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发布 北京文化论坛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
北京商报· 2025-09-23 14:28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核心成果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 探讨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数字文化产品高效供给等前沿议题 [1] - 论坛首次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 集中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并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 [1] 中外文化交流报告核心内容 - 《报告》分为思想引领 实践拓展和未来启示三大方面 展现中国理念为中外文化交流指引方向 包括全球文明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实践成效 [3] - 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形成机制引领 多元融合 路径创新 技术驱动和全民参与的多维立体发展格局 [3] - 《报告》新增卫生 生态 媒体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合作案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中国在技术进步与文化保护结合方面的标杆作用 [4] 文化建设项目与成果发布 -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包括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国际文化游 爆款文创引领文博新潮流等重大文化事件 [5] - 专项发布8项成果包括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 聚焦数智化技术革新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方式 [5][6] - 集中发布10项成果涵盖X射线技术解析宋代青白瓷机理 苏超增强经济社会文化力量 古埃及文明大展促进文商旅体融合等项目 [5] 人工智能与文化融合实践 - 人民网AI之眼智能终端项目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构建专业知识库与表达体系 提供交互式导览解说和个性化讲解服务 [7] - 中国—东盟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整合理论研究 创作实践与人才培养功能 聚焦AIGC伦理规范 人机协同机制和数字版权保护等关键议题 [7] -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及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从技术落地维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 [5][6]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中德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围绕中德关系 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等议题开展联合研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学术互访平台 [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 突破发展瓶颈助推行业创新 [5][6] - 中国—东盟项目充分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与广西区位优势 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文艺创新高地 [7]
北京文化论坛“城市文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平行论坛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14:06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于9月23日举办 聚焦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1] - 论坛围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文商旅体融合新场景等议题展开 邀请国际组织代表 机构代表 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百余位参与[1][3] 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新阅读和学习体验 采用小步试错快速迭代策略[3] - 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强调人工智能和现代科技是文化服务转型的催化剂[4] -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通过数字技术激活乡村振兴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4] - 国家图书馆拓展阅读服务边界 以灵活多元方式触达读者[6] -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运用科技从亚洲视角解读全球文化发展[8] - 塞尔维亚文化中心指出科技重塑公众与文化互动方式 涵盖数字化保护及创新体验开发[9] 数字文化发展理念 - 清华大学提出数字文化建设需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 促进科技向善[9] - 中央美术学院强调技术应用需保护文化艺术精髓 提升公众参与度 履行文化机构社会责任[9]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张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破解发展瓶颈 实现科技赋能从政策到生产的转化 构建产业新格局[10] 成果发布与数据 - 论坛发布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建设 提供开放共享的古籍资源与知识服务[12] - 平台已上线古籍数字化资源1.2万余种 12万余册[12]
京平:推动交流互鉴,共答融合课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23:1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北京文化论坛火热启幕,世界文明在这里交融交汇,中华文化在这里荟萃绽放。以海纳百川的宽广 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我们就一定能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人文基础,共同创造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金风送爽,丹桂迎宾,2025北京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围绕"传承·创新·互鉴"永久主题和"文化和科技融合 发展"年度主题,中外嘉宾齐聚古都,共享文化发展新理念、共商文化建设新思路、共辟文明交流新路 径。 来源:北京日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首都文 化建设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文化论坛以习近 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已发展成为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平台,面向世界开展文化交流、文 明互鉴的重要窗口。办好本届盛会,对于贯彻落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 部署,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之美,浸润人心;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和科技的每一次融合,都成为推 动社会前 ...
在文化与科技相融共生中激发创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7:58
本报特约评论员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赋能,可以从更广维度打破时空界限,让文化场馆"动起 来"、非遗"热起来"、文物"活起来"。数字出版、数字演艺等新型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给观众带来更 为便捷、时尚、全方位的视听体验。而动漫游戏、网络音乐、数字文创等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 穷,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产品的形态与业态,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今日开幕,约800名中外嘉宾将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围绕科技激发文化原创 力、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 消费、传播等各环节的形势下,本届论坛无疑是一次汇集众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加快发展 新型文化业态的最佳契机。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北京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科技驱动产业革新、集群生态加速 形成的繁荣景象。这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 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 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高 ...
北京文化论坛精品文创展区亮相,文创“顶流”一站式体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1:42
行业活动概览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办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 [3] - 展示区汇聚8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余件文创精品 覆盖博物馆、公园、剧院、非遗、影视等十余领域 [3] - 展区分为三大主题板块:"北京文创之光 绽放时代新韵"、"传承文脉 创新未来"、"千年古韵 万象新程" [3][4] 文创产品表现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带动凤冠IP全系列销售额跨越亿元 创近二十年销售纪录 [5] - 展区集齐国家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及定陵博物馆开发的十余款凤冠主题文创产品 [5] - 国子监文创多款产品如金榜题名创意减压签字笔、翻页冰箱贴等已成为热销款 部分产品网上售罄 [6] 产品类型与特色 - 展品涵盖天宫藻井冰箱贴、燕京八绝非遗精品、鲁迅IP衍生品、《红楼梦》典藏卡牌及潮流盲盒玩具 [6] - 中轴有礼、故宫拍拍灯·千里江山图、手绘二十四节气杯等产品通过设计提炼文化元素 [7] - 产品展现从传统非遗到现代科技融合的多元形态 包括景泰蓝、雕漆等传统工艺与IP潮玩设计 [6][7] 科技融合应用 - 展区选品体现科技转化成果 包括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和清华团队"Booster T1"跳舞机器人 [9] - AI拍照打卡机、凯叔讲故事智能伙伴"AI鸡飞飞"等人工智能产品在文化科技体验区提供互动 [9] - 现场设置复刻凸版印刷机、AI虚拟人导览等科技装置 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11] 文化体验活动 - 论坛期间开展彩塑京剧脸谱、漆扇制作、内画技艺等非遗体验活动 由非遗大师现场指导 [11] - 展示区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 提供一站式文创体验 [3]
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在马栏山开展“委员活动日”履职活动,李民陈刚参加
长沙晚报· 2025-09-20 01:11
近年来,长沙市政协以马栏山政协委员工作室为平台载体,聚焦园区需求,凝聚委员力量,深入开展专 题协商,探索出一条"政协搭台、委员唱戏、企业受益"的履职路径。其中,"马小V说法"一项,就为园 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300余次,防止和挽回经济损失3.1亿元。 委员们还来到开福区浏阳河畔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调研浏阳河综合治理情况。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已经成为 独特的湖湘文化产业坐标。"在马栏山政协委员工作室,任晓山、汤国华、蔡冰、刘岳等畅谈心得体 会,并围绕助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献计献策。 9月19日,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主题,部分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 业园,联合开展"委员活动日"履职活动,省政协副主席李民,市政协主席陈刚、副主席刘金文、秘书长 郑力虎参加。 委员们走进园区展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7日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 神,认真听取五年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奋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情况介绍,并围绕"感悟'十 四五'发展成就,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实施 ...
吴桂英调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奋力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命题
长沙晚报· 2025-09-18 02:49
9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 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勇担使命重任,在科技创新突破、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构 建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湖南拾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现场。 在马栏山"马驹计划"创业孵化基地,吴桂英调研项目入驻、经营发展、支持保障情况,并走访湖南拾意文化 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创新型企业参与了湖南卫视、芒果TV、腾讯、爱奇艺、红果短剧等一线平台的精品项目,研 发的"影视创作后期前置"系统,实现"开拍即开剪",大幅压缩后期制作时间。吴桂英希望企业秉持创新精神,坚 持特色化发展路径,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推动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要始终把牢价值导向,严守意识 形态安全底线。各方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科技创新与应用场景实现"双向奔赴"。 市领导邹特、杨长江、彭涛参加。 9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调研,来到华为长沙研究所。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湖南音视频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集聚了众多知名企业。来到华为长沙研究所, 吴桂英了解华为公司在湘在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首场专业沙龙 聚焦AI重塑内容生产
环球网· 2025-09-15 05:21
行业活动与政策背景 - 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文化智造: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专业沙龙 聚焦AI驱动内容生产变革与创意转化议题 [1][3] - 北京市海淀区成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备案总量突破105款的地市级区域 形成"百模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3] - 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包含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及20余场专业沙龙活动 [3] 技术发展与应用案例 - 可灵AI视频生成大模型累计完成超30次迭代 全球用户规模达4500万 生成超2亿视频及4亿图片 [7] - AI技术显著降低创作门槛并提升制作效率 已深度应用于影视制作 广告创意 电商营销及文旅体验领域 [7] - 音乐大模型推动创意平权 使更多人能随时随地创作音乐作品 [8] 产业变革与协同模式 - AI重塑内容生产流程 实现人类创意放大与效率革命 但人类在情感注入与审美把控方面不可替代 [5] - 形成"人机协同"新创作范式 机器模拟人类思考重构内容生产逻辑 带来产业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 [5][7] - AI提升内容交互性与个性化 为科技文旅等领域提供强助力 [8] 国际合作与投资动态 - 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在巴西快手设立首个海外成果转化中心 推动AI技术在"一带一路"国家应用 [7] - 新技术浪潮激发更多AI领域早期创业团队 华人团队在海内外快速涌现 [8] - 行业达成共识:AI非人类替代者 文化创造领域机遇大于挑战 保持人类特色是应对人机协同时代的关键 [8]
聚焦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专业沙龙举行
新京报· 2025-09-13 11:25
论坛活动与规模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于9月13日在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聚焦"文化智造: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议题 [1] - 论坛设置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常态化活动 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行业技术发展成果 - 海淀区备案大模型总数达105款 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百模规模"的地市级区域 [1] - 区域孕育豆包 文心一言 ChatGLM等通用头部大模型 孵化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及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 [1] 文化与科技融合实践 - 沙龙配套展示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 呈现6国18位艺术家的近30件多元形态数字艺术作品 [1] - 海淀区率先建立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服务站 现场展示"AI赋能智慧海淀'百模绽放'新画卷"作为论坛献礼 [1]
成都彭州市携手行业龙头共建数字科技文创园 打造成都文旅融合新地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06:59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彭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彭州近年来紧抓发展机遇,充分依托丰富的文化和山水资源,已成功打造百里 一·龙兴集、蔬香理想村、丹景山1961文创园等一批可体验、可消费的沉浸式文旅场景,还推动白鹿音 乐旅游景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龙门山旅游度假区加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此次签 约,期望通过三方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乘上数字文创发展的东风,高水平推进成都文化艺 术科技城建设,呈现更多高能级文旅新场景,助力彭州加快建设成为都市新消费旅居目的地,奋力 为"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注入"彭派"动能。 此次合作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 业态"重要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数 字文创产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彭州文旅产业和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根据协议,三方将以正在彭州 市濛阳街道有序建设的成都文化艺术科技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都校区)为核心载体,共建数字科技 文创园。 据了解,该校区占地约1400亩,正聚力打造集"大学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新城、国家4A级景区"三大功 能于一体的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