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收购

搜索文档
彪马又要卖了,安踏李宁还会出手吗?
36氪· 2025-08-27 00:07
核心观点 - 法国皮诺家族考虑出售其持有的29%彪马股权 潜在买家包括安踏体育和李宁集团等 消息刺激彪马股价单日暴涨20% 创2001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1] - 彪马当前市值仅31.81亿欧元 较4年前最高位下跌超80% 较2018年初分拆时跌去约六成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2][5] - 中国运动品牌安踏和李宁具备收购实力和国际化意愿 但需评估整合挑战和市场环境 [9][10][11] 彪马估值与股权结构 - 以当前股价21.54欧元计算 彪马市值约31.81亿欧元 收购29%股权需约9亿欧元 考虑溢价后交易金额可能在10亿-15亿欧元区间(约83亿-125亿人民币) [5] - 控股51%股份的理论最低成本约为16亿欧元(约133亿人民币) [5] - 皮诺家族通过Artémis持有29%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开云集团保留9.8%股份 公众持股超61% [5] - 2018年开云集团分拆彪马时 将70%股份分配给股东 使流通股比例从14%升至55% [4] 彪马经营困境 - 2025年7月发布盈利预警 预计全年营业利润出现亏损(原预测盈利4.45亿-5.25亿欧元) 销售额可能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北美市场库存高企需求减弱 叠加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约8000万欧元额外成本 [7] - 过度依赖折扣渠道清理库存 严重损害品牌价值 频繁更换CEO导致战略连续性不足 [7][8] - 2024年4月CEO Arne Freundt离职 新任CEO Arthur Hoeld推出紧缩措施 包括裁员500人 [8] 潜在收购方分析 - 安踏集团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7.41亿元 自由现金流132.54亿元 曾于2019年以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 [9] - 李宁公司2025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17.98亿元 通过非凡领越等平台收购堡狮龙和Clarks部分股权 [10] - 两家公司均未对收购传闻进行实质性确认 安踏表示"不对市场传闻评论" 李宁称未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 [11] 行业背景与战略价值 - 体育用品行业前景不确定性增加 但所有权变更可能为彪马带来战略转型契机 [4] - 彪马年营收接近100亿美元 在足球、赛车、跑步等领域具备产品实力和赞助资源 [6][11] - 收购彪马可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国际化跳板 但需应对地缘政治和关税风险 [11] - 皮诺家族控股公司Artémis总债务截至2024年底升至267亿欧元 出售非核心资产有助于回笼资金 [8]
业绩不振 彪马待价而沽
北京商报· 2025-08-26 14:43
核心观点 - 德国运动品牌彪马因业绩持续下滑和市值缩水 其大股东皮诺家族正接触潜在买家 包括安踏 李宁等中国公司 美国公司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 公司面临非头部品牌的生存困境 市场关注潜在买家能否复制类似始祖鸟的转型成功案例 [1][6][10] 股东动态与市场反应 - 皮诺家族通过控股公司Artémis持有彪马29%股份 已聘请顾问并与潜在买家进行初步接触 [6] - 受出售消息影响 彪马股价一度飙升20% 创2001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当前市值约32亿欧元 [6] - 过去12个月彪马股价累计下跌50% 主因运动装备需求疲软和美国关税担忧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4%至88.17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 [7] - 2023年销售额增长6.6%至86.017亿欧元 净利润下降13.7%至3.049亿欧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仅微增0.1%至20.7亿欧元 净利润大幅下滑至50万欧元 [8] - 公司预计2025年将出现亏损 并下调全年销售预期 经汇率调整后销售额预计下降至少10% [8] - 此前2025年息税前利润指引4.45亿-5.25亿欧元已被撤销 [8] 区域与产品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亚太地区销售额下滑4.7%至4.305亿欧元 其中大中华区销售额下降17.7% [8] - 分产品看:鞋类销售额增长2.4%至11.86亿欧元 服装销售额下降1.5%至5.94亿欧元 配饰销售额下降5.7%至2.96亿欧元 [8] 行业对比 - 2024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约1472亿美元 同比增长5% [6] - 竞争对手2024年营收增速:阿迪达斯12% 昂跑33.2% 亚玛芬体育18% Lululemon10% 安踏13.6% 均高于彪马的4.4% [6][7] - 头部企业规模对比:耐克2025财年营收463亿美元 阿迪达斯2024年销售额236.83亿欧元 彪马88.17亿欧元 [8] 管理层与运营调整 - 前CEO阿恩·弗伦特因品牌战略执行分歧于2025年4月被解雇 [9]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宣布全球裁员500人 计划在二季度结束前完成 [9] 潜在买家与战略价值 - 安踏和李宁被列为潜在收购方 但两家公司均未对市场传闻置评 李宁强调专注于自身品牌发展 [10] - 安踏具备多品牌收购整合经验 曾成功运作FILA 迪桑特 可隆体育及亚玛芬体育(含始祖鸟品牌) [10] - 始祖鸟被安踏收购后通过高端化定位和渠道优化实现快速增长 2024年亚玛芬体育收入同比增长17.8%至51.83亿美元 [11] - 彪马可能看重安踏和李宁在大中华市场的渠道与影响力 [10]
彪马出售,安踏、李宁或不想接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9:39
核心观点 - 彪马主要股东皮诺家族评估出售其29%股份 潜在买家包括安踏和李宁等中国体育用品公司 但两家公司对收购彪马兴趣有限 [1] - 李宁明确表示坚持单品牌战略 未就收购彪马进行实质性谈判 [1] - 安踏虽实行多品牌战略 但彪马可能不在优先收购行列 [2][18] 彪马运营状况 - 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6%至86.017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13.7%至3.049亿欧元 [4] - 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4%至88.2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 [4] - 2025年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2.0%至19.422亿欧元 其中EMEA地区下降3.1%至7.717亿欧元 美洲地区下降0.5%至7.799亿欧元 亚太地区下降2.9%至3.905亿欧元 [6] 中国市场表现 - 耐克2025财年第四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1%至14.8亿美元 [7] - 李宁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4亿元 [8] - 李宁管理层承认线下客流减少带来压力 竞争加剧 下半年面临更大挑战 [8] 安踏收购战略 - 实行"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 2009年以来完成多项收购包括FILA、迪桑特、可隆体育、亚玛芬体育等 [11] - 2025年1月以500亿韩元(约2.64亿元人民币)购入Musinsa约1.7%股份 4月以2.9亿美元100%控股狼爪品牌 [11] - 2024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3.6%至708.26亿元 亚玛芬收入同比增长17.8%至51.83亿美元 [12] - 2025年一季度亚玛芬营收14.73亿美元(固定汇率同比增长26%) 调整后营业利润2.32亿美元(同比增长79%) [12] 品牌运营案例 - 始祖鸟在被安踏收购后实现快速增长 2020年至2022年全球收入CAGR超30% [13] - 2019至2022年始祖鸟中国流水CAGR达58% 2021-2022年大中华区坪效1251美元(北美地区622美元) [13] 潜在收购障碍 - 彪马定位与安踏旗下FILA存在竞争关系 [15] - FILA 2024年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6.1%) 但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低单位数 [16] - 安踏集团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至62.2% 主因价格战压力 [16]
彪马出售,安踏、李宁或不想接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 彪马主要股东皮诺家族考虑出售所持29%股份 潜在收购方包括安踏和李宁等中国体育用品公司[1] - 李宁公司明确表示坚持单品牌战略 未就收购传闻进行实质性谈判或评估[1] - 安踏集团采取多品牌战略 但收购彪马存在与现有品牌FILA的定位冲突[1][13] - 彪马面临运营困境 2025年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19.422亿欧元[3][6] - 中国运动品牌市场整体承压 耐克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1% 李宁净利润同比下降11%[6] 彪马运营状况 - 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6%至86.017亿欧元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3.7%至3.049亿欧元[5] - 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4%至88.2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5] - 2025年二季度EMEA地区销售额下降3.1%至7.717亿欧元 美洲地区下降0.5%至7.799亿欧元[6] - 亚太地区销售额下降2.9%至3.905亿欧元 主因大中华区持续疲软[6] 李宁公司战略 - 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核心发展战略 专注于李宁品牌成长[1]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4亿元[6] - 采取"该攻的攻、该控的控、该调的调"策略 严格控制库存风险维持库销比在4个月[7] - 线下客流同比减少带来业务压力 三季度市场挑战超出预期[7] 安踏集团收购策略 - 推行"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 2009年收购FILA大中华区经营权[10] - 2019年完成对亚玛芬体育收购 包含始祖鸟等品牌 2024年亚玛芬收入同比增长17.8%至51.83亿美元[11] - 2025年1月以500亿韩元(约2.64亿元人民币)购入Musinsa约1.7%股份 4月出资2.9亿美元100%控股狼爪品牌[11] - 通过零售和供应链系统优势提升品牌价值 始祖鸟大中华区坪效达1251美元显著高于北美地区[12] 市场环境分析 - 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竞争加剧 各品牌均面临价格战压力[6][13] - 安踏集团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至62.2% FILA品牌销售额存在波动[13] - 安踏曾传闻收购锐步品牌但遭否认 彪马与FILA存在定位重叠可能影响收购优先级[13]
被传收购彪马,安踏、李宁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8-26 05:13
市场传闻与公司回应 - 市场传言法国皮诺家族考虑出售其持有的29%彪马股份 并已联系安踏体育和李宁公司等潜在竞标者 [1] - 安踏集团回应称不评论市场传闻 李宁公司表示专注于自身品牌发展且未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 [1] - 传闻导致彪马股价一度大涨20% 创2001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 公司最新市值约32亿欧元(约266亿元人民币) [1] 彪马股权结构与历史 - 皮诺家族为法国奢侈品公司开云集团持有人 旗下拥有古驰和巴黎世家等品牌 [1] - 彪马为德国运动品牌 成立于1948年 皮诺家族于2007年开始收购股份并增持成为控股股东 [1] 彪马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增长4.4%至88.17亿欧元 但增速落后于阿迪达斯(12%)、昂跑(33.2%)、亚玛芬体育(18%)和Lululemon(10%) [2]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 [2]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经汇率调整后下降2.0%至19.42亿欧元 低于市场预期 [2] - 2025年第二季度调整后息税前亏损1320万欧元 净亏损达2.47亿欧元 [2] 彪马经营状况与管理层变动 - 公司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5年将出现亏损 并撤销此前4.45亿-5.25亿欧元的EBITDA指引 [2] - 销售疲软及美国关税对毛利润的冲击是业绩下调主因 [2] - 2024年4月任命前阿迪达斯高管Arthur Hoeld出任CEO 2025年7月31日任命Andreas Hubert为首席运营官 自9月1日生效 [2] 潜在竞标者品牌布局 - 安踏旗下拥有斐乐、迪桑特、可隆体育等国际品牌 今年以2.9亿美元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 [3] - 李宁公司除核心品牌外 还拥有乒乓球品牌红双喜和户外品牌艾高 [3]
报喜鸟“未报喜”,费用激增上半年净利暴跌四成,吴志泽父女大比例分红惹争议
大众日报· 2025-08-19 07: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3.9亿元,同比下降3.6% [2][3] - 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7% [2][3] - 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46.6% [2][3] - 第二季度业绩加速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1.4%,扣非净利润亏损134万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1.92%至9465万元 [3][11] 品牌营收分化 - 主品牌报喜鸟营收同比下降9.6%至6.995亿元 [7][8] - HAZZYS品牌营收同比增长8.37%至9.316亿元 [7][8] - 乐飞叶品牌营收同比增长20.48%至1.825亿元 [7][8] - 宝鸟品牌营收同比下降22.53%至3.926亿元 [7][8]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15%至10.556亿元,其中房租费大幅增长70.73% [9][11] - 管理费用同比大涨26.87%至2.257亿元 [9][11]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85% [9][11]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1.28%至3725万元 [11] 资产与运营状况 - 存货余额达1.26亿元,其中3年以上库龄存货5688.94万元 [11] - 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71天 [11]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352.61万元 [4] - 线下门店净减少6家至1809家,其中直营店减少14家 [8] 股东结构与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吴志泽及女儿吴婷婷合计持股38.1% [13][14] - 2021-2023年累计分红超15亿元,分红率最高达127.24% [15] - 董事吴利亚减持46.875万股,套现超180万元 [16][17][18] - 吴志泽低价定增方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 [15] 战略布局 - 完成收购美国户外品牌Woolrich全球(欧洲除外)知识产权 [12] - 新工业园投入使用导致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增加 [9][11] - 公司加强与国际咨询机构合作,品牌收购导致无形资产摊销增加 [9][11]
报喜鸟股价微涨0.79% 上半年净利润下滑42.66%
金融界· 2025-08-15 20:1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报喜鸟股价报3.8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79% [1] - 当日成交量为167361手,成交金额达0.64亿元 [1] - 盘中最高触及3.86元,最低下探至3.81元,振幅为1.31%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服装业务,旗下拥有多个品牌 [1] - 在全国拥有1809家线下门店,其中直营店837家,加盟店972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下降3.6% [1] - 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下降42.66% [1] - 广告宣传费达1.38亿元,同比增长8.85% [1] 战略动态 - 完成了WOOLRICH品牌知识产权的收购,进一步丰富了品牌矩阵 [1] 公司治理 - 8月14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杨芳为第九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 [1] - 杨芳曾担任公司第六届、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 [1]
左手锐步右手MUSINSA?安踏多品牌布局为何“绯闻”不停
36氪· 2025-08-13 11:19
安踏与锐步的收购传闻 - 安踏与锐步的收购传闻被广泛报道,但安踏方面回应"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未否认也未承认 [1][4] - 锐步母公司ABG集团明确否认出售传闻,声明目前或未来均无剥离计划,并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球零售额100亿美元 [4] - 锐步被ABG收购时交易金额达25亿美元,当时安踏集团年营收493.3亿元,李宁营收225.7亿元 [2] 安踏与MUSINSA的合作模式 - 安踏与韩国时尚电商MUSINSA以合资公司形式合作,MUSINSA持股60%并掌握经营权,安踏持股40% [7] - 合作架构显示安踏缺乏经营话语权,目前处于投资阶段,尚未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7] 安踏多品牌战略布局逻辑 - 2009年收购FILA弥补高端品牌与时尚板块空白,现已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8] - 2016-2017年与迪桑特、可隆成立合资公司,填补专业运动与户外运动市场空白 [8] - 2023年收购狼爪品牌,完善高端专业户外装备产品线,与偏向户外生活的可隆形成差异化布局 [8] - 收购战略旨在弥补区域权益限制(仅获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权益)和防范合作变数风险 [8] 潜在收购标的的战略价值 - 锐步在健身、女子篮球和高尔夫领域的产品优势可弥补安踏产品线空白 [10] - 锐步可帮助安踏构建高端产品线与耐克、阿迪达斯竞争 [10] - MUSINSA的设计能力可弥补本土运动品牌美学短板,可能通过联名合作拓展女性运动市场 [11] - MUSINSA作为时尚电商独角兽,其设计优势可与安踏在体育领域形成协同 [11] 全球化扩张战略考量 - 通过收购获取市场渠道、完善产品线并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快速切入新兴领域的方式 [12] - 需避免品牌同质化导致的内部资源竞争和管理压力,参考李宁、特步及阿迪达斯收购锐步未达预期的案例 [14] - 应转向战略协同型收购而非规模扩张,重点补充健身、女性运动等细分赛道,长期需提升自有品牌技术壁垒与全球化运营能力 [14]
安踏“疯狂扫货”背后,丁世忠兄弟身家四年缩水459.6亿
商业洞察· 2025-08-10 09:23
核心观点 - 安踏体育近期传闻可能收购美国运动鞋品牌锐步,但公司未予置评 [4] - 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收购(如FILA、亚玛芬体育、狼爪等)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推动营收增长至708.26亿元(2024年+13.58%)[7][9][10] - 创始人丁世忠、丁世家财富从2021年1169.7亿元峰值缩水至2025年710.1亿元,反映公司潜在经营压力 [16][17] - 公司面临毛利率下滑(主品牌54.5%、FILA 67.8%、其他品牌72.2%)、流动负债激增(285.93亿元+38.86%)及品牌整合挑战 [19][20] 收购战略与品牌发展 - 2009年以6亿港元收购FILA大中华区业务,通过定位高端运动时尚使其营收从亏损增至2021年218亿元,门店从50家扩张至2000家 [7] - 2019年联合财团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含始祖鸟等品牌),后者2024年独立上市并贡献377.52亿元收入 [9][13] - 2024年2.9亿美元收购德国狼爪品牌,填补户外产品线空白,形成全场景覆盖 [9] - 当前品牌矩阵包括安踏、FILA、迪桑特、可隆等,其他品牌营收增速达53.7%(2024年106.78亿元)[9][10]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集团总营收1085.78亿元(含亚玛芬),成为全球第三大体育用品集团,接近2015年营收10倍 [13] - 主品牌与FILA合计贡献84.9%营收(335.22亿元+10.6%、266.26亿元+6.1%)[10] - 现金及等价物减少25%至113.9亿元,借贷同比激增114.79%至85.83亿元 [19] - 各品牌独立运营导致协同困难,缺乏统一数据中台影响整合效率 [20] 全球化与品牌挑战 - 主品牌海外认知度显著低于耐克、阿迪达斯,尚未建立国际品牌印记 [21] - 失去中国奥委会合作(2025-2028年由李宁接手),影响品牌曝光 [16] - 高端品牌与大众品牌渠道冲突,营销资源分配不均 [19]
ABG否认出售锐步给安踏;千名GUCCI员工威胁罢工;Crocs股价大跌30%|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10 07:26
ABG否认出售锐步给安踏 - ABG否认出售锐步给安踏的传闻 表示目前或将来都不会计划剥离锐步 [3] - 锐步拥有130年历史 2006年被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收购 但业绩不振成为财务包袱 2021年被剥离 [4] - 2022年ABG以25亿美元收购锐步 2023年全球零售额超50亿美元 目标2027年达100亿美元 [5] 古驰员工劳资纠纷 - 古驰意大利约1000名零售和物流员工因福利奖金问题威胁罢工 工会宣布进入"骚乱状态" [6] - 古驰近年销售额下滑 开云集团寄希望于新任CEO卢卡·德·梅奥扭转局面 [6] - 古驰与Armani、Loro Piana、Dior、Valentino等品牌近期均陷入劳工丑闻 [7] Crocs股价暴跌 - Crocs预计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9%-11% 股价暴跌29.2% 创近三年新低 [8] - 美国消费者减少非必需品支出 潮流回归功能与运动风格 Nike与adidas重获关注 [8] - Crocs收购HEYDUDE品牌计提7亿美元商誉减记 二季度净亏损近5亿美元 [8] - 关税上涨将使2025年下半年增加4000万美元成本 全年高达9000万美元 [8] On昂跑与Zendaya联名 - On昂跑与Zendaya推出"Be Every You"联名系列 包含服装和Cloudtilt Moon休闲运动鞋 [11] - 系列展示飞行员夹克、运动紧身连体衣、运动夹克与短裤套装等新品 [11] 施华洛世奇与茉莉奶白跨界合作 - 施华洛世奇与茉莉奶白推出秋日限定合作 基于Idyllia Florere系列中国特别款设计 [12] - 活动推出「针王葡萄」系列茶饮 并有限定贴纸、睡眠眼罩、冰箱贴等周边 [12] 爱马仕新款唇膏 - 爱马仕推出Rouge Brillant Silky丝润晶透唇膏 含14款常规色与3款限量色 [15] - 唇膏管由Pierre Hardy设计 支持可替换芯 可搭配专用皮套 [15] 宜家中国入驻京东 - 宜家中国8月8日在京东开设官方旗舰店 覆盖168个品类6500余种产品 [17] - 2023年宜家中国营收降5.5% 净利润降46.5% 销售额从120.7亿降至111.5亿 [17] 瑞士钟表业高关税 - 瑞士钟表出口美国被征收39%关税 美国市场占瑞士钟表出口16% [18] - 2024年瑞士钟表对美进口额近39亿瑞士法郎 [18] 拉夫劳伦中国增长 - 拉夫劳伦中国收入增长30% 亚洲和欧洲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9] - 公司上调年度指引 预计销售额实现低个位数至中个位数增长 [19] Forever 21重返中国 - Forever 21与上海橙迪贸易合作 升级中国市场业务 已入驻小红书 [20] - 近期在上海地铁大规模投放广告 [20] 威富集团业绩 - 北面品牌增长5%至5.57亿美元 亚太区营收增长16% [21] - Vans营收降15%至4.98亿美元 威富集团亏损5600万美元 [21] 安踏与Musinsa合作 - 安踏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 安踏持股40% Musinsa持股60% [22] - Musinsa计划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逾100家门店 首店将于四季度落地上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