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配送
icon
搜索文档
为了“即时配送”,亚马逊要跟沃尔玛“打一架”
虎嗅· 2025-08-15 11:31
我们此前提及,8月13日,亚马逊表示客户可购买生鲜杂货并享受当日送达。扩展服务已覆盖1000多个 城市,计划在年底前扩展至美国2300多个城市。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分析师Doug Anmuth等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到今年年底,亚马逊的生鲜 当日达(Same-Day)配送服务覆盖范围将从目前的1000多个城市翻倍至2300多个城市,Prime会员25美 元以上订单免费配送。 报告预计,这一杂货扩张计划加上低价格、领先的商品选择规模和快速配送速度,将支持亚马逊在面临 沃尔玛等竞争对手加剧竞争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其在美国电商市场的领先优势。 瞄准低渗透率的生鲜赛道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李笑寅,原文标题:《不止中国在打,亚马逊也盯上了"即时配送",要 跟沃尔玛"打一架"》,头图来自:AI生成 亚马逊加码美国本土"即时配送",正面硬刚沃尔玛。 沃尔玛约60%的美国销售额来自杂货业务,这使其在电商领域的扩张颇具成效。然而,亚马逊正试图通 过组合拳夺回失地。根据第三方机构Profitero的数据,亚马逊已连续八年成为美国日常必需品领域价格 最低的零售商。 摩根大通认为,亚马逊的低价策略、领先的商品选择和规模, ...
不止中国在打,亚马逊也盯上了“即时配送”,要跟沃尔玛打一架
华尔街见闻· 2025-08-15 08:54
亚马逊生鲜配送业务扩张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底前将生鲜当日达服务覆盖范围从1000多个城市翻倍至2300多个城市 [1] - Prime会员25美元以上订单可享受免费配送服务 [1] - 此次扩张是公司更广泛物流投资的一部分 计划投资40亿美元到2026年将乡村配送网络扩大两倍 新增200多个配送站 [3] 美国杂货零售市场概况 - 消费品及杂货是美国最大的零售类别 占调整后零售总额约43% [2] - 线上渗透率仅为15%左右 为电商平台提供广阔增长空间 [2] - 沃尔玛约60%的美国销售额来自杂货业务 [4] 亚马逊杂货业务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公司在美国杂货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 约占美国总商品交易额20%以上 [3] - 自2017年收购Whole Foods以来销售额增长40%以上 [3] - 重新设计的Amazon Fresh门店顾客月均消费额增长20%以上 [3] 市场竞争格局 - 沃尔玛2024年实现美国电商市场份额80个基点的同比增长 超过亚马逊65个基点的增幅 [4] - 亚马逊已连续八年成为美国日常必需品领域价格最低的零售商 [4] - 预计到2024年底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场份额将增长140个基点至47% 沃尔玛预计增长100个基点至8% [4] 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 第二季度运输成本同比增长6% 远低于12%的订单量增速 [4] - 预计第三季度北美运营利润率达7.6% 同比增长170个基点 [4] - 预计2025年运营利润率达7.7% 同比增长130个基点 [4] 对第三方平台的影响 - Instacart平台拥有超过1800个零售品牌 为600多个零售品牌提供企业级店面技术支持 [5] - 在客单价超过75美元的订单中 Instacart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 [5] - 亚马逊的免费配送服务可能侵蚀Instacart的小额"补货"型订单 [5] 行业长期发展前景 - 电商巨头推动杂货线上化进程可能加速消费者习惯养成 [6] - Kroger Costco和Albertsons等与Instacart合作的大型零售商可能受益 [6] - 第三方即时配送市场的整体规模有望扩大 [6]
天彩控股(03882)正与多家顶流互联网线上商超及拥有线上平台的大型实体连锁商超,进行接近最后阶段的洽谈
智通财经网· 2025-07-21 14:33
新业务板块概述 - 公司推出商超智慧全链资料即时配送系统服务新业务板块,涵盖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多项业务合作 [1] - 业务模式包括提供电动配送车辆、新能源电池、充电设备及智慧管理软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2] 商超合作进展 - 与多家顶流互联网线上商超及大型实体连锁商超进行最后阶段洽谈,将在中国部分区域分配即时零售配送业务 [2] - 合作商超将使用公司提供的即时配送系统服务,包括车辆、电池、充电设备及智慧管理软体 [2] 智慧管理软体 - 已与独立软件开发公司签订授权合同,覆盖中国所有区域,提供基于SaaS平台的车队管理系统 [3] - 系统功能包括AI调度、轨迹记录、能耗管理、骑手行为分析、电子防盗围栏及自动化结算等 [3] - 骑手通过网上平台租用车辆及配件,支付月租金及充电费,同时从配送平台收取服务费 [3][4] 物流硬体布局 - 已签订采购合同,总金额人民币2000万元,采购3200套电动配送车辆及相关配件(含电池及充电设备) [5] - 车辆及配件符合公司规定的功能、品质和安全规格,供骑手租用 [5] 融资安排 - 正与多家融资租赁公司深入洽谈,待车辆完成政府登记后提供金融租赁安排 [6] 市场前景与战略意义 - 商超即时配送系统服务被视为蓝海市场,尤其受益于国内生鲜电商快速扩张 [6] - 新业务将拓宽及多元化公司业务,增加收入来源 [6]
SPIR:预计32140大圆柱2025全年出货量将达1.88亿只
起点锂电· 2025-07-08 10:36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聚焦两轮车换电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 [2] - 主办单位为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活动将于2025年7月11日在深圳举办 [2] - 参与企业包括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等两轮车厂商,以及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电池供应商 [2] 32140大圆柱锂电池市场数据 - 2024年32140大圆柱锂电池出货量达1.5亿只(7.19GWh),同比增长15.7% [2] - 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4200万只,同比增长16.2%,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1.88亿只(9.0GWh) [2][6] - 2030年中国32140圆柱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达3.63亿只(17.4GWh) [2] 32140大圆柱锂电池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户外活动普及及便携式储能对大容量需求提升 [2] - 即时配送市场扩大及两/三轮车换电渗透率提高 [2] - 锂电池技术进步及价格下降,有望替代铅酸电池 [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较高,第一梯队为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比新能源,2025Q1合计占比55.0% [6] - 第二梯队包括创明新能源、保力新、佳士凯新能源等企业 [6] 技术发展动态 - 大圆柱锂电池技术发展受政策影响,如大而美法案限制中国电池企业技术授权 [9] - 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天赐材料、永太科技存在技术纠纷 [9] - LG新能源Q2业绩预计大幅增长 [9]
即时零售大爆发!顺丰同城、闪送们能否分得一杯羹
搜狐财经· 2025-06-27 07:36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业务上线4个月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入驻品质餐饮门店超150万家,全职骑手突破12万人 [3]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阿里巴巴将饿了么合并入电商事业群以集中资源推动业务 [3] - 美团计划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小象超市将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供应链延伸至200个优质农产区,闪购品类扩充至3C家电、生鲜等 [3] 互联网巨头战略布局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体验外卖配送并为业务造势,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与CEO吴泳铭现身饿了么工区参与淘宝闪购周会 [4] - 京东物流推出"秒送仓"服务,采用共享前置仓+自营配送模式,实现核心区域订单30分钟内送达,降低商家入场门槛 [8][9] - 京东物流招募全职骑手并设立副站长岗位,强化配送专业化管理 [7][8] 第三方即时配送企业机会 - 顺丰同城认为即时零售将进入非餐领域爆发期,预计3年后外卖+即时零售日单量将超过电商单量 [11] - 淘宝闪购非餐饮订单同比增长179%,显示消费习惯向全品类即时配送迁移 [11] - 顺丰同城聚焦全场景定制化运力,覆盖商超、医药等垂直品类,通过顺丰生态构建"仓储+转运+配送"一体化供应链 [11] - 公司差异化优势包括服务多平台商家的私域需求、科技调度骑手体系、承接中小商家订单形成多元生态 [12]
GMV接近300亿!美团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小象超市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附即时零售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24 03:09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扩张 - 公司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 旗下小象超市将扩大至所有一二线城市 并计划覆盖全国200个优质县级农产区 如寿光 恩施 南通等核心产区 [2] - 小象超市海外版Keemart于2025年6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测试上线 后续将向其他地区扩展 [2] - 小象超市SKU已突破1万 接近传统线下超市规模 2024年GMV接近300亿 超越叮咚买菜(255亿) 逼近朴朴超市(超300亿) 达到盒马(超590亿)的一半 [2] 即时配送行业现状 - 即时配送以"快速响应 即时送达"为核心特点 配送时间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以内 推动了生鲜 餐饮 医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3] - 2016-2020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量从46亿件增长至210亿件 用户规模从1.24亿人增长至5.06亿人 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6% [3] -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堪忧 叮咚买菜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率仅0.1% 小象超市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仅一线城市实现盈利 [3] 行业成本与盈利挑战 - 成本差异显著 达达快送单票成本为4.3元/单 叮咚买菜高达12.7元/单 主要由于模式差异与骑手配送效率差异 [6] - 叮咚买菜采用自营前置仓模式 需承担选址 租赁 改造 设备 人工等全链条成本 履约成本包含"送"和"仓"两部分 [6] - 即时配送核心痛点包括配送时效 商品损耗 骑手成本 生鲜冷链物流成本高昂 用户对配送时效容忍度极低 [9]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市场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平台需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比拼 [9] - 公司通过"源头直采"优化供应链 数字化提升配送效率 SKU扩展满足多元化需求 计划覆盖200个县级农产区以降低中间成本 [9] - 即时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足3% 替代效应显现 部分线下商超和传统电商订单被分流 [9] 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即时零售战略是规模与效率的平衡术 小象超市扩张旨在抢占市场份额和提升用户粘性 80%即时零售用户为高频消费者且客单价显著高于传统电商 [10] - 行业未来取决于技术突破 模式创新和消费习惯变迁 技术如无人机配送 智能仓储 大数据预测等正在重塑行业规则 [10] - 不同企业探索不同模式 包括"平台+自营" "仓店一体" "前置仓+社区团购"等 行业需等待消费习惯质变才能真正成为主流 [10]
拼多多将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快讯· 2025-06-23 01:19
业务拓展 - 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1] - 该尝试旨在提升平台履约时效并改善消费者体验 [1]
达达被京东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即时零售将成京东流量新抓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15:09
私有化交易完成 - 达达集团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 与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合并 成为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全资子公司 母公司由京东集团全资持有 [1] - 达达将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 已请求纳斯达克自2025年6月17日起暂停其美国存托凭证交易 [1] 公司发展历程 - 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 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 2019年更名为达达集团 202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成为中国赴美上市"即时零售第一股" [3] - 上市后受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长 用户激励及人员成本上升拖累 公司持续亏损 近两年高管职位频繁变更 [3] 京东与达达的战略整合 - 京东为强化即时零售及配送能力 2021-2022年增持达达股份 2024年5月达达全面融入京东生态 整合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 推出新品牌"京东秒送" [4] - 2024年9月京东收购沃尔玛持有的达达股份 对达达持股比例增至63.2% [4] - 2025年2月京东以每股ADS 2.0美元对达达发起私有化要约 估值达5.2亿美元 [5] 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达达活跃骑手在2023年底超120万 但面临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闪送等平台竞争 [4] - 2024年达达总收入96.64亿元 同比下降8% 净亏损20.39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4.14% 2017-2023年累计亏损超130亿元 [4] - 京东外卖业务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餐厅超150万家 全职骑手突破12万人 [5] 京东外卖业务战略价值 - 外卖是京东秒送下的重要业务门类 运力主要来自达达秒送 [5] - 京东CEO表示外卖业务可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 加强用户活跃度 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价值 [5] - 外卖业务对京东平台流量和新用户拉动作用显现 提升整体流量转化率 [5]
美团-W(3690.HK):积极应对外卖竞争 静待长期价值释放
格隆汇· 2025-05-28 18:34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Q1营收866亿元(YoY+18%,QoQ-2%),营业利润106亿元(YoY+103%,QoQ+58%),净利润101亿元(YoY+87%,QoQ+62%),Non-GAAP EBITDA 123亿元(YoY+52%,QoQ+7%),Non-GAAP归母净利润109亿元(YoY+46%,QoQ+11%)[1] - 营收高于市场一致预期,核心本地商业及新业务营收同比稳健增长[1] - 营业利润及经调整净利润大幅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主因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同比改善,新业务亏损同比显著收窄[1] 核心本地商业 - 2025Q1核心本地商业营收同比增长18%至643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9%至135亿元,超过彭博一致预期的122亿元[2] - 配送服务收入增长主因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增加及补贴扣除项减少,佣金及广告收入增长分别由交易金额及在线营销活跃商家数增加驱动[2] - 预计2025Q2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速环比放缓,经营利润将同比下降显著[2] 餐饮外卖业务 - 2025Q1外卖单量同比增长9.3%,通过拼好饭、品牌卫星店、神抢手等模式丰富供给并提高性价比[2] - 截至2025Q1末,超480个品牌推出超3000家品牌卫星店[2]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推动餐饮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2] 美团闪购业务 - 2025Q1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90后消费者占比三分之二,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3] - 闪电仓数量及订单占比持续上升,尤其在低线市场[3] - 2025年4月发布"美团闪购"品牌,峰值日活跃用户数接近650万,95后用户占比超50%[3] 到店酒旅业务 - 2025Q1到店酒旅营收同比增长20%,年活跃商户数同比增长超25%[3] - 持续拓展品类和服务供给,低线市场交易量加速增长[3] - 酒旅业务深化商家合作,增加高性价比供给并升级会员权益[3] 新业务及其他 - 2025Q1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9%至222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至23亿元(2024Q1亏损28亿元),经营溢利率-10%(YoY+5pct)[4] - 亏损率改善主因零售业务经营效率提高,部分被海外业务成本增加抵销[4] - Keeta在香港成为最大外卖平台,在沙特覆盖全部9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计划未来五年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3,873/4,477/5,106亿元,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409/547/676亿元[5] - 目标市值8302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136元人民币/148港元[5]
美团-W(03690):W(3690)2025Q1财报点评:积极应对外卖竞争,静待长期价值释放
国海证券· 2025-05-28 11: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餐饮外卖业务增长稳健,外卖单量同比增长9.3%,公司通过多种模式提升用户粘性和购买频次,为中小商家提供扶持并将投入1000亿元推动行业发展 [7] - 2025Q1美团闪购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多个消费品类显著增长,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闪电仓建设持续推进,4月发布品牌有望加强用户心智 [7] - 2025Q1到店酒旅业务表现亮眼,年活跃商户数同比增长超25%,营收同比增长20%,公司拓展品类和服务供给,到店业务在低线市场增长强劲,酒旅业务深化商家合作 [8] - 2025Q1营收高于市场一致预期,核心本地商业及新业务营收同比稳健增长,营业利润及经调整净利润大幅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主因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改善,新业务亏损收窄 [7] - 2025Q1核心本地商业营收同比增长18%至643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9%至135亿元,预计2025Q2收入同比增速环比放缓,经营利润同比显著下降 [7] - 2025Q1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9%至222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至23亿元,经营溢利率-10%,全球业务拓展方面,Keeta在香港、沙特市场表现良好,宣布进入巴西市场并计划投入10亿美元 [10] - 长期看好公司在即时配送领域的核心壁垒以及海外拓展打开增长空间,但考虑行业竞争加剧、短期海外业务投入加码,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为3,873/4,477/5,106亿元,Non - GAAP归母净利润为409/547/676亿元,给予2025年目标市值8302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136元人民币/148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0][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体业绩表现 - 业绩总览:2025Q1实现营收866亿元(YoY + 18%,QoQ - 2%),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854亿元,营业利润106亿元(YoY + 103%,QoQ + 58%),净利润101亿元(YoY + 87%,QoQ + 62%),Non - GAAP EBITDA 123亿元(YoY + 52%,QoQ + 7%),Non - GAAP归母净利润109亿元(YoY + 46%,QoQ + 11%),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97亿元 [11] - 费用情况:2025Q1研发费用率6.7%(YoY - 0.2pct,QoQ + 0.5pct),同比稳定;销售及营销费用率18.0%(YoY - 1.0pct,QoQ - 1.6pct),费率同比下降因营销效率提升;一般及行政费用率3.0%(YoY - 0.1pct,QoQ - 0.3pct),同比稳定 [12] - 利润率情况:2025Q1毛利率为37.4%(YoY + 2.4pct,QoQ - 0.3pct),同比提高因成本效率改善;经营利润率为12.2%(YoY + 5.1pct,QoQ + 4.6pct),净利润率为11.6%(YoY + 4.3pct,QoQ + 4.6pct) [15]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长期看好公司在即时配送领域的核心壁垒以及海外拓展打开增长空间,但考虑行业竞争加剧、短期海外业务投入加码,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预测为3,873/4,477/5,106亿元,Non - 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09/547/676亿元;根据SOTP估值法,给予2025年美团合计目标市值8302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136元人民币/148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