筹功能 - 县城承担城乡连接"腰杆子"功能,政策落实和基层声音上传都需要通过县城这一关键环节[34] - 教育资源集中县城导致学区房制度,迫使家庭为子女教育进城购房,带动县域房地产发展[37] - 县域平均人口约40万,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在国际上相当于中等规模国家[38] 国际县域治理经验 - 印度喀拉拉邦通过"人民计划"实现地方自治,将20%财政支出下放村镇自行决定用途[15][16] - 委内瑞拉推行公社化运动,从极度城市化回调,以农业为基础建立Commune(公社)[48][49] - 国际经验显示土地改革对农村稳定至关重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村庄自杀率较低[52] 县域未来发展方向 - 县域将成为解决4亿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关键区域,具备基础设施和低成本优势[63][64] - 数字化时代县域经济和社会结构需保持稳定,应对AI和数字变革冲击[67] - 调整城乡比价关系,打破剪刀差,建立公平交换机制吸引青年和老年回归县域[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