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搜索文档
富卫集团终上市!泛亚保险行业迎来新机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3 17:48
富卫集团上市概况 - 公司于7月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 标志着十二年发展里程碑[3] - 业务覆盖亚洲10个市场 累计服务3000万名客户[3] - 成为香港三大国际保险集团之一 与友邦、保诚亚洲并列[3] 行业地位与认证 - 被纳入香港保监局保险集团监管框架(GWS) 获得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国际活跃保险集团"(IAIGs)认证[3] - 亚洲仅九家机构获得IAIGs认证 公司位列其中[3] - 认证体现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及国际影响力达到国际标准[3] 财务表现 - 2024年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 实现净利润2400万美元[4] - 2024年税后营运利润达4.63亿美元 同比增长29%[4] - 2025年首季度新业务合约服务边际同比激增55%至4.65亿美元[4] - 2025年首季度新业务销售额增长46%至6.79亿美元[4] 业务模式创新 - 推出简单易懂的保险产品 通过数字化渠道简化服务流程[4]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借助科技提升服务效率[4] - 有效填补亚洲市场保障缺口 为行业提供创新发展方向[4] 行业影响 - 为泛亚保险行业树立合规经营与稳健发展标杆[3] - 强劲业绩表现增强行业对亚洲市场增长信心[4] - 科技赋能理念带动行业加大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投入[4] - 推动泛亚保险市场形成更规范的发展环境[3]
华光国瓷:科技之光点亮千年窑火,文化之魂铸就时代名片
齐鲁晚报· 2025-07-23 10:57
科技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天然矿物骨质瓷,强度、白度、热稳定性三大指标超越国际标准,热稳定性达200℃(国际标准140℃)[3] - 实现无铅材质与抗菌功能双重突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100%[3] - 通过上千次试验将产品合格率从行业平均70%提升至97%,累计获千余项国家专利[3] 文化赋能 - 公司产品作为"国宴用瓷"亮相APEC峰会、上合青岛峰会,设计融合泰山祥云、海浪波纹等东方元素[4] - "千峰翠色"茶咖具以华青瓷为基,荷风茶器结合荷花浮雕与釉下彩工艺,风华凝香女神杯融入《芙蓉锦鸡图》美学[4] - 通过央视春晚生肖福礼瓷出圈,推动传统文化从高端场景向大众市场渗透[4][6] 品牌战略 - 实施"三个坚定不移"战略:品牌经营(IP联名、媒体矩阵)、自主创新(全流程质量管理)、文化融合(转型文化创意产业)[5] - 构建"产品+服务+文化体验"生态闭环,连续四年打造春晚生肖瓷爆款[6] 全球化布局 - 产品进入故宫博物院、英国皇室及G20峰会、迪拜世博会等国际场合,远销欧美、东南亚十余国[7] - 以无铅抗菌瓷、高温釉中彩等高附加值产品突破传统陶瓷出口瓶颈[7] 行业定位 - 公司提出"陶瓷是朝阳产业",通过"科技+文化"双引擎重新定义行业价值[3][7] - 以"华光标准"高于国标的品质要求,树立健康用瓷新标杆[5]
河北泥坑酒业:百年老字号 扬帆再远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3 10:32
行业地位 - 河北凤来仪酒业(泥坑酒业)入选"2024年中国酒业百强(生产企业)"榜单,这是公司自2003年首次获评后连续多次入选[1] - 公司荣获"中华老字号"、"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放心酒工程·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3] - 泥坑产品获评中国酒业最高奖"青酌奖"、"中国酒业最具成长力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3] 文化传承 - 泥坑酒文化产业园融合宁晋县牌坊文化、金石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拥有百年以上窖池100多口[2] - 公司通过泥坑酒文化节、品牌文化创新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及《泥坑酒志》编纂工作推动文化传承[2] - 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产品品质 - 遵循"14563"原则,采用中高温大曲糖化发酵等传统工艺,形成"窖香浓郁、绵甜净爽"的典型风格[3] - 秋酿原浆酒以超长发酵周期、超多酿酒微生物等"四超"特征体现高品质与稀缺性[3] - 与省农科院共同研发"净雅1号"酿酒专用高粱,并筹建万亩种植基地[5] 科技创新 - 拥有6个创新工作室,与多所高校联合建立博士工作站,成立"泥坑白酒研究院"[4] - 净雅香生产工艺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相关科研项目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 - 投资1.15亿元的智能化酿酒车间于2023年9月投产,显著提升原酒产能[5] 市场表现 - 公司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市场版图不断扩大[5] - 开发"净雅香"高端品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5] - 百年品牌在文化传承、品质坚守和科技赋能下迎来发展春天[5]
优然牧业营收突破200亿,跻身内蒙古民营企业榜单第11名
中金在线· 2025-07-23 01:46
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 优然牧业以209.78亿元营业总收入位列2025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第11名,在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 [1][2]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以1157.80亿元营收位居榜首,汇能媒电集团(877.59亿元)和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648.23亿元)分列二三位 [2] - 榜单前10名企业营收均超过200亿元,其中5家来自鄂尔多斯市 [2]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 - 优然牧业同时入选2025内蒙古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榜单,排名第5位 [1][4] -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位列科技创新榜单首位,伊利实业集团排名第6 [4] - 科技创新榜单中包头市企业占据4席,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各占3席 [4] 奶业发展现状 - 奶业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政府出台多项振兴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5] -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原料奶供应商、中国最大反刍饲料供应商、最大奶牛育种企业和最大苜蓿草供应商 [5] - 公司运营中国最大乳业上游交易中心 [5] 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打造全智能化"无人牛舍",引领行业进入"无人化养牛"时代 [6] - 2024年自主研发"育种1号芯片",突破国外基因组检测技术壁垒,培育出TPI指数超3300的种公牛5头 [6] - 草业业务自产特优级苜蓿占比超60%,武威基地青贮玉米亩产超5吨 [6] 业务拓展与成效 - 饲料产品首次出口蒙古国,支持当地畜牧业现代化升级 [6] - 实施降本增效13条核心举措,祁县和通辽牧场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分别降至1.66元和1.70元 [6] - 公司全群奶牛单产达49公斤,创国内最高纪录 [6]
广西筹措逾26亿元 助“中国糖罐子”甜度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1:59
行业资金支持 - 广西财政厅统筹资金逾26亿元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 [1] - 近20亿元资金支持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 [1] - 超4亿元资金用于糖料蔗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1] 产业技术升级 - 统筹超2亿元补贴资金支持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1] - 近80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糖料蔗基础研究 [1] - 推动制糖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及技术创新 [1] 金融保障机制 - 建立"保险+担保"双重保障机制缓解种植户融资难题 [2] - 通过"1+1+1+N"模式累计服务超8000户经营主体 [2] - 担保金额累计超93亿元 [2] 资金管理机制 - 修订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构建"使用-监管-绩效"闭环管理机制 [2] - 持续跟踪资金使用情况提升管理效能 [2]
港媒记者谈祁连山印象:冲突、和谐、不打扰的“生命绿洲”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12:38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科技应用 - 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运用地面调查、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技术建成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监测面积超8000平方公里 [4] - 园区内部署高位云台、红外相机、野保相机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水土气生全面监测,拍摄到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活动影像 [1][4] - 管护员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护,并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科普宣教,科技手段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4] 生态保护实践与人文故事 - 野生动物救护站成功救治偷食牧民家禽的荒漠猫,体现人与动物冲突中的共存模式 [2] - 青阳沟管护站"娘子军"长期坚持巡山护林,成为生态保护的基层力量 [2] - "Z世代"管护员结合科技手段创新巡护方式,并分享工作趣事增强公众参与感 [2] 生态旅游与公众教育潜力 - 香港记者建议以祁连山守护者故事为蓝本拍摄主题电影,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与向往 [2] - 借鉴香港湿地公园VR观鸟技术,祁连山可增加游客科技体验感,如模拟野生动物观测等 [4] - 祁连山富集的生物多样性与多民族共护生态的实践,具备向香港及国际游客推广的价值 [6] 活动组织与传播 - 本次活动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等联合主办,香港10余家媒体参与实地采访 [1][7] - 采访内容涵盖生态系统保护、科技赋能、野生动物救助及自然教育研学等主题 [1]
浙江炳炳典当重塑品牌新篇,以“忠厚实诚、热肠古道”铸就对私金融新辉煌
财富在线· 2025-07-18 07:36
品牌理念与服务创新 - 公司以"忠厚实诚、热肠古道"为品牌核心理念,强调诚信与人文温度[3] - 推出"急客通道"实现1小时内快速放款,案例显示客户3万元需求1小时解决[1][3] - 制定"三不原则":不压价收当、不虚高估价、不设隐形收费,收费严格遵循《典当管理办法》[3] - 实施《民品典当收费明细表》和"费用清单打印"服务,确保收费透明[3] - "当物零风险"承诺通过双鉴定师验货、三次信息核对、全程录像等流程保障[3] 科技赋能与运营效率 - "炳炳其章"APP整合预约到店、在线签约、进度追踪等功能,打造数字化服务体验[5] - 自主研发OCR汽车典当智能盘库系统,实现O2O管理模式提升资产管控效率[5] - 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建立"1小时服务圈",匹配区域特色产业定制方案[5] - 民品典当30分钟出结果,非民品典当24小时放款,效率领先行业[5] - 民品典当门槛降至100元起当,推出"5+7"绝当宽限期增强普惠性[5] 合规管理与专业保障 - 严格执行《浙江省典当行监督管理实施办法》,业务数据实时接入监管平台[5] - 每月开展"合规自查日",由集团合规部门牵头专项检查[5] - 组建"铁三角"专业团队(鉴定师、律师、风控专家)强化核心竞争力[5] 战略布局与长期愿景 - 计划在全省布局60家门店,构建更广泛的服务网络[7] - 以"看得见的诚信、摸得着的温度、靠得住的专业"为核心竞争优势[7] - 定位"浙江典当第一品牌",深耕对私金融服务领域[1][7]
上半年安徽省进出口规模突破4500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10:27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85 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 2%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出口3098 5亿元 增长15 4% 进口1486 9亿元 增长14 7% [1] - 进出口总值保持全国第9 中部第1位 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6 长三角第1位 [1] 出口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出口2229 1亿元 增长18 5% 占全省出口总值71 9% [1] - 汽车(含底盘)出口46 1万辆 出口量全国第1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29 9% [1] - "新三样"产品出口371 3亿元 增长67 8% [1] -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1559 8亿元 增长9 1% 占比50 3% 在全国省市中保持领先 [1] 贸易伙伴分布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484 9亿元 增长14 9% 占进出口总值54 2% 较去年同期提升3 8个百分点 [2] - 对东盟进出口617 1亿元 增长34 5% 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182 5亿元 增长23% [2] - 对欧盟进出口613 2亿元 增长20% 对日本进出口241 7亿元 增长28 1% [2] 特色产品出口 - "新三样"产品出口至其他金砖国家116 2亿元 增长138 4% 占该类产品出口总值31 3% [2] - "新三样"产品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165 5亿元 增长98 7% 占比44 6% [2] 综合保税区表现 - 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94 5亿元 同比增长31 6% 高于外贸平均增速16 4个百分点 [2] - 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31 6% 成为引领安徽开放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2] - 推行"空车智能识别"系统后 70%空车实现卡口自动验放 时效提升83% [3] 物流通道优化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创新"空侧直通"监管模式 单票货物转运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 [3] - "绿色通道+机坪直提"组合措施为进口半导体 生鲜产品提供"零等待"通关保障 [3]
上半年险企高管大洗牌
环球网· 2025-07-17 03:11
高管变动潮 - 2025年上半年超50家保险公司核心岗位发生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波及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头部集团及众多中小险企 [1] - 部分中小险企率先掀起"换帅潮",中信保诚、中再寿险、前海财险等迎来新任董事长,华泰人寿、国联人寿、鼎和财险等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也"迎新" [1] - 大型保险集团动作频频,中国太平半年内完成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三重职务调整,旗下子公司同步"迎新" [1] 变动原因分析 - 行业转型关键期的高管调整既有战略升级的主动布局,也折射出部分机构治理的深层次挑战 [1] - 前海财险因经营业绩承压导致高管密集变动,业务收入波动下滑,净利润连年亏损,过半股权遭冻结 [3] - 具备科技运营与生态整合能力的高管在行业竞争中更具战略价值,如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俞斌的科技履职背景被视为提质增效的关键 [1]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赋能正成为险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变量 [1] - 在行业转型关键期,险企高管调整既是为战略升级注入新动力,也需警惕治理难题带来的风险 [3] - 完善公司治理是险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的关键 [3]
上半年超50家险企核心岗位“迎新”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01:1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庞昕熠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迎来高管变动潮。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超50家保险公司年内核心岗位发生人事调 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此次高管"调整潮"不仅包括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头部集团,也 覆盖一众中小险企。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转型关键期,高管密集"迎新"背后,既有战略升级的主动布 局,也折射出部分机构治理的深层次挑战。 险企进入高管调整"密集期" 又有险企新任高管任职资格获批。日前,北京金融监管局批复显示,核准童天喜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无独有偶,高大宏中国铁路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也获监管核 准。 今年一月起,部分中小险企率先掀起"换帅潮"。中信保诚、中再寿险、前海财险纷纷迎来新任董事长; 华泰人寿、国联人寿、鼎和财险等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也"迎新"。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超50家 险企(保险集团及子公司分别计算)公布了高管人事变动情况。其中15家险企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变更;31 家险企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变更。 其中,中国太平、友邦人寿、东吴财险、中石油专属财险等险企迎来董事长、总经理"双调整"。 以友邦人寿为例,今年3月新任公司董事长的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