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内涵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城市内涵式发展战略背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10年再次召开 明确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要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 -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提出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2019年在上海强调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路子 2024年在天津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2] - 内涵式发展强调通过内部改革优化结构激发活力 外延式发展侧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 [3] 城市内涵式发展核心内涵 - 经济层面强调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层面注重存量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 环境层面注重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治理层面强调精细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 文化层面强调历史保护传承 [4] - 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对应9.4亿人生活在城镇 [5] - 粗放外延式发展导致城市开发强度过高 出现人地失衡、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 [6] 城市发展条件与目标转变 - 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人口 贡献85%国内生产总值 成为经济重要载体 [7] - 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求城市改变增量扩张模式 通过改革开放培育新动能 [7] -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 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8] "五个转变五个更加"原则体系 - 发展理念转变:从重物轻人转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聚焦服务形态和福利形态投资 [10][11] - 发展方式转变: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注重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 [12] - 发展动力转变: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特色优势驱动 避免千城一面和产业同质化 [13] - 工作重心转变:从重视建设转向注重治理投入 加强精细化治理提升可持续性 [14] - 工作方法转变:从单部门工作转向多部门协同 通过多规合一打破行政壁垒 [15] 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 优化多中心网络化城市体系 培育城市群都市圈 推动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 [17] - 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耦合 [18] -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优化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8] - 建设美丽城市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 深化电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19] - 建设韧性城市 改造老旧基础设施 健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20] - 建设文明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21] - 建设智慧城市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1]
如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专家:城市更新是重要抓手
贝壳财经· 2025-08-29 07:2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袁秀丽)8月28日,在城市竞争力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5年夏季 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和全球城市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并且提出,城市更新 是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必然选择,城市更新已经上升到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中旬在京召开。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 展的意见》正式公布,以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其中明确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 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城市更新已经上升到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 抓手。在大量的存量空间、存量资源、存量资产需要盘活、整合、利用、提质和增效的情况下,未来一 段时期,一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如何在城市更新中,通过原有的存量空间和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探索构 建可持续运转的投融资的模式,是非常核心和关键的。其目的是让原来相对低效、闲置的资源焕发活 力,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在资源资产盘活过程中,要高度紧盯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的需求, 才能够为新经济的发展预留空间,预留 ...
徐曙海主持召开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 更好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 着力构建宜居美丽韧性城市
镇江日报· 2025-08-27 23:23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 - 镇江华润燃气调度抢险应急指挥中心承担生产调度、抢修调度、呼叫热线三大职能 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燃气管理体系 [1] - 燃气公司需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保障全社会用气安全和企业生产用气需求 [1] - 解放桥桥下空间改造项目将闲置区域转化为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育场地 [1] 公共空间优化改造 - 向家门乐享园林项目新增健身步道及活动设施 通过绿化补植打造高颜值多功能城市公园 [2] - 公园改造需倾听群众意见 鼓励公众参与共同建设 [2] - 因地制宜激活城市边角料地块小微空间 满足居民文化休闲健身需求 [1] 环境治理工程 - 金山湖CSO溢流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采用深层截流主干管+末端调蓄及生态处理技术方案 [2] - 项目协调解决多个片区排水防涝和水环境问题 具备消除溢流污染、调蓄、排涝多重功能 [2] - 治理项目保护金山湖段长江水质并改善古运河流域水质 [2]
幸福账”“经济账”“发展账”,济南历城洪楼片区城市更新的“三本账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07:32
城市更新的"三本账" ——济南市历城区洪楼片区城市更新观察 当下,在济南市历城区洪楼片区,一场大规模城市更新正在进行。百年洪楼谋新生,背后是老住户的期 盼、开发商的考量与城市的未来交织在一起。 "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首次将'内涵式发 展'确立为城市工作的主线,城市发展的逻辑不再依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而是通过优化存量资源、提 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空间品质来创造价值。"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表示,洪楼片区城市更新是城市内涵 式发展的实践。 城市更新的每一步,都需兼顾温度与尺度,既要破解拆迁成本高、利益难平衡、长期运营难等现实问 题,也要在存量提质中为城市注入新的生长动能。这背后,勾勒出关乎民生福祉、企业发展与城市未来 的"三本账"。 老业主账本 搬出老破小,住进宽敞新家 随着洪楼片区城市更新的推进,74岁的宋玉芝搬出住了30多年的老宿舍。她的老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单 位分的宿舍,套内只有71平方米,在5楼,夏天热冬天冷,且无电梯,上下楼不方便。2024年4月启动拆 迁后,宋玉芝很快就签了拆迁协议。 她分到了170万元拆迁款,在洪楼片区向北2公里的东兴寓城买了套二 ...
龚维斌:以高效能治理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5 00:07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1] - 城市工作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目标是走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1] - 城市作为扩内需促投资 稳就业惠民生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载体[1] 高效能治理核心特征 - 治理取向强调人民性 以居民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为基本评价维度[2] - 治理行为注重及时性 要求快速回应诉求并实现未诉先办[3] - 治理结果追求认可性 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对不合理诉求充分沟通[3] - 治理投入讲求经济性 以低投入高产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3] - 治理对象要求精准性 精准识别问题并针对性解决[4] - 治理主体注重协同性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4] - 治理方法强调系统性 坚持全生命周期闭环治理[4] - 治理方式注重规范性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5] 治理重点领域 - 交通出行领域需解决职住分离 交通拥堵 停车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6] - 公共服务领域要完善教育医疗养老资源 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7] - 生态环境领域需解决污染问题 推进绿化彩化美化建设[8] - 社会治安领域要加强整体防控 防范金融房地产劳动关系等风险[8] - 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保障水电气运生命线 更新老化地下管网 防洪防涝[9] 城市规模数据 - 按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500万至1000万为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9] - 截至2023年末 中国常住人口超500万城市有29个 超1000万城市有11个[9] 城镇化发展现状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50%左右[11] - 需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升城镇化质量[11] 改革创新方向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维护进城农民"三权"[12] -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环节 注重产城融合[13] - 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自然技术人为风险 守住城市安全底线[14] - 强化科技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15] - 夯实基层基础 推动资源力量下沉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15][16] 党的领导作用 - 党的领导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17] - 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增强政策协同性 强化执行力[17]
以高效能治理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4 23:01
城市发展转型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1] - 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1] - 城市是扩内需促投资 稳就业惠民生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载体 [1] 高效能治理特征 - 治理取向的人民性 以居民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为基本评价维度 [2] - 治理行为的及时性 要求快速回应合理诉求 实现未诉先办和主动治理 [3] - 治理结果的认可性 问题处理结果需得到当事人认可 满足合理诉求程度 [3] - 治理投入的经济性 以尽可能少投入实现更高产出 降低治理成本 [3] - 治理对象的精准性 精准识别治理对象 避免粗放式治理 [4] - 治理主体的协同性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形成治理合力 [4] - 治理方法的系统性 坚持系统观念 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治理 [4] - 治理方式的规范性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结合德治手段 [5] 治理重点领域 - 交通出行领域存在职住分离 交通压力大 公共汽车和地铁设置不合理 停车充电不便等问题 [6] - 公共服务领域需发展健康 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 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7] - 生态环境领域需解决空气 土壤 水污染问题 推进绿化彩化美化 建设公园城市 [8] - 社会治安领域需防范处置社会矛盾 冲突事件 偷盗诈骗 网络舆情等风险 [8] - 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保障水电气运等城市生命线 治理高层建筑消防 高空抛物 内涝等问题 [9] 超大城市治理挑战 - 中国有29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00万 其中11个超过1000万 [9] - 超特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大 人口密度高 社会利益关系复杂 群体需求多元多样 [9][10]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50%左右 存在较大差距 [11] 治理实施路径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维护进城农民三权 推进城市更新 [12] -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环节 强化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 [13] - 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自然 技术 人为风险 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14] - 坚持科技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推广一网统管 构建城市生命指征体系 [15] - 坚持夯实基层 推动治理资源下沉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 推广接诉即办模式 [15][16] - 坚持党的领导 健全体制机制 解决多头治理 无人治理等问题 [17]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21
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 强调从"一个尊重 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 六个建设"的战略演进 体现思想一脉相承和战略与时俱进 [2][11]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升至2024年67% 需推动内涵式发展实现"五个转变 五个更加" [2][13][14]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避免"千城一面"和破坏性建设 [4][7][9][10][22] 城市发展现状 -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上升至2024年67% 接近70%的饱和阶段临界点 [6][13] -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1.1万公里 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污水处理率均接近100% 供暖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比超90% [6] - 民生保障成果突出: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 惠及1.7亿群众 [6] -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9% [6] 战略框架演进 - 2015年提出"一个尊重 五个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 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2][10] - 2024年升级为"一个优化 六个建设":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建设创新城市 宜居城市 美丽城市 韧性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 [2] - 战略取向转向内涵式发展 强调"五个转变 五个更加":转变发展理念更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发展方式更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发展动力更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工作重心更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工作方法更注重统筹协调 [14] 实施路径重点 - 见物与见人关系:强调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需以人为本 避免见物不见人 通过社区改造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16][17] - 增量与存量关系: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北京) 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50平方公里(北京) 推动老旧厂房改造(天津) 建成600余处口袋公园(成都) [18] - 建设与治理关系:城市进入"三分建 七分治"时期 需运用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完善治理体系 推动治理智慧化精细化 [19][20] - 因地制宜发展:避免"千城一面" 全国690多座城市需从差异化中找准定位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2] - 保持历史耐心:区分攻坚战与持久战 对急难愁盼事项优先推进 对长远工作保持定力 雄安新区规划先行两年未动一砖一瓦 [23][24] - 践行正确政绩观:克服政绩冲动 注重文脉赓续 福州保留榕树超16万棵 百岁以上老榕近千棵 避免破坏性建设行为 [25]
探索城市特色发展新动力
人民网· 2025-08-20 22:53
城市发展转型 - 城市发展从"拼规模"转向"拼内涵"、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强调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增长 [1]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 传统粗放外延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增长路径导致"千城一面"和产业趋同 [1]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注重功能提升和协同辐射,中小城市培育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3] - 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新场景,培育文化IP和沉浸式体验 [3] - 制造业城市聚焦关键领域和链主企业,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3] - 交通枢纽城市从通道向要素组织中心升级,提升区域整合能力 [3] - 生态禀赋城市探索"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3] 实践案例 - 上海黄浦江岸线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和"生态绣带",提升环境综合效益 [4] - 江西景德镇创意陶瓷和山东潍坊风筝节展现文化赋能的多元路径 [4] - 杭州"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效能,义乌电商生态引领数字商贸融合 [4] 政策支持 -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用地 [5] - 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5] - 统筹产业园区、生活圈和生态网络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5] - 建立城市特色数据库,完善"一城一策"精准治理机制 [5]
专家学者支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 2025-08-18 02:23
都市圈发展战略 - 南京都市圈向产城融合与消费升级转型 重点发展产业协同 创新生态 协同治理 互联互通及实施保障体系[1] -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将县城和建制镇纳入城市体系 拓展城市概念内涵外延[1] - 构建差异化发展模式 基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 破除小城复制大城市的同质化路径依赖[2] 创新驱动与产业生态 - 突破技术范式转型瓶颈 重塑产业链价值生态 通过场景取代产品 生态重构行业推动城市更新[2] - 构建产城互促创新驱动格局 建立产业基础 应用场景 突破性技术三位一体协同 形成人才集聚 市场配置 资本赋能三要素联动[3] - 推动五大转型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包括理念 方式 动力 重心及方法转型[3] 城市治理与投融资机制 - 创新智慧治理体系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将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2] - 南京构建全周期政策体系 出台城市更新办法 通过引入社会投资 银行授信优化资金配置 鼓励产权人自筹激活存量资产价值[2] - 建立都市圈协同治理信息平台 提升区域一体化决策效能[1] 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 - 专家学者考察麒麟科创园 中国南京软件谷 调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案例 探访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软件技术研究院[4] - 活动聚焦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发展组团式 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1]
经济日报:城市工作应更贴合群众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8-15 01:36
城市发展理念转型 - 中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定位为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稳定发展期[1] - 强调内涵式发展 聚焦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 治理增效[2] 民生需求导向 - 将居民就业 教育 医疗 养老等核心诉求作为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重要依据[2]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解决住房品质问题[2] - 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 饮用水源地保护 新污染物治理等生态问题[2] 文化发展建设 - 在文化保护与传承 创新与融合中寻找平衡点[2] - 通过高质量文化产品 文化设施 文化空间 文化活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2] - 人民对优美人文环境 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的期待更加迫切[2] 多元主体参与 - 鼓励市民 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3] - 在城市规划 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充分吸纳民意[3] - 通过共建共治新模式使城市建设治理更贴合群众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