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送快递,无人车取外卖!服贸会展示智慧物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0 12:45
智慧物流技术展示 - 2025年服贸会供应链及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主题 集中展示智慧公共交通与智慧物流服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装备 [2] - 专题展呈现交通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2] 人形机器人应用 - 申通快递展示"申行者1号"人形机器人 具备查询互动 精准抓取和自主避障功能 适应多种复杂地形 [3] - 该机器人未来将应用于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场景 实现精准配送与人机交互 减轻快递员工作压力 [3] 自动化与AI技术 - 申通快递日均包裹量达8000万件 全网布置约12万个摄像头并融入自研AI视觉大模型 [3] - AI视觉大模型可实时反馈错分或破损快递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 无人配送车发展 - 各快递物流企业展示自主研发无人配送车 具备高载货能力与长续航特性 [5] - 美团"小黄蜂"智能配送机器人配备机械臂 可自动拾取外卖袋 适用于封闭及半封闭场景的末端配送 [5] - 无人车通过雷达和环视相机识别复杂障碍物 支持高密集人流 电梯通行及闸机过闸等场景的灵活避障 [5] 智能安全装备 - 美团推出全自研智能头盔 重量仅550克 通过摩托车安全认证 具备碰撞事故自动报警和语音交互功能 [6] - 该智能头盔已服务超100万名骑手 [6] - 下一代智能头盔样机配备摄像头记录设备并支持AR显示 可在护目镜上直观显示操控界面 减少骑行中手机使用 [6]
海信IFA亮相:以技术与场景重塑全球一流品牌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0:37
体育营销战略 - 公司成为2026年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 标志着十年内第六次赞助顶级足球赛事[1] - 体育营销是公司海外市场突破和品牌全球化体系构建的关键催化剂[3] - 国际足联主席高度评价合作 称公司将通过技术把104场比赛带给全球数十亿观众[4] 市场份额与技术推广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14.38%[4] - 98英寸及以上产品份额28.9% 100英寸及以上份额47.7% 均位居世界第一[4] - 借助世界杯热度推广RGB-Mini LED电视新品U7S Pro 加速技术普及[4] RGB-Mini LED技术优势 - 技术通过对RGB三原色背光灯独立控制 实现更广色域/更高亮度/更精准色彩表现[9] - 相比OLED技术 具有更长寿命/更低功耗/无烧屏现象的优势[10] - 相比Micro LED和OLED 在同等显示效果下具备显著价格竞争力[10] 核心技术突破 - 自研H7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包含3颗RISC-V核心和2TOPS算力NPU[11] - 实现3*26bit灰阶控制/15680点位色彩管理 控制精度较公版芯片提升430%[11]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RGB-Mini LED电视量产在售的企业[11] AI与生态布局 - 基于星海大模型推出五大垂类智能体 实现全场景互联互通和主动式家居管理[15] - 智慧能源展区通过光伏储能系统智能管理和智能电网优化能源效率[16] - AI驱动下的生态建设实现单点技术突破对品牌整体赋能[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在IFA展会中与三星/索尼等头部厂商共同展示RGB-Mini LED技术[8][9] - 中国厂商首次引领显示技术转向 从日本LCD/韩国OLED转向中国主导的新技术[12] - 通过研发生产营销的商业模式升级 引领全球黑电市场格局重塑[12]
带手臂的无人车、能沟通的机器人,一批智慧物流新应用亮相服贸会
新京报· 2025-09-10 09:08
展会概况 - 2025年服贸会供应链及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于9月10日开展 聚焦智慧公共交通与智慧物流服务两大主题专区 集中展示无人机 无人车 自动化分拣 多式联运等前沿技术应用[1][2] - 展会以"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为主题 通过线下线上融合方式呈现交通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2] 申通快递技术应用 - 公司展示MATRIX-1人形机器人 已实现查询互动等沟通功能 正在进行深入测试 未来拟用于快递最后一公里末端服务[3] - 公司全网布置约12万个摄像头 集成自研AI视觉大模型 可实时反馈错分破损包裹并预防安全事故[3] - 每日包裹处理量达8000万件 应用AI大模型提升物流效率 同时试点氢能源运输车与可循环包装践行绿色物流[3] 美团技术创新 - 推出室内外一体化具身智能配送机器人"美团小黄蜂" 搭载多传感器融合算法 实现室内外多楼层全场景精准定位与复杂障碍物识别[4][5] - 机器人在深圳宝安机场 上海互联宝地等封闭半封闭园区试点 累计配送超1万单 系国内首个在机场管制区实现外卖直达登机口的机器人[5] - 研发下一代智能头盔样机 重量仅550克 支持AR显示与摄像头记录 已服务超100万名骑手 具备碰撞自动报警与语音交互功能[6] 行业技术趋势 - 智慧物流领域加速应用无人机 无人车 自动化分拣系统等技术 中国邮政展出全链路解决方案包括无人仓配与跨境保税仓[2] - 人形机器人 无人配送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逐步应用于末端配送场景 提升物流效率与安全性[3][4][6]
今年年底我国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将逼近70% 汽车智能化来到新赛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9-10 07:49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 - 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56.2% 较"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1] - 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 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广受欢迎品类 [1] 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 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从2019年3.3%跃升至2024年近60% 预计2024年底达70% [4] - 2024年乘用车前装标配智能座舱搭载率超70% 预计年内突破80% [5] - 智能驾驶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促进通行效率提升15%~30% 推动GDP增长2.4%~4.8% [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发展 - 智能汽车激光雷达实现从单颗到多颗搭载突破 单车算力向千级TOPS迈进 [1] - AI大模型参数规模跃升至千亿级 大模型技术成为推动自动驾驶从L2/3向L4/5发展核心动力 [1][4] - 2025年上半年ADAS供应链本土化趋势显著 本土企业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6] 行业阶段与竞争焦点 - 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 L3级自动驾驶与Robotaxi处于商业化冲刺阶段 [1] - 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竞争焦点转向高阶智驾、操作系统、高算力芯片及数据安全 [7] - 2030年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渗透率预计超90% NOA搭载量将超2400万辆 [6] 经济影响与产业生态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 [2] - 智能座舱供应链趋于成熟 域控制器、中控屏、HUD等关键领域实现本土化突破 [7] - 燃油车智能化进程启动 用户核心需求聚焦安全、舒适、可靠等车辆基础属性提升 [8]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速腾L正式上市
环球网· 2025-09-10 07:00
产品上市信息 - 全新一代速腾L于9月9日在成都正式上市 共推出三款车型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1.49万元至13.19万元 [1] - 企业同步推出优惠活动 适逢一汽-大众即将实现3000万辆产销里程碑 [1] 市场表现与定位 - 速腾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430万辆 [3] - 本次换代车型从空间、智能、操控和安全四个维度进行产品力升级 展现其在A+级轿车市场的竞争力 [3] 空间与设计配置 - 车身长度达4812mm 属A+级轿车中较长的尺寸 乘员舱占比达到84.5% 纵向乘坐空间为1849mm 提供21处储物空间 [3] - 配备IQ.Light像素矩阵大灯和Surface LED尾灯 支持发光尾标功能 内饰提供30色氛围灯及软质透光饰板 新增浅色内饰选项 [3] - 车身颜色包括极地白、锰石黑、晨雾绿等六种选择 [3] 智能驾驶与交互系统 - 搭载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 支持高速NOA功能 涵盖自动上下匝道、弯道行驶、变道超车及交通信号识别等场景 [5] - 系统经过超过30万公里道路验证和10万公里专项测试 [5] - 智能语音系统基于8155芯片开发 支持连续对话、方言识别和多项控车功能 并接入多家AI大模型提供交互服务 [5] 动力性能与操控 - 动力系统采用1.5T Evo2发动机 最大功率118kW 最大扭矩250N·m 最高车速达212km/h 百公里综合油耗为5.49L [7] - 前轮距加宽30mm 稳定杆刚度提升25% 经中德联合调校后整车颠簸感和冲击感分别降低15%和21% [7] 安全性能 - 车身高强度钢应用比例超80% 其中热成型钢占比28% [7] - 在中汽中心90km/h正面斜撞测试中表现稳定 完成共计3137项安全测试 累计试验里程超过900万公里 涵盖多种极端环境 [7]
长飞光纤光缆涨近6% 光通信技术迎重大突破 机构指公司空芯技术产能水平领先
智通财经· 2025-09-10 06:02
公司股价表现 - 长飞光纤H股涨5.88%至48.58港元 成交额达11.38亿港元[1] 技术突破进展 - 微软支持团队研发新型空芯光纤实现史上最低信号衰减水平 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期刊[1] - 公司联合合作方成功铺设全球首条7芯光纤海底光缆 实现海底空分复用通信技术重大突破[1] - 中泰证券指出公司空芯技术产能水平领先 已在相关项目中标[1] 行业需求驱动 - 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激增 四大北美云服务商2025年Q2资本开支总额约958亿美元同比增长64%[1] - 生成式AI与大型模型迭代推高算力需求 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扩张[1] - 高端光纤应用场景需求增长 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带动相关产品需求稳健增长[1]
海康威视重回增长上市累赚1343亿 首次中期分红累计派现将达685亿
长江商报· 2025-09-07 23:21
分红方案 - 公司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金额36.66亿元 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4.8% [2][3] - 上市以来累计派现总额达685.02亿元 远超IPO融资34亿元的融资金额 [2][3] - 2025年中期分红率64.8%创历史新高 [3] 股东回报 - 通过股份回购回报股东 两次回购合计耗资40.71亿元 [3][6] - 2025年完成最新回购计划 成交金额20.28亿元 [5] - 2022年首次回购金额达20.43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8.18亿元 同比增长1.48% 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 同比增长11.71% [7]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6.19亿元 同比增长14.94% 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7] - 2024年营业收入924.96亿元 归母净利润119.77亿元 同比下滑15.1% [7] - 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43.44亿元 [2][8] 业务发展 - 创新业务收入117.66亿元 同比增长13.92% 占营收比重28.14% [8] - 境外收入154.25亿元 占比36.89% [8] - 开发超过30000种智能物联产品 场景数字化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7][8]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6.7亿元 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8] - 2024年研发费用118.64亿元 2023年达113.93亿元 2017年为31.94亿元 [8] - 公司把握AI大模型技术机遇 驱动业务持续增长 [8]
“十四五”期间我国日均揽收快件量超5亿件
央视网· 2025-09-07 11:46
行业规模增长 - 快递业务量从2021年1083亿件增长至2024年1750亿件 实现全球领先地位 [1] - 行业日均揽收快件量超过5亿件 最高日揽收量达7.29亿件 [1] 技术升级应用 - AI大模型应用于仓储管理至末端配送全环节 推动智能化升级变革 [1] - 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派送环节广泛使用 显著提升快递时效 [1] 产业协同发展 - 累计打造1600余个服务产业重点项目 深化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协同 [1] - 2024年支撑网上零售额突破13万亿元 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1]
调研速递|绿联科技接受嘉实基金等32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项业务关键数据与规划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7 10:57
核心观点 - 公司于9月1日至5日接待32家机构共计89人次调研 活动形式包括现场和电话会议 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及证券事务代表参与接待 [1] - 公司线上平台收入占比明确 上半年天猫营业收入4.2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1.01% 京东营业收入5.13亿元占13.30% [1] - 公司海外团队布局与人才建设规划清晰 已在中国香港 美国 德国等地布局 计划引进国际化管理人才及市场营销人才 优化薪酬管理体系以匹配海外业务发展 [2] - 公司渠道与海外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2012年入驻国内电商平台 2013-2015年布局全球化市场 2016-2019年建立供应链体系 2020年至今深化品牌本地化与升级 [3] - NAS产品价格覆盖从入门级千元左右至中高端数千元 满足普通用户及小型企业需求 [4] - 生产模式采用外协成品采购与自主生产双轮驱动 自主生产占比20%以上 外协生产占比70%以上 通过两家生产子公司强化能力 [5] - 音视频类产品推出多款创新耳机 包括联名款降噪耳机 国家A级认证降噪耳机 AI大模型翻译耳机 运动防水耳机及智能交互耳机 [6] 财务数据 - 上半年天猫平台营业收入4.25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11.01% [1] - 上半年京东平台营业收入5.13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13.30% [1] 业务布局 - 海外市场已布局中国香港 美国 德国等地 [2] - 计划引进国际化管理人才及市场营销人才 优化薪酬体系以匹配海外业务 [2] - 发展历程包括2012年入驻国内电商 2013-2015年全球化布局 2016-2019年供应链建设 2020年至今品牌本地化升级 [3] 产品策略 - NAS产品价格覆盖千元至数千元 入门级适合普通用户 中高端满足企业及高需求个人用户 [4] - 音视频类产品推出T6s联名款降噪耳机 HiTuneT6s获国家A级52dB降噪认证 HiTuneMax6搭载豆包AI大模型具备翻译功能 HiTuneS7专为运动设计 HiTuneS8融合降噪与AI交互 [6] 供应链体系 - 生产模式为外协成品采购与自主生产双轮驱动 自主生产占比20%以上 外协生产占比70%以上 [5] - 通过海盈智联 志泽科技两家生产子公司强化自主生产能力 [5]
汽车会飞行 车衣能充电
北京晚报· 2025-09-07 07:43
行业技术发展 - 汽车产业依托高水平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安全保障与开放合作生态持续迭代进化 [1] - 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使汽车安全内涵从传统电池安全、车身安全扩展至数据安全等多维领域 [7] - 行业打破传统壁垒 融合AI、材料、能源等多领域前沿技术推动汽车进化 [8] 智能交互创新 - 基于国产AI大模型 汽车可提供更人性化交互功能并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7]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使车辆具备情感感知能力 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 [7] - 车辆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7] 新型出行工具 - 飞行汽车采用碳纤维和铝合金材料 最大起飞重量620千克 最大速度每小时130公里 续航25分钟/30公里 [4] - 飞行背包约十几分钟可组装成单人飞行器 承载100公斤重量 具备1000米以下高度、10公里以上距离飞行能力 [5] - 新型透明光伏车身技术实现边行驶边发电 每天补能里程达20至50公里 支持弱光充电与随温变色功能 [8] 安全技术突破 - 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感知与分级预警 为车主提供清晰决策依据 [7] - 飞行背包配置自动弹射降落伞保障安全 试飞阶段使用假人进行安全测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