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东鹏饮料,毛利率下滑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0:48
东鹏饮料业绩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6.37%至107.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22%至23.75亿元 [1] - 二季度营收58.89亿元(+34.10%),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30.75%) [1] - 二季度东鹏特饮/补水啦/其他饮料收入分别为44.6亿元(+18.8%)、9.2亿元(+190.1%)、5.0亿元(+61.2%),东鹏特饮大单品占比同比下滑9.3pct至77.9% [1] - 全国有效网点突破420万家,广东/其他地区/线上+直营收入分别增长19.5%/39.0%/42.8%至14.2/35.5/9.1亿元 [1] 东鹏饮料成本与竞争 - 二季度毛利率45.7%(同比-0.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变动+0.5/+0.3/-0.2/+0.6pct [2] - 促销货折力度加大影响毛利率,销售人员薪酬增长26.06%,渠道推广费用增长61.20%,广告宣传费用增长34.3% [3] - 电解质饮料领域价格战持续,行业竞争加剧 [3][4]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韩国好丽友召回价值15亿韩元(约784万元人民币)的霉菌污染"鱼形派"产品,中国好丽友声明无关国产商品 [12] - 白家阿宽代工的麻六记酸辣粉两批次因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已全面下架召回 [13] - 雀巢中国推出茉香牛乳胶囊(10ml*8颗/9.9元),蒙牛上新维生素牛奶和益生元牛奶(250ml*24盒/80元) [14][15] - 朝日日本将推出猪肉味噌汤、海藻味噌汤及限量柑橘啤酒 [17][18] 餐饮与零售 - 正大集团与百胜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9] - 肯悦咖啡上新羽衣甘蓝果蔬茶(限时9.9元) [20] - 抖音超市合并至小时达业务以提升即时零售效能 [21] - 美团承诺不自营零售业务,"浣熊食堂"品牌带动商家曝光量上涨164% [22] - 淘宝闪购7月新入驻品牌环比增长110%,新增非餐品牌门店超12000家 [23] 物流与出行 - 上海松江综保区航空前置货站试运行,首票1.4吨跨境电商货物装机出运 [25] - 沈阳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 [26] - 暑运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2亿人次(+4.8%),日均加开列车541列 [27] 文娱 -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55亿元 [28] - 兆讯传媒首次回购25.95万股(占总股本0.064%) [29] - 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计划8月在澳新、美加等地上映 [29]
“反内卷”的光伏行业,负债究竟有多可怕?
36氪· 2025-07-29 10:41
行业负债与亏损状况 - 截至2024年末光伏与储能行业累计负债超过6.5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有超过150家知名光伏企业破产 [2][8] - 2025年上半年17家光伏上市企业预计亏损147至173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光伏行业10大巨头亏损总额超过530亿元人民币 隆基绿能亏损65亿元 TCL中环亏损80亿元 [7] - 21家光伏主产业链企业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中位数达73.27% 同比上升4.61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0.52个百分点 [2] - 13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70% 比去年同期多出4家 [2] - 通威股份一季度末负债率72.25% 同比增长12.98个百分点 TCL中环负债率64.32% 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2] - 协鑫集成连续七个季度资产负债率超80% 一季度末达88.88% 爱旭股份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85.97% 同比增长近11个百分点 [2] - 2024年有23家光伏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 其中9家超过80% [11] 产能过剩与价格战 - 2020-2023年全球光伏产能翻倍 但需求增速仅50% [3] - 2023年底组件产能超过900GW 市场需求仅525GW 过剩近一倍 [4] - 2023年全球硅料有效产能230万吨 对应组件产能约800GW 市场需求仅约450GW 产能过剩比例超过77% [4] - 2023年全球硅片产能约850GW 需求仅350GW左右 过剩产能达500GW 产能利用率不足50% [4] - 硅料价格跌至36元/kg 低于现金成本50-60元/kg 每公斤亏损14-24元 [5] - 硅片价格跌至0.98元/片 低于现金成本1.2-1.3元/片 每片亏损0.22-0.32元 [5] - 组件价格跌至0.62元/W 低于现金成本0.7-0.8元/W 每瓦亏损0.08-0.18元 [5] 现金流与债务危机 - 通威股份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20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每天烧掉3288万元资金 [6] - 2024年光伏行业债券发行规模达1800亿元人民币 其中超过60%用于偿还旧债 [12] - 行业面临超6400亿元人民币资金缺口 [17] - 部分企业短期借款利率高达8%-10% [13] 技术升级与资产贬值 - TOPCon产线设备价格从2023年1.7亿元/GW跌至2024年5000万元/GW 设备价值折损70% [13] - 2024年不少光伏企业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0%以上 [10] 市场连锁反应 - 低价出口引发印度 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倾销 反补贴调查 [11] - 部分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标准 导致组件产品质量下降 [10] - 2024年光伏上市企业减员超15万人 [19] 企业生存状况 - 跨界进入光伏组件领域的企业纷纷停产破产 [18] - 头部企业如通威股份 天合光能虽规模大但面临巨额负债与持续亏损 [18] - 隆基绿能股价从2021年巅峰时期累计下跌超80% [14]
稳住下半年,沃尔沃选择彻底中国化
36氪· 2025-07-29 01:06
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价格战和舆论战持续搅动市场格局[1] - 传统车企包括大众 丰田 本田及豪华品牌BBA 沃尔沃均面临市场巨变带来的生存挑战[1] - 外资车企电气化进程放缓 但中国市场重要性无法忽视 转型电动化成为避免边缘化的关键[4] 沃尔沃战略调整 - 公司定位为"豪华新能源领导者" 计划推出7款重点车型覆盖燃油 纯电 插混多条技术路线[6] - 上半年已上市新款XC90 XC60 S90和EX30CC ES90和XC70也已亮相 产品推出节奏显著加快[6] - 开启全球范围内组织架构优化 以应对运营压力增大和竞争态势加剧的挑战[6]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全球市场售出76万辆新车 但上半年受关税等黑天鹅事件影响导致收益受挫[4][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累计销量达70,298辆 XC60承担了SUV市场主要销量贡献[14] - 现有产品线(S60 S90 XC60)集中在20-40万价格区间 但面临中国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压力[8] 产品战略重点 - XC70作为下月预售的新车型 采用超级混动技术 被定位为"中国味浓重"的战略产品[9][12] - 该车型旨在与XC60形成产品矩阵 应对理想L6/7/8 领克900 问界M7等30万级SUV的竞争威胁[11] - ES90和EX90因过于北欧化设计 在中国市场主要承担品牌高端形象旗帜作用 而非走量车型[11] 市场应对措施 - 上半年将主要精力投入焕新车型的定价博弈 主动加入价格战以消解与中国智能新车的差异[8] - 公司认识到需要从外部价格战转向产品革新的正面战场 强调与中国市场加强关联的重要性[8][14] - 大中华区销售总裁于柯鑫明确表示2025年是关键年份 需要执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非短期手段[3][6]
董明珠“仇敌”,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7-26 12:24
公司概况 - 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继2025年1月首次递表后的二次闯关 [1] - 公司2024年收入达297.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9.3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逐年增长 [1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奥克斯全球市占率7.1%,为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 [11] - 公司实际控制人郑坚江通过Ze Hui、China Prosper及奥克斯控股控制约96.36%投票权 [11] 行业背景 - 90年代中国空调市场兴起,春兰空调曾以年销53亿元、市占率超40%的成绩一家独大 [1][3] - 当时空调售价高昂,1匹空调约5000-6000元,5匹柜式空调达1.5-2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收入 [6] - 奥克斯通过低价策略进入市场,价格比进口商品低60%,比国内同类产品低30%,5年内做到国内第四 [6] 竞争策略 - 奥克斯以价格战著称,被称为"空调屠夫",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1][6] - 公司采取错位竞争及下沉战术,避开美的、格力、海尔等头部企业的围猎 [2] - 奥克斯较早布局海外市场,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 [11]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4.49亿元、25.11亿元、29.35亿元 [11] - 首次IPO前公司突击分红37.94亿元 [11] 市场地位 - 2024年美的集团收入4072亿元,格力收入1900亿元,奥克斯收入不足格力六分之一 [2] - 奥克斯曾一度跻身中国空调市场前三,2004年销量突破300万台 [8] - 公司在下沉市场取得突破,是中国大众市场第一品牌 [9] 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郑坚江1994年进入空调市场,创立奥克斯品牌 [4] - 2011年和2015年郑坚江家族通过资本运作手握两家上市公司 [8] - 公司曾多次与格力发生专利纠纷,2017年因专利侵权被判赔偿格力4000万元 [9] IPO动态 - 公司选择港股IPO与港股大热有关,消费赛道扎堆上市 [11] - 若IPO成功,郑坚江家族将收获第三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希望通过IPO改善融资渠道,摆脱与头部企业差距较大的困境 [9][11]
美团召开外卖行业恳谈会 商家:被迫参与价格战收入锐减,生存堪忧
新浪科技· 2025-07-24 10:36
外卖行业价格战现状 - 新平台涌入外卖行业,短期内向市场投入800亿补贴,不断掀起价格大战 [1] - 多家商户表示被迫参与价格战,外卖客单价下滑7到10元,到手收入减少15% [1] - 高额补贴带来短暂增长,但补贴停止后客单价和订单双降,不利于长期发展 [1] - 某头部茶饮品牌表示补贴后用户只需几元就能买到一杯,补贴减少后客单价、订单量双降 [1] 商户经营压力 - 某全国连锁米粉品牌外卖客单价从25元锐减至10多元,被迫加入价格战 [2] - 大规模补贴导致订单波峰,门店一线员工工作压力加大,人工成本上升 [2] - 上海本地餐饮品牌"鹅佬柒铺"每单到手率下降15%,高端品牌降价后竞争加剧 [3] - 小商家采购议价能力弱,原料成本高,打价格战吃亏 [3] - 老牌湘菜馆客单价下降10元,现炒特色导致人力和材料成本高,利润减少 [3] 行业专家观点 - 价格战导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间被压缩,资源消耗在补贴中,抑制行业创新能力 [1] - 华东师范大学专家指出订单波动给门店和一线员工带来压力,人工成本上升、出餐质量难保证 [2] -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称中小商家对价格战承受能力弱,客单价太低几乎无利润空间 [3] - 浙江大学研究员指出价格战对高单价品质商家和中小商家影响主要是消极的 [3] 补贴战的负面影响 - 原价10元和30元的咖啡每单同样补贴9元,前者几乎免费,虹吸后者客源 [4] - 头部大品牌能更好应对激增单量,收益更高,中高端路线商家生存空间被压缩 [4] - 平台和餐饮企业将大量资源投入补贴战,研发支出被压缩,抑制行业转型升级 [5] 平台应对措施 - 美团表态坚决"反内卷",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5] - 美团推出骑手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试点养老保险补贴、为商家提供助力金等举措 [5] - 美团调整流量体系减少部分商家营销"内卷",引导行业从"比价格"回归"比品质" [5] - 美团宣布未来三年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帮助餐饮品牌拓展卫星店 [6] - 已有外婆家、海底捞等800多个头部餐饮品牌与美团合作,年底将开设超过10000家外卖卫星店 [6]
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不想干了
商业洞察· 2025-07-23 09:26
外卖平台竞争现状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三大巨头 要求理性竞争 暗示当前价格战已对行业造成伤害 [5][6] - 美团高管王莆中公开表示外卖大战产生大量"泡沫订单" 低价策略仅提升订单量数据但无法带来实际交易额和利润增长 [10][11] - 近三个月内行业涌入近800亿补贴资金(京东200亿+饿了么100亿+淘宝闪购500亿) 补贴演变为全民狂欢式非理性竞争 [13] 价格战对商家的影响 - 中小商家成为最大受害者 面临"不参与补贴无流量 参与则无利润"的两难困境 [36][39] - 连锁茶饮品牌因大品牌低价挤压失去价格优势 100多家门店面临生存危机 [37][38] - 绍兴黄焖鸡店铺因补贴停止导致订单归零 被迫转型高客单价品类 六年老店难以为继 [50][56] - 西贝某门店单日涌入1.1万低价订单 嘉和一品创始人预警商家倒闭潮将加剧 [68][69] 行业生态破坏表现 - 原料价格暴涨 茶饮常用黄柠檬价格达原先3倍 商家成本压力剧增 [46] - 商家被迫转向纯外卖模式 部分为压缩成本降低食材标准 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78][82][84] - 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合发声 指出部分餐品出现负4元"倒贴收益" 击穿经营利润底线 [71] 市场竞争机制扭曲 - 补贴未带来新用户 同一批消费者在不同平台间切换薅羊毛 用户忠诚度为零 [62][64] - 美团呼吁行业关注ARPU值提升而非用户总量扩张 但新进入者仍依赖补贴抢占市场 [93] - 低价补贴造成消费者价格认知偏差 正常定价反被质疑"变贵" 市场调节功能失效 [98] 长期发展隐患 - 餐饮业四方平衡(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被打破 全产业链健康运转受威胁 [19][20]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恶性价格战教训表明 非理性竞争终将导致全行业受损 [105] - 平台若持续通过"钞能力"而非服务创新竞争 将挤压中小商户生存空间 最终损害消费者选择权 [101][106]
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不想干了
虎嗅· 2025-07-23 07:43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三大巨头 要求停止非理性竞争 [2][3] - 监管干预时机恰当 正值行业补贴战白热化阶段 [4] 平台竞争现状 - 近三个月行业累计投入近800亿补贴资金(京东200亿+饿了么100亿+淘宝闪购500亿) [9] - 美团CEO公开批评补贴战 称当前60%订单为无意义的"泡沫订单" [5][6] - 新进入者采用"烧钱换市场"策略 迫使头部平台被动应战 [8][12] 商家生存困境 - 中小商家日均外卖订单下降50%以上 部分门店堂食客流归零 [23][24] - 连锁茶饮品牌面临三倍原料成本上涨(如黄柠檬价格)与补贴双重挤压 [39][40] - 典型商家外卖毛利率仅25% 补贴后出现"负4元倒贴收益"订单 [45][59] 市场结构扭曲 - 补贴导致80%流量集中于头部品牌 中小商家线上曝光率归零 [31][32] - 消费者形成价格依赖 正常定价产品被误认为"溢价" [87] - 纯外卖店铺比例激增 部分商家降低食材标准控制成本 [66][71] 行业领袖表态 - 西贝餐饮披露单日承接1.1万笔亏损订单的被迫参与案例 [55] - 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合倡议停止补贴战 涉及湖北/陕西/云南等地区 [58] - 头部品牌普遍反馈补贴订单占比超70%但利润贡献为负 [54][56] 商业模式冲击 - 动态平衡被打破:骑手成本/商家利润/平台佣金结构全面失衡 [13] - 无效订单占比超60% 未能带来新用户仅引发平台间用户迁移 [51][52] - 实体店铺月均亏损扩大 部分连锁品牌面临资金链断裂 [41][42] 长期发展建议 - 行业应转向ARPU提升而非用户总量扩张 [82] - 需建立价格红线机制 防止击穿餐饮成本临界值 [94] - 参考新能源车/光伏行业教训 避免重复非理性竞争 [95]
标普全球汽车: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2:33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指出,价格战将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同时,也将对国民经济的产生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长4%;成本93301亿元,同比增长5%;利润 4623亿元,同比下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4.3%。2025年第一季度更进一步降至3.9%,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上半年,中国汽车以1565万辆,同比增长11.4%的销量成绩收官。然而这种高速增长背后,汽车行业的运行 却充斥着价格战、内卷等问题。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跌破4.3%,创近十年新低。日前,标 普全球汽车全球智能预测与战略首席分析师方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从GDP支柱产业的宏观经济大盘,到技 术创新的微观土壤,从本土市场的生态平衡到海外拓展的战略版图,价格战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重塑中国汽车 产业的未来图景。 中国车企运行状态待提升 方吉表示,整车企业利润率因价格战而降低,这一影响会迅速传递给整个产业链,企业会从方方面面寻求降 本增效,如延长供应商回款周期,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亦或降低研发费用降低,减少从业人员成本。相关数据 表明,2024 年汽车类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同 ...
“价格战”没有赢家“ 外卖大战”当止矣
证券日报· 2025-07-21 16:32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1] - 要求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构建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 [1] - 约谈为"外卖大战"按下停止键 是对市场秩序的必要纠偏 [2] 外卖大战的短期影响 - 行业出现"0元购""20减18"等大额优惠券 吸引消费者疯狂下单 [2] - 短期补贴让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 商家骑手获得更多订单 平台抢占市场份额 [2] - 骑手收入因单量暴涨短期增长 但工作强度显著提升 出现超速逆行等安全隐患 [3] 外卖大战的长期隐患 - 平台补贴形成的低价不可持续 消费者短期得利但埋下品质下降隐患 [2] - 商家订单暴增但利润被压缩 面临赔本赚吆喝和运营系统崩溃风险 [3] - 平台短期流量增长但用户留存困难 优惠停止后订单量可能断崖式下跌 [4] - 持续价格战导致企业陷入资金战陷阱 盈利压力和资本效率面临挑战 [4] 对餐饮行业的破坏性影响 - 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 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 [4] - 已有餐饮店因1分钱订单被迫降低食材质量或关停线上业务 [4] - 多地餐饮协会发布倡议书 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4] 行业健康发展方向 - 商业本质应是创造价值而非透支价值 价格战破坏行业生态 [2] - 需停止"七伤拳式竞争" 推动商户骑手消费者走向长效繁荣 [4]
外卖 “暗战” 硝烟未散,餐饮协会喊 “停”,商家呼吁回归线下
第一财经· 2025-07-21 12:42
疯狂的外卖大战一方面激发了用户的下单热情,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乱象。 商家如何看待这一次大战?火锅加盟商陈磊(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从行业推动上,外卖大战巩固了消费者的点外卖习惯,外卖平台在大战期间,不仅有 优惠活动,还在配送时效上不断优化。消费者不用经历出门、找停车位等烦琐环节。此外,在外卖大战期间,商户的曝光量也在增加。陈磊表示,外卖大战 中,商家为了在平台上获得更多曝光和订单量,常常推出大幅度的满减、折扣活动,再加上平台给予的补贴。这些优惠叠加后,外卖的价格往往比堂食更具 吸引力。这就使得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外卖,线下门店的客流量自然减少。陈磊表示,火锅店以堂食为主,外卖订单并不多。7月外卖大战以 来,门店的外卖订单增长了20%到30%。 但另一方面,陈磊认为外卖大战会影响消费者回归线下。他表示,由于外卖大战的价格与堂食相比更加便宜,近期他收到堂食顾客的反馈,称"在门店吃性 价比不高"。作为火锅业商家,他表示火锅在家吃和堂食是两种感觉。此外,陈磊表示,据他观察,外卖大战促使商家大量涌入外卖平台,一些商家为了应 对激烈竞争,会降低食材品质或压缩制作成本,以维持较低的外卖价格。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