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费率机制

搜索文档
首批13只浮动费率基金火速成立 整体规模已超百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6-22 17:14
浮动费率基金成立情况 - 截至6月22日首批13只浮动费率基金(主代码)合计规模达126亿元平均单只规模9.69亿元 [1] -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A(19.91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A(17.04亿元)平安价值优享混合A(13.22亿元)规模居前三合计占首批总规模近四成 [2] - 13只产品平均认购户数1.15万户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A认购户数最高达47301户 [2] 募集特点与市场反应 - 首批产品募集周期普遍22-23天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A仅用9天完成募集均提前结束 [2] - 闪电募集源于政策红利市场时机与产品创新三重共振推动行业向"业绩驱动"转型 [3][5] - 投资者倾向选择历史业绩稳健投研成熟的头部机构导致资金集中 [2] 费率机制设计 - 管理费采用"持有期限+年化收益率"模式持有不足1年按1.2%年费率(0.6%固定+0.6%或有)收取 [4] - 持有超1年则根据实际年化收益率调整费率档位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4] - 机制降低投资者机会成本业绩不佳时管理费减少表现优异时费用与收益同步增长 [4] 行业影响 - 浮动费率倒逼机构提升投研能力长期跑输基准将面临规模流失风险 [5] - 标志着公募基金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回归"受托理财"本源 [3][5] - 为投资者提供新型风险收益匹配工具增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3][4]
中金:公募新规下,主动权益基金如何调整与跟踪业绩基准?
中金点睛· 2025-06-19 00:06
业绩基准的监管指引与行业实践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基准在基金评价、考核及薪酬机制中的作用,要求明确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 [1][11] - 方案提出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基金相对业绩基准表现纳入分类评价与薪酬管理,并推动浮动费率试点常态化 [11][13][14] - 当前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基准高度集中,沪深300和中证800占比达60%,行业主题类基准近年快速扩容至20%以上 [17][18] 持仓与净值偏离特征分析 - 持仓偏离方面,行业/板块偏离中位数稳定在6.5%/13%,但部分产品偏离显著(行业偏离>15%的基金占比7.7%)[20] - 净值偏离呈现牛熊分化:牛市年化超额中位数超10%,熊市半数基金跑输基准;2024年底65.9%的基金3年期跑输基准10%以上 [22][23] - 风格偏离短期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但长期效果弱化,高偏离组合在熊市跑输基准概率显著提升 [26][27] 基准适配性优化方案 - 调整基准可改善偏离:将成长风格基金的基准从沪深300调整为300成长指数,风格偏离从17%降至13.3%,跑输基准比例从81.2%降至28.3% [31][32][39] - 组合优化方案一:约束行业/市值偏离(行业偏离<10%),价值风格基金年化收益率提升至9.1%,超额胜率超94% [51][55] - 组合优化方案二:40%仓位跟踪基准前十大权重股,成长组合3年超额胜率从63.8%提升至97.8%,年化收益达4.9% [57][58] 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表现解读 - 超额收益波动与市场风格强相关:2021年成长风格占优时年化超额达21.1%,而2023年红利价值主导阶段表现弱势 [29][30] - 基准设定与投资策略脱节是核心问题,60%基金采用沪深300/中证800基准,但实际持仓侧重科技制造(占比68.9%)[31][32] - 主动管理优势未消失,但需通过基准适配或组合约束降低偏离风险 [30][41]
专访南方基金杨小松:探索浮动费率机制,共筑共生共荣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5-30 06:14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核心观点:围绕"以投资者为本"推出25条举措,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2] - 重点举措:引入浮动费率机制、长周期考核、利益绑定等,促进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 [2][3] - 行业影响: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扭转"旱涝保收"现象,构建管理人与投资者共生共荣生态 [3][5] 浮动费率机制的核心作用 - 机制设计:管理费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挂钩,业绩明显低于基准时适用低档费率 [5] - 优势对比:固定费率机制简单透明,浮动费率强化利益绑定与盈利体验 [3] - 国际参考:美国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2000年以来费率下降40%,被动类降幅更大 [7] 浮动费率机制的四大导向 - 长期投资:通过费率优惠鼓励持有,降低非理性操作 [5] - 扶优限劣:按实际盈亏差异化收费,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5] - 超额收益:挂钩业绩比较基准,倒逼提升阿尔法收益能力 [5][6] - 风格稳定:以基准约束投资运作,避免风格漂移 [6] 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 费率改革:国内公募经历降费历程,未来将继续下调投资者成本 [7] - 国际经验:成熟市场费率随规模增长下降,形成差异化结构 [7] - 公司实践:南方基金将以投研能力建设和投资者陪伴落实新规 [7]
专访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论道公募变革,引领价值投资新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06:11
公募基金行业变革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为行业指明新方向,涉及浮动费率机制、投研体系升级及投资者教育创新等核心议题 [1] 浮动费率机制革新 - 主动权益基金需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以业绩为核心目标而非规模 [2] - 机制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前海开源基金将推出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费率产品 [2] 投研能力建设 - 通过招聘顶尖高校人才和加大人工智能、量化策略等技术投入,提升投研团队整体能力 [3] - 构建"平台化、团队制"投研体系,减少对个别基金经理依赖,增强业绩持续性 [3] 投资者教育创新 - 前海开源基金推出立体化投教体系,包括线下策略报告会、线上直播等形式,倡导价值投资理念 [3] - 量化评估投教效果,如投资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4] 行业转型方向 - 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前海开源基金以科技赋能投研,推动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 [4]
“国家队”、资管机构纷纷出手!
天天基金网· 2025-05-27 06:49
国企数字经济ETF投资动态 - 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合计募集规模超20亿元,其中工银瑞信、嘉实、富国的首发规模分别为9.82亿元、5.74亿元、5.35亿元 [3] - 北京诚通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认购上述3只ETF各2亿元左右,总金额达6亿元,嘉实基金另自购超5000万元 [1][3] - 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指数覆盖电子、半导体、软件开发等数字经济产业链的50家国企上市公司,为全市场首只国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3] 中国诚通的战略布局 - 中国诚通通过"央国企指数ETF+"体系引导市场关注国资央企新势能,推动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 - 公司计划升级股权运作模式,优化ETF+特色体系,强化长期资本对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4] - 业内认为诚通金控大额认购传递出对国企长期价值的信心,体现国有资本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担当 [4] 公募基金自购行为 - 东方红资产管理拟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自购旗下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该产品发售首日上午规模近4亿元 [5][6][8] - 浮动费率产品发行首日,浦发银行和东方证券为主要销售渠道,其中浦发银行半天销量达2亿元 [8] - 行业认为浮动费率机制可强化利益绑定,推动公募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收益导向,年内已有17家机构合计自购超6亿元 [8]
首批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1:04
创新浮动费率基金获批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批,26家基金公司参与上报,预计很快向投资者发售 [1][2] - 产品设置三档费率:基准档1.2%、升档1.5%、降档0.6%,根据持有期间业绩表现与基准对比调整费率 [2][3] - 招商基金旗下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由资深基金经理管理,精选优质上市公司 [2] 费率机制革新 - 新机制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实现差异化费率 [3] - 管理费率挂钩投资者持有时间及相对业绩基准表现,强化长期超额收益挖掘 [3][6] - 采用开放式运作模式,兼顾长期投资与流动性管理需求 [3] 业绩比较基准作用 - 新机制将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强化基准对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 [3][4] - 有助于改善基金投资风格偏离、定位不清等问题,促进行业生态优化 [4] - 行业有望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规范设定、修改、披露等机制 [4] 行业影响 - 产品推出是行业对《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 [6] - 构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机制,鼓励长期持有,形成健康生态 [6] - 促使基金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投资回报,形成业绩导向模式 [6] 机制多重意义 - 鼓励长期投资,通过费率优化让利投资者,提升盈利体验 [7] - 以投资者为中心,根据实际盈亏情况收取不同费率 [7] - 引导基金管理人摆脱对市场贝塔收益依赖,提升阿尔法收益能力 [7] - 避免投资风格漂移,推出策略清晰、特征明确的产品 [7]
银华基金发声:从“重规模”到“重回报”,将改变“单兵作战”和“旱涝保收”模式
快讯· 2025-05-11 07:07
行业政策与方向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包含25条具体举措 涵盖优化收费模式 强化利益绑定 提升服务能力 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等方向 [1] - 浮动费率机制将打破"旱涝保收"模式 实现"多赚钱才多收费" 推动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收益挂钩 [1] 公司战略与能力建设 - 银华基金提出需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 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协同 提升整体投研能力与投资效率 [1] - 设立明确业绩比较基准可避免风格漂移 帮助投资者准确评估基金表现 增强市场信心 [1]
中欧基金刘建平:投资者利益至上 共建公募基金行业新生态
新浪基金· 2025-05-09 01:06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证监会发布系统性改革方案,通过30余次调研构建变革框架,核心价值锚定"投资者利益至上" [1] - 改革愿景是实现"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推动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同发展 [1] 浮动费率机制改革 - 主动权益类基金实施管理费率与业绩动态挂钩机制,打破"旱涝保收"格局 [1] - 费率采取"基准档-降档-升档"差异化收费,超额收益可换取升档费率,平庸业绩需降费让利 [1] - 中欧基金2023年7月将7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托管费率从0.25%降至0.2% [2] - 推出持有时长阶梯式浮动费率产品,践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 [2] 考核体系重构 - 改革将业绩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等指标纳入考核,推动行业从"重规模"转向"重投资者回报" [3] - 基金公司需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性指标权重 [3] - 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3] - 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3] - 提高高管及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并延长锁定期,确保与投资者利益一致 [3] 行业能力升级 - 改革推动公募基金从资产管理机构升级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财富管理伙伴 [4] - 强调透明、共担、长期三大关键词,重塑资管机构与投资者共生关系 [4] - 中欧基金探索"工业化"升级,从依赖个人经验转向体系化协作模式,提升长期超额收益能力 [4] - 行业需将"金融为民"转化为体系化服务能力,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4]
从“规模为王”到“业绩说话”,公募基金行业将迎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5-08 13:31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发展27年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规模超32万亿元 产品数量达1.26万只 [1] - 行业存在"旱涝保收"问题 产品收益与投资者回报脱节现象突出 [1] 费率改革核心措施 - 推行主动权益类基金浮动费率模式 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机制由固定管理费 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 与持有时长和收益率挂钩 [5] - 采取新老划断方式 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产品不低于主动权益类新发数量的60% [4][5] 基金经理薪酬改革 - 考核体系调整 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需降薪 [6] - 当前23.25%产品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 主动权益类比例达47.83%涉及1136位基金经理 [6][7] - 部分知名百亿基金经理产品近三年跑输基准超20个百分点 如张坤 葛兰等 [7] 业绩基准强化 - 明确每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杜绝风格漂移 已有超60只产品调整基准 [9][10] - 部分产品改用行业指数替代沪深300 使基准更匹配投资策略 [10] - 基准约束延伸至风险控制 持仓偏离时需重新审视策略 [1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浮动费率机制重新定义管理人与投资者关系 是产品供给侧深度优化 [4] - 改革将促进"良币驱逐劣币" 优秀产品更具竞争力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8][11] - 中长期有利于稳定市场风格 增强投资者信心 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11]
南方基金杨小松:积极探索浮动费率机制,共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生共荣新生态
新浪基金· 2025-05-08 04:02
核心政策内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 聚焦行业痛点与堵点问题 锚定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方向 [1] - 行动方案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重要举措 推动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 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 [1] 浮动费率机制特点 - 改革基金运营模式 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1] - 浮动费率机制将管理费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挂钩 体现"创造价值才能共享价值"核心理念 [2] - 对符合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 根据产品业绩表现确定管理费率 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适用低档费率 [3] 浮动费率机制影响 - 激励基金管理人提升投资能力和业绩 强化利益共担机制 重新定义管理人与投资者关系 [3] -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通过费率优化设计让利投资者 降低非理性操作 [3] - 引导基金管理人摆脱对市场贝塔收益的依赖 提升挖掘阿尔法超额收益的投研能力 [3]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投资的约束 避免投资风格漂移 推动策略清晰产品供给 [3] 行业费率趋势 - 海外公募基金行业费率呈下降趋势 2000年以来美国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费率下降约40% 被动类基金降幅更大 [4] - 国内公募基金经历相似降费历程 将继续推动不同类型基金费率下调 稳步降低投资者成本 [4] 政策意义 - 行动方案是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发挥普惠金融作用 [4] - 建立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同体 为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南方基金表示将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出发点 通过投研能力建设与投资者陪伴推动行业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