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聚合物基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优势何在?
起点锂电· 2025-08-22 10:08
聚合物基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室温离子电导率突破10⁻³S cm⁻¹关键门槛 [4][5] - 电化学稳定窗口拓展至5V 满足高电压正极需求 [6] - 热分解温度提升至200°C以上 兼具阻燃性与机械强度 [7] 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设备改造成本仅为其他固态电池工艺的十分之一 [9] - 界面阻抗增长率较无机体系低1-2个数量级 支持无压力充放电 [10] - 90%以上原材料与现有化工产业链共享 无需战略金属元素 [11] 无机体系面临挑战 - 硫化物需惰性气氛(Ar纯度>99.999%) 氧化物需>1000℃高温烧结 [13] - 硫化物接触水分释放H2S 氧化物存在锂枝晶风险 [13] - 无机体系加工能耗较锂离子电池高5-8倍 [13] 商业化路径对比 - 无机体系产线建设投资达1–2亿美元/GWh 是聚合物路线的10–15倍 [15] - 无机供应链整合需5–8年 远超车企3–5年技术迭代周期 [16] - 硫化物环境审批可能延长产品认证时间12–18个月 [17] 产业化前景 - 聚合物体系沿"改良—替代—超越"路径发展 2026年有望率先规模化应用 [19] - 无机体系需突破从材料创新到产业基础设施的全链条系统性瓶颈 [19]
450Wh/kg!融捷集团发布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8-22 08:43
固态电池商业化路径 - 固态电池行业正从电动汽车转向更易商业化的特定领域 形成能量密度导向(消费电子)和安全可靠导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的双轨发展路线 [4] - 行业共识认为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化需克服成本、制造工艺和供应链成熟度三大挑战 短期难以实现 [4] - 融捷能源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硫化物电池 能量密度达450Wh/kg 较第一代350Wh/kg提升28.6% 并专注于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三大应用场景 [3][5][6] 融捷能源技术突破 - 通过"超离子导电网络"技术将正极活性材料占比提升至90%以上 高于行业普遍的80%水平 解决了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12][13] - 采用新型功能材料构建离子-电子双导通网络 降低对传统导电剂依赖 同时兼具界面缓冲能力缓解循环应力 [13][14] - 应用独有厚电极制备技术 在增加电极厚度的同时确保结构稳定和离子通道高效导通 为450Wh/kg能量密度奠定基础 [15] 界面稳定性创新 - 开发新型正极包覆技术 抑制80%以上正极氧析出量 从源头切断劣化反应 提升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19] - 对硫化物电解质颗粒进行表面修饰 形成超薄致密界面层 避免硅碳负极副反应同时保持其克容量活性 [22][23] - 电芯通过国标针刺测试和200℃热箱测试 满足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 [20][21] 电极材料与工艺优化 - 采用双粘结剂体系 一种提供柔韧性和机械强度 另一种降低离子传输阻抗 使电芯容量发挥率提升15%以上 [24][25][26][27] - 该方案解决了硅碳负极兼容性和循环稳定性问题 为长寿命高可靠性产品奠定基础 [28] 产业化与工艺革新 - 开发低压运行方案 目标将电芯工作压力降至2MPa以下 摆脱对外部高压系统的依赖 实现消费电子轻薄化和低空经济成本优化 [31][32][33][34] - 电解质制备采用固相法(研发)和液相法(量产)双路径 电解质膜成型采用基材涂覆转印(当前)和无基膜自支撑膜(远期)的梯度规划 [35][36] - 依托融捷集团锂矿采选、材料生产、装备制造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供应链稳定和成本控制优势 [3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半固态电池(氧化物体系)已商业化落地 兼容现有产线并获储能领域头部客户批量采购 提供安全性与经济性兼备的解决方案 [36][37][38] - 计划2026年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实现第二代450Wh/kg产品初步批量生产和客户送样 [39] - 技术路线以系统性工程创新驱动 聚焦三大市场需求 形成全固态与半固态双轮驱动的稳健战略 [37][38][39]
华源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冲刺量产目标 关注题材重点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02:33
目前固态电池的成本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在假设产线良率为80%的情况下,目前半固态电芯的单位总 成本为0.85元/Wh;中期,半固态电芯的单位总成本约降至0.50元/Wh;远期来看,全固态电池有望搭载锂 金属负极、电解液也将全部被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全固态电芯单位总成本或将达到0.78元/Wh。复合集 流体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对动力电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能量密度、快 充兼容性和安全性提升。目前可用作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材料有铜、铝、镍和不锈钢等金属导体材料、 碳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不锈钢或铁基材料为此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铁的表面能形成一 层厚且稳定的天然氧化层,这层钝化膜能有效"抑制硫化物的形成反应",从而避免了腐蚀。案例方面, 2024年底,日本东洋钢板公司专为全固态电池开发的电解铁箔及铁镍合金箔产品,已通过日本经济产业 省(METI)的电池供应保障计划认证。 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看,中国参与的企业较多,包括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 等。当前QuantumScape、SolidPower和Toyota等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处于相对领先地位,重点 突破固态 ...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加快
环球网· 2025-08-21 07:05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的核心变化在于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直接影响电池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 目前产业化应用相对成熟的固态电解质路线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1] 硫化物电解质路线 - 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硫化锂为硫化物路线中的核心原料,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氧化物电解质路线 - 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产业化进展速度正在加快 [1] -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多家公司披露固态电池产品中试最新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8-20 16:4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多家A股上市公司固态电池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 标志着产业化进程提速 [1] - 中试阶段核心目标是验证"能批量、够稳定、划得来" 需跑通工艺、算清成本、稳定良率 [1] - 中试环节形成"材料—设备—工艺"闭环验证 将显著缩短试错周期 [1] 企业具体技术突破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中试线电芯良品率达90% [1] - 鹏辉能源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 新一代产品不需加压模组 性能更稳定 [2] - 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进入中试生产交付阶段 预计2024年底建成0.2GWh硫化物中试线 将交付60Ah电池 [2] 量产化挑战与规划 - 从中试到规模化量产需优化工艺、提高良率、降低成本 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 [3] - 设备商需突破大规模生产瓶颈 包括改造离散化设备实现连续化生产 以及联合产业链攻关高压工艺和毒气防护 [3] - 国轩高科量产需聚焦材料体系优化和制造成本降低 孚能科技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量产装车 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3] 应用领域拓展 - 固态电池未来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医疗器械和消费数码等 [2]
20cm速递|关注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投资机会,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与材料技术演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5:03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小批量上车 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于储能领域 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也有望打开应用空间[1] - 当前中试阶段单GWh设备价值量在5-6亿元 后续随着规模化量产及设备节拍与良率提升有望降至2.5亿元/GWh[1] - 全固态电池干法工艺成为主线 前道 中道 后道工艺均有变化 前段变化最大 主要在于电解质膜和极片制作工艺上[1] 国内设备商进展 - 国内企业如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等已在中试线级别实现技术突破 设备商在产业化初期优先受益[1] 创新能源指数产品 -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跟踪的是创新能源指数(399266) 单日涨跌幅可达20%[1] - 该指数从市场中选取涉及清洁能源生产 节能技术 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以反映新能源及相关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1] - 创新能源指数注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旨在捕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1]
国金证券: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8-20 00:32
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 - 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推动上游核心材料受益 [1]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 直接影响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 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 产业化进展加快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硫化物路线核心原料)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加快,上游相关的核心材料也将从中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8-20 00:16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直接影响电池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产业化进展速度正在加快 [1] 产业化应用关注方向 -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硫化物路线核心原料)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逐渐加快 上游相关的核心材料也将从中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8-20 00:12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核心变化在于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 直接影响电池功率密度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 [1]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企业产能布局占比最高 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1]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但稳定性较好 产业化进展速度加快 [1] 产业化应用关注方向 - 硫化物路线需重点关注硫化锂原料领域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1] - 氧化物路线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1] 电解质技术路线对比 - 当前产业化成熟度较高的为硫化物和氧化物两条技术路线 [1] - 硫化物路线因离子电导率优势成为产能布局重点 [1] - 氧化物路线凭借稳定性优势加速产业化进程 [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产业链公司获市场资金关注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3:01
固态电池市场表现 - A股固态电池概念板块中186家公司在年内实现股价上涨,其中67家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50%,17家公司年内股价实现翻倍上涨 [1]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有望大幅提升锂电池性能,被认为是锂电产业升级主要方向 [1] - 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沿用高镍三元,负极是提升能量密度关键,能适配高比例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1]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在抑制锂枝晶生长与穿透、具备不可燃性以及拥有更高耐热极限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 [1] 企业布局进展 - 国轩高科发布第一代"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 [2] - 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2] - 宁波容百新能源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电解质项目正在进行中试线建设,预计2026年初投产 [2] - 无锡先导智能已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成功输出量产级固态电池整线方案 [2] 行业发展阶段 - 行业进入"技术验证期"阶段,厂商中试线密集落地有望持续带动产业链升级 [2] - 预计消费领域2025-2026年迎来规模化发展,eVTOL领域2026-2028年打开市场,动力领域2027年后量产装车,2030年后逐步推进规模化 [3] 投资价值分析 - 固态电池产业链公司投资价值受关注主要得益于企业技术优势和行业良好市场前景 [3] - 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和对高性能储能解决方案需求增加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3] - 具备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公司未来发展优势和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3] - 企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初期阶段,具备核心技术和量产能力的公司有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