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无锡服务业回升向好 发展动能稳步增强
新华日报· 2025-08-21 23:15
服务业总体增长 - 第三产业增加值4093.63亿元 同比增长5.1% [2]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204.6亿元 同比增长5.7%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8.06亿元 同比增长4.7% 规模全省第三 [2] 现代服务业细分表现 - 教育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6.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4% [2] - 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19.29亿元 同比增长10.7%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4% [4] 服务业投资建设 - 服务业投资1289.07亿元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 居全省第二 [3] - 35个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额809亿元 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70.8% [3] - 80个促消费项目完成投资108.53亿元 年度计划完成率68.2% [3] - 85个市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66亿元 年度计划完成率80.9% [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807.91亿元 占规上服务业67% 同比增长8.1% [4] -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倍增计划 推动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 [4] - 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聚焦工业软件开源信创等关键领域 [4] 消费市场表现 - 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1.5% 文旅场所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5.7% 消费总额增长15.1% [6] - 入境过夜游客增长23% 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4.9% 占全省17.1% [6] - 娱乐业营业收入8.83亿元 同比增长8.0% [6] - 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6% 其中江阴市增7.8% 宜兴市增16.4% 梁溪区增13.2% 滨湖区增10.4% [6]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63.1% 较一季度提高13.5个百分点 [6] 政策与项目推进 - 形成"35个省重点项目+80个市促消费项目+120个市服务业项目"推进梯队 [3] - 入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数量同比增长75% 总投资额和数量均列全省第3 [3] - 推出促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新春促消费十项措施 首发经济和夜间经济等政策 [5] - 通过"乐游无锡""FUN长假趣锡游"等活动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5]
主题基金“上榜”,金信、泰信旗下产品陷风格漂移争议,公司回应
华夏时报· 2025-08-15 06:43
核心观点 -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认定第二季度10只产品存在风格漂移现象 另有3只产品因一季度风格漂移被惩罚性不予评级 [2] - 基金产品作为信托资产应保持风格鲜明和投向明确 实际投资风格与合同约定偏离可能给投资者造成额外损失 [2] - 监管要求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的 应有80%以上非现金资产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 [2] 风格漂移案例 - 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合同约定投资"智能中国2025主题"证券不低于非现金资产80% 但二季度重仓股均为银行股 [3] - 金信基金回应称银行属于智能服务代表行业 智能化业务转型与基金主题高度契合 且银行股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特性 [4] - 泰信现代服务业混合合同约定投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但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聚焦锂资源和新能源制造领域 合计占比67.07% [6] - 泰信基金表示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符合"新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合同范畴 [6] 监管要求 - 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的 应当有80%以上非现金资产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 [2] - 管理人应严格按合同约定进行投资管理 这是应尽的信义义务 [7] - 超出合同约定投资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形成稳定预期 承担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风险 [7]
年中经济观察丨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六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 2%,较一季度下降0 1个百分点[1] - 4、5月份失业率分别降至5 1%、5%,6月份保持在5%水平[3] - 约1 9亿户经营主体支撑就业大盘,经济持续向好带动就业改善[3] 行业用工需求变化 - 人形机器人、新材料、智能硬件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分别增长398 1%、72 1%、50 3%[3] - 宠物服务、汽车服务、养老看护、游戏、在线生活服务等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增幅均超30%[3] - 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带动光学产品企业五方光电营收增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 72亿元[2] 企业稳岗扩就业措施 - 五方光电新增两条生产线,荆州工厂招聘规模达500人[2] - 四川万物润泽物业吸纳7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半年获社保和岗位补贴64 8万元[3] - 一季度全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456亿元,发放稳岗资金35 2亿元[10]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多地开展云端招聘和技能培训[5][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设27个"微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95%以上[6] - 成都高新区为重点群体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覆盖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11]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国务院提出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比例等7项举措[9] - 江西、重庆、吉林等地针对重点群体推出岗位挖潜、创业计划等专项政策[7] - 未来三年将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等领域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11]
产城景融合发展,打造毗邻普惠共享的“先行样板” 川渝边界上 “1小时生活圈”破界生长
四川日报· 2025-08-06 07:06
交通网络建设 - 川渝20路公交线路全长52公里 途经19个站点 串联渝北双凤桥枢纽站和川渝高竹新区 形成川渝1小时生活圈[1] - 公交线路发车间隔30分钟 开行至今已运送沿线居民超100万人次[1] - 交通网络带动年产值超200亿元 成为跨省黄金走廊[2] 政务服务创新 - 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实现80项税费政策统一 另有38项加速推进 异地办税时长从3小时压缩至10分钟[4] - 108项高频事项纳入川渝通办云综窗服务平台 涵盖社保医疗等领域 已办理医保服务9100余件[4] - 全国首张跨省域货车通行证在新区试点 103辆货车平均节约物流成本超10万元[4][5] 产业发展布局 - 围绕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 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产业 目前已入驻企业205家[7][8] - 按照成本就低政策就高原则 推动企业生产要素同城同价一体供给 降低企业各项成本费用[8] - 引进20余个重点项目 涵盖人工智能无稀土磁阻电机农业机器人等产业领域[8] 要素保障体系 - 供电服务中心提供用电诊断服务 每季度对企业配电设备进行上门体检 推广低谷储能移峰填谷[8] - 推动要素供应跨省选择同城同价 包括区域供水协同和燃气保障 企业气价按季节执行低价方标准[9] - 首批科技专项债已获批 助力企业拓展招商增量[8]
新兴产业“抢人”现代服务业“吸才”——产业变革下的就业市场新动向
就业市场总体态势 -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新兴产业就业带动效应 - 人形机器人 新材料 智能硬件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分别增长398.1% 72.1% 50.3% [2] - EX机器人公司急需掌握机械自动化 人工智能等硬知识及产品策划 场景设计等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 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沃飞长空对飞行器研发类人才需求旺盛 同时挖掘供应链管理 市场营销人才 [2] - 新兴产业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重要力量 体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趋势 [3] 现代服务业就业扩张 - 宠物服务行业以72.2%的招聘职位数增速居所有服务行业之首 [4] - 江西瑞德制药公司宠物医药人才需求占现有员工总数30% 主要招聘研发与检测岗位 [4] - 江西省宠物经济相关企业达11.5万家 宠物医生 营养产品研发等岗位紧缺 [4] - 个性化服务需求推动宠物SPA 上门清洁 汽车定制等服务岗位专业化与细分化 [4]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国务院出台七大方面举措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 [6] - 失业保险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900亿元 [6] - 向8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 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 [6] - 未来三年将围绕康养托育 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 [6] 就业结构转型趋势 - 高技术高附加值岗位需求呈现量质齐升特点 [3] -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 民生服务等领域将持续释放就业潜能 [6] - 需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前沿结合 推动劳动力市场政策适应灵活转型趋势 [7]
增速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烟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09:42
烟台市上半年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375 11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 4% 增速居全省第1位 [3] - 第一产业增加值171 19亿元 增长4% 第二产业增加值2344 67亿元 增长8 9% 第三产业增加值2859 25亿元 增长4 5% [3] - 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系统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3]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亿元 增长4 5% 夏粮生产连续3年实现面积 单产 总产"三增" [4] - 蔬菜 水果(含瓜果)产量分别增长2 7%和2 3% 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14 1% 水产品产量增长3 9% [4] - 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片区5个 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价格稳定 [4] 工业经济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4% 增速居全省首位 较2024年全年加快4 4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 7% 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 3个百分点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骨干行业快速增长 [4] - 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7家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23家 [4] 服务业发展 - 1-5月规上服务业9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7 4%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4 1%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 5% [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 4%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3 5% [5] - 推出第二批20项生产性服务业突破事项 协同第一批30项 形成梯次培育格局 [5]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 95亿元 增长6 2% 限上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4 3%和13 6% [5] - 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2 9%和15 1% 网络零售额达260 7亿元 增长11 1% [5]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汽车3 85万辆 家电37 9万台 3C产品27 2万件 直接拉动消费超70亿元 [5] 项目建设与投资 - 337个省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率达90 8% 投资完成率51 7% 298个计划竣工项目已投产130个 新增产值388 9亿元 [6] -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 3%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 8% 上拉全部投资增速2 9个百分点 [6] 外贸进出口 - 外贸进出口2534 6亿元 增长16 1% 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出口增长6 1% 进口增长31 5% [6] -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7 8% 占比达55 2%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8 2% 占比提升至73 2% [6] 民生保障 - 民生支出396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 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6元 增长5 6% [7][8] - 城镇新增就业5 9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0 1% [8]
上半年山东经济展现“较强韧劲”
齐鲁晚报· 2025-07-22 00:29
经济增长表现 - 山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超过全年5%的增长目标[1][3] - 面对国际环境变化、内需不足等挑战,经济展现较强韧性[1] 农业领域 - 夏粮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1] - 夏粮总产达547.4亿斤,同比增加4.1亿斤,增量全国第一[1]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7%[1] 工业领域 - 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重点推进高端化提质[2] - 目标到2027年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2] 服务业领域 - 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实施工业软件等重大项目[2] - 加快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 投资与消费 - 全年谋划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4000个年度拟竣工投产项目[2] - 推出"2025迎新春消费季"系列活动,实施提振消费十大行动计划[2] 外贸领域 - 产品出口至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3] - 推进"万企出海鲁贸全球"战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3]
江苏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7% 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新华日报· 2025-07-21 23:42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6亿元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 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9.1亿元增长5.9% [1] - 三次产业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服务业增速领先 [1] 农业生产 -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99.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1] - 夏粮总产量1421.3万吨 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0.6% [1] 工业生产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增长 行业增长面82.5%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3.5% 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 [1] 服务业发展 - 文体行业活力显著 1-5月体育服务/文化艺术业/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2%/12.8%/13.8% [1] - 1-5月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8%/14.3% 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2.4个百分点 [3] 消费市场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0亿元 同比增长5.0% 其中城镇增长4.8% 乡村增长6.8% [2] - 商品零售21487.4亿元增长4.9% 餐饮收入2461.6亿元增长5.7% [2] - 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4%/5.5%/5.6% [2] - 升级类商品销售强劲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23.7%/44.9%/17.3%/15.2% [2] 新兴动能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 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3]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限上零售额合计增长9.4% 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3] - 全省网上零售额6362.4亿元同比增长7.9%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248.1亿元增长6.1% 占社零总额比重21.9% [3]
【风物郑州】厚重中原 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郑州日报· 2025-07-21 01:57
工业发展历史 - 中原区曾是郑州核心工业区,聚集国棉厂、电缆厂、二砂、郑煤机等老国企,支撑郑州工业辉煌 [1][3] - 1963年郑州三磨所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研制第一颗立方氮化硼,技术领先全国 [3] - 二砂厂是一五计划57个重点项目之一,磨料磨具产量占全国25%,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3] - 1958年国棉四厂研制中国首台喷气织机,1957年纺织工业占郑州工业总产值36.22% [3] 产业转型与规划 - 中原区正构建"科技创新+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 [11] - 科技服务业瞄准节能环保、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培育"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11] - 计划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400亿元,布局高端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等赛道 [11] - "一路四街"从工业区转型为活力商圈,商家一铺难求,人流量堪比春运 [9] 文化资源 - 分布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遗址,庙沟、白寨等遗址对研究商周至新石器时代有重要意义 [4][5] - 历史遗存已建成生态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了解中原文化的窗口 [5] 行政区划演变 - 1955年设立建设区(后更名中原区),1960年成立中原人民公社,1961年确立现辖区范围 [7] - 1987年并入须水乡、沟赵乡等郊区,2005年完成撤乡建办,2011年实现全域城市化 [7][8]
沈阳印发实施《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
新华网· 2025-07-16 01:55
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规划 - 沈阳市城市性质升级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 - 《行动纲要》提出三个阶段目标:2027年初见成效,2030年显著成效,2035年基本建成[1] - 谋划实施22个专项行动,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战略布局[1] 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建设 - 重点实施6个专项行动包括国际交通枢纽、现代流通支点、信息通信节点等[2] - 目标2035年构建更深层次开放发展格局,强化双循环战略地位[2] 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2] - 目标2035年形成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建成现代制造业体系[2] 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金融中心、消费城市、公共服务等[2] - 目标2035年全面彰显国际交往与服务功能优势[2] 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科技平台、核心技术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3] - 目标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3] 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体旅融合、营商环境等[3] - 目标2035年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文化中心美誉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