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发投入
icon
搜索文档
景嘉微最新公告: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761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44.78% [1] - 净利润亏损8761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1] 业绩变动原因 - 行业需求下降导致收入收缩 [1] - 客户成本管控加剧经营压力 [1] - 持续研发投入增加支出 [1] - 市场竞争压力影响盈利能力 [1] 利润分配方案 - 不派发现金红利 [1] - 不送红股 [1] - 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发布中期业绩,收入175.7亿元 同比增加10.7%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8:5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 [1] - 母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33.89亿元,同比增长12.31% [1] - 持续经营业务归母盈利3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0.2% [1] - 基本每股盈利18.82分,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1] 产品研发进展 - 创新产品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获NMPA批准上市 [1] - 创新产品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7.2%,显著高于整体收入增速 [1] - 5个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仿制药业务保持正增长 [1] 研发投入 - 研发成本31.88亿元,占收入比重达18.1% [1] - 已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95.7%计入损益表 [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视其为可持续发展基础 [1]
金斯瑞生物科技发布中期业绩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46.2万美元 同比收窄85.46%
智通财经· 2025-08-17 10:38
财务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达5 19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81 92%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46 2万美元 同比显著收窄85 46% [1] - 每股基本亏损1 18美分 [1] - 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收益2 48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2 22亿美元增长11 3% [1] 盈利能力 - 经调整毛利1 26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1 2亿美元提升5 3% [1] - 经调整毛利率从53 9%小幅下降至51 0% [1] - 经调整经营利润4640万美元 略低于上年同期的4780万美元 [1] 业务驱动因素 - 蛋白质和基因编辑平台创新及自动化升级提升服务交付质量与效率 [1] - 中国内地 新加坡及美国生产基地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1] - 营销活动精准化及品牌重塑战略有效提升客户参与度 [1] 成本投入 - 营销转型投入增加以强化市场竞争力 [1] - 研发活动投资扩大旨在构建中长期技术优势 [1]
科力装备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16 22: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12.41%,归母净利润8278.23万元,同比增长4.88%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7.95%,归母净利润4557.9万元,同比增长7.03% [1] - 毛利率37.48%,同比下降10.71%,净利率26.87%,同比下降7.81% [1] - 三费占营收比1.52%,同比下降50.29%,每股收益0.87元,同比下降43.87%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6元,同比下降77.44%,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111.16% [1] 财务项目变动原因 - 短期借款变动幅度-96.41%,因供应链融资业务减少 [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14.77%,因期末持有理财产品减少 [3] - 应收款项融资变动幅度959.94%,因本期持有的6+9票据增加 [3] - 营业收入增长12.41%,因客户采购需求增加 [3] - 营业成本增长21.12%,因销售规模增长 [3] - 管理费用增长28.62%,因经营规模扩大导致职工薪酬及业务招待费增加 [3] -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207.85%,因汇兑收益和利息收入增加 [3] - 研发投入增长28.73%,因新项目及研发人员投入增加 [3] 业务评价与偿债能力 - 公司去年ROIC为17.32%,资本回报率强,净利率25.66% [4] - 历史中位数ROIC为25.97%,2024年最低ROIC为17.32% [4] - 公司现金资产非常健康,但应收账款状况需关注(应收账款/利润达111.16%) [4] 中美贸易影响 - 公司通过EXW交易模式(关税由客户承担)、美国本土化生产、技术壁垒及客户多元化应对中美贸易竞争 [5] - 关税成本转移和头部客户协同确保业务稳定 [5]
英氏米粉被曝存在异物,代工模式与研发投入受质疑
新京报· 2025-08-16 09:29
产品质量与生产模式争议 - 公司婴儿米粉产品被曝存在异物,客服回应称所有米粉均由湖南长沙自有工厂生产,否认代工传闻,并强调生产工序和质检可确保未开封产品无异物[1][2] - 北交所审核问询函显示2024年公司委托产品采购金额占比达55.1%,且部分委托生产商存在因生产安全问题被行政处罚的情形[1][4] - 2021-2023年上半年委托生产收入占比分别为56.31%、53.68%、63.53%,公司解释称短期内无法快速增加产能,需依赖委托生产[3] - 2024年浏阳生产基地投产后米粉产品已解除委托生产,但饼干类、米粉、零食类仍为主要委托生产产品,2024年委托生产采购金额达4.17亿元[5] 研发投入与创新特征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不足1%,分别为552.98万元、921.24万元、1714.83万元,2024年同比增加近800万元[6][8] - 与5家委托生产商签订联合研发协议,其中部分企业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处罚[6][7] - 北交所要求说明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合理性及成果转化情况,公司提及"科学5阶精准喂养体系"和参与儿童食品团体标准起草[8] - 北交所上市要求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3%以上或平均金额超1000万元,公司当前指标未达标[7] 财务表现与募资计划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96亿、17.58亿、19.74亿元,净利润1.17亿、2.19亿、2.1亿元,2025年Q1营收5.4亿元(同比+12.29%),净利润8095.23万元(同比+5.23%)[6] - 婴幼儿辅食业务贡献77.4%主营业务收入,2024年市场份额居行业首位[6] - 拟募资3.34亿元用于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但2024年米粉、纸尿裤等产品产能利用率仅72.53%-85.73%,纸尿片低至16.79%[9][10] - 北交所问询募投项目必要性和资金规模合理性,要求说明新增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10]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2024年规模559.1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8.9%[6] - 母婴渠道中辅食及营养品利润贡献已超过奶粉,部分门店营收占比达40-50%,但面临新生儿数量下降和精准营养需求提升的挑战[10] - 辅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满足米粉、面条、果泥等多品类需求,单一公司难以全面覆盖[5]
北汽蓝谷半年亏了23亿,四年亏损超230亿
新浪财经· 2025-08-15 11:2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3.08亿元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22.49亿元,上年同期为-20.57亿元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上年度末下降41.86%至32.04亿元 [2] 销量与品牌表现 - 上半年总销量67,152台,同比增长139.73% [3] - 极狐品牌销量53,183台,同比增长198.06% [3] - 享界品牌6月交付量突破4,000辆,但此前多个月份销量未超1,500辆 [5] - 极狐品牌约20%销量来自企业端客户 [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享界品牌与华为联合开发高端车型,新增享界S9增程版 [3][4] - 极狐品牌在售车型包括阿尔法T5、S5、T6等中高端纯电车型 [3] - 掌握极光电池、800V高压/5C超充技术,但混动与智能化技术未形成独特标签 [5] 成本与投入结构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从9.73亿元攀升至17.6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4.83亿元,同比增长53.06% [4] - 极狐品牌2024年运营门店320家,享界品牌门店567家 [4] - 极狐品牌2025年计划净增80家门店 [4] 盈利挑战因素 - 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享界S9增程版较纯电版降价超8万元 [4] - 销量增长尚未达到充分分摊成本的规模 [4] - 四年累计亏损超230亿元 [1][4] 未来经营展望 - 下半年毛利率有望通过新产品投放与降本增效改善 [6] - 将持续推进营销创新、品牌建设与资本运作 [6]
【私募调研记录】玖鹏资产调研安杰思
证券之星· 2025-08-15 00:10
公司财务表现 - 北美洲销售收入略有下降 但公司对全年目标充满信心[1] - 国内销售收入增长10.50%[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0.73%[1] - 国内销售毛利率下降至67.58%[1] 产品研发进展 - 复用软性内镜已进入产品注册阶段[1] - 多款产品进入产品注册阶段[1] - 杭安医学诊疗设备研发持续推进[1] - 单极ESD产品已在250余家医院试用 入院比例达20%[1] 市场拓展情况 - ERCP系列产品快速放量[1] - 欧洲、亚洲、南美洲销售收入增长[1] -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持续提升[1] - 与欧洲、亚太地区顶尖KOL合作深化全球化布局[1] 生产运营布局 - 泰国生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1] - 泰国生产成本高于国内[1] - 未来中低端耗材将集中泰国生产[1] 行业影响因素 - 中美贸易关税摩擦影响北美洲销售[1] - 止血夹产品受集采影响导致国内毛利率下降[1]
鼎阳科技H1营收2.79亿元,高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1.92%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8:3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24.61%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687.57万元,同比增长31.54% [2] - 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7,551.64万元,同比增长33.8% [2] 产品结构 - 高端、中端、低端产品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0%、48%、22% [2] - 高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92% [2] - 境内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71% [2] - 境内射频微波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58% [2] 研发与销售投入 - 研发投入6,022.16万元,同比增长37.08%,占营业收入比例21.6% [2] - 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97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4,518.2万元,同比增长8.84%,占营业收入比例16.2% [2] 发展策略 - 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实现产品和技术迭代升级 [2] - 产品档次持续提升带动四大主力产品结构优化 [2]
安凯微H1实现营收2.34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01%
巨潮资讯· 2025-08-14 03:40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业收入23,430.71万元 同比减少728.6万元 下降3.0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5.07万元 同比减少4,339.36万元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932.77万元 同比减少3,873.12万元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减少3.1个百分点 扣非后减少2.8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733.05%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 [2] 经营状况 - 芯片产品出货量实现增长 继续保持市场份额 [2] - 半导体行业部分市场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价格承压 [2]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2]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金额6,742.31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7.01%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8.78% 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 [2][3] - 2025年上半年有5个芯片项目流片 [3] 知识产权 - 新取得国内外授权专利3项 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 [3] - 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项 注册国内外商标4项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374项 [3] - 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9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1项 [3] - 注册商标93项 含境外商标4项 [3]
株冶集团(600961):受益于金价上涨&锌冶炼加工费回升 25H1归母净利同比上行57.8%
新浪财经· 2025-08-14 00:30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04亿元 同比增长14.9% [1] - 2025H1归母净利5.8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7.8%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5.94亿元 同比增长88.63%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89亿元 同比增长47.24% [1] - 2025Q2归母净利3.09亿元 同比增长45.6% 环比增长11.4% [1] - 2025Q2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70.9% [1] - 2025H1实现毛利12.7亿元 较2024H1的8.7亿元增长44.9% [2] 盈利驱动因素 - 金价同比显著上行 上海金交所黄金均价722元/克 同比增201元/克(+38.6%)[1][2] - 白银均价8171元/千克 同比增1381元/千克(+20.3%)[2] - 锌价23349元/吨 同比增1150元/吨(+5.2%)[2] - 硫酸均价589元/吨 同比增279元/吨(+89.7%)[2] - 锌精矿加工费从24Q4触底回升 Q2修复明显 [1] - 矿端成本较为固定 利润增长极具弹性 [1] - 金属价格上涨带来增利约3.5亿元 [2] 成本与费用 - 锌冶炼加工费同比下降352元/吨 [2] - 铅冶炼加工费同比下降86元/吨 [2] - 加工费下降导致减利约0.6亿元 [2] - 研发费用1.6亿元 较2024H1的0.8亿元翻倍增长 [2] 产能与业务结构 - 拥有86万吨铅锌铜采选能力 [2] - 具备68万吨锌产品生产能力 [2] - 拥有10万吨铅产品生产能力 [2] - 综合回收铜、金、银、铋、铟、镉、碲等多种稀贵金属 [2] - 年产铅锌金属超4万吨 [2] - 年产金1.8-2吨 [2] - 年产银约60吨 [2] - 依托铜铅锌产业基地 产业协同优势显著 [2] 资产重组 - 已重组收购水口山有色下的铅锌矿等核心铅锌资产 [3] - 锡矿山、五矿铜业、黄沙坪(已托管)、铍业均为集团内优质资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