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

搜索文档
特斯拉Optimus V3量产渐近,机器人ETF(159770)涨超2%,机构:四季度机器人有望迎来板块级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5:48
机器人概念市场表现 - 9月11日三大指数集体走强 机器人ETF(159770)涨2.08% 成交额超3.5亿元暂居深市同标的第一[1] - 成分股大族激光和新时达涨停 南网科技/江苏北人/云天励飞-U涨幅居前[1] - 机器人ETF昨日获超5300万元资金净流入 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 重仓股含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石头科技[1] 行业技术进展与产品规划 - 特斯拉Optimus V3正解决手部灵活性并配备AI大脑 马斯克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且有望实现量产[1] - 宇树科技CEO认为AI劳动领域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目前仅是长了几棵小草[1] - 灵巧手向高度仿生方向升级 特斯拉Gen3机型将于10月定型 预期出货量3-5万台 Gen4机型同步开发中[2] 行业催化因素与展会动态 - 深圳智慧养老展将于2025年9月举行 汇聚200余家企业展示2000款AIoT与机器人创新产品[2] - 第四季度机器人板块在海内外共振下有望开启大贝塔行情 订单落地将持续催化板块[2]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90% 流动性宽松利好机器人板块 叠加特斯拉新品发布推动板块级行情[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国加速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文旅业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2:49
公司业绩与增长驱动 -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源于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 国内文旅消费持续升级 高品质个性化产品需求旺盛 出入境旅游迎来强劲复苏 国际机票及酒店预订量不断恢复与增长成为核心增长引擎[1] - 公司国际订单超60%同比增长 在亚太地区深耕成果显著 证明中国服务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实力[1] - 公司将一站式App服务模式和全球旅行SOS紧急援助机制带向全球 已成功处理超2.24万起案例[1] 入境游市场发展 - 入境游市场潜力巨大 但对中国GDP贡献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至2% 是亟待开发的蓝海[2] - 公司为入境游客提供一站式产品覆盖 简化流程解决国际游客常见痛点 例如国际游客可通过APP购买国内景点门票 扫描护照即可进场[2] - 公司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立全国首个入境游咨询中心 提供多语言一对一咨询和专属优惠预订服务 自2024年12月推出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以来已服务近5000名来自80余国的中转旅客[2]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 - 文旅市场呈现多元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银发经济释放巨大潜力 针对老年群体开发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供需两旺[3] - 文旅+融合模式深度拓展 旅游+娱乐等创新模式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有效拉动综合消费增长[3] -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低碳旅行成为行业新时尚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文旅产业落地生根 乡村度假项目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3]
浙江:做好“宠物经济+”系列文章 着力培育消费新热点
格隆汇· 2025-09-11 02:15
政策导向 - 浙江省发布《关于促进宠物经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推进宠物经济跨界融合[1] - 政策旨在推动宠物经济与银发经济、文旅经济、悦己经济、会展经济等新业态融合[1] - 政策引导物流运输、食品快消、家居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开展跨界创新[1] 产业拓展方向 - 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以满足"人宠共游"需求[1] - 拓展宠物托运出行、宠物服装时尚、宠物健康食品、宠物智能用品等新领域[1] - 推动宠物经济嫁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跨界创新[1] 消费培育重点 - 通过"宠物经济+"系列文章培育消费新热点[1] - 重点融合银发经济、文旅经济等新业态刺激消费需求[1] - 满足多元化消费场景包括出行、服饰、食品及智能用品[1]
交通银行:六赴服贸之约 展示金融创新实践成果
人民网· 2025-09-11 00:57
金融服务创新 - 公司围绕"交融共进、通向未来"主题展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域发展和民生领域的创新实践[1] - 推出"交银火炬贷"通过六大核额及两大增额维度搭建大数据审批模型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1] - "交银创投贷"采用贷款+外部直投模式与北京投资机构合作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1] - "交银园区贷"通过一码通扫和线上产品合集对接园区企业全周期融资需求[1] - 跨境金融专区提供外贸快贷、电商通、智汇班列等解决方案支持企业跨境发展[1] 民生服务拓展 - 公司聚焦扩内需促消费、数字政务和银发经济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能力[2] - 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支持130余项北京政务和200余项雄安、天津政务事项办理[2] - 独家承建北京市住房租赁押金托管和租金监管系统通过收支配查四维闭环守护新市民安居[2] - 银发经济板块整合养老金账户、理财、保险、信托等提供一站式服务[2] - 零售信贷推出惠民贷、交银车贷和最红星期五活动助力消费市场发展[2] 数字金融推广 - 公司策划数字人民币互动活动展示有朋、玉佩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硬件钱包[3] - 开展数字人民币IP周边盲盒满减活动提供托特包、纸扇、手机架等特色周边产品[3] - 举办资金管理大讲堂、助企出海宣讲和反诈必修课等多场推介交流活动[3]
活力中国调研行|携程:入境游预订量翻倍,多举措助力中国加速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搜狐财经· 2025-09-10 16:57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本季度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2] - 公司国际订单同比增长超过60% [4] - 公司全球旅行SOS紧急援助机制已处理超过22400起案例 [4] 市场复苏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入境人次同比增长30% 其中71%来自免签地区 [4] - 国内文旅消费持续升级 高品质个性化产品需求旺盛 [2] - 出入境旅游强劲复苏 国际机票及酒店预订量恢复增长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将一站式App服务模式和全球旅行SOS机制等中国服务标准推向全球 [4] - 在亚太地区国际化成果显著 [4] - 计划将北京机场入境游咨询中心模式复制至更多入境口岸 [4]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国际游客可通过扫描护照直接进入景点 无需实体门票 [4] - 在北京首都机场设立全国首个入境游咨询中心 提供多语言一对一咨询和专属优惠预订服务 [4] - 博物馆类门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近20% 故宫博物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为热门打卡地 [2] 新兴增长动力 - 银发经济释放潜力 老年群体高品质旅游产品供需两旺 [6] - 文旅+融合模式深化 旅游+娱乐等创新形式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6] - 绿色低碳旅行成为行业新时尚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6] 区域市场表现 - 韩国与东南亚成为最大入境客源地 [2] - 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等10座城市成为境外游客首选目的地 [2] - 乡村度假项目依托文旅产业落地 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 [6]
深耕养老金融 中原银行平顶山分行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环球网· 2025-09-10 09:10
核心观点 - 中原银行平顶山分行通过打造养老金融示范网点 构建"金融+服务+公益"综合服务体系 实现老年客户资产规模158亿元 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双提升 [1][2] 服务模式创新 - 以营业部为试点打造全市首家养老金融示范网点 形成"金融服务+生活关怀"双核心模式 辐射周边5个大型居民区 [1] - 建设20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 配备血压仪助行器等设备 设置无障碍通道防滑地板及紧急呼叫系统 [1] - 配置坐式金融自助机语音导航系统 提供大字版操作界面 搭配一对一人工指导 [1] 金融产品体系 - 推出"一站式"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覆盖资金规划保险保障投资增值 [2] - 针对银发客群推出稳定灵活存款产品 满足低风险偏好与稳健收益需求 [2] 风险防控体系 - 构建"教育-预警-应急"三重防线体系 通过防诈课堂提升老年人防诈意识 [2] - 建立异常交易预警机制 对异地开户大额转账等风险场景实时预警 [2] - 联合公安机关建立快速止付通道 2025年上半年累计处理保护性止付168笔 [2] 客户规模与资产 - 截至6月底60岁以上老年客户达42.46万户 资产规模突破158亿元 [2] 增值服务 - 联合三甲医院定期开展免费体检健康讲座 建立专属健康档案 [1] - 通过养老金融课堂银发客群专属活动 丰富老年客户精神生活 [2] 未来规划 - 持续优化"金融+非金融"服务生态 探索居家养老金融支持模式 [2] - 打造养老金融示范标杆 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2]
(神州写真)中国“时尚奶奶”传递银发潮流融入社交媒体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7:49
(神州写真)中国"时尚奶奶"传递银发潮流融入社交媒体 在曹萍带动下,小区很多老人开始穿旗袍、化妆、学习走秀。"优雅气质和时尚穿搭,可以打破人们对 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我们也可以时尚、迷人。"曹萍说。 在中国,越来越多和曹萍一样的"老年网红"开始出现在社交媒体,被称为"时尚奶奶"。她们穿着、造型 时尚,拍摄的走秀视频配上潮流音乐可吸引几百万"粉丝",且大多是年轻人。 会员超2000人的"时尚奶奶团"账号有300多万粉丝,这些平均年龄超65岁的老人,有的穿旗袍、戴墨 镜、踩高跟鞋,有的去健身房撸铁、穿皮衣开机车,以优雅仪态与时尚态度持续颠覆社会对银发群体的 认知。 有些银发超模甚至穿旗袍赴海外走秀,收获一批国外粉丝。该账号创始人之一何大令介绍,今年,400 位"时尚奶奶团"成员参加了全球首届荷兰花海时装周,刷新了中国银发群体在时尚领域的影响力。 中新社长沙9月10日电 题:中国"时尚奶奶"传递银发潮流融入社交媒体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在长沙,今年67岁的曹萍退休后因精致穿搭走红。每天出门前,她都会整理发型,搭配好衣服鞋子、耳 饰,再画个淡妆。 气质优雅的曹萍每周三会去上老年模特课,学习站姿、礼仪。曾获得2023年环 ...
从“养老”到“享老” 多元化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幸福“夕阳红”
央视网· 2025-09-10 07:00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9月9日举办的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514万,首次突 破500万,占常住人口的23.5%。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养老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北京正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银发经济多元发 展。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北京已构建机构、居家、旅居衔接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与供给格局。 针对活力老年人,北京推出"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服务,目前已吸纳全国11个省市的155家优质康养企业,入驻"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服 务平台。老年人通过该平台能查询全国旅居养老机构的位置、床位、收费标准,还可直接咨询、预订。比如冬季去海南、云南慢游康养,夏季 到内蒙古、黑龙江避暑,轻松实现"候鸟式"养老。 目前,北京养老服务保障持续加强,多层次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10.9万张,布局105家区域养老中心、300多 家养老照料中心和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九成城乡社区,服务453.4万老年人。 就近普惠 打造"家门口"的养老综合体 近日,北京亦庄一家养老照料中心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除了基本生活照料 ...
北京常住老年人口首破500万,“银发经济”加速转向品质生活
新京报· 2025-09-09 13:16
人口统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514万人 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占常住人口比例23.5% [1][2] - 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加19.2万人 增长率达3.9% [2] - 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68.7万人 占总人口3.1% 户籍高龄人口66.1万人 占比4.6% [2] - 老年抚养比为36.5% 较2023年提升1.9个百分点 每3个劳动力需负担1位老年人 [3] 区域分布特征 -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为老年人口数量前三区域 [2] - 西城区(30.8%) 门头沟区(30.6%) 东城区(30.4%)为老龄化率前三区域 [2]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 全市备案养老机构608家 提供床位10.9万张 全部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4] - 系统布局105家区域养老中心 300余家养老照料中心 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4] - 建设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为4.3万名家庭照护者提供专业赋能 [4] - 养老助餐点2666家 覆盖超90%城乡社区及453.4万老年人 [4] 银发经济消费特征 - 老年食品需求居首位 近90%受访者关注健康营养 月均食品消费1033元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 [6][7] - 老年教育需求占比85% 超越健康需求居第二位 [7] - 旅游需求位列第五 偏好自助游与深度体验式旅行 [8] - 51.9%受访老人年度非基础消费超5000元 22.6%超1万元 [9] 产业发展规模 - 老年消费规模从2010年558亿元增长至2023年2914亿元 年均增速14.76% [9] - 2023年老年消费总规模4782亿元(含政府消费) 占GDP比重10.93% [9] - 养老科技企业数量达4516家 占比24.75% 为六大细分赛道中最高 [10] - 2022-2024年每年新设养老科技企业超300家 覆盖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养老机器人等领域 [10] 政策与创新方向 - 推动"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模式 促进银发经济多元业态发展 [4] - 强化失能失智老人专业照护能力 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5] - 通过明码标价策略推动科技养老产品市场化 [10]
探索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9-08 02:01
政策部署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养老服务发展进行前瞻性系统性总体性部署 强调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1] 政策框架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构建涵盖产品供给服务创新风险管控的完整政策框架[2] -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养老金融发展规划图[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建立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2] 养老保险体系 -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3] -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覆盖7000多万人 资金积累超过5.7万亿元[3] -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已有36个城市地区超7200万人开立账户 产品达1019款包括储蓄类466款基金类292款保险类228款理财类33款[3] - 个人养老核心产品规模约为275.69亿元 加上储蓄和保险产品全国个人养老金业务市场规模已接近500亿元[3] 金融机构实践 - 中国银行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较上年增长23.44%[4] - 中国农业银行新增养老金融产品147只 养老产业贷款增速68%[4] - 中国光大银行累计提供超过650只养老金融产品 1500余家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4] 人口结构变化 - 202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达31031万人 占全国人口22.0% 每年2000万退休速度[5] - 新老年人追求康养旅居智能设备健康管理等品质体验 需要多元化个性化养老金融新产品[5] 支柱发展失衡 - 第一支柱覆盖超过10亿人参保率95%以上 但60.5%受访者认为不足以实现理想退休生活[6] - 第二支柱职工覆盖率仅为24.41% 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仅占城镇就业人员6.8% 其中国企央企和大型金融机构占比超80% 中小企业参与率不足5%[7] - 第三支柱开户人数约7200万 实际缴存人数仅占两成左右 实际缴存率不足30% 人均缴存金额2000元/年远低于12000元上限[8] 区域配置差异 - 上海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45张 甘肃贵州省份仅约25张[8] - 东部地区基本养老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广东12.7% 江苏14.8% 上海14.1% 浙江12.5%[9] - 西部地区基本养老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高:宁夏17.3% 陕西17.9% 甘肃16.7%[9] 产品与服务问题 - 养老产品同质化严重 主要以存款理财保险为主 证券信托基金类较少[10] - 群体养老资金储备差距拉大 低收入灵活就业群体依赖基本养老保险 高收入群体可通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提升退休收入[10] - 现有产品多以储蓄型理财型为主 缺乏与长期护理医疗服务旅居养老挂钩的综合产品[11] 产业支持体系 - 养老产业主流融资以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为主占比超70% 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渠道不足[12]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年均收益率约4.3% 扣除通胀后实际收益不足2% 地方养老金年化收益仅1%-2%[12] - 企业年金近10年年均收益率约4.5% 但需达到6%以上才能满足替代率目标[12] 发展建议方向 - 实现服务分层化资产场景化生态平台化三化目标[14] - 加强普惠型养老金融服务能力 关注老年新市民老年残疾人群[15] - 根据自理能力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和服务 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6] - 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 鼓励企业在各板块上市融资[17] - 发挥养老保险辅助作用 提供医护理康养居一体化解决方案[18] - 推进养老金集中委托管理 当前仅有23.8%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18] - 加强风险防范 禁止向老年人推荐风险不匹配产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