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战略

搜索文档
国产新能源,为何扎堆港股融资?
投中网· 2025-04-11 03:33
港股市场波动与车企融资时机 - 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港股恒生指数一度下跌15%,科技及互联网板块遭遇历史性下跌[4] - 比亚迪、小米、蔚来在港股市场完成近千亿港元配售融资:比亚迪435亿港元(3月4日)、小米425亿港元(3月27日)、蔚来40.3亿港元(3月27日)[4][6] - 融资后一周内港股大幅回调,小米股价单日跌幅达20.59%,但配售价格仍低于市场价[4][6] 车企融资规模与战略意义 - 比亚迪融资创多项纪录:近十年全球汽车工业最大股权再融资、港股近三四年最大规模融资,资金用于海外业务、研发及运营[6] - 小米通过老股减持+新股配售募资425亿港元,雷军参与认购;蔚来闪电配售40.3亿港元/股(29.46港元)缓解周转压力[6][8] - 三家车企现金储备差异显著:比亚迪1549亿元、小米未披露具体数据但称行业最丰富、蔚来420亿元[7][8] 研发与出海成为资金主要投向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32亿元,为吉利4倍、长城5倍,推动"兆瓦闪充"等技术落地,计划2025年建成4000座充电站(单站成本500万元)[11] - 海外扩张需求迫切:比亚迪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100万辆(2024年40.57万辆,同比+67.2%),未来两年拟建6座海外工厂(单厂成本10亿美元)[11] - 蔚来坚持全栈自研,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小米2025年研发预算达300亿元[7][9] 中东资本的战略协同效应 - 中东家族办公室Al-Futtaim参与比亚迪配售,其汽车经销网络助力比亚迪中东市场渗透,合作案例包括迪拜Uber市场汉车型推广[15] - 蔚来2023年获阿布扎比CYVN投资33亿美元,用于中东研发中心建设,模式类似比亚迪与Al-Futtaim合作[16] - 战略投资者可提供本地化政策支持、售后体系共享及欧洲/非洲市场跳板资源[15][16] 行业竞争与资金储备动态 - 小鹏未跟进配售,副总裁称现金储备419.6亿元(同比增60亿+),暗示股价未达预期高位[17] - 2025年Q1港股流动性窗口期显著:恒生指数涨15.25%,恒生科技指数涨20.74%,车企借机高位融资[17] - 行业共识:差异化技术(如智驾)和海外扩张需持续资金投入,现金储备成竞争关键指标[11][12]
「港股IPO观察」股价疯涨股东减持不断,东鹏饮料资本盛宴筹划续集:二次上市“马拉松”通向何方
华夏时报· 2025-04-08 12:03
文章核心观点 东鹏饮料在A股上市四年后赴港二次上市,虽业绩表现优越但股东多次减持,公司谋求出海新战略以扩大市场,但出海面临一定风险和难题 [2][3][6] 赴港二次上市 - 公司曾于2022年6月谋求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该计划于2024年2月终止,现转向港股 [3] - 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等 [3] - 2021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2024年营收突破150亿元达158亿元,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增长63.09% [3] - 202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率分别为16.9%、18.1%、21%,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 [3] - 分析师认为公司在业绩向好时赴港上市是扩大产能、布局国际市场的时机,可通过融资稳固现有成果 [4] - 分析师认为公司到香港发行H股不会出现内地经营风险外溢问题,还可支持香港维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 - 当下不少消费类企业谋求A + H二次上市,原因多与出海、全球化战略有关 [5] 谋求出海新战略 - 公司曾表示希望通过境外发行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品牌国际化 [6] - 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将建立当地供应链体系,还在探索美国等市场机会 [6] - 公司产品已进入多个海外市场,但整体海外业务处于初期阶段,会制定本地化策略和市场定位 [6] - 2024年公司超93%的收入来自功能饮料,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不断涌现 [6] - 分析师认为出海虽能获取增量市场,但政策和国外市场环境不友好,境外大额投入风险大 [7] - 公司认为海外市场挑战集中在落实本地化战略、发展供应链及渠道资源、推出适配产品等方面 [7] 股东持续减持 - 2023年13位董监高及大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8.94%,11位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减持743.75万股,占总股本的1.86%,合计套现13.69亿元 [8] - 2024年大股东君正投资多次减持,套现超32亿元,其持股比例从9%降至2.77% [8] - 2025年2月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716.89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1.38% [9] - 公司强调鲲鹏投资合伙人林木勤及林煜鹏不参与本次减持,减持主体不涉及控股股东等 [10] - 分析师认为股东减持是合理合法行为 [10]
海外巨头增长受阻,凭什么中国潮玩公司能出海?
创业邦· 2025-04-02 03:09
行业概况 - 2024年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布鲁可分别实现营收130 38亿元、169 94亿元、22 41亿元,同比增长106 9%、22 76%、155 53%,显示兴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3] - 行业面临增长压力,需持续保持高增长以维持资本市场吸引力,品牌需不断推出爆款避免被遗忘[4] - 2025年趋势预测:1)国内外市场持续争夺用户心智 2)品牌运营转向精细化 3)行业分化加剧,部分品牌将被出清或转型[4] IP运营策略 - 泡泡玛特2024年四个自主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营收均超10亿元,自有IP孵化能力为核心竞争力[9][12] - 名创优品建立90+IP矩阵,重点合作包括《黑神话:悟空》、迪士尼等,2025年计划新增小熊维尼等联动[11] - 布鲁可奥特曼IP依赖度降至48 9%,自有IP英雄无限占比提升至13 8%,转型拼搭类角色玩具[13][14] - 行业普遍面临IP授权成本压力,泡泡玛特2024年设计授权成本增长超100%,但预计2025年授权IP收入占比维持10%[14] 门店扩张与运营 - 泡泡玛特2024年国内门店平均收入增长30 22%至955万元,海外门店平均收入激增194%至2448万元,2025年计划新增10+国内门店及100家海外门店[22][23][30] - 名创优品2024年国内门店平均收入仅增长0 89%至193万元,TOP TOY门店平均收入下降22 41%至356万元,反映扩张瓶颈[25][26] - 两家公司均转向精细化运营:泡泡玛特控制SKU数量,名创优品计划关闭低效小店、扩大IP Land至10个[24][27] 出海布局 - 泡泡玛特2024年东南亚/北美收入分别增长619%/557%,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 85%,2025年目标海外增速100%[30][31] - 名创优品海外收入达66 8亿元(+42%),欧美市场可复刻,TOP TOY主攻东南亚[31][34] - 布鲁可海外收入占比仅2 87%,但东南亚/北美市场增速达891%/254%,面临万代、孩之宝等国际品牌竞争[33][35] - 海外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低基数效应,欧美头部厂商如孩之宝北美增长仅2%、欧洲下跌10%[36][38] 竞争格局 - 全球头部厂商中,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增速106 9%显著高于乐高(14 47%)、万代(11 91%),营业利润率31 86%超过美泰(12 91%)[38] - 北美本土潮玩品牌Funko连续两年负增长,显示海外市场同样存在增长瓶颈[39] - 行业需快速抢占海外用户心智,避免流量退潮后陷入增长困境[39]
未来5年,中国将至少需要数万名出海领航者
吴晓波频道· 2025-03-18 00:31
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 - 蜜雪冰城门店数超过麦当劳、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连锁餐饮店 [4] - 比亚迪销量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纯电车制造商 [5] - 名创优品纽约旗舰店单日销售额破百万 [6] - 2024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1.1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3% [6] 出海面临的挑战 - 越南投资建厂面临土地产权政策隐形成本 [6] - 海外高管因文化冲突短期内离职 [6] - 欧盟碳排放法案可能使三年海外布局清零 [6] - 企业出海是在陌生国度中的"二次创业" [6] 出海成功关键要素 - 需要信念坚定、经验丰富的"船长"带领团队 [7] - 未来中国企业全球化需要大量人才: - 数百名领导世界500强企业的商业领袖 - 3万名领导百亿中型企业的经营人才 - 400万名胜任大中型全球化企业的中级管理人才 - 1300万名胜任全球一线业务的基层管理人才 [9] 领航者必备能力 - 知道"往哪走": 辨别189个国家和地区的风险与机遇 [9] - 清楚"怎么走": 规划市场进入、团队管理、本土化等战略 [9] - 懂得"怎么办": 应对意外事件如墨西哥矿产开采权被收回、印尼电商被封、巴西劳工诉讼等 [9][10] 出海领航者课程 - 课程体系覆盖出海全生命周期: 定战略、搭组织、稳落地、出利润 [12] - 4个月集训式授课 每月1次 [12] - 50%课程为一线出海案例解析 30%为实操演练 [12] - 包含东南亚实地调研 [13] - 导师团队包括华立集团、小米、百威、宝腾汽车等企业高管 [14][15] 课程收获 - 建立完整的企业出海知识体系 [16] - 获得细化的企业出海商业计划书 [18] - 获取华商出海联盟的对接服务 [18] 课程详情 - 时间: 2025年5月-8月(含5天东南亚课程) [19] - 首批开放30个席位 [19] - 面向已出海或有出海计划的企业创始人、总裁、核心高管等 [19] - 价格: 原价9.8万元/人 早鸟价9.5万元/人(3月31日前付款) [19]
翰森制药20250314
2025-03-16 14:5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翰森制药[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转型成果显著**:2024 年上半年内生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近 14%,创新药收入占比达 77%,扣除首付款后销售渠道收入占比同比增长 33.6%,占经营性收入超 70%,预计 2025 年创新收入占比超 80%[2][3] - **在研管线优势明显**:围绕肿瘤、神经等优势科室展开,靶点选择和产品进展领先,已上市 8 款创新药且全部纳入医保,阿美替尼和氟马替尼表现突出,多个 ADC 项目进展顺利,具备出海潜力[2][4] - **出海战略持续推进**:通过授权合作实现出海,如将口服 GLP - 1R 激动剂授权给默沙东,B7H3 和 B7H4 两款 ADC 授权给 GSK,带来首付款并提升国际知名度,未来计划继续通过 BD 交易扩展海外市场[2][5] - **财务状况支持发展**:现金储备充裕,超 200 亿人民币,为 License in 交易、扩充创新管线提供资金保障,支持早期研发项目推进[2][6] - **股价上涨有催化因素**:业绩结构优化、新的 BD 出海故事、海外临床数据披露及进展等因素可能推动股价上涨[7] - **估值前景良好**:预计 2025 年利润超 41 亿元,给予 30 倍市盈率估值,市值有望达 1300 亿元,具备突破历史新高潜力[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阿美替尼市场表现**:国产首个第三代 EGFR 抑制剂,疗效和安全性具优势,已获批多项适应症,有望上半年获批术后辅助治疗,预计 2024 年三代 TKI 市场规模达 150 亿元,阿美替尼增长较快,医保简易续约降幅 8%,预计峰值销售额超 65 亿元[10][11] - **其他已上市创新药表现**:氟马替尼作为二代 TKI 优势显著,预计峰值销售可达 15 亿元;艾米替诺福韦对乙肝治疗效果好,峰值销售有望超 20 - 25 亿元[12] - **授权 ADC 项目进展**:B7 - H3 ADC 以 1.85 亿美元授权给 GSK,国内启动两项非小细胞肺癌三期研究,海外预计年底启动肺小细胞肺癌三期研究;BHH 四 ADC 以 8500 万美元首付款授权给 GSK,国内启动卵巢癌三期临床研究[13] - **海外临床试验进展**:GIC 已启动一期临床研究,预计 2025 年或 2026 年 JK 将在海外启动三期临床试验[14] - **已获批产品及适应症**:伊奈利珠单抗(CD19)已获批用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在 IgG4 相关疾病适应证递交上市申请,后续还有重症肌无力适应症,三个适应症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达 15 亿元[15] - **重症肌无力治疗优势**:给药频率半年一次,方便,市场空间保守估计达 5 亿元[16] - **P2X3 受体拮抗剂竞争格局**:在慢性咳嗽治疗领域有领先优势,但竞争格局复杂,国内恒瑞、翰森等公司涉足,公司入组谨慎[17] - **营收和利润预期**:预计 2024 年总收入达 120 亿元,纯创新药超 80 亿元,2025、2026 年八款创新药销售增长超 20%,已上市创新药销售峰值有望达 150 亿元,在研新药峰值达 150 - 160 亿元,未来几年利润超 40 亿,有望达 45 亿[18][19] - **业绩交流会安排**:计划下周举行业绩交流和电话会议,预计 24 年总收入 120 亿元,总利润约 40 亿元,存在超预期可能[21]
理想汽车(LI):跟踪报告:聚焦纯电爬坡+出海战略,长期看好AI智能化兑现
光大证券· 2025-03-16 07: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全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收入同比增16.6%至1444.6亿元,毛利率同比降1.7pcts至20.5%,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同比降11.9%至106.6亿元 [1] - 4Q24毛利率略低于预期,单车盈利环比稳定,自由现金流61亿元,截至期末在手现金约1128亿元 [2] - 聚焦纯电爬坡与出海战略,长期看好AI智能化兑现,2025E计划发布两款纯电SUV,智驾焕新版车型和VLA模型将提升竞争力 [3] - 鉴于行业竞争和纯电新车型爬坡前景,下调2025E - 2026E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看好公司定位与智能化兑现能力,维持“增持”评级 [4] 公司业绩情况 整体业绩 - 2024年理想汽车收入1444.6亿元,同比增16.6%,毛利率20.5%,同比降1.7pcts,Non - GAAP归母净利润106.6亿元,同比降11.9% [1] - 4Q24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6.1%、环比增3.3%,毛利率20.3%,同比降3.2pcts、环比降1.2pcts,Non - GAAP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降10.3%、环比增4.8% [1] 汽车业务 - 4Q24汽车业务收入426.4亿元,同比增5.6%、环比增3.2%,ASP为26.9万元,同比降12.3%、环比降0.6% [2] - 4Q24汽车业务毛利率19.7%,同比降3.0pcts、环比降1.2pcts,因低价格带车型占比抬升等因素 [2] 费用与盈利 - 4Q24研发费用率5.4%,同比降3.0pcts、环比降0.6pcts,SG&A费用率6.9%,同比降0.9pcts、环比降0.9pcts [2] - 4Q24 Non - GAAP单车盈利2.5万元,同比降25.5%、环比增0.9%,Non - GAAP净利润率9.1%,同比降1.7pcts、环比持平 [2] 公司战略规划 销量与车型规划 - 管理层指引1Q25E交付量8.8 - 9.3万辆,2025E计划发布两款纯电SUV(理想i8和i6分别于7月和下半年发布) [3] - 2025E销量增长关键在于5月智驾焕新版车型和全新纯电SUV系列“i系列”爬坡兑现 [3] 海外战略 - 2025E海外战略规划逐步清晰,海外市场有望为增程产品销量打开新空间 [3] 智能化战略 - 当前理想智驾位居国内第一梯队,AD Max占比超50%,2025/1推出One Model端到端 + VLM智驾系统等 [3] - 预计智驾焕新版车型推出和VLA模型发布,将提升理想车型智驾市场竞争力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3,851|144,460|149,105|192,121|217,580|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173.5%|16.6%|3.2%|28.8%|13.3%|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2,093|10,657|11,084|18,595|20,184|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9430.1%|-11.9%|4.0%|67.8%|8.5%| |Non - GAAP EPS(元,普通股,摊薄)|5.73|5.01|5.22|8.76|9.51| |Non - GAAP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0.1%|15.0%|13.9%|19.4%|17.9%| | P/E|17.3|19.9|19.0|11.3|10.5| | P/B|3.3|2.8|2.6|2.2|1.9| [5] 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人民币)|123,851|144,460|149,105|192,121|217,580| |营业成本(百万人民币)|-96,355|-114,804|-118,998|-152,536|-174,638| |毛利润(百万人民币)|27,497|29,656|30,107|39,585|42,941| |研发费用(百万人民币)|-10,586|-11,071|-11,928|-12,453|-13,598| |销售行政及管理费用(百万人民币)|-9,768|-12,229|-10,010|-11,527|-12,510| |经营利润(损失)(百万人民币)|7,407|7,019|8,168|15,605|16,834| |其他收益(损失)(百万人民币)|3,045|2,297|1,491|1,921|2,176| |税前利润(损失)(百万人民币)|10,452|9,316|9,659|17,526|19,009| |净利润(损失)(百万人民币)|11,809|8,045|8,593|15,674|17,008| |归母净利润(损失)(百万人民币)|11,704|8,032|8,593|15,674|17,008| |Non GAAP归母净利润(损失)(百万人民币)|12,093|10,657|11,084|18,595|20,184| [10] 资产负债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百万人民币)|143,467|162,349|176,308|203,007|229,621| |流动资产(百万人民币)|114,526|126,310|135,567|155,519|176,421| |库存(百万人民币)|6,872|8,186|8,814|9,131|9,748| |应收账款(百万人民币)|144|135|163|221|214| |现金及其等价物(百万人民币)|91,330|65,908|73,116|89,633|107,805| |短期投资(百万人民币)|11,933|46,905|48,000|50,000|52,000| |其他流动资产(百万人民币)|4,247|5,177|5,474|6,534|6,653| |非流动资产(百万人民币)|28,942|36,039|40,741|47,487|53,200| |固定资产(百万人民币)|15,745|21,141|24,033|27,924|31,335| |无形资产(百万人民币)|864|915|681|660|0| |其他非流动资产(百万人民币)|12,333|13,983|16,027|18,904|21,866| |总负债(百万人民币)|82,892|91,029|96,187|106,671|116,366| |无息负债(百万人民币)|0|0|0|0|0| |有息负债(百万人民币)|82,892|91,029|96,187|106,671|116,366| |夹层权益合计(百万人民币)|0|0|0|0|0| |普通股股东权益(百万人民币)|60,143|70,875|79,721|95,935|112,855| [10] 现金流预测 |指标|2023|2024E|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人民币)|50,694|15,933|14,044|24,539|26,192| |净利润(净损失)(百万人民币)|11,809|8,045|8,593|15,674|17,008| |折旧与摊销(百万人民币)|1,805|1,492|1,941|2,398|2,854| |净营运资金增加(百万人民币)|36,612|3,018|3,222|6,150|5,981| |其他(百万人民币)|467|3,378|287|317|349|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人民币)|-12|-41,137|-7,653|-8,572|-8,570| |资本性支出(百万人民币)|-6,507|-6,235|-6,435|-6,435|-6,435| |其他(百万人民币)|6,495|-34,902|-1,218|-2,137|-2,135|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人民币)|185|-416|317|550|550| |股票/可转债等融资(百万人民币)|-2,751|-126|0|0|0| |借款增加(百万人民币)|1,750|-290|317|550|550| |少数股东资金注入、以及其他(百万人民币)|1,186|0|0|0|0|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百万人民币)|50,867|-25,620|6,708|16,517|18,172| [12] 市场数据 - 总股本21.22亿股(普通股),总市值291.35亿美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17.44/38.19美元,近3月换手率NA [6] 收益表现 |收益表现|1M|3M|1Y| |----|----|----|----| |相对(%)|17.6|34.6|-35.4| |绝对(%)|6.3|23.7|-25.4| [8]
年涨80%,逆势爆发的消费龙头
格隆汇APP· 2025-03-12 12:59
行业表现 - 2024年食品饮料行业整体下跌 食品饮料指数跌幅近10% [1] - 东鹏饮料逆势上涨 涨幅超80% 位列A股食品饮料行业前列 [2] - 公司股价相比2021年发行价上涨近5倍 市值超1200亿元 成为国内能量饮料龙头 [3]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158.39亿元 同比增40.63% 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 同比增63.09% [5] - 收入与利润增速创上市以来最佳表现 [6] - 能量饮料市占率从2023年43%提升至47.9% 销售额份额达34.9% 500ml瓶装单品稳居全国前三 [7] - 销量连续3年位列中国市场第一 [8] 股价与分红 - 业绩公布后股价下跌超10% 市场已提前消化利好消息 [9][10][11][12] - 分红计划每10股派25元 合计13亿元 创始人家族获8.71亿元 占比67% [14][15] - 2022年至今发布7次减持公告 股东累计套现超41亿元 [16][17][18][19] 产品战略 - 东鹏特饮营收占比首次降至90%以下 电解质饮料"补水啦"营收突破15亿元 同比增280.37% [26][29] - 电解质水市场规模从2020年9亿元增至2023年70亿元 公司市占率提升5个百分点至6.7% [28][29] - 推出鹏友上茶、东鹏大咖生椰拿铁等产品 布局无糖茶饮、即饮咖啡及椰汁赛道 [33] - 无糖茶饮市场规模超80亿 CR3合计55% 即饮茶市场规模超千亿 [34][35] 研发与渠道 - 2024年研发费用0.63亿元 占总营收0.4% 低于农夫山泉0.8%的研发营收比 [39][40] - 成功源于对蓝领需求的精准捕捉 500ml金瓶设计满足防尘需求 [47] - 电解质水"补水啦"一年内覆盖130万个终端网点 [48] 国际化布局 - 在印尼和越南设立子公司 海南基地将成为东南亚出口枢纽 [49] - 产品出口至25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市场潜在销售额136-213亿元 [50][51] - 当前PE为35.43倍 高于行业28倍但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52][53]
当口腔遇上CT,新“国潮”崛起!
思宇MedTech· 2025-03-04 03:52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报名: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展位有限 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奖项评选 报名: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奖项评选 当传统齿艺遇上高科技CT扫描,一场口腔医疗的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口好牙不仅关乎健康,更是颜值的加分项。但你知道吗?口腔问题可远不止是牙齿美白那么简单,从牙周炎到智齿,从颞骨骨裂到颌 面畸形,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你自信笑容的"隐形杀手"。 CBCT 是一种主要针对口腔颌面部进行三维成像的锥形束CT系统 ,广泛应用于牙齿种植、正畸、牙体牙髓、口腔颌面外科等口腔诊疗领域。相比传统的通用 型螺旋CT,口腔锥形束CT具有 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占地小、成本低 等优点,在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 CBCT在2012年前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2012年美亚光电与北京朗视推出国产CBCT,正式进入口腔影像设备市场。 目前国内厂商凭借价格优势(一般是国外 价格的1/3),聚焦于中低端市场,而国外厂商由于高成本、高性能、高价格,一直垄断中国高端市场 。由于小型牙科诊所是中国牙科医生最主要的出路,国 产CBCT的高性价比与中文操作界面的优势,基本上在中 ...
从「出海」到「入局」,在杭州为企业全球化找到新解法
36氪· 2025-02-26 10:25
中国出海趋势与战略 - 中国企业在文化产品(如《黑神话:悟空》《哪吒2》)、电动汽车产业链和科技领域(如DeepSeek)的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体现"硬实力"与"软叙事"双重优势 [3] - 商务部专家指出企业出海已成"必答题",需从贸易转向投资以缓解摩擦,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然趋势 [9] - "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如中东、东南亚)正取代欧美成为出海新目的地,阿联酋已吸引超1.5万中企设立实体 [10][12] 钱塘新区出海服务平台 - 钱塘新区打造"1+2+N"双向投资一站式平台,整合政务服务与商务服务,汇聚专业机构全链条赋能企业全球化 [5] - 中企国际服务中心计划三年内建设"中企国际港",输出全国性出海方法论,推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出海 [23] - 活动汇聚50余家出海企业及服务机构,覆盖金融、物流、法律等全产业链资源 [4][16] 中东市场投资机遇 - 迪拜凭借贸易枢纽地位(全球连通性前列)、免税政策及完善金融体系,成为中企出海中东首选,IFZA自贸区2024年吸引超1000家中企注册 [12][13] - 阿联酋中小企业贡献超50%GDP,占新注册企业90%,适合中企通过合资等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 [13] - 迪拜商会已在全球设35个办公室,支持中企在中东/非洲发展,强化中阿经贸纽带 [12] 企业出海实战经验 - 浙江省邮电工程公司通过"抱团出海"模式,在沙特/阿联酋实现通信/新能源业务本地化,创新融资保理等运作方式 [17] - 博彦科技在13国设80余家分支机构,以多语种交付能力和20年经验帮助中企精准定位海外市场机会 [21] - 领英/云生集团提供海外人才招聘/用工合规解决方案,解决文化差异导致的雇主品牌挑战 [19][20]
弘毅远方国证民企领先100ETF投资价值分析:政策支持不断落地,科技东风带来民企经济新启程
兴业证券· 2025-02-25 05: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民营企业投资前景持积极态度 重点关注国证民企领先100指数及相关ETF产品 但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数字或符号 [1][3] 报告核心观点 -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2012年至2024年9月底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从79.4%提升至92.3% 达5500万户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6家增至36家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8万家增长至35.9万家 占比从62.4%提升至90.9% [6]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25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政策稳定性和重要性 2023年7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措施 2023年11月"民营经济25条"聚焦融资难题 2024年10月《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出台 [12][14] - 民营企业在中美科技竞争中作用凸显 "杭州六小龙"(DeepSeek、宇树科技等)代表科技突围 座谈会参会企业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15][16][19] - 出海成为核心战略 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从2019年的39%提升至2024年的64% 海外业务收入加权占比达35% 电子行业海外营收超12815亿元 [21][24][26] 国证民企领先100指数分析 指数编制方案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2009年8月3日发布 选样剔除ST股、上市不足6个月(科创板/北交所1年)、重大违规、经营异常、高质押(>85%)及高负债(>70%)企业 按日均总市值排序选取前100只 [31][33] 指数业绩表现 - 长期年化收益率2.88%(2010/12/31-2025/2/19) 优于沪深300(1.70%)、中证500(1.36%)及中证1000(1.46%) 收益风险比0.12 同期最大回撤-58.91% [34][35] - 高弹性特征显著 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涨幅达171.55% 大幅超越主流宽基指数 [36][37] - 流动性充裕 2024Q4日均成交额1862.76亿元 较Q3(757.04亿元)增长146% [37] 指数成分股特征 - 行业分布均衡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权重22.18%、16只)、电子(16.85%、18只)、医药(9.28%、14只)为主 [40] - 大盘风格突出 加权自由流通市值1746.86亿元 1000亿元以上市值个股权重占比41.33%(11只) 500-1000亿元占比28.96%(24只) [41] - 前十大重仓股权重集中度39.98% 宁德时代(11.13%)、美的集团(6.10%)、东方财富(4.83%)为前三 [46][47] 指数基本面特征 - 盈利能力优异 2024年前三季度ROA为4.32%(沪深300为1.04%) ROE为10.15%(沪深300为8.07%) [50] - 成长性突出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4.59%(沪深300为0.22%) 2024年预测营收增速8.41%(沪深300为2.90%) [51] - 研发投入领先 2023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4.52%(沪深300为3.49%) 研发人员占比14.62%(沪深300为13.84%) [52] 指数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2月19日 市盈率(TTM)27.99(历史分位数71.95%) 市净率(LF)3.64(历史分位数57.11%) 具备投资性价比 [57] 弘毅远方国证民企领先100ETF产品分析 产品介绍 - 基金代码159973 成立于2019年7月16日 管理费率0.3% 低于行业平均 紧密跟踪民企100指数 [60] - 自成立以来超额收益15.97% 2025年年化跟踪误差0.68% 超额收益0.44% [61] 基金管理人 - 弘毅远方基金为弘毅投资全资子公司 旗下6只产品 基金经理马佳管理2只产品(含本ETF) [64][65] *注:报告未包含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等排除内容 已按要求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