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裕农快贷
icon
搜索文档
从抗战堡垒到幸福家园,一场金融与红土地的新生实践
齐鲁晚报· 2025-09-05 07:04
核心观点 - 建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临沂老区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 重点覆盖红色文化旅游 传统手工艺 特色农产品和商贸物流等领域 显著提升当地经济指标和居民收入 [2][3][6] 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柳编出口企业推出"出口贷"产品 为欧拉藤饰公司提供300万元资金支持 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招聘设计营销人才 [2] -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补偿贷"产品 最高40%财政贴息 临沭青源工艺品公司获得3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3] - 通过"裕农快贷"支持个体农户 如残疾村民张田英获得资金购买原材料进行柳编加工 [3] - 与山东省农担公司合作 为蒙阴果品产业集群放款超3000万元 支持蜜桃产业发展 [4] - 在平邑县推广"裕农快贷"和"商户云贷" 助力金银花产业创业群体解决资金难题 [5] 产业转型升级 - 柳编产业形成种植 加工 出口一体化体系 临沭柳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有1400年历史 [2] - 组织留守老人和妇女从事柳编加工 村民通过加工每天可获得30多元收入 [3] - 蒙阴县形成蜜桃种植 检测 冷链配送 FD冻干加工完整绿色生态体系 [4][5] - 平邑县建设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 金银花产业贡献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30% [5] - 支持"朱村味道"农村电商品牌 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3] 区域经济影响 - 朱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低位增至2024年800万元 增长30倍 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 [3] - 临沂物流总额2024年突破万亿元 拥有125处专业批发市场 6万商铺 30万员工 600万种商品 [6] - 建行发放2.24亿元绿色贷款支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覆盖26万货车和3000多条物流专线 [6] - 通过数字结算系统解决物流企业全网统一收款难题 实现自动对账和大数据分析 [6] - "抵押快贷"产品帮助运输企业解决垫资和运费回收问题 [7] 特色产业发展 - 朱村转型为农旅复合型美丽乡村 融合古韵 民俗和红色文化特色 [1][3] -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支前模范村历史 "第一碗饺子敬英烈"年俗和八路军救村故事 [2] - 蜜桃和金银花产业成为区域特色农业支柱 分别形成完整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4][5] - 商贸物流业从传统形态向"数字+"转型 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区和物流西移样板区 [6]
冷水鱼 热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8-19 02:39
行业概况 - 海林市凭借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产业 养殖水面达6.2万亩 涵盖金鳟鱼 红尾鱼 细鳞鱼等10余个品种 水温要求需低于20摄氏度 [1] - 今年冷水鱼总产量预计达2645吨 总产值4232万元 两项指标均同比增长15% [1] - 冷水鱼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是当地锅包鱼 铁锅炖鱼 浇汁鱼等特色美食的核心原料 [1] 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构建覆盖渔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源向养殖 捕捞 加工 流通环节倾斜 [1][3] - 联合农业农村局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 将渔业列为重点扶持领域 建立动态更新的融资需求清单 [3] - 金融机构推出"惠渔贷""产业贷""裕农快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建行海林支行为养殖户提供35万元信用贷款案例 [2][3] 信贷数据 - 截至今年6月末 全市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22.66亿元 同比增长4.76% [3] - 其中渔业相关贷款同比增长超20% 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3] 产业效应 - 金融支持推动养殖规模扩大 养殖户通过信贷资金承包新水塘并引进新品种鱼苗 [2] - 冷水鱼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重要支柱产业 [1]
让茂名荔枝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8
行业规模与基础 - 荔枝种植面积达142.39万亩 年产值57.54亿元 建成百亩特色示范园2个 专业镇3个 [1] - 出口注册果园19个 包装厂8家 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 最快3天抵达中东及欧洲市场 [1] - 金融机构发放荔枝产业贷款余额29.40亿元 同比增长31.8% [1] 金融支持措施 - 推出超50个涉荔融资产品 包括订单贷 荔枝e贷 三农易 授信额度50万至2000万元 期限3-5年 [2][4] - 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 搭建贷款平台 以1:10杠杆撬动信贷资源 三年目标推动50亿元信贷下乡 累计贴息5000万元 已完成22亿元 [3] - 提供转贷资金7085万元 为7家龙头企业节省融资费用142万元 升级支付体系实现数字人民币结算 效率提升60% [3] 产业链服务创新 - 成立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 整合数字金融 农业 电商 物流资源 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 [4] - 组建荔枝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依托74个网点提供种植加工流通服务 达成融资意向2000万元 [4] - 创新保险产品覆盖育种 土地流转 种植 采收环节 包括古树种质资源保护险 溯源保险等 [4] 销售与财政保障 - 金融机构定制荔枝树1201棵 通过APP平台开设专区 配套发放300万元消费券 构建云端认购直通渠道 [5][6] - 省级财政支持产业大会资金200万元 市级配套100万元 2025年拟再支持100万元 [6] - 安排70万元用于电商消费节 获得冷链物流专项资金380万元 破解鲜果保鲜难题 [6] 行业发展瓶颈 - 产业规模分散 龙头企业技术差距大 品牌效应弱 冷链物流成本占销售成本25%以上 [7] - 信息不对称导致银企对接不足 贷款审批流程长 季节性资金需求难满足 [7] - 缺乏担保增信机制 信贷资源落实难 担保费用高 风险分担不完善 [8] 优化建议 -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整合金融产品宣传 促进双向选择 [9] - 创新数智化金融模式 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运用信字号品牌赋能产品 [9] - 制定冷链包装标准 组建物流联盟 降低成本15% 建设云仓实现48小时直达 [10] - 开发物流大数据平台 缩短运输链路20% 推出冷链贷专项产品并提供贴息支持 [10][11]
百合产业如何成为百姓增收“金疙瘩”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支持通过整村授信、专属信贷产品和产业链协同等方式推动甘肃省永靖县有机百合产业发展 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 助力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 [1][2][3][4][5][6] 产业发展模式 - 永靖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公司作为链主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标准收购百合 确保原料供给稳定并拓展销售渠道 [4] - 金融部门支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合作社为支撑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有机认证面积达9.28万亩 [1][6] 金融支持措施 - 永靖县农信联社推行"金融助理+整村授信"模式 选派18名业务骨干担任金融副镇长 累计向2060户种植户发放百合产业贷款1.46亿元 [2] - 农行永靖县支行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百合贷" 建行永靖支行在"裕农快贷"中融入种植面积等涉农数据 提升授信效率 [2] - 金融机构为百合产业发放贷款3.05亿元 其中甘肃银行临夏分行向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公司发放绿色信贷1800万元 [3][5] 产业链协同 - 金融支持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联结机制 在3个百合种植乡镇布设金融便民服务点 通过"云闪付+便民终端+电商"方式带动销售 [5] - 健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70万元贷款支持下开展百合精深加工 生产百合干、百合花茶等产品并通过电商拓宽渠道 [6] 政策协同 - 财政对完成有机认证的合作社给予奖补 永靖县农信联社再贷款使用余额达5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25.61亿元占各项贷款76% [2][3] - 人民银行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产业链关键环节 支持种植集中区实施百合种球提纯、土壤修复改良等项目 [3][6]
聚力攻坚 蓄势赋能 辽宁省扎实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 工作机制走深走实
中国发展网· 2025-08-04 12:24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设 - 辽宁省深化"三横三纵"工作体系 成立外贸工作组和民营工作组 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企业摸排走访 [1][2] - 县区工作专班组织深入园区和社区摸排经营主体 沈阳市建立"五个一"工作法 大连市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并组建700人辅导团队 [2] - 本溪市建立三级服务联系卡提升授信效率 营口市拓展"走访+税务"等多应用场景助力精准对接 [2] 普惠小微贷款数据表现 - 全省累计摸排小微企业129万户 授信2087亿元 放款1650亿元 [1] - 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31亿元 同比增长21.5% 较年初扩大8个百分点 增速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 [1] 外贸企业支持措施 - 推出11项重点支持举措 包括加强融资对接和优化授信管理 [3] - 实现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免申即享" 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举办专题培训40余场 惠及企业超3000户 [3] 民营企业融资方案 - 印发17项工作措施方案 从提升走访质效和创新金融产品四个方面推进 [3] - 建立民营企业走访名录库 增加纳税信用和科技型企业标识 搭建线上金融产品超市 [3] 数字化平台建设 - 企业通过扫码实现融资需求"一码办" 全流程线上操作 [4] - 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立"千企万户大走访"专区 实现需求自动推送和银行系统自动衔接 [4] 信用服务体系构建 - 归集经营主体信用信息115万余条 "信用辽宁"网站查询量突破650万次 [5] - 平台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推送服务 累计调用5700余次 [5] 银税互动成效 - 纳税信用评价引入信用贷款机制 以纳税信用替代传统抵押 [5] - 上半年通过"银税互动"发放贷款2.8万笔 金额377亿元 [5] 海关金融创新 - 大连海关与中国银行创新"关金慧"体系 通过94个维度统计分析完成企业画像 [6] - 63家中小微外贸企业通过平台获贷 授信总量4.45亿元 [6] 授信管理优化 - 清理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不合理限制 下放审批权限并开通绿色通道 [7] - 加强科技手段运用 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7] 无还本续贷推进 - 续贷对象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 上半年全省无还本续贷金额992.3亿元 户数4.3万余户 [7] - 大连市创新"无感续贷"机制 37家银行提供76款续贷产品 [7]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邮储银行推出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专项贷款 [8] - 丹东市推出"草莓贷""海品e贷" 葫芦岛市创新"泳装贷"专项产品 [8] 融资困难协调机制 - 针对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协调"一企一策"解决方案 [9] - 大连高新区以专利授信带动20家企业获贷 营口市定制方案提升贷款额度 [9] 服务与宣传体系 - 制作服务手册和产品名录 编制电子二维码便于政策宣传 [9] - 从500个案例中精选58个形成典型案例汇编 推广经验做法 [10]
建行镇江分行开展2025年度“金智惠民—乡村振兴”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
江南时报· 2025-08-01 07:23
核心观点 - 建行镇江分行组织暑期下乡实践活动 聚焦金融科技与普惠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和金融产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并开展金融知识普及 [1][2][3][4][5] 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 针对豆腐村复合经营模式量身打造数字化系统 主分商户系统实现总店对分店实时交易监管 商户集团对账系统自动归集分散流水 商户分账系统精准解决加盟店资金当日清算归集需求 [2] - 数字化系统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过去对账需通宵完成 现在系统自动生成报表且资金流向一目了然 [2] 特色产业支持 - 得撒石磨豆腐村采用非遗+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模式 以豆制品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发展梨园种植和观光采摘等配套产业 形成农旅融合良性循环 [3] - 公司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 包括针对农户季节性资金需求的裕农快贷 以及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产品 [3] 普惠金融服务 - 在豆腐村景区及周边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向游客 村民和商户普及防范电信诈骗技巧 介绍安全收款码和适合小微资金的稳健理财产品 推广信用卡优惠活动 [4] - 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获得村民积极反馈 被认为讲解明白且态度良好 有效传递普惠金融理念 [4] 实践活动成效 - 活动涵盖非遗品鉴 产业链探访和金融知识普及三大环节 通过实地调研展现金融活水对乡村资源的赋能作用 [1][3][5] - 实践活动体现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全面拉动作用 包括产业振兴 文化传承和农民增收等多维度成效 [5]
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江南时报· 2025-07-18 06:56
大闸蟹养殖行业 - 灌南县大闸蟹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 年产值近3亿元 已有30多年养殖历史 [2] - 当地凭借沂沭泗河下游的独特地理优势和丰富水域生态资源发展养殖业 [2] - 精品大闸蟹养殖案例显示140亩蟹塘可实现年净利润50万元 [1] 建设银行金融支持 - 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为灌南县63户蟹农累计提供4580余万元贷款 [2] - 针对农户推出"苏农云贷""农机贷""农险贷"等乡村振兴贷产品包 [3] - 通过"裕农产业平台"搭建海产品全链条特色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2]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线上引入土地流转 农业保险等多维数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审批 [3] - 线下采取"一县一策"差异化策略 重点支持产业大镇和特色镇 [3] - 截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252亿元 覆盖养殖 海鲜 鲜切花等产业链 [2][3] 典型案例 - 宏成家庭农场获建行累计285万元信贷支持 养殖规模达140多亩 [1] - 银行客户经理走访全县11个镇230多个行政村摸排资金需求 [2] - 为农户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 包括全周期风险画像和线上支用还款 [3]
金融活水润泽“田间地头”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2:25
嘉鱼县蔬菜产业概况 - 嘉鱼县是著名的蔬菜大县 蔬菜产业规模大 被誉为"北有寿光 南有嘉鱼" [1] - 当地田间种植大量南瓜和冬瓜 农户采摘后堆成小山等待运输至全国各地 [1] 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是嘉鱼县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企业 流转种植面积达8250亩 [3] - 拥有84个单体大棚 3个连栋大棚和1个生产车间 [3] -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北省农科院的定点科技示范基地 [3] - 6月获得建行嘉鱼支行500万元授信 享受2.75%优惠利率和财政贴息 [3] - 资金主要用于三四月份种植期的种子 农药 化肥采购及人工支出 [3] 建行嘉鱼支行普惠金融措施 - 推出"善营贷"产品 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涉农客群提供信贷服务 [5] - 累计为嘉鱼县蔬菜 渔业等50余客户发放贷款3800万元 [5] - 搭建"裕农通"智慧终端平台 覆盖全县8个乡镇75个服务点 [11] - 2024年通过该平台完成3.8万笔民生交易 代缴社保资金超千万元 [11] - 新增180户发卡 64个点位配备智慧终端设备 [11] 咸宁市金融政策支持 -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成本 [5] - 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5] 数字化金融服务创新 - 从"建行生活"APP到"裕农通"终端实现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 [11] - 智慧终端支持小额取款 缴费 转账 贷款申请等一站式服务 [9][11]
建行东台支行科技赋能“红土地” 金融“活水”润乡村
江南时报· 2025-06-09 03:26
建行东台支行科技兴农实践 - 建行东台支行在杨沈村开展"红色血脉·科技兴农"科技活动周,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乡村振兴[1] - 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沉浸式体验区,利用"人工AI"设备和"DeepSeek"智能工具帮助村民获取农技知识、简化信贷流程[1] - 客户经理实地走访种植养殖大户和红色文旅项目,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和移动终端进行"红色惠农贷"授信评估[1]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重点推广"裕农快贷""乡村振兴信用卡"等专属产品,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信贷资源精准直达[1] - "红色惠农贷"结合红色文化传承,体现金融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特殊定位[2] 科技与红色文化融合 - 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数字金融知识普及,形成"金融+科技+红色文化"的特色兴农模式[2] - 通过科技活动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 社会责任与战略实施 - 展现国有大行以科技驱动普惠金融深化、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2] - 通过科技赋能解决乡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1]
逐“绿”不辍 书写美丽福建的建行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6 07:35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建行福建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 [1] - 为漳浦30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提供超8000万元贷款 项目年发电量4.67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46.01万吨 [1] - 创新碳减排挂钩贷款等产品 支持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低碳转型 [1] 生态治理项目参与 - 为莆田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提供造价咨询服务 涉及红树林湿地与黑脸琵鹭栖息地修复 [2] - 通过理财债券融资支持龙津湖公园治理 运用海绵城市贷款助力漳州水环境治理 [2] - 参与"一闸三线"和白濑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 提供信贷融资与造价咨询综合服务 [2] 产业绿色转型支持 - 福建省绿色工厂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公司配套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制造业低碳转型 [3] - 创新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将碳排放指标与利率挂钩 [3] - 推广个人碳账本 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支行与碳中和林等场景化应用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林易贷 减碳贷 裕农快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 [2] - 承建福建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 - 对绿色企业增加信贷支持 对高耗能企业实施融资限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