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

搜索文档
理想回应和乘龙重卡碰撞测试
财联社· 2025-08-03 14:25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研对理想i8进行高强度碰撞测试,验证其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并透明展示测试结果以增强用户信心[1][2] - 测试结果显示理想i8在A柱、B柱、C柱、门梁无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被动安全性能表现优异[2] - 公司强调测试仅为验证自身产品安全性,无意评价其他品牌,并对测试中涉及的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品牌引发的舆论争议进行澄清[3] - 理想i8开发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及行业最高安全评价标准(C-NCAP五星、C-IASI G+G+G+A),并覆盖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第三方最高安全评价[4] 测试背景与目的 - 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平衡空间与安全性,主动模拟"小车对撞大车"高危场景以验证被动安全性能[1] - 委托国资背景的中国汽研执行测试,强调其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和数据权威性[2] 技术细节与测试结果 - 前向设计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和11个环形吸能结构,有效分散正面撞击冲击力[2]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场景,所有关键结构(A/B/C柱、门梁)保持完好,安全系统(气囊、电池、车门)功能正常[2] 舆论与行业关系 - 澄清测试不构成对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品牌的质量评价,强调双方无竞争关系(乘用车vs卡车)[3] - 重申响应国家反内卷政策,致力于行业公平竞争和高质量发展[3] 安全标准与行业定位 - 开发同步符合国标(GB 11551-2014等)、C-NCAP 24版五星及C-IASI 23版最高等级要求[4] - 覆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历史测试均获第三方最高评价[4] - 表达对中国汽车行业安全技术进步的信心,承诺持续推动安全创新[4]
不惧炎夏出行,凡尔赛C5 X顺利通过中汽夏测健康、操控测试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02:11
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 公司产品凡尔赛C5 X通过中汽夏测健康与操控安全主题技术验证 获得健康与操控双安全权威验证证书[1] - 测试覆盖太阳辐射隔绝能力 高温空气质量及湿滑路面高速爆胎三大项目[1] - 太阳辐射直接透射比整车仅29% 天窗部位低至5% 仅为通过限值的三分之一[1] - 甲醛浓度0.03mg/m³ 远低于国标0.1mg/m³限值 气味污染物低于乘用车控制标准[1] 技术配置与材料创新 - 前风挡采用双层夹胶玻璃 内嵌PVB膜实现99%紫外线与85%红外线隔绝率[3] - 全景天窗配备5层复合遮阳帘 实测每200mm²光点少于5个[3] - 内饰全系选用TPO环保表皮 水性胶粘剂等材料 达到母婴级座舱空气质量标准[3] - 搭载博世ESP 9.3电子稳定系统 具备22项子功能 可毫秒级识别爆胎并调整扭矩分配[5] - 采用雪铁龙MCS大师级底盘调校与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 吸收爆胎冲击并抑制车身摆动[5] 测试方法与行业意义 - 湿滑路面高速爆胎测试模拟120km/h直线行驶 120km/h变道及80km/h弯道三种爆胎场景[3] - 测试使用一年车龄车辆 采用"一车到底"方式 现场即时更换轮胎确保条件统一[5] - 填补燃油车在极端环境下湿地高速爆胎测试领域的行业空白[3] - 中汽夏测是汽车行业覆盖"三高"测试的标准体系验证平台 推动极端条件下技术进步[1] 品牌安全传承 - 公司1924年推出欧洲首款全钢车身B10 开创汽车安全新纪元[7] - 1998年富康成功完成"中华第一撞" 树立中国汽车安全新标杆[7] - 法系车以良心用料和底盘操控为特点 法式优雅的核心底色是安全[7]
松原股份取得一种安全气囊支架及汽车的专利,减少安全气囊占用空间
金融界· 2025-07-08 01:13
公司专利技术 -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种安全气囊支架及一种汽车"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3072445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9月 [1] - 专利技术特点包括软包件形成安全气囊容纳空间 支架水平板将空间分为第一和第二空间 通过通道连接两部分 [1] - 第一空间容纳安全气囊Z折部分 用于控制气囊展开方向 第二空间容纳圈绕部分 两者为一体结构 [1] - 该技术可减少安全气囊占用空间 更易于车身布置 [1] 公司基本情况 -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位于宁波市 注册资本22633.126万人民币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对外投资5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22次 [2]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2条 专利信息198条 行政许可13个 [2]
AEB强制国标加速落地 千亿产业链爆发在即
智通财经· 2025-05-28 06:27
政策与标准 - 中国即将实施《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替代现行推荐性国标GB/T39901-2021 [1] - 新国标适用范围扩大至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要求强制装配AEB系统 [2] - 新国标对AEB性能提出明确要求: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并新增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 [3] 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5年1-2月中国乘用车AEB装配率达56.5%,新能源乘用车装配率达62.9%,但8万元以下车型装配率不足3% [2] - 2024年全球汽车AEB市场规模达3.3万亿元,中国乘用车前装搭载率仅为62.86%,商用车AEBS渗透率不足20% [6] - 欧盟、美国、日本已立法强制安装AEB,中国市场AEB目前多为可选项而非及格线 [2] 技术发展 - 新国标直指行业"伪AEB"痛点,对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可靠性、成本控制及规模化量产提出更高要求 [3] - AEB系统需在高动态复杂交通环境中实现快速精准的目标识别、反应决策和制动执行,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度 [4] - DMS与AEB系统协同机制可提升安全冗余度,新国标要求强制装配DMS [7] 公司竞争力 - 佑驾创新具备L1-L4全维能力,推出iSafety与iPilot两套辅助驾驶方案,iPilot最高刹停速度达130km/h远超国标 [3] - 公司商用车ADAS市场份额近1/3,服务东风集团、中国重汽等主流厂商,乘用车领域覆盖10-30万元全价格带 [6] - 公司自研前视一体机方案降低单位成本,自建产线与本土芯片定制开发强化供应链可控性 [6]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iCabin实现疲劳监测等六大应用,并帮助整车厂获得欧盟认证及E-NCAP五星评级 [7] 行业影响 - AEB强制装配加速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市场渗透率爆发式提升 [1] - 具备AEB系统开发能力和安全技术成熟落地经验的车企及供应商将迎来利好 [2] - 商用车AEBS赛道或成新蓝海,"乘商双线布局"成为竞争关键 [6]
AEB强制国标背后的产业变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01:50
行业变革与AEB技术发展 - AEB功能争议反映汽车行业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的重大变革 [2] - AEB强制国标将覆盖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货车,覆盖车型基数增加30%,每年近2500万辆新车需安装AEB系统 [3] - 新国标技术指标对标UN-R152法规,新增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考核,测试场景扩展至复杂城市路况 [3] 技术标准与智能化发展 - 新国标要求车对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90%、车对行人/自行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80%,乘用车需在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 [4] - AEB普及将推动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加大在环境感知、决策算法、执行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 [4] - AEB逐渐成为智能驾驶生态核心节点,例如华为鸿蒙座舱实现AEB与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的深度协同,小鹏汽车计划通过OTA升级将AEB与城市NGP导航辅助驾驶融合 [5] 成本与产业链影响 - 低端车型配装AEB系统将增加制造成本,可能导致车辆售价上涨,短期内或抑制价格敏感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 [5] - 本土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AEB成本,例如豪恩汽电集成式智能感知模组降低物料与装配成本30%,亚太股份AEB与ESC硬件共平台方案降低执行模块成本40%以上 [5] - AEB强制国标将带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模组、高算力SoC/MCU等核心零部件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供应商如豪恩汽电、德赛西威、万安科技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6] 国际化与产业升级 - AEB强制国标加速汽车安全技术国际化进程,中国汽车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也获得与国际接轨的契机 [6] - AEB强制配装推动汽车安全从差异化选项变为标准化配置,行业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7] - 具备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与头部车企紧密合作、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有望打破外资主导汽车安全产业的格局 [7]
奇瑞汽车将举办安全技术发布会 展示全球安全标准测试成果
环球网· 2025-05-12 03:37
技术发布会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13日在芜湖碰撞安全试验室召开"安全技术发布会",公布最新安全技术成果并进行多场景碰撞实测验证 [1] - 此次活动是继智能、混动技术发布后的第三场"技术主题发布会" [1] - 活动现场将进行连续5小时的多项碰撞测试直播,涵盖经典车型复测及复杂事故场景模拟 [3] 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持续投入汽车安全研发,2003年组建国内首个碰撞仿真团队 [3] - 2008年奇瑞A3成为首款获C-NCAP五星评级的中国品牌A级车 [3] - 2023年星纪元ES通过新能源汽车NESTA六维电安全认证 [3] - 2024年计划在碰撞试验室完成超1500台实车测试 [3] 试验设施与展示内容 - 芜湖碰撞安全试验室建成于2010年,为亚洲同期规模最大的同类设施 [3] - 现场设置四大展示区:安全试验场(陈列事故车辆)、安全档案馆(展示全球认证)、安全透视镜(技术拆解)、安全大讲堂(技术案例解析) [3] 车型测试表现 - 旗下风云T8、T9及捷途山海T2等车型已通过"叠罗汉"负重测试、侧碰坠落挑战等极端条件试验 [3] 销售业绩 - 2024年1-4月累计销售汽车82.08万辆,同比增长15.3% [4] - 同期出口34.32万辆,保持中国车企首位 [4] - 新能源车销量22.46万辆,同比增幅140.7% [4] 品牌定位 - 旗下奇瑞、星途、捷途及iCAR品牌分别定位家用、高端、旅行及新能源细分市场 [4]
让安全不再“隐形” 隐藏式车门把手将有国家标准
央视新闻· 2025-05-10 18:29
隐藏式车门把手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是新能源汽车热衷的设计元素,与车身融为一体,目前市场上主要分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两种类型 [1][5] - 开启方式多样化,包括按压、触控感应、自动弹出等,用户反映操作体验不统一如同"开盲盒" [1][2] - 新能源汽车采用该设计占比显著,成为行业身份象征 [3] 设计优势分析 - 科技感与美观性:隐藏式设计使车身线条更简洁,符合未来科技审美趋势 [3] - 性能优化:降低风阻系数(具体数值未披露),间接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 [3] - 行业竞争需求:非隐藏式设计可能被视为技术落后 [3] 现存技术缺陷 - 极端环境故障:低温场景下易冻结导致无法开启 [4] - 成本问题:较传统把手增加30%以上元件,维修成本显著提升 [4] - 安全隐患:包括强度不足、断电失效(事故中断电导致救援受阻)、夹手风险等 [4][6] - 标准化缺失:操作逻辑与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行业标准 [6] 新标准规范方向 - 机械冗余设计:要求配备断电保护装置,预留拉锁通道,确保碰撞后3分钟内可操作 [7][8] - 标识标准化:应急装置需使用3cm×5cm以上荧光反光标识,夜间可视距离≥2米 [7] - 结构强化:电动把手需压力传感器防夹,门锁需自动解除电磁保险 [7][8] - 动态测试:新增电动把手的强度试验与防夹试验方法 [7] 行业影响评估 - 填补空白:我国首次针对车门把手安全技术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9] - 产业链重塑:预计淘汰15%-20%不符合标准的车型,新材料需求将激增20% [9] - 设计理念变革:安全性优先原则将影响电子后视镜等争议设计 [9] - 成本压力:车企生产成本预计上升8%-12%,但将提升产品安全竞争力 [9]
沃尔沃全新XC90上市品鉴会圆满落幕
齐鲁晚报· 2025-04-27 06:48
新车上市信息 - 全新XC90共推出5款车型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63 89万-89 49万元 限时参考尊享价区间为47 9万-67 9万元 [1] - 新车定位为旗舰级豪华中大型SUV 延续品牌经典设计语言与安全基因 并进行全面升级 [1] 设计特点 - 外观采用北欧设计美学 前脸配备全新设计的"雷神之锤"大灯和斜向格栅 增强整体感与动感 [3] - 内饰配备全新样式水晶换挡杆 提供5/6/7座版本 6座版采用2+2+2布局 7座版为2+3+2布局 [5][8] - 全系标配Nordico®环保仿生皮革 高配可选Nappa真皮座椅 搭配天然漂流木饰板 [8] 动力系统 - 提供燃油版和插电混动系统 全系匹配8AT变速箱并标配全时四驱系统 [10] - 燃油版搭载2 0T发动机+48V轻混系统 插混版T8车型综合功率335kW 0-100km/h加速5 4秒 [10] - T8车型WLTP工况纯电续航70公里 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10] 底盘与悬挂 - 标配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 入门车型配备FSD可变阻尼避震 [10][11] - 高配车型配备4C主动式自适应底盘与空气弹簧 可自动调整悬挂软硬程度 [11] 安全技术 - 采用硼钢闭环"笼式结构" A/B/C柱等关键部位均使用高强度硼钢 [14] - 配备环抱式机舱上边梁滑移卸力设计 有效分散碰撞能量 [14] - 全框式副车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工艺 提升车身扭转刚度和碰撞载荷传递效果 [15] 市场定位 - 全新XC90以安全 设计 智能 动力等多方面卓越表现 为豪华SUV市场树立新典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