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国网天津电力继电保护成果通过专家论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6 06:36
转自:新华财经 8月21日,国网天津电力牵头完成的"配网继电保护适用边界评估研究与应用"成果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论证。该成果攻克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保护 适用性评估难题,有效降低继电保护误动风险,提升电网故障快速响应能力。 由国家电力调控中心、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科院、相关省级调控中心等单位1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国网天津电力在配网新能源建模、短路计算、定 值校核、边界评估等方面的成果汇报,观看了整定计算系统功能演示。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攻克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保护适用 性评估难题,研究成果正确可行、通用性好、实用性强,对完善有源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体系,提升配电网保护对新型并网主体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 备广泛应用条件。 "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对配电网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国网天津电力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于认清配电网继电保护边界在哪、超越边界怎么办提出了解 决方案。"国家电力调控中心保护处处长吕鹏飞说。 "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成为配电网的变革性发展方向,电网结构和故障特征发生深刻变化,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面临短路电流快速计算难、保 护适用边界精准评估难两大技术难点。在 ...
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沙戈荒”成为我国“十四五”新能源建设新阵地
新华财经· 2025-08-26 06:33
新能源发展规模与速度 - "十四五"以来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亿千瓦级规模 连续跨越11个亿级台阶 合计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1] - 新能源新增装机占"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0% [1]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规模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 - 2024年中国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47% 新增装机占全球的63% [2] 发电量占比与贡献度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 年均提高超2个百分点 [2]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近1/4 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2] - 风光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2] 空间布局与细分领域 - "沙戈荒"地区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 [1][2] -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2] -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亿千瓦 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 覆盖700多万家庭 [2] 成本竞争力与技术进步 - 陆上风电平均投资建设成本降至每千瓦4000元左右 [3] - 陆上光伏平均投资建设成本降至每千瓦3000元左右 [3] - 新能源度电成本在"十四五"初期平价基础上进一步下降 [3] 消纳挑战与系统解决方案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 [4] - 通过风光水火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和联合调控运行 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的自主调节能力 [4] - 协同加强主网、配网、微电网建设 提升电网综合承载力 [4] - 通过煤电改造升级、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4] 市场机制与政策支持 - 完善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 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5] - 优化省间电力交易 增强区域资源互济共享能力 [5] - 扩大虚拟电厂聚合规模 拓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5] - 发展绿电直连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 [5] 非电利用拓展 - 推动风光电制绿氢规模化应用 并向绿氢冶金、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方向延伸 [5]
BNEF重磅活动·上海|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构网型技术、电力改革及数据中心
彭博Bloomberg· 2025-08-26 06:04
全球能源格局变革 - 人工智能推动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在未来十年内激增三倍 [2] - 数据中心到本世纪30年代将成为继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的第四大电力消费国 [2] - 传统电网面临可再生能源整合、稳定性保障及供应链复杂化的挑战 [2] 电力系统前沿议题 - 构网型技术应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带来的电网稳定性挑战 [5] - 数据中心与绿色能源交汇带来清洁能源应用机遇 [5] -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对项目开发商产生收入不确定性影响 [5] - 核电作为清洁可调度电源在能源转型中角色凸显 中国引领全球核电复兴 [2][5] 研究团队专业背景 - 电网与公用事业分析团队覆盖全球电网投资、监管、供应链及数字解决方案 [6] - 智能基础设施分析团队专注数据中心能耗脱碳、出行电气化及自动驾驶技术 [7] - 中国研究团队聚焦能源转型战略、电力市场改革及低碳技术发展 [9][11] 行业活动议程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展望及清洁能源应用专题分享 [7] - 中国电力系统专题涵盖核电发展、电网稳定性及市场化改革策略 [7][10] - 圆桌论坛讨论高载负荷与构网技术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塑 [12]
国家能源局:从五个方面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第一财经· 2025-08-26 06:02
能源绿色转型进展 - "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1]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1][3]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3] -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超额完成20%目标[3] -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3] 电力消费结构变化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8万亿千瓦时[1]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3]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3] - 2024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3] 能源投资特征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大关[6] - 累计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10%[6]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6%[6]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过20%[6]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过80%[6] - 2024年新型储能/充换电/氢能等领域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6] 民营经济参与度 - 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7]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且年均增长超15%[7] - 规模以上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7] - 2024年上半年10家民营企业参股5个核电项目持股比例均达10%以上[7] 新能源消纳措施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对新能源适配能力[8] - 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提升发电预测精度[8] - 通过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和联合调控运行提升自主调节能力[8] - 加强主网/配网/微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综合承载力[8] - 拓展绿电直连等就近消纳新业态[9] - 推动风光电制绿氢规模化应用并向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等方向延伸[9]
储能5年增长近30倍!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
行家说储能· 2025-08-26 04:20
新型储能发展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3] - 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向好 2024年新型储能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 [3] - 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储能领域10个项目入选 涵盖锂离子电池 钒液流电池 压缩空气等多种技术路线 [7] 能源科技创新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 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3] - 已认证四批次共236项首台(套)项目 部分项目达到世界首台(套)水平 [6]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 [8] 电力市场改革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8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连续四年稳定在60%以上 [5] - 独立储能等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5] - 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 完善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 [11] 民营经济参与 - 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前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半数项目引入民营企业参与 [4] - 智能微电网 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 [3]
国家能源局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
新浪财经· 2025-08-26 03:13
新能源消纳挑战与应对措施 - 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导致部分地区消纳利用面临压力 [1] - 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 [1]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向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提升新能源适配能力 [1] - 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应对出力不稳定问题 [1] - 协同加强主网配网与微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综合承载力 [1] 电力市场机制完善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1] - 完善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 [1] 新兴消纳模式发展 - 稳步扩大虚拟电厂聚合规模 [1] - 扩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1] - 发展绿电直连等就近消纳新业态拓展消纳场景 [1]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通过新业态拓展提高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1]
鼎信通讯: 鼎信通讯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7:3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99%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864.8万元人民币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84亿元人民币 [3] - 研发费用为1.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9% [45] - 销售费用为1.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6% [45] 主营业务与行业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电力行业和消防报警两大领域 [4] - 电力行业处于绿色转型关键期,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技术创新全球领先 [4] - 国家政策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和配置能力 [4] - 新能源的分布式和随机性特点对电力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5] - 电动汽车、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等新型负荷推动能源系统向"源-网-荷-储"深度融合演进 [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形成涵盖中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电能量计量终端、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等多类产品矩阵 [5] - 在"微网+储能"、"光储直柔"、"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关键应用领域形成布局 [6] - 消防业务完成工业级火灾报警系统、火焰探测系统等产品开发,实现工业消防场景全覆盖 [28] - 自主研发高端计量ADC芯片TC3008,满足国内市场对自主可控、低成本的高端计量产品需求 [39] - 配网自动化产品采用低成本高质量设计理念,配电网故障诊断算法表现出色 [40] 市场拓展与合作 - 公司采用"产品合作+组部件合作+方案合作"三维一体合作体系 [29] - 消防业务非房地产市场的销售份额首次超过房地产市场 [34] - 与华润、保利、招商、绿城等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巩固民用建筑消防市场份额 [35] - 海外新型电力平台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南非商用IDS试点项目的推广及落地 [15] - 拓展代理商5家,生态合作商20余家 [34] 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申请发明专利34项,其中已授权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15项,其中已取证90项 [33] - 参与制定GB/T18216.12-2025、GB/T17215.241-2025等国家标准 [33] - 成为《电力负荷柔性调控终端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单位 [16] - 获得中国节能协会颁发的《特征电流户变的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16] - 被遴选确定为"山东省专家服务基地",获得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36] 生产与制造能力 - 公司拥有模具、注塑、PCBA生产、产品组装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30] - 自建10kV真型试验场,真实模拟电网运行环境,对产品进行全天候运行测试 [40] - 行业首创柱上断路器自动化组装测试线体,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40] - 推进MES、PLM与智能生产设备深度整合,构建参数化驱动的模块化产线快速切换体系 [42] - 践行"三三制"人员技能提升模式,打造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44] 行业发展趋势 - 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预计为440-450GW,其中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160-165GW [24] - 国家政策要求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25] - 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的电力网络 [17] - 到2025年末,国网公司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I区地市全覆盖 [17] - 液流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机制主导转型,优质、高性能的储能技术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23]
永鼎股份: 永鼎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24.0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7.66%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8元/股,同比增长890.91% [2] - 总资产90.4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5%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8.45万元,主要因海外工程项目结算时间差所致 [20] 主营业务板块分析 - 光通信板块营收规模不及上年同期,但通过技术革新和成本优化实现毛利率上升及利润增加 [3] - 汽车线束及铜导体板块营收显著增长,因新接项目初期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减少 [3] - 电力工程板块因孟加拉国家电网项目完工进度提高,营业收入增加,但整体毛利率下降致利润减少 [3] 投资收益贡献 - 对联营企业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达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2亿元 [3] - 主要源于联营企业东昌投资处置房地产项目子公司产生的收益 [3][21] 光通信产业进展 - 构建覆盖光棒、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及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体系 [5][11] - 高速率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订单预订,产能持续提升 [12] - 产品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数据中心及新兴领域如激光雷达、医疗设备 [6][7] 电力传输产业布局 - 海外电力工程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推进孟加拉国家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9][13] - 汽车线束业务获零跑汽车、小鹏汇天等新客户体系认可,新能源高压线束需求增长 [9][14] - 高温超导带材采用IBAD+MOCVD技术路线,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等领域 [9][1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超导带材获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入选2025年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示范项目 [15][17] - 三家子公司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工厂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17] - 研发费用投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08% [20] 行业市场环境 - 光通信行业需求增长,受AI算力及数据中心扩建驱动,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 [7][8] - 全国光缆产量1.25亿芯千米,同比下降2.9%,但千兆光网端口占比达96.6% [7] - 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1-6月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0% [11] 产能与制造升级 - 金亭线束推进自动化生产,投用AGV系统及WCS/MES系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14][19] - 超导带材持续扩充产能并优化工艺稳定性 [14] - 电线电缆业务聚焦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特种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 [16] 战略发展定位 - 形成"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深度参与"东数西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3][17] - 通过纵向整合光通信产业链与横向拓展电力传输业务,构建产业生态协同效应 [17][19]
超2亿补贴已发放!内蒙古多措推动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建设
内蒙古新型储能政策与商业模式 - 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型储能可持续商业模式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放电量补偿金额超2亿元[2] - 建立"放电量补偿+现货价差"双维收益模式 储能电站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2] - 对纳入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按一年一定原则实施10年补偿 2025年及以前投产项目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2] 补偿机制实施进展 - 内蒙古能源局督促电网企业按月转移支付补偿金 两家电网企业累计支付补偿金额达20875.16万元[3] - 补偿政策明确后有效提升投资业主建设运营信心 推动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建设[2] 储能市场发展机遇 - 新型储能在提升新能源消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多数储能电站面临盈利难题[2] - 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可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通过峰谷电价差赚取收益[2] - 内蒙古电力集团正在筹划储能业务板块上市 显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7] 储能项目规模与政策支持 - 内蒙古发布第三批独立储能项目清单 规模达800MW/3.2GWh[7] - 容量补偿政策首批补偿费用总规模接近1亿元 2025年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7] - 政策支持采用10年补偿期限 为储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收益保障[2][7]
前7月全国绿电交易电量同比增长42.1%
中国证券报· 2025-08-24 20:10
电力市场交易 - 2025年7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624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4% 其中省内交易4614亿千瓦时(增7.3%) 跨省跨区交易1632亿千瓦时(增7.9%) [1] - 1至7月累计电力市场交易电量3.59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2%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1.2% 其中省内交易2.73万亿千瓦时(增1.6%) 跨省跨区交易8558亿千瓦时(增9%) [1] - 绿电交易表现突出 7月电量256亿千瓦时(增43.2%) 1至7月累计1817亿千瓦时(增42.1%) [1] 发电装机容量 - 1至7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同比增长18.2% [1]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 同比大幅增长50.8% [1] - 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 同比增长22.1% [1] 全社会用电量 - 7月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首次突破月度万亿千瓦时大关 [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0% 河南陕西山东四川安徽湖北等省份增速超30% [2] - 中电联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下半年增速将高于上半年 [2] 电力需求展望 - 预计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3万亿千瓦时以上 [2] - 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成为电力需求增长新动能 [2] - 电力供需平衡难度增加 需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迭代升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