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

搜索文档
六大新茶饮巨头半年“捞金”超55亿,靠外卖撑起“半边天”?
新浪财经· 2025-09-16 08:20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六大上市茶饮品牌总营收突破330亿元 合计净利润超55亿元 [1] - 蜜雪冰城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 [2] - 古茗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大增121.5%) [2] - 奈雪的茶收入同比下降14.4%至21.78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由4.38亿元收窄至1.18亿元(亏损缩减73.1%) [2] 企业具体财务数据 - 古茗营收56.63亿元(增41.2%)净利润16.25亿元(增121.5%) [3] - 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增9.7%)净利润2.03亿元(增20.9%) [3] - 茶百道营收25亿元(增4%)净利润3.33亿元(增40%) [3] - 蜜雪冰城营收148.7亿元(增39.3%)净利润27.2亿元(增44.1%) [3] - 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降14.4%)净利润-1.18亿元(亏损收窄73.1%) [3] - 霸王茶姬营收67.25亿元(增21.61%)净利润7.55亿元(降38.34%) [3] 外卖渠道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 外卖平台促销活动推动行业增长 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蜜雪冰城销量突破1亿单 [5] - 奈雪的茶外卖订单金额从8.55亿元增至9.2亿元 占比从40.6%提升至48.1% [6] - 奈雪6-8月同店销售额同步增长超20% 外卖补贴带来显著增量 [6] - 茶百道称外部平台促销带来可观增量客流与收入补充 [6] - 蜜雪冰城外卖渠道爆发式增长提升国内门店平均营业额和单店盈利能力 [7] 门店战略调整与下沉市场布局 - 头部茶饮品牌上半年合计关闭加盟门店超2500家 [9] - 古茗新开门店1570家 关闭305家(去年同期闭店250家) [9] - 奈雪的茶暂停新加盟并关闭160家经营不善门店(含28家加盟店) [11] - 奈雪直营门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达7600元(同比增长4.1%) 日均订单量增至296.3单(增11.4%) [11] - 古茗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提升至81% 乡镇门店比例从39%攀升至43% [12] - 沪上阿姨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824家(占总量的51.1%) 较去年同期净增583家 [12] - 茶百道二线及以上城市门店减少135家 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从3631家增至3825家 [13] 新业务拓展与多元化探索 - 古茗咖啡业务覆盖超8000家门店 80%以上门店上线咖啡饮品 新品中30%为咖啡类 [15] - 沪上阿姨2022年推出咖啡品牌"沪咖"以店中店形式运营 [15] - 茶百道在四川、广东门店上线现磨咖啡产品 价格定位6.9-12.9元 [15] - 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全国门店数量达8000家 [15] - 沪上阿姨推出"茶瀑布"子品牌主打2-12元极致性价比 [17] - 蜜雪冰城在10余座热门城市布局14家旗舰店 郑州旗舰店五一客流超24万 单月营收破千万 [17] - 奈雪推出轻饮轻食店"奈雪green" 引入能量碗轻食产品 覆盖全时段消费场景 [18]
港股异动 | 沪上阿姨(02589)盘中拉升逾26% 公司高度重视下沉市场 上半年加盟收入大幅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2:54
股价表现 - 盘中拉升26% 截至发稿涨25.98%报166.3港元 成交额8057.44万港元 [1] 市场机遇 - 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市场为2023-2028年最大且增长最快细分市场 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1] - 公司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1.1% 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 [1] 业务表现 - 2025H1向加盟销售货物收入同比增10%至14.71亿元 [1] - 加盟服务收入同比增3%至2.83亿元 [1] - 自营店收入同比减10%至0.24亿元 [1] - 加盟收入增长主要受门店网络扩张及GMV增长驱动 [1] 门店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9436家 较年初净增999家 [1] - 门店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2%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同比增1个百分点至51.12% [1] 竞争优势 - 公司在下沉市场具备门店覆盖率及供应链网络优势 [1] - 通过深耕下沉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 [1] 行业环境 - 现制茶饮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1] - 外卖大战推动行业增长 [1]
沪上阿姨盘中拉升逾26% 公司高度重视下沉市场 上半年加盟收入大幅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9-16 02:51
股价表现 - 盘中拉升26% 截至发稿涨25.98%报166.3港元 成交额8057.44万港元 [1] 市场前景 - 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店市场为2023至2028年最大且预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1] - 集团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占比51.1% 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 [1] 业务表现 - 2025H1向加盟销售货物收入同比增10%至14.71亿元 [1] - 加盟服务收入同比增3%至2.83亿元 [1] - 自营店收入同比减10%至0.24亿元 [1] - 加盟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门店网络扩张及GMV增长所致 [1] 门店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总数9436家 较年初净增999家 [1] - 门店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2%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同增1个百分点至51.12% [1] 竞争优势 - 集团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覆盖率及供应链网络具备优势 [1] - 受益于现制茶饮行业高景气与外卖大战 [1] - 进一步深耕下沉市场有望提升业绩 [1]
从区县到全国布局,裹小递配送成为低成本创业首选
搜狐财经· 2025-09-15 04:20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达16357亿元 同比增长7.2% 行业渗透率28% [1] - 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将达19567亿元 除餐饮外生鲜水果日用品药品等配送需求增加 [1] - 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 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乡镇地区 [1] 公司市场定位与覆盖 - 裹小递以下沉市场为起点 7年覆盖全国500余个市县区服务网络 [1] - 公司成为下沉市场同城配送领域的隐形冠军 [1]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轻资产模式 加盟商仅需1万元启动资金 无需装修门店和租赁仓库 [3] - 通过四重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技术降本 运营降本 直营示范 共享订单 [3] - 自主研发智能配送系统实现订单与骑手动态匹配 提升运力效率 [3] - 采用区域代理加众包骑手模式 本地化招聘降低人力成本 [3] - 与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淘宝闪购等平台深度合作 共享千万订单流量 [3] 运营效率与技术优势 - 智能配送管理系统实时整合订单密度交通状况骑手负载等数据 [5] - 实现平均1分钟响应订单 45分钟送达 全国订单履约率稳定超99% [5] - 直营模式已验证跨区域复制能力 目前拥有全国近300家直营区县 [3] 市场拓展成效 - 帮助县域商户拓展配送范围 某蛋糕店配送范围从3公里扩至10公里后订单量增长300% [5] - 加盟商首月即实现盈利 案例显示2023年某县城以1万元启动资金实现当月盈利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府大力推动县域服务网络完善 鼓励即时配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 [5] - 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 县域即时配送市场迎来爆发期 [5] - 小镇青年群体崛起催生同城取送同城代买帮办事等多元化需求 [5] 社会价值与行业影响 - 配送网络正在重塑县域商业生态 帮助商户拓展市场半径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6] - 为创业者提供参与县域经济升级的入口 既创造收入又实现价值 [6] - 证明下沉市场是低成本创业的黄金矿脉 展现中国县域经济活力 [8]
50元一晚的酒店,估值570亿
华尔街见闻· 2025-09-14 11:44
核心观点 - 廉价连锁酒店品牌OYO即将以80亿美元估值进行IPO 业务遍及全球且实现盈利 公司通过激进收购和品牌重塑策略寻求转型[7][13][16] 业务规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拥有22700家酒店和11.9万套房间 价格维持在50元/晚水平[9] - 2023财年首次实现全年净盈利 2024财年净利润达62.3亿卢比(约5亿元人民币)其中80%业绩来自印度以外市场[9] - 2024年回购1650亿卢比(约134亿元人民币)债务 当年削减16%开支[11] - 2020财年曾净亏损1312.2亿卢比(约106亿元人民币)[28] 资本运作与IPO进展 - 获得软银(持股47%)、红杉印度等机构投资 2019年估值达100亿美元峰值[23][26] - 2019年获滴滴1亿美元投资 中国员工超1万人[9][10] - 2024年以25亿美元估值完成1亿美元F轮融资[29] - 计划2024年11月IPO 目标估值80亿美元(约572亿元人民币) 与花旗/高盛等投行推进进程[7][12] 扩张与转型战略 - 2019年以4.15亿美元收购荷兰Leisure Group 1.3亿美元收购拉斯维加斯猫头鹰赌场酒店[16] - 2024年以5.2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美国Motel 6连锁酒店[16] - 2019年耗资1000万美元收购大数据公司Danamica[16] - 计划2026年将高端品牌SUNDAY拓展至30个国家开设100家门店[16] 创始人背景与发展历程 - 创始人Ritesh Agarwal18岁获彼得·蒂尔奖学金辍学创业[20][21] - 2013年将Oravel Stays升级为OYO 2018年成为估值50亿美元独角兽[22][23] - 名称"OYO"意为"On Your Own" 源于创始人童年寄宿经历[22]
周六福(06168):黄金珠宝品牌新势力,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成长
东吴证券· 2025-09-14 08:2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基于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成长性及渠道拓展空间 [1][3]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黄金珠宝新势力品牌 依托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深耕下沉市场 线上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7/9.83/11.20亿元 同比增长20%/16%/14% [1][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3/20/17倍 低于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21倍 [1][3][9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7.18亿元(同比+11.0%) 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7.1%) [1][9] - 2025H1营收31.5亿元(同比+5.2%) 扣非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11.9%) [9][14] - 毛利率从2021年35.0%降至2024年25.9% 主要因低毛利渠道及产品占比提升 2025H1毛利率26.3%(同比+0.8pct) [24][27] - 线上收入占比从2021年26.6%提升至2025H1的51.8% 2024年线上收入22.9亿元(同比+31.0%) [9][36][75] 业务结构 - 黄金珠宝产品占主导 2024年收入43.8亿元(同比+19.1%) 占比提升至91.5% [32][34] - 钻石镶嵌珠宝2024年收入4.1亿元(同比-29.5%) 占比8.5% [32][34] - 线下门店超3800家 其中加盟店3760家 自营店97家(截至2025H1) [9][61] - 门店布局聚焦下沉市场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5.1%(2024年末) [65] 行业前景 - 中国黄金珠宝市场规模从2019年3282亿元增至2024年5688亿元(CAGR 11.6%) 预计2029年达8185亿元 [9][50] - 2025年1-7月金银珠宝类社零月均增速达12.9% 高于整体消费增速 [9] - 电商渠道增长最快 2019-2024年CAGR达16.8% 预计2024-2029年CAGR为9.7% [55] - 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长显著 2019-2024年CAGR达12.7% [57] 增长动力 - 线下渠道向一二线城市及华北华东地区拓展 计划2025-2027年新增40家自营店 [90] - 线上渠道持续高增长 2025H1线上收入16.3亿元(同比+34.3%) [9][75] - 产品创新推出玺古金、龙鳞凤羽等系列 工费加价范围120-360元/克 [41][44] - 营销端通过明星代言(KOL黄景瑜)、电视剧赞助(《他从火光中走来》)提升品牌声量 [82][84] 资金用途 - IPO募资11.93亿港元 50%用于扩大销售网络 20%用于品牌推广 20%用于产品开发 [88][90]
千亿蜜雪冰城们,凭啥冲出河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5:17
故事要从郑州东站讲起。这是一座恢弘建筑,为郑渝高铁、济郑高铁,京广高铁、徐兰高 铁、郑阜高铁、郑太高铁、京港高铁共同构成"米"字形高铁网的核心枢纽,总建筑面积达41.2 万平方米。从郑州东站步行约10分钟,就能看到蜜雪冰城标志性的"雪王"和"雪妹"CP形象, 这里坐落着蜜雪冰城的总部。 据郑东新区披露,蜜雪集团总部基地项目用地面积33亩,建设面积12.7万平方米,总投资13.8 亿元。 以下文章来源于21Style ,作者贺泓源 21Style . 权威、独家、深度,先一步看到消费未来! 记者丨贺泓源 实习生李晴 编辑丨张伟贤 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正再一次深度影响中国消费市场。 蜜雪冰城们的新豫商崛起,便是重要案例。 在这里,有着蜜雪发展脉络展示,参访人群络绎不绝。"加盟商,行业上下游的相关公司、协 会,社会各界都会来,接待频率相当高。"有蜜雪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在蜜雪总部旁边,便是牧原集团的郑州研发中心。 截至9月12日收盘,蜜雪集团总市值达到1538亿港元,牧原股份总市值达到3143亿元。 蜜雪冰城郑州总部旗舰店的玩偶。贺泓源/摄 他们,便是狂奔中的千亿豫企,此外像巴奴之类 ...
得中原者得天下:千亿豫企狂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3:18
蜜雪冰城发展历程与业务规模 - 蜜雪冰城起源于1997年郑州的刨冰摊位 品牌于1999年正式启用[7][9][10] - 2005年推出1元冰淇淋成为首款爆品 2007年开启加盟模式[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42.9%[11] - 全球门店总数达53,014家 其中中国内地48,281家 海外4,733家[11] 总部与生产基地建设 - 郑州总部基地占地33亩 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 总投资13.8亿元[3] - 焦作生产基地面积34.2万平方米 年产能121万吨 最大利用率达58.2%[16] - 生产基地正扩建新设施 预计新增年产能8万吨[16] - 总部旗舰店单日最高客流量4.6万人次 单日营业额峰值突破60万元[13][14] 河南消费市场特征与企业战略 - 河南省2023年人均GDP6.01万元 低于全国8.94万元水平[19] - 蜜雪冰城坚持性价比路线 核心产品定价2-8元[20] - 针对下沉市场开展乡镇喊麦等特色培训[20] - 旗下幸运咖坚持"高质平价"定位 拒绝刻意高端化[23] 豫商生态与代表性企业 - 牧原股份总市值3143亿元 蜜雪冰城总市值1538亿港元[5] - 胖东来2024年销售额突破159.77亿元 仅凭13家门店超越蜜雪上半年营收[25] - 巴奴火锅客单价超120元 河南区域经营利润率达26.2%[26] - 河南政府提供营商环境支持 包括交通协管和知识产权保护[25] 人才与产业链布局 - 蜜雪商学校区占地91亩 设10家实操培训门店[17] - 吸引北上广人才回流 员工认同企业下沉战略[21][22] - 形成涵盖生产、培训、门店运营的完整经营闭环[18]
得中原者得天下:千亿豫企狂奔丨消费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58
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河南,正再一次深度影响中国消费市场。 蜜雪冰城们的新豫商崛起,便是重要案例。 故事要从郑州东站讲起。这是一座恢弘建筑,为郑渝高铁、济郑高铁,京广高铁、徐兰高铁、郑阜高 铁、郑太高铁、京港高铁共同构成"米"字形高铁网的核心枢纽,总建筑面积达41.2万平方米。从郑州东 站步行约10分钟,就能看到蜜雪冰城标志性的"雪王"和"雪妹"CP形象,这里坐落着蜜雪冰城的总部。 据郑东新区披露,蜜雪集团总部基地项目用地面积33亩,建设面积12.7万平方米,总投资13.8亿元。 在这里,有着蜜雪发展脉络展示,参访人群络绎不绝。"加盟商,行业上下游的相关公司、协会,社会 各界都会来,接待频率相当高。"有蜜雪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在蜜雪总部旁边,便是牧原集团的郑州研发中心。 截至9月12日收盘,蜜雪集团总市值达到1538亿港元,牧原股份总市值达到3143亿元。 他们,便是狂奔中的千亿豫企,此外像巴奴之类的头部豫商亦在上市途中。 蜜雪样本 蜜雪冰城是从河南走出来的茶饮品牌。 该公司创始人张红超与联合创始人张红甫为亲兄弟,他们出生于河南商丘农村。 生于1978年的张红超,从初中开始就一边在商丘上学,一 ...
喜茶上线拼好饭!奶茶卷向9.9元时代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12 08:33
喜茶战略调整 - 公司上线美团拼好饭平台 经典产品椰椰芒芒 鸭屎香青柠茶 小奶茉等折后价格6 9-9 9元 相当于常规价6折左右 [4] - 拼好饭布局重点放在广东清远 湖北襄阳等下沉市场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暂未开放 [5] - 公司同步宣布入驻淘宝闪购(饿了么)平台 全国4000多家门店全量上线 20元起送且免配送费 [6] - 公司外卖渠道原以美团和自有小程序为主(小程序由顺丰配送) 此次为首次尝试拼好饭模式 [8] 拼好饭模式特征 - 拼好饭为强调低价的外卖模式 通过用户集中下单 商家集中出餐 骑手集中配送实现规模效应降本 [9] - 该模式采用"一口价"结算 使商家每单收入固定 依靠走量盈利 适合薄利多销品类 [9] - 与淘宝闪购主攻高线市场不同 拼好饭火力集中于下沉市场 [9] - 美团拼好饭用户中90后 00后占比超70% 包含一线城市打工族 学生及下沉市场年轻消费者 价格敏感度高 [10]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茶饮行业全面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全国奶茶店总数达42 9万家 近一年新开业11 6万家但3 4万家出现负增长 [17]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改变游戏规则:京东4月发起"百亿外卖补贴" 美团 饿了么迅速跟进 三大平台Q2豪掷250亿元补贴 推动外卖日单量同比增长27% [19] - 高频低客单价茶饮品牌受益显著:瑞幸Q2外卖订单占比超30% 单季营收突破123亿元 茶百道推"0 01元茉莉奶绿"订单量大增 蜜雪冰城因订单过多设定门店进货上限 [20] - 未参与补贴品牌受冲击:霸王茶姬因不卷价格4-5月同店增速跌至负数 沪上阿姨被迫将补贴成本转嫁加盟商 [21] - 品牌选择直接反映股价:除霸王茶姬 沪上阿姨下跌外 其余五家品牌股价实现正增长 [22] 运营挑战与影响 - 补贴潮导致商家利润承压:部分茶饮品牌商场店实收率(门店实际收入占流水比例)同比下滑10%-15% [25] - 大规模促销引发运营问题:订单暴涨导致出餐质量不稳定 客服压力增大 店员反映"今年是最累的一年" [26] - 公司以6折价试点下沉市场 既可试探增量空间又避免扰乱主阵地价格体系 [11] - 小镇青年已成为新茶饮增量主力 拒绝下沉等于拒绝增长 [12] 战略意义与展望 - 公司行动反映新茶饮品牌面临增长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31] - 外卖平台流量红利诱人 但同时对品牌定价能力 运营效率和利润结构形成全面考验 [32] - 短期低价策略可带来订单和用户 长期需避免陷入纯粹价格战并保持品牌调性 [33] - 下沉市场试水仅为开始 公司需通过产品 定价和运营实现"接地气"且不伤品牌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