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以创新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9
其二,推动城市协同再加速,让创新活力更强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向 科技创新要动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 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这突出强调城市发展要善于"跳出本地看本地",在城市 群、都市圈的协同联动中找准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不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表明,推动邻近城市组团 式、网络化发展,实现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创新供需就近对接,有利于补齐产业链创新链短 板,也有助于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 江中游城市群的许多城市,在协同发展中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创新之路,依托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 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出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高 地。 在实践中,既要引导城市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错位发展,更要注重加强不同城市在区域产业创新协同 中的分工与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布局,推动区域内大中小 城市创新要素高效聚合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实现区域发展能级系统性跃升;引导城市群内部组团式发 展,构建 ...
壹图读懂|做好七篇大文章,山东这样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齐鲁晚报· 2025-09-18 12:29
会议核心内容 - 山东省召开城市工作会议 部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 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1] 结构优化规划 - 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 完善提升城市规划 增强济南青岛辐射带动能力 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联动发展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3] 动能转换方向 - 推进创新城市建设 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深化改革开放政策[3] 城市品质提升 - 建设宜居城市 持续改善居住条件 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3] 绿色转型措施 - 建设美丽城市 重点在降碳 减污 扩绿领域开展工作[4][5] 安全发展建设 - 构建韧性城市 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6][7] 文化传承发展 -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塑造特色城市风貌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8][9] 智慧治理体系 - 建设智慧城市 健全城市治理体系 完善城市智慧中枢 建强基层治理单元[10][11]
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南北转型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
解放日报· 2025-09-12 01:45
记者 王海燕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就本市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和"南北转型"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 会听取相关法治保障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参加。 "五个新城"建设和"南北转型"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大战 略部署。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讨论关于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和"南北转型"发 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近期,常委会组织赴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以及宝山区、金山 区开展了调研,实地了解区域规划、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布局、民生保障等领域建设发展情况, 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做好准备。 座谈会上,市发改委作了关于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和"南北转型"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属地区政 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介绍了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了意见建议。黄莉新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聚 焦"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 标,推动新城建设提质增能、南北转型提档升级,为上海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开新空间。 黄莉新 ...
【新华解读】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明确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 “好房子”和城市更新深度融合
新华财经· 2025-08-29 15:34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旨在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明确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并制定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两步走计划":2030年取得重要进展 2035年基本建成 [2][7] 城市体系优化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位列七大任务首位 旨在解决超大特大城市"过度拥挤""一城独大"及县域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3][4] - 通过城市群都市圈统筹超大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发挥县城作为城镇化"重要蓄水池"功能 [4] 宜居城市建设 - 系统推进"好房子"建设与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作为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的两大支柱 [5][6] - "好房子"建设可促进房地产供需深度适配 倒逼行业从追求速度规模转向注重品质功能服务配套 [6] - 城市更新通过盘活既有建筑和老旧街区 能激发经济活力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 [6] 行业发展影响 - 政策将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并提升交易活跃度 [6] - 完整社区建设通过完善配套提升居住环境 增强房地产项目价值与市场吸引力 [6]
中央明确城市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你的安居生活将有什么新变化?
贝壳财经· 2025-08-29 07:49
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8月28日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未来10至15年城市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 [1] - 文件是对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细化落实,系我国城市发展最高级别决策部署 [2][3][4] - 政策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对齐,现代化人民城市作为关键支撑需同步推进 [5][6] 城市建设目标与时间节点 - 设定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政策制度完善、人居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深化等具体目标 [7] - 明确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核心内涵强调"现代化""人民""城市"三要素,聚焦人的需求 [7] 住房领域重点部署 -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9][10]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9]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及老旧小区更新 [9][14] - 明确"好房子"非大房子或贵房子,需覆盖增量存量、普通改善、市场保障、租赁买卖等多类型住房 [10][11] 社区与城市更新体系 - 建设完整社区与创新型产业社区,完善嵌入式服务设施与便民生活圈 [9][12] - 形成"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街区-好城市"五位一体系统化推进体系 [10] - 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需推进专项规划、城市体检与更新一体化,促进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14] 实施机制与资源保障 - 城市更新需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协同机制 [14][16] - 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项目,建立合理收益分配机制 [16] - 房企需提升运营增值能力,构建"短期回笼+长期造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1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发布
央广网· 2025-08-29 01:58
政策指导框架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 [1]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1] - 以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1] 发展路径与重点方向 - 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1] -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 治理增效 [1] -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1] -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 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1] 战略目标规划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2] -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2] 实施重点领域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2] - 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 [2]
我国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北京商报· 2025-08-28 17:17
城市发展新阶段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1] - 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1] 城市体系优化 - 支持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3] - 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3] -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做强做精核心功能 疏解非核心功能 [3] - 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3] - 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3] - 推动中小城市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供给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3] - 调整扩大经济规模大 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和特大镇管理权限 [3] - 推动人口持续流出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3] 新动能培育 -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 - 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4] -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4]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4] -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齐短板提高水平 [4] -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4]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4] 投融资体系 -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4] - 统筹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和金融等资金渠道 [4] - 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补助 [4]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吸引规范社会资金参与 [4] - 稳慎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 [4] -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4] - 鼓励保险信托等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4] -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5] 对外开放 - 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优化开放环境和服务 [5] - 营造国际化城市生活空间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5] -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承担重大外事外交活动 吸引国际组织落户 [5] 生活空间建设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 [6] - 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6] -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6] -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6] - 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 加快建设完整社区 [6] - 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6] - 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 [6] - 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环境 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6] 文化发展 - 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整体保护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6] - 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活动 加强文物资源保护管理利用 [6] -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6] - 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 加强建筑设计管理 [6]
到2035年 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期货日报· 2025-08-28 16:12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1] - 发展目标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集约高效 特色发展 治理投入和统筹协调 [1] 城市发展目标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2] -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2] - 从7方面提出23项具体要求包括优化城市体系 培育新动能 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等 [2] 产业发展新动能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3]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3]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3] -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培育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等新消费场景 [3]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 - 统筹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和金融等资金渠道 [3] - 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补助 [3] -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鼓励保险 信托等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3] -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3]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 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 [4] - 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4] - 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 [4] - 建立工业园区集中供能体系 推动废水 余热 固废协同处置全覆盖 [4]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4]
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央重磅文件对外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8
城市发展新阶段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5][7]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5][7] 总体目标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政策制度完善 新旧动能转换 人居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推进 安全基础夯实 文化魅力彰显 治理水平提高 [5][8] -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5][8] 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构建组团式网络化城市体系 [9]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增长极 [10]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规模 疏解非核心功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0]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发展县域经济 [11] 新动能培育 - 因城施策增强发展动力 培育创新生态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 [12] -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改造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 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12] - 建立可持续投融资体系 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 强化中长期信贷和债券市场融资 [13] -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加强人居领域国际交流 [14] 住房与社区建设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进"好房子"建设 提升住房全链条服务水平 [15]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 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 [15] - 建设完整社区 完善嵌入式服务设施 构建便民生活圈 [15] 基础设施升级 -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加强系统集成 高效利用地下空间 [16] - 强化5G和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布局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6] - 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通勤效率 完善充电桩等便民设施 [16] 公共服务优化 -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 [16] - 加快适老化适儿化设施改造 扩大普惠养老和育幼服务供给 [16] - 优化教育资源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6] 绿色低碳转型 - 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 实施工业能效提升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 [17] - 发展绿色建筑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8] -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倡导绿色出行 [18] -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实施生态修复 健全公园绿道体系 改善空气质量 [18] 安全韧性提升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限制超高层建筑 增强消防能力 [19] - 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分级管控重大风险源 推进隐患排查 [19] - 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水平 建设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健全分级救治体系 [20] -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提升排水防涝水平 [20] 文化繁荣发展 - 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完善保护传承体系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21] -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强化规划管控 提升审美品位 体现中华美学 [21] -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公共文化空间 优化文化产品供给 [22] 治理能力提升 - 完善城市治理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和综合执法体制 [22] - 推动智慧化精细化治理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 完善城市数字底座 [23] - 加强社会治理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23]
经济日报:城市工作应更贴合群众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8-15 01:36
城市发展理念转型 - 中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定位为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稳定发展期[1] - 强调内涵式发展 聚焦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 治理增效[2] 民生需求导向 - 将居民就业 教育 医疗 养老等核心诉求作为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重要依据[2]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解决住房品质问题[2] - 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 饮用水源地保护 新污染物治理等生态问题[2] 文化发展建设 - 在文化保护与传承 创新与融合中寻找平衡点[2] - 通过高质量文化产品 文化设施 文化空间 文化活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2] - 人民对优美人文环境 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的期待更加迫切[2] 多元主体参与 - 鼓励市民 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3] - 在城市规划 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充分吸纳民意[3] - 通过共建共治新模式使城市建设治理更贴合群众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