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数西算
icon
搜索文档
东阳光:战略投资秦淮数据 四大维度实现深度协同赋能
中证网· 2025-09-10 14:40
交易概述 - 东阳光与关联方深圳东阳光实业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1] - 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孙公司宜昌东数三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经营主体100%股权 交易作价280亿元[1] - 交易完成后 东阳光成为东数一号参股股东并间接持有标的公司参股股权[1] 标的公司行业地位 - 秦淮数据是中国领先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 在集约发展 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1] - 公司总体规模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二[1] 战略协同维度 - 电算协同与区域布局:依托广东韶关 内蒙古乌兰察布 湖北宜昌等基地清洁能源储备 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和扩张基础 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形成纵贯南北一体化算力网络[2] - 技术与业务整合: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等液冷核心材料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深度融合 打造行业首个液冷和下游需求大规模深度捆绑体系 构建"液冷材料-设备-智算中心"全栈解决方案[2] - 产品与研发协同:超级电容 积层箔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技术与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技术路线互补 联合开展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研发攻关[3] - 需求协同:标的公司为东阳光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设计 建造和运营服务 通过部署液冷机柜与智能配电系统满足高密度算力弹性需求[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此次合作是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 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一步[4] - 未来将整合液冷材料 AIDC领域及清洁能源资源 构建"绿电—硬件技术—算力—人工智能—运营"协同共进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4] - 致力于打造服务于人工智能的超大规模绿色智慧算力中心 夯实智能算力这一数字经济核心基石[4] 产业转型背景 - 东阳光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战略转型 2025年与中际旭创携手布局液冷科技 联合智元机器人等成立光谷东智公司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4] - 对秦淮数据的战略收购标志着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一跃[4]
算力行业重磅交易!
券商中国· 2025-09-10 13:28
交易概述 - 东阳光及控股股东深圳东阳光实业拟对东数一号增资35亿元和40亿元 增资后分别持股46.6654%和53.3332% [1] - 增资款将用于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交易作价280亿元 [2][9] - 交易完成后 东阳光将间接持有秦淮数据中国部分股权 [3] 标的资产价值 - 秦淮数据中国股东权益评估值为290.93亿元 交易作价280亿元 [9] - 截至2024年5月末 总资产218.71亿元 净资产95.04亿元 [8] - 2024年营业收入60.48亿元 净利润13.09亿元 2024年前5月营收26.07亿元 净利润7.45亿元 [8] 标的公司行业地位 - 秦淮数据系"东数西算"工程中投运规模最大的第三方IDC运营商之一 [6] - 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十强 在集约发展、国际布局、绿色低碳三大分项指数均居行业第一 [6] - 为字节跳动主要数据中心服务商 深度布局马来西亚、印度等海外市场 [6] 战略协同效应 - 深圳东阳光实业在液冷材料、超级电容领域的技术储备可提供高密度AI算力核心解决方案 [8] - 东阳光新能源布局具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未来可整合绿电资源与算力设施提升盈利空间 [8] - 交易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数据中心领域 形成多维互补协同体系 [9] 行业背景与交易意义 - 交易估值约40亿美元(290亿元人民币) 引发多家产业资本、互联网企业和地方国资平台竞标 [7][8] - 收购服务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 共同打造人工智能超大规模绿色智慧算力中心 [10] - 秦淮数据曾于2020年登陆纳斯达克 2023年被贝恩资本以228亿元估值私有化 [6]
兆龙互连跌2.01%,成交额1.4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59.8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8 02:3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8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54.65元/股 成交额1.49亿元 换手率1.05% 总市值170.9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59.80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457.70万元 大单净流出802.10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27% 近5日下跌18.21% 近20日上涨6.91% 近60日上涨31.21%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2亿元 同比增长14.29%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8961.01万元 同比增长50.30%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达3.50万户 较上期增加24.73% [2] - 人均流通股7265股 较上期减少3.8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65.54万股至169.72万股 位列第八大股东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85.08万股 成为第九大股东 [3] 业务构成 - 6类及以下数据通信线缆占比52.44% 6A及以上数据通信线缆占比21.25% [1] - 连接产品占比10.04% 专用电缆占比8.51% 其他业务占比7.77%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3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8234.03万元 [3]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通信设备-通信线缆及配套 [1] - 概念板块涵盖机器视觉 交换机 大数据 阿里概念 东数西算等 [1]
广东省党政代表团来我省考察并举行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1:12
粤黔东西部协作战略合作 - 广东与贵州举行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 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协作深化 [2][4][5] -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助力协作地区实现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 [4] -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表示将深化农业合作推进"贵农富民"和"贵品出山" 拓展能矿、文旅、外贸、低空经济、科技和金融等产业合作 [5] 产业协作与经济发展 - 代表团考察腾讯贵安数据中心、六盘水市水城区粤黔协作铝产业集群和粤黔共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6] - 广东提出深化能源合作以"黔电送粤"为牵引 并推动"东数西算"产业加速发展 [4] - 贵州计划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强化开放创新平台结对协同机制 [5] 人力资源与数字经济合作 - 双方深化干部人才交流、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以及劳务和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源合作 [4][5] - 重点推进算力、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合作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4][5] - 广东帮扶地市压实责任确保协作任务落地见效 前方工作队扎根地方靠前服务 [4]
计算机周报20250907:空天计算为什么会成为“东数西算”破局关键?-20250907
民生证券· 2025-09-07 10:38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核心观点 -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政策支持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商业航天的"大航海时代"有望开启 [3] - 空天计算作为卫星互联网与算力的结合点 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国内相关星座建设加速 成为两大产业发展新方向 [3] - 算力调度有望成为空天计算的重要环节 长期潜力将逐步释放 [3] 三体计算星座发展 - 三体计算星座是中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 建成后总算力达1000P 解决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下的时效差与数据传输限制 [9] - 2025年将完成50颗计算卫星布局 2027年前至少完成100颗卫星建设 [9][10] - 2025年5月14日成功首发12颗卫星 单星最高算力744TOPS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达100Gbps 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与30TB存储容量 [11][12] - 星座实现五个"第一次":整轨卫星互联、天基模型加载与数据处理、异轨激光接入、共商共建共享模式构建、3D打印卫星研发 [9] 算力调度与空天计算优势 - 国内算力资源分布与需求错配 "东数西算"战略通过优化资源布局提升调度需求 [15] - 光纤传输存在时延问题 光缆每200公里时延约1ms 1000公里时延约5ms 设备与节点数量加剧时延 [16][18] - 卫星互联网在长距离传输中时延优势显著 Starlink V2时延降至30ms以下 SpaceX测试显示延迟仅18-19ms [18] - 之江实验室联合普天科技、国星宇航等合作方构建全球太空计算网络 推动星间激光互联与算力分布式调度 [19] 市场空间测算 - 卫星互联网算力调度带宽费用参考阿里云/华为云标准 约0.8元/GB [20] - 长期保守/中性/乐观假设下 空天计算总带宽容量分别为20000/30000/50000GB/s 其中10%用于算力调度 [22] - 按年3150万秒计算 卫星互联网算力调度长期市场空间达504亿元(保守)、756亿元(中性)、1260亿元(乐观) [23] 上市公司布局 - 普天科技参与三体计算星座建设 聚焦空天传输通道升级、智能卫星平台研发与商业应用生态构建 [24] - 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签署协议 联合研发太空计算核心部件 建设开放普惠太空算网 推动在轨智能处理与地面应用融合 [25] - 开普云、软通动力、千方科技、佳都科技、中国软件成为首批54家"星算计划"全球合作伙伴 [26] -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空天计算领域已布局的普天科技、中科星图、中科曙光等 及卫星互联网细分领军企业创意信息、上海瀚讯等 [3][27] 行业与公司动态 - OpenAI向免费用户开放ChatGPT Projects 腾讯混元发布Voyager3D世界模型 阿里上线Qwen3-Max-Preview语言模型 [28][29][30][31] - 海联讯计划换股吸收合并杭汽轮 换股比例1:1 换股价格9.35元/股 [2][32] - 用友网络完成股份回购 实际回购4,144,090股 占总股本0.121% 使用资金总额50,062,199元 [2][33] 市场表现 - 本周计算机板块下跌6.76% 涨幅前五个股包括信息发展(+22.95%)、海联讯(+15.40%) 跌幅前五包括开普云(-23.60%)、中科金财(-17.63%) [1][35][40]
贵州做优做强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9-07 01:15
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数字产业规模达2549.4亿元 同比增长18.3% [1] -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水平较"十三五"末提升17.3% [3] 算力基础设施 - 在建和投运重点数据中心达49个 算力规模达92.6EFLOPS [1] - 智算占比近97% 超1.4万架机架中实际加电运行占比超70% [1] - 出省带宽超6万Gbps 建成全球首条400G全光网算力通道 [2] - 与国内42个主要城市实现网络直联 构建3ms/10ms/20ms三层超低时延圈 [2] 算力服务能力 - 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用户提供云渲染算力服务 [2] - 60多家客户数据入驻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 [1] - 从"数据存储仓库"向"算力输出引擎"转型 [2] 产业数字化转型 - 实施"万企融合"行动 带动超3万家企业"上云用云" [3] - 雅光电子自动化生产线使产能提升40% 综合制造成本降低20% [2] - 聚焦24个重点行业领域打造近百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3] - 已有22个大模型项目上线运行包括39AI全科医生等 [3]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智算产业、高质量数据集产业、行业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 [3] - 推进数智化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3]
算力、数据、应用、产业协同联动 贵州做优做强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04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 - 2024年数字产业规模达2549.4亿元 同比增长18.3% [1] -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水平较"十三五"末提升17.3% [2] 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 在建和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9个 算力总规模达92.6EFLOPS [1] - 智算占比近97% 形成超1.4万架机架规模 实际加电运行率超70% [1] - 出省带宽超6万Gbps 建成全球首条400G全光网算力通道 [1] - 与国内42个主要城市直联 构建3ms/10ms/20ms三层超低时延圈 [1] 算力服务输出能力 - 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覆盖20多万云渲染用户 [2] - 成为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 [1]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 - 实施"万企融合"行动 带动超3万家企业"上云用云" [2] - 雅光电子自动化生产线产能提升40% 制造成本降低20% [2] - 打造24个重点行业领域近百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3] - 已有22个大模型项目上线运行包括39AI全科医生等 [3]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发展智算产业 高质量数据集产业 行业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 [3] - 推进数智化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建设 [3]
行业专家探讨新疆算电协同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21:32
新疆算力产业发展优势 - 新疆依托绿色能源 气候适宜 近邻中亚等优势 激活算电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 [1] -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尤其是可再生能源 为算力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3] 国家战略与区域布局 - 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和三级算力网体系 缓解全国算力供需空间不平衡 [2] - 新疆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 建设数据中心 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2] 企业算力建设进展 - 新疆中科类脑智算科技在乌鲁木齐投运超1000P算力 建设算力调度运营中心 AI应用孵化中心及科研平台 [2] - 公司推动AI在能源 电力 政务等领域深度融合 [2] - 北京亚康万玮信息技术将积极参与新疆算力建设 [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新疆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科技产业 打造辐射中国西北及中亚的人工智能高地 [2] - 企业将加强本地人才体系建设 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 [2] 行业核心要素 - AI时代数据 算法和算力是三个核心要素 算力发展受电力容量和可靠性限制 [3]
兆龙互连涨2.00%,成交额2.4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13.2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03:1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54.98元/股 成交额2.44亿元 换手率1.75% 总市值171.9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13.26万元 特大单买入859.56万元(占比3.53%)/卖出1546.87万元(占比6.35%) 大单买入3960.59万元(占比16.25%)/卖出5486.54万元(占比22.5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96% 近5日下跌12.24% 近20日上涨9.96% 近60日上涨35.23%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2亿元 同比增长14.29% 归母净利润8961.01万元 同比增长50.30% [2] - 数据电缆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 6类及以下线缆占比52.44% 6A及以上线缆占比21.25% 连接产品占比10.04% 专用电缆占比8.51%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8234.03万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达3.50万户 较上期增加24.73% 人均流通股7265股 较上期减少3.8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69.72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65.54万股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85.08万股(第九大股东)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公司属于通信设备行业中的通信线缆及配套细分领域 [1] - 主营业务涵盖数据电缆、专用电缆和连接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 [1] - 涉及机器视觉、东数西算、交换机、云计算、IDC概念等多个科技主题板块 [1]
2025年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9-05 01:31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液冷连接器是一种利用冷却液循环进行散热的连接装置 核心功能是通过液体循环带走设备热量 解决传统风冷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场景如数据中心 电动汽车 储能电池等 [5] - 液冷连接器需具备高气密性 耐压性 抗震性 抗腐蚀性等特性 基于插拔方式可分为UQD和UQDB两大类 [5] 行业政策 - 国家层面出台《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文件 明确要求数据中心优先采用液冷技术 设定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2以下的目标 [7] - 地方政策如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 南昌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武汉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 进一步细化液冷技术应用场景 推动液冷连接器在数据中心 储能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速渗透 [7] -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 推进数据中心用能设备节能降碳改造 推广液冷等先进散热技术 [8] - 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 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 增加数据中心 服务器 充电桩等23种产品设备或设施 基本实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全覆盖 [8] - 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要求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 [8] 发展历程 - 2000年至2010年为萌芽期 液冷连接器技术主要服务于军工 航空航天等对散热要求极高的领域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逐步掌握核心工艺 如四川华丰科技自主研发QF系列流体连接器应用于军用雷达 声纳探测等场景 [9] - 2011年至2015年为商业化探索期 液冷连接器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拓展 中科曙光率先布局液冷服务器市场 推动冷板式液冷技术商业化 华为 浪潮信息等企业相继加入形成技术积累与产业协同效应 [9] - 2016年至2020年为爆发期 AI算力需求激增与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突破推动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 特斯拉V3 Supercharger充电桩采用液冷连接器实现250kW大功率充电 中航光电凭借大功率液冷充电连接器技术打破欧美垄断 [10] - 2021年至今为全球竞争期 "双碳"目标推进推动行业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 政策强制要求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 推动UQD等标准普及 浸没式液冷连接器突破高温耐受与防气锁设计适配储能电池 5G基站等新场景 [10]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体现在精密制造与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 需满足高气密性泄漏率≤0.02ml/次 耐压性≥15bar 耐腐蚀性等苛刻要求 要求企业具备微米级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技术 如冷板式液冷连接器需通过螺旋流道设计实现流量均衡 浸没式连接器需采用钛合金或316L不锈钢抵御氟化液腐蚀 [12] - 认证壁垒涵盖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及国际认证体系 国内市场需符合《冷板式液冷通用技术要求》《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等标准 国际市场需通过UL CE RoHS等认证 认证测试包括10000次插拔循环 -40℃至120℃温度冲击等 单款产品认证费用超50万元 上市周期通常需6-12个月 [13] - 专业人才壁垒源于产品性能涉及材料化学 热力学 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 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存在定制化特征 对研发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经验要求较高 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 [14] 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 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不锈钢 铝合金等 塑胶材料如丁基橡胶 丁晴橡胶等和涂层材料 零部件包括弹簧 密封圈等 [15] - 产业链中游为液冷连接器生产制造环节 [15]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数据中心 储能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等 [15] 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 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爆发的关键阶段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为50.11亿元 同比增长38.62% [2] 发展机遇 - AI算力需求爆发驱动液冷技术普及 [4] - 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突破催生增量市场 [4] - 储能安全标准升级推动技术迭代 [4] 发展趋势 - 从单一散热向热管理系统集成演进 [4] - 从标准品向场景化定制解决方案延伸 [4] - 从国产替代向全球市场布局跃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