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

搜索文档
孚日股份: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双主业经营韧性凸显
中证网· 2025-08-19 13: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87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2.46亿元 同比增长10.92% [1] - 扣非净利润2.50亿元 同比增长15.71% 创同期历史新高 [1] 家纺业务表现 - 家纺产品出口总额达2.34亿美元 [2] - 国内家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2亿元 [2] - 毛利率达到26.38% 较上年同期增长3.02个百分点 [2] - 品牌曝光超8000万人次 大幅提升电商成交量 [2] - 优化客户结构 平衡全球布局 与多个新客户开展首单合作 [2] 新材料业务发展 - 涂层材料和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合计实现营收2.15亿元 同比增长43.47% [3] - 汽车涂料通过IATF16949认证 中标知名新能源品牌10万辆商用车涂料项目 [3] - 取得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证书 通过7款船舶涂料产品认证 [3] - 新增超过190家客户 [3] 电解液添加剂业务突破 - 实现营收1.17亿元 同比增长73.13% [4] - VC销量2793.69吨 同比增长71.92% [4] - VC日产量提升至25吨以上 [4] - 全产业链成本优势持续凸显 [4]
成本控制见效、创新业务发力 斗鱼二季度盈利3783万元
新京报· 2025-08-19 12:4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0.54亿元,同比增长2.1% [2] - 毛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68.5%,毛利率提升至13.5% [2] - 实现净利润3783万元,调整后净利润252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收入成本同比减少3.8%至9.12亿元,其中收入分成与内容成本7.27亿元,同比减少9.5% [3] - 销售及市场费用6160万元(同比降20%),研发费用2760万元(同比降44.9%),一般及行政费用3980万元(同比降17.9%) [4] 业务结构优化 - 创新业务、广告及其他收入达4.76亿元,同比增长96.8%,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45.2%(去年同期23.4%) [5] - 该项业务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增长,近期同比增幅分别为66.6%、106.5%、123.2%、226.5%、109.3%、80.7%、49.4%、47.2%、60.2%、96.8% [5] - 直播收入5.78亿元,同比下降26.9%,直播收入占比从2022年95.6%降至2024年72% [6] 创新业务发展 - 语音业务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70.8%,月活用户46.3万,月付费用户8.1万 [6] - 游戏会员业务通过电竞赛事联动推出限时折扣、联名周边等玩法,结合PGC节目深化营销场景 [5] - 创新业务收入环比增长24.5%,受季节性运营活动拉动 [2] 内容生态建设 - 转播王者荣耀KPL夏季赛、CFPL夏季赛、CS2 Blast里斯本公开赛等头部官方赛事 [3] - 自制《云顶之弈双人师徒接力赛》《绝地求生鱼虎巅峰赛》等赛事,其中师徒接力赛联动16组跨分区主播 [3] - 英雄联盟LPL赛事于7月19日回归,全球总决赛将于十月上线 [3] 用户与合规管理 - 移动端MAU为3640万,付费用户数280万,ARPPU为255元 [3] - 永久封禁1146个直播间,禁言账号832个,封禁账号769个,打击涉赌、低俗色情等违规内容 [4] - 持续优化版权采买策略和主播薪酬体系 [3]
成本控制见效、创新业务发力,斗鱼二季度盈利3783万元
贝壳财经· 2025-08-19 12:23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10.54亿元 同比增长2.1% [1] - 毛利润1.42亿元 同比增长68.5% 毛利率提升至13.5% [1] - 实现净利润3783万元 调整后净利润2528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收入成本同比减少3.8%至9.12亿元 [2] 成本控制 - 收入分成与内容成本7.27亿元 同比减少9.5% 该项成本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 [2] - 销售及市场费用6160万元 同比下降20% [8] - 研发费用2760万元 同比下降44.9% [8] - 一般及行政费用3980万元 同比下降17.9% [8] 用户数据 - 移动端月活用户3640万 付费用户数280万 [6] - 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255元 [6] - 语音业务月活用户46.3万 付费用户8.1万 [11] 收入结构 - 创新业务、广告及其他收入4.76亿元 同比增长96.8% 占总收入比重45.2% [9] - 该项业务连续十个季度增长 近十季度同比增幅介于47.2%-226.5% [9] - 直播收入5.78亿元 同比下降26.9% [12] - 直播收入占比从2022年95.6%降至2024年72% [12] 业务运营 - 创新业务环比增长24.5% 主要受季节性运营活动拉动 [1] - 语音业务收入2.96亿元 同比增长70.8% [11] - 游戏会员业务通过电竞赛事联动主播资源 推出限时折扣和联名周边玩法 [10] - 自制《云顶之弈双人师徒接力赛》采用师徒协作模式 联动16组跨分区主播 [5] 内容生态 - 转播王者荣耀KPL夏季赛、穿越火线CFPL夏季赛等头部官方赛事 [4] - 英雄联盟LPL赛事于7月19日回归 全球总决赛将于十月上线 [5] - 永久封禁1146个直播间 禁言账号832个 封禁账号769个 强化违规内容治理 [7] - 持续优化版权采买策略 改善主播薪酬体系 [4]
零跑半年赚0.3亿,D系列车型最快10月亮相
金融界· 2025-08-19 10: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3亿元 实现半年度盈利 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1][2]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 同比增长174%[1][3] - 毛利率14.1%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创半年度新高[1][3] - 去年四季度单季盈利0.8亿元 但今年一季度亏损1.3亿元[3] 销量数据 - 上半年累计交付22.1万辆 同比增长155.7% 位居新势力销量冠军[1][3] - 7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台[4] - B10车型4月上市后表现突出:5月交付超1万台 6月交付1.4万台成为紧凑型纯电SUV销量冠军 截至7月底累计交付4.3万台[4] - B01车型上市72小时大定超过1万台[4] 战略目标 - 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50-60万辆提升至58-65万辆[2][4] - 计划2026年挑战全年100万辆销量目标[1][4] - 明确2025年实现年度盈利目标[5] - 下半年需月均交付6万辆才能达成新销量目标[4] 产品规划 - 下半年进入新车密集发布周期:7月发布新C11和B01 9月将在慕尼黑车展首发B系列第三款车型 11月国内上市[6] - D系列首款车型计划10月亮相 明年一季度上市 包含MPV车型[6] - 面临MPV市场竞争压力 需应对腾势D9、岚图梦想家等自主品牌及丰田赛那、别克GL8等合资车型的挑战[6] 技术优势 - 实现65%整车成本自研自造 覆盖新能源架构、电子电气、电池电驱及智能驾驶系统[7] - 通过全域自研技术实现精准成本控制 打造高"品价比"产品[6][7] 海外拓展 - 上半年出口20,375台 位居新势力出口第一 1-7月累计出口24,980台保持领先[8] - 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推进马来西亚本地化生产:初始投资500万欧元 计划2025年底启动C10本地化生产 首台C10已于8月下线[9] - 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 借助Stellantis全球渠道快速扩张 合作首年计划开设300多家海外门店[9] - 短期海外策略以打开市场、提升销量为主 不追求高毛利[10]
周生生:预计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录得9亿至9.2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8-19 08:57
公司业绩 - 预计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亿港元至9.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02亿港元显著增长[1] - 黄金商品销售因黄金价格持续上涨而获得更高毛利率[1] - 门市网络整合及其他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了成本,贡献了溢利增长[1]
周生生预计中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股东应占溢利约9亿至9.2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9 08:41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亿至9.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5.02亿港元增长79.3%至83.3% [1] 盈利驱动因素 - 黄金价格持续上涨推动黄金商品销售获得更高毛利率 [1] - 门市网络整合及成本控制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1]
中国黄金国际(02099.HK):Q2业绩环比明显提升 铜金组合充分释放业绩弹性
格隆汇· 2025-08-19 07:16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5 8亿美元 同比+178% 归母净利2 0亿美元 同比扭亏[1] - Q2营收环比+12%至3 07亿美元 归母净利环比+35%至1 15亿美元[1] - Q1/Q2分别实现营收2 73/3 07亿美元 归母净利0 85/1 15亿美元[1] 产品产销量 - 上半年黄金产量2 74吨 Q1/Q2分别为1 39/1 35吨 销量2 94吨 Q1/Q2分别为1 50/1 44吨[1] - 上半年铜产量3 49万吨 Q1/Q2分别为1 69/1 80万吨 销量3 43万吨 Q1/Q2分别为1 67/1 76万吨[1] - 全年金、铜产量可能超过指引[1] 生产成本 - 长山壕黄金单位生产成本1619美元/盎司 Q1/Q2分别为1625/1612美元/盎司[2] - 甲玛矿铜单位生产成本3 29美元/磅 Q1/Q2分别为3 41/3 19美元/磅[2] - 扣除副产品抵扣后铜单位成本0 53美元/磅 Q1/Q2分别为0 73/0 33美元/磅 Q2成本优化显著[2] 矿山运营 - 长山壕金矿设计能力从60000吨/日降至40000吨/日 过渡期年产量调至2 5吨左右 井下工程预计2029-2030年投产[3] - 甲玛矿2023年3月因尾矿事故停产 2024年5月二期选矿厂恢复运营 日处理能力34000吨[3] - 三期尾矿库预计2027年上半年投运 届时日选矿能力将增至44000吨/日[3]
全球丙烯产业发展图景展望
期货日报网· 2025-08-19 01:04
基础特性与产业链架构 - 丙烯化学分子式为C3H6,是全球产量位居前列的化工品之一,属于不饱和烯烃,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双键碳原子共处于同一平面,单键碳原子能够自由旋转 [2] - 丙烯物理参数:熔点-185 2℃,沸点-47 7℃,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略具甜味,不溶于水但极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液体密度约0 5139g/cm3(20℃),空气中爆炸极限2%~11 1% [2] - 丙烯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等反应,属于二类危化品,运输储存需严格遵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操作环境需控制可燃气体浓度并配备防爆设备 [2] - 丙烯产业链构建"上游多元供给—中游全球流通—下游广泛应用"金字塔式生态体系,各环节紧密联动支撑全球产业网络 [3] - 上游生产四大工艺路径:蒸汽裂解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催化裂化依托炼油厂催化装置,丙烷脱氢(PDH)凭借丙烷原料成本优势,煤制烯烃以煤炭为原料,适应不同区域能源结构与资源分布 [3] - 中游流通构建多维度跨区域物流网络,管道运输承担区域内主要运输,公路罐车与铁路覆盖短途及陆地跨区域配送,远洋运输支撑洲际贸易,全球每年完成约1800万吨丙烯贸易量 [4] - 下游应用超过70%丙烯用于生产聚丙烯,其余流向环氧丙烷、丙烯腈、丁辛醇等精细化工领域,延伸至包装、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建筑装饰、电子电器、日用化工等终端市场 [4] 生产格局与技术路径 - 2000—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从5600万吨/年增至1 68亿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 5%,东北亚地区占比57%成为国际核心产区,中国贡献约80%增量 [6] - 中国形成华东(55%)、西北(12%)、华南(11%)三大产能区域,华东集聚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西北推动煤制烯烃产业,华南发力丙烷脱氢产业链 [6] - 中东地区2000—2024年产能增幅837%,沙特朱拜勒、阿联酋鲁韦斯等石化园区成为重要出口枢纽,规模化生产与先进炼化技术提升产能并便捷输送至欧洲等市场 [6] - 北美地区受页岩气革命推动,轻烃裂解工艺广泛应用,2024年产能达2100万吨,墨西哥湾沿岸构建生产出口一体化产业带 [7] - PDH工艺增长最快,单套100万吨装置投资约40亿元,建设周期18~24个月,中国PDH年产能2284万吨占全球42%,东华能源、卫星化学等企业通过长约采购中东和北美丙烷降低成本 [9] - 煤制烯烃是中国特色路径,单吨丙烯消耗约5吨煤炭,宁煤、陕煤等企业通过"光伏制氢+煤化工"耦合技术降低碳排放35% [9] - 蒸汽裂解是传统主流工艺,原料灵活性强但丙烯收率较低,日韩企业通过炼化一体化提升综合效益 [10] 消费与贸易格局 - 东北亚地区2023年丙烯消费量占比51 9%较2017年提升6 7个百分点,中国2024年表观消费量超5500万吨为2014年2 57倍,年均增长率约10 03%,华东地区贡献31 1%消费份额 [11] - 北美地区消费占比稳定在11 8%,高端聚丙烯(医疗级、汽车改性料等)占比达40%体现产业链升级趋势 [11] - 欧洲地区丙烯消费量约460万吨,电力和居民供暖领域占比超60%,2014—2023年消费年均下降0 8% [11] - 聚丙烯是主要应用领域占比68 5%但呈下降态势,环氧丙烷(7 0%)、丙烯腈(6 7%)等精细化工品需求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反映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11] - 中国丙烯进口量从2019年312 7万吨降至2024年201 8万吨,对外依存度从14%降至3 5%,韩国为主要供应来源占比73 7%并加速向东南亚转移过剩产能 [12] - 中东15%丙烯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北美向南美出口320万吨占其出口总量42%,短途贸易依靠1000~5000吨全压式船,跨洋运输依赖5万~10万吨级全冷式船,运输成本占进口到岸价8%~12% [12] - 荷兰鹿特丹、美国休斯顿及中国华东地区构成全球三大转运枢纽 [12] 中国丙烯产业 - 中国丙烯产业历经炼化一体化奠基期(2010年前)、煤制烯烃崛起期(2012—2019年)、轻烃与民企主导期(2020年至今)三个发展周期 [14] - 炼化一体化奠基期中石油、中石化主导,2010年产能突破2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50% [14] - 煤制烯烃崛起期神华宁煤等项目带动,煤制丙烯占比提升至21%缓解油气资源紧张局面 [14] - 轻烃与民企主导期PDH产能增加1743万吨,民营企业占比达42%,华东形成"港口—储罐—PDH装置"一体化集群 [15] - 当前中国丙烯产业工艺形成PDH(35%)、蒸汽裂解(29%)、煤制(18%)、催化裂化(18%)多元格局,原料对外依存度30%主要为PDH所用丙烷 [15] - 煤制烯烃受"双碳"政策限制,企业尝试绿氢替代、提高能效应对低碳转型压力 [15] 未来趋势与挑战 - 全球丙烯产能预计2026年达1 8亿吨,中国占比超45%,中东与北美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或导致全球开工率从85%降至80%以下 [17] - LNG运输船短缺问题缓解后跨洋丙烯贸易成本有望降低15%~20%,中东对欧洲、东南亚出口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17] - 2022年丙烷与石脑油价差一度达800美元/吨,直接影响PDH与蒸汽裂解经济性,长约采购和期货套保成为企业风险管理核心手段 [17] - 中国在全球丙烯市场地位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推动产业链向更高质量、更具可持续性方向迈进 [17] - 未来需平衡原料安全、成本控制与低碳转型,这一进程将持续重塑国际能源与化工市场竞争格局 [17]
欣融国际2025中期收益3.17亿元增6.2%,股东溢利降至1769万元,毛利率承压至18.68%
金融界· 2025-08-18 15:0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达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 [1] - 股东应占溢利从1890万元下降至1769万元,降幅6.3% [1] - 毛利率从19%下降至18.68%,显示成本控制压力 [3] - 每股基本盈利维持在0.03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持平 [3] - 净资产收益率从9.08%大幅下降至3.49%,总资产回报率从6.71%降至2.49% [3] 财务指标 - 流动比率从2.57提升至2.92,速动比率从2.22上升至2.51,显示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3] - 固定资产从1.97亿元增加至2.00亿元,长期债项从6337.7万元增至6679.6万元 [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3亿元增至2.17亿元,流动性充足 [5] - 存货水平从5075.5万元小幅增至5121.8万元,存货管理稳定 [5] 业务运营 - 与雀巢、三菱、森馨、凯爱瑞等全球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3] - 在中国油脂生产领域与AAK、嘉吉、中粮及嘉里粮油等核心客户合作 [3] - 应收账款转换周期维持在51天,应付账款转换周期保持在16天 [5] - 计划通过现有和新增代理权增加产品销量,特别是餐饮和营养健康行业 [5] 海外扩张 - 在越南胡志明市及泰国曼谷设立海外附属公司 [4] - 计划建设总建筑面积40816.13平方米的亚太创新中心,预计2026年年初投入使用 [4] - 海外扩张战略旨在通过规模效益和引入东南亚口味获得竞争优势 [4] 发展战略 - 计划通过自主研发配方产品和有潜力食品原料加强自有品牌 [5] - 持续寻求收购优质目标业务和资产的战略投资机会 [5] -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面临保持收入增长同时提升盈利能力的挑战 [5]
星月“胶”辉之双胶期货系列报告(八):豫鲁地区调研走访实录与市场杂谈之二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8-18 10: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次调研和上次一致的信息为产业对供需格局的认知,产能投产、需求增长乏力再次得到确认;新增信息主要是成本和配方的差异,因满足使用标准的配方不唯一,在纸价长期下行中各纸厂配方差异大,且因自给率、配方和一体化水平不同,不同纸厂成本有一定分化 [3][40] - 满足最低交割品要求的双胶纸生产成本有较大分化,测算显示企业生产的现金成本在3800 - 4200元/吨区间 [3][42] - 若期货上市,双胶纸价格存在潜在上下行风险,下行风险源于价格和成本的负反馈,上行风险源于市场可能过度悲观、空头交易拥挤度过高 [4][42][4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总结 供给 - 本白和高白产量方面,以出版为主的企业本白比例较高,整体上出版订单主要用本白,社会订单中本白比例显著降低;南北方产量差别大的核心原因是订单差异,北方社会图书订单多,用本白多,南方出口订单多,高白需求量大 [8] - 配方方面,不同企业配方差异大,企业提高化机浆使用比例、降低化学浆使用比例,但能达使用标准的配方不唯一;部分华南生产者可用阔叶浆和化机浆制双胶纸,阔叶和化机上限比例约4:6 [10][12] - 产能投产方面,今年上半年部分文化纸产能由瓦楞纸转产而来,当前部分产能可能在9 - 10月转回瓦楞纸 [12] - 开工情况方面,整体开工水平未显著降低,部分企业上半年满产满销或基本满产,部分企业因订单季节性转淡阶段性停机 [12] - 原料采购方面,商品浆外购为主,涉及主流针阔叶品牌,化机浆部分企业自给、部分企业外购;部分国产阔叶木浆难完全替代进口阔叶木浆,国产替代主要出于经济性考虑 [15][18][19] - 转产方面,本白和高白转产通常只需添加漂白剂 [20] 需求 - 销售渠道方面,样本企业分化较大,出版订单基本直销,社会订单包含经销和直销模式 [20] - 纸价预期和生产效率提高使需求季节性特征被熨平,纸浆消费旺季滞后于双胶纸,下游企业招标完成后,多浆空纸策略或有机会;不同企业对双胶纸淡旺季看法不同;“一教一辅”政策主要影响社会书商,部分企业反馈民营教辅双胶纸需求减少20% - 30%;纸企销售半径可辐射500 - 800km [22][26] 库存 - 原料库存方面,自产浆基本无库存,外购商品浆有分化,中小厂原料库存天数短,部分企业原料库存及在途量可达3个月 [27] - 成品库存方面,同比略高于去年但整体尚可,样本企业库存水平大体在一个月之内,造纸企业有明确库存红线;下游企业给出版社供纸会提前储备库存;贸易商在4000元左右整数关卡或有囤货需求 [27][29] 价格和成本 - 纸厂定价主要看订单和市场情况,由需求定价,成本不是主要逻辑,库存水平过高会降价去库存 [30] - 成本影响因素包括配方、木浆自给率和是否有自备电厂;配方不同导致原材料成本有差异,化机浆比重高、商品浆比重低则成本相对低;自备电厂可节约200 - 300元/吨造纸成本;北方地区化机浆制浆成本和售价相差500元/吨,高自给率可降低吨纸成本;目前木浆自给率化机浆>阔叶浆>针叶浆;多数生产者仍有利润,1家企业表示当前价格接近盈亏平衡线 [31][34][37] 市场预期 - 行业供需矛盾突出,样本参与者对纸价不乐观,认为价格继续下跌空间不大,下方空间在100 - 200元/吨左右 [38] - 产业参与期货意愿取决于产品是否为交割品牌,多头接货意愿相对不强;产业空头入场需见绝对高价,产业多头筹码主要来自民营书商和部分有社会订单资源的贸易商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