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搜索文档
更好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台盟中央开展二〇二五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 2025-07-15 21:54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 -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预计2026年底通航 将大幅缩短西南地区货物出海距离并降低物流成本 [2] - 广西加快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形成通道建设补短板、优服务、扩开放的政策体系 [2] - 上海围绕大飞机、人形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策划项目 加快项目进度 [3] - 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生产线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转 技术人员专注推进关键工序 [2]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 - 上海出台方案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增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2024年广西使用补贴资金51亿元直接拉动销售325亿元 [4] - 南南铝完成多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设备投资强度提升带动上下游订单增长 [6] - 广西2024年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节能降碳、工业智能化转型等领域设备更新 [7] - 上海推出工业设备更新专项行动 新增支持方向并降低申报门槛 2024年市区两级支持项目超500个 [7] 政策实施成效与建议 - 美团平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使原价7000元电脑到手价低于6000元 [4] - 建议完善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3] - 建议更大力度促消费 综合运用财税信贷等手段实施消费提振行动 [7] - 建议培育符合消费新需求的新业态 构建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 [8]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新华社· 2025-07-14 02:47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 - 苏州工业园区将发挥中新合作、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功能平台叠加优势,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 - 坚持在全球范围汇聚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 -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首个合作项目,开发建设30周年成绩斐然 [1] 开放合作与投资布局 - 累计支持700余家企业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 [1] - 设立了11个合作共建园区,持续输出"园区经验" [1] - 加快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提升新加坡苏州国际商务中心功能,引导优势企业优化全球布局 [1] - 加强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完善境外投资协同管理机制,优化"企业出海一件事"特色服务 [1] 区域拓展与市场开发 - 融入"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网络,依托新疆霍尔果斯合作共建园区,加强与"苏满欧"中欧班列战略合作 [2] - 开辟中欧卡航跨里海、土耳其、欧洲新线路,全面拓展中亚、西亚等新兴市场 [2] -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机遇,推动苏宿、苏锡通、中新苏滁等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 [2] 政策落实与未来目标 - 将认真落实《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和《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的各项政策任务 [2] -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发区治理样板 [2]
6000年前最初的上海是什么样
第一财经· 2025-07-11 01:37
上海史前文化发展历程 - 上海史前文化从距今6000多年前开始,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区域发展同步 [1][7] - 长江下游地区有三个考古学文化以上海考古发现命名: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 [9] - 崧泽文化距今5800-5300年,以陶器鼎、罐、豆为主,玉器包括玦、璜、镯等 [9] 考古学文化特征 - 广富林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陶器与良渚文化差异显著,但玉琮有相似性,同时发现南方传统的硬陶 [11] - 崧泽文化时期形成"崧泽文化圈",长江下游地区文化相似性显著,北至安徽凌家滩,南至浙江象山 [13] - 良渚文化时期文化统一性更强,分布范围北跨长江至江苏兴化,南至浙西南,西至皖江地区 [14] 史前先民生活 - 上海最早先民为马家浜文化时期蒙古人种男性,身高约1.63米(男性),女性约1.53米,有划船、跪坐等行为 [15][17] - 先民食谱以稻作为主,辅以菱角、芡实、葫芦等果蔬,动物蛋白主要来自鹿科动物和驯养家猪 [22][24] - 生态环境多样化,包含麋鹿、大象、老虎等动物,以湿地草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19][21] 文化成就与创新 - 上海先民发明石犁和陶甗,石犁提升稻作效率,陶甗实现蒸煮合一,体现农业技术创新 [29] - 崧泽文化陶器工艺精湛,器形规整且装饰丰富,良渚文化黑皮陶雕刻工艺达到更高水平 [30] - 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出土玉璧、玉琮、象牙权杖等,纹饰象征权贵身份与宗教权力 [32] 长三角一体化史前基础 - 崧泽-良渚文化共同体形成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社会基础,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史前文化认同 [14] - 文化统一体北跨长江、南至宁绍平原、西至皖江流域,体现强大文化凝聚力 [14] - 上海作为文化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古发现对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具有实证意义 [32]
马明龙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 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责任 坚定不移以改革应变局开新局
镇江日报· 2025-07-09 23:12
全面深化改革部署 -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进一步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 [1] - 会议听取关于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情况汇报、省委支持我市的特色化改革事项进展情况,以及各改革专项小组情况汇报,研究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的安排和措施 [1] - 会议强调要抓牢省委支持我市的特色化改革事项,更好统筹地方债务长效管控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1] 改革重点任务 - 会议指出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提供动力活力 [2] - 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把牢关键,做好国家层面重大改革试点任务和省委明确的特色化改革事项"必答题",巩固省委《决定》和市委《决定》明确的改革任务"基础题" [2] - 会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短强弱,抓好统筹协调,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2] 改革推进机制 -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改革专项机制作用,统筹推进本领域改革的政策、进度和效果,进一步促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1] - 会议要求各牵头市领导要对分管领域和联系的改革任务负总责,各改革专项小组要切实承担起本领域改革的研究谋划、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责任 [2] - 会议强调市委改革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察评估作用,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2]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冷链专列通航
苏州日报· 2025-07-09 00:27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冷链专列通航 - 苏州生益科技生产的覆铜板通过冷链专列从苏州工业园发往上海浦东机场,标志着冷链专列正式通航 [1] - 该货站是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今年4月启用后为苏州企业提供家门口的航空货运服务 [1] - 货站配备了冷藏集装箱、冷链专车、被动式保温箱、生物医药查验平台等专业设施 [1]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需求 - 园区企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国际航空货运需求旺盛 [1] - 对高附加值低温货物存贮、运输需求日益增加 [1]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出口业务大多需走空运,对通关时效敏感 [2] 服务覆盖与成效 - 已为苏州4000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冷链保障 [1] - 服务三星电子、博世、飞利浦、松下等20余家生产企业 [1] - 货物涉及电子产品、精密仪器、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制品等 [1] - 帮助企业实现成本和时效"双降" [1] 政策支持与发展定位 - 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海关系统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探索 [2] - 苏州工业园区定位为"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 - 园区海关将持续为打造开放创新的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 [2]
杭州一批工程项目进度“更新”
每日商报· 2025-07-03 23:28
杭州交通基建项目进展 - 杭州机场高铁全面进入盾构施工阶段,超大直径盾构机"领航号"正式启动 [1][3] - 杭淳开高速公路杭州段施工图设计通过审查,全长约184.4公里,新建段约163.6公里 [1][2] - 329国道萧山进化至戴村段工程初测、初勘成果通过评审,路线全长约6.4公里 [1][5] 杭淳开高速公路项目 - 项目起于杭州市中环与金桥北路交叉口,终于淳安与开化交界处 [2] - 采用双向六/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建设期4年 [2] - 将构建杭州至淳安、开化的快速通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杭州机场高铁项目 - 桥隧比高达98%,是浙江省第一条以隧道形式下穿钱塘江及机场的高速铁路 [4] - 东隧道全长4.98公里,盾构施工段长4068.7米,为全国下穿运营机场最长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4] - 全长8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新设海宁观潮站、钱塘站、萧山机场站 [4] 329国道萧山进化至戴村段工程 - 起点位于杭州萧山与绍兴柯桥交界处,终点与塘湄线交叉 [5] - 作为杭州中环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通329国道断头路 [5] - 实现与杭州城市快速路网延伸的沟通,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5]
董事长 已就任主持工作!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39
公司实体化运作进展 - 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敢锋带队赴嘉兴市铁投集团交流实体化运作事宜,嘉兴铁投集团董事长徐炯及多位高管参与[1] - 公司由沪苏嘉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持股40%、嘉兴市铁投集团30%、苏州城际公司30%,注册资金5000万元[4] - 公司已落户上海市徐汇区,负责跨省线路运营管理但不承担国铁路网功能及建设任务[4] 运营模式创新 - 公司作为全国首创的跨省轨道交通运营平台,覆盖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协调难度高于珠三角省内跨域运营尝试[5] - 采用"一票通达、贯通运营"模式,乘客可凭上海公交卡或嘉兴市民卡跨城通用,实现"一张票""一趟车"的无缝换乘[5][6] - 打破传统"一条线路对应一个运营单位"的限制,实现跨线车辆互通,提升长三角"同城化"体验[4][5] 线路规划与区域发展 - 当前规划5条线路:沪苏嘉线(含上海示范区线、江苏水乡旅游线、浙江嘉善至西塘线)、嘉闵线-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嘉兴至枫南线[4] - 嘉兴推进"3+3+3"市域铁路建设方案(接沪3条、融杭3条、补链成网3条),未来形成300公里市域铁路网[6] - 通过环沪公司机制,嘉兴可借鉴上海先进运营经验,提升服务品质并加速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6]
通行时间40分钟→5分钟 安徽首条过江隧道今日通车
央视新闻· 2025-07-01 07:59
项目概况 - 安徽首条过江隧道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建成通车 通行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1] - 隧道被誉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 总长6公里 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 设计时速80公里 [6] - 4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使用两台15.07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皖江奋斗号"和"皖江复兴号" [6] 建设技术 - 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高黏复合地层 断层破碎带和可燃气体地层等10余种混合地层 [6] - 项目团队采取优化掘进参数 改造刀盘 优化刀具布置 带压进仓等措施 [6] - 首次在江底实现刀盘开口率增加 常压下滚刀闸门更换以及岩脊处理 形成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6] - 历时2068个日夜完成施工任务 [6] 智慧管理 - 隧道搭建智慧综合管控平台 连接136个智能监控设备 实现全程实时监控 [7] - 建立高效消防系统 具备自动启动功能 与指挥调度系统无缝对接 [7] - 每60米设置安全逃生通道 配备常规疏散楼梯和专门疏散滑道 [7] 战略意义 - 作为芜湖第四条跨江通道 大幅提升跨江交通能力 [9] - 对推动跨江发展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9]
泰州:“沪泰路”上谱新篇
上海证券报· 2025-06-30 19:10
沪泰产投融合座谈会 - 泰州市政府与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沪泰同行·共启未来"产投融合座谈交流会,超30位企业家、投资人及政府负责人参与,聚焦"资本+科创+产业"新生态构建[7] - 会议重点讨论沪泰协作加速、产投融合推动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议题[7] 泰州城市优势与战略定位 - 泰州具备区位、人文、产业综合优势,历史底蕴丰厚且创新活力突出,定位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节点城市[8] - 未来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通车后,泰州与上海通行时间将缩短,形成长三角"半日/一日工作圈"[8] 产业协同与创新布局 - 泰州精准对接上海资源,吸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项目,如上海易行时代新能源摩托车、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等重大项目落地[9] - 泰州在沪布局6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构建"离岸—靠岸—在岸"孵化网络,共建28家重大科创平台,推动北大医学部泰州创新中心等纳入沪宁创新共同体[9] 企业合作意向与产业生态 - 诺泰生物计划与泰州在生物医药领域协同创新,整合资源推进医药产业发展[10] - 天力锂能认为泰州新能源产业集群完善,光伏、锂电产业链聚集龙头企业,当地新能源产业基金提供资本支持[11][12] - 芯耀辉看重泰州制造业基础与区位优势,拟在芯片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12] 资本赋能与金融支持 - 国泰基金提出以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为重点,深度融入泰州经济建设[13] - 海富通基金计划通过医药专题活动为大健康产业注入动能,聚焦创新药技术突破与投资机遇[13] - 泰州资本市场表现强劲:累计3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股权融资总额322.28亿元,总市值1350亿元,科创板企业数量居江苏第4[14] 技术要素与市场对接 - 上海技术交易所将推动泰州技术要素市场对接全国平台,建设生物医药专板促进产品市场化[14]
钢铁长虹跃大江 探秘“世界第一跨”的创新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21:21
桥梁建设技术 - 张靖皋长江大桥主跨2300米,刷新悬索桥跨径纪录,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桥梁[3] - 大桥采用6项"世界之最"技术,包括最大跨度悬索桥、最高悬索桥索塔(350米)、最长高强度主缆(4450米长、强度2200兆帕)等[7] - 设计包含6项"世界首创",如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结构体系、超大规模刚性接头地连墙锚碇基础等[7] - 创新采用自行走滚轴式主索鞍结构,滚轴摩擦系数达到千分之一量级,大幅降低塔顶不平衡水平力[7][8] 工程建设与施工 - 大桥全长约29.85公里,跨江段全长7.859公里,包括两座航道桥[3] - 北锚碇采用"三次分层浇筑"工艺,累计浇筑11万立方米混凝土,可抵御超百万吨拉力[8][9] - 项目于2022年6月28日奠基,10月主体工程全面动工,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5][1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建成后仅需4分钟从苏州到达南通,加速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11] - 建设期通过投资乘数效应直接拉动区域GDP增长,运营期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产业布局产生持续经济溢出[11] - 运营期将采用健康监测系统,实时采集风速、温度、车辆荷载等数据,为管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12] 行业地位与意义 - 大桥代表中国桥梁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展现大国自信[1] - 项目是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桥梁科技创新引领代表性工程[11] - 建成后将树立世界桥梁工程新标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