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整合港口客货运产业链资源 广州港拟2亿元买入关联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4:56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1.97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广州海港商旅有限公司100%股权及15个浮趸资产 [1] - 交易采用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因交易对方为公司控股股东 [1] 资产评估详情 - 商旅公司股东权益账面值8167.01万元 评估值1.77亿元 增值率117.32% [2] - 15个浮趸船账面值2412.13万元 评估值1973.84万元 减值率18.17% [2] - 合计评估值1.97亿元 整体评估增值率86.43% [2] - 商旅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1.68亿元 净利润617.33万元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商旅公司总资产规模2.81亿元 [2] 交易战略意义 - 交易旨在整合港口客货运产业链资源 减少关联交易 [1] - 商旅公司主营珠江游和邮轮游业务 依托码头资源开展客运业务 [3] - 交易可促进资源协同利用 商旅公司近两年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上市公司综合水平 [3] - 交易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 预计伴随文旅行业复苏 商旅业务向好 [3] 公司经营数据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68亿吨 同比增长2.9% 集装箱吞吐量2519.95万标箱 同比增长5.3%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40.73亿元 利润总额16.07亿元 [3] - 2025年经营目标为货物吞吐量5.85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2648万标箱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4.17亿元 同比增长5.53% [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62亿元 同比下滑17.55% 扣非净利润2.08亿元 同比下降32.86% [4]
深市并购重组成效渐显 多样路径提质增效激活新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02:42
上市公司间产业整合趋于活跃。"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支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展 开多方面合作,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加速"A并A""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2024 年9月24日以来,1家上市公司拟进行吸收合并,即海联讯吸收合并杭汽轮B,提升存续上市公司投资价 值。收购上市公司子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成为并购新路径。2024年9月24日以来,1家上市公司拟收购 其他上市公司子公司,如威尔泰(002058)收购沪市公司紫江企业(600210)从事锂电池材料业务的子公 司,助力业务转型升级。3家上市公司拟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如因赛集团(300781)收购从事公关传播 业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智者品牌,打造全链路营销服务平台。 跨境并购呈现边际复苏迹象。出于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海外关税压力等需求,上市公司积极通过跨境 并购"走出去",优质境外标的受产业方更多关注。2024年9月24日以来,2家上市公司筹划跨境重组,如 光弘科技(300735)收购All Circuits S.A.S.100%股权及TIS Circuits SARL0.003%股权,进一步补链强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趋势。20 ...
深化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 宁波方正拟收购骏鹏通信60%股权
证券日报· 2025-04-17 16:44
交易概述 - 宁波方正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鹏鑫创展持有的骏鹏通信60%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1] - 交易前宁波方正已持有骏鹏通信40%股权,若完成将实现全资控股[2] - 骏鹏通信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件及储能设备结构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1] 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是公司基于长远战略规划的商业抉择,业务契合度极佳,具备资源整合基础[1] - 从参股到全资控股的转变凸显对新能源结构件业务战略定位的升级,意在强化产业链整合[2] - 全资控股骏鹏通信是公司向动力电池结构件上游延伸的重要一步[3] 业务协同 - 公司与骏鹏通信在原料采购、生产运营、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具备协同潜力[1] - 骏鹏通信已掌握高安全性、高精密度的生产工艺,是宁德时代结构件产品核心供应商[1] - 骏鹏通信订单稳定且盈利能力突出,有望为公司贡献丰厚收益[3] 行业背景 -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攀升,公司战略布局顺应行业发展态势[3] -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3] 历史布局 - 2021年11月设立安徽方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业务[3] - 2023年4月收购福建佳鑫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涉足锂电池模组导电软连接领域[3] - 2024年12月披露计划斥资3.4亿元收购骏鹏通信40%股权[2]
这家合肥市属上市公司,拟7亿开启并购路
IPO日报· 2025-04-09 10:21
交易概述 -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以7亿元收购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8.33%股权(4626.38万股),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股份支付3.64亿元占比52%,现金支付3.36亿元占比48%)[1][2][13] - 交易完成后金张科技将成为国风新材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合肥市国资委[12] - 以收益法评估,金张科技100%股权估值12.13亿元,增值率128.11%[13] 战略转型 - 国风新材原主营塑料薄膜(包装/建筑领域),2019年起转型新材料,2022年启动光学级聚酯基膜等项目[5] - 当前超70%收入来自传统包装薄膜业务,通过并购切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高增长领域[8] - 金张科技主营光学功能膜、偏光片离型膜等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等领域[8] 协同效应 - 双方同属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国风新材聚焦高分子膜/光电材料,金张科技专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8][10] - 并购后可在研发、采购、客户资源等方面形成协同,尤其在5G推动的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扩大市场份额[8] - 金张科技2023-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091.99万元、7218.77万元,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1亿元[15][13] 交易背景 - 金张科技2020年曾冲刺创业板IPO但主动撤回申请[11] - 国风新材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2.30亿元→-2863万元→-6972万元),需通过并购改善业绩[10] - 配套融资涉及关联交易,控股股东产投集团参与认购[12]
小马智行营收三连涨,Robotaxi收入却不增反降,“全球Robotaxi第一股”何去何从?
美股研究社· 2025-03-26 12:45
核心观点 - 小马智行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3%至5.48亿元,连续三年增长,但经调整净亏损达11.21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至10.06亿元,凸显技术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博弈 [1][5][9] - Robotruck业务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61.3%至4040万美元,而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3%至730万美元,主要受服务费减少影响 [6][7] - 公司战略聚焦"Robotaxi业务优先、中国市场优先、一线城市优先",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70%,预计2025年落地三款合作车型 [5][7][14] - 行业处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应用过渡阶段,资本市场对盈利路径存疑,自动驾驶企业股价普遍低迷 [2][17]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2023年的8.1%放缓,但优于同行文远知行(下滑10%)和Mobileye(下滑20.4%) [5] - Robotruck业务第四季度营收增速达72.7%,全年占比提升至9.7%;授权及应用业务收入下降30.1%至2730万美元 [6][7] - 现金储备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3%,为商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10][11] 业务分析 Robotaxi业务 - 收入下滑主因工程服务费减少,但乘客票价上涨部分抵消降幅,第七代系统部署后成本大幅优化 [6][7] - 运营覆盖北上广深核心区域,接入支付宝、高德地图等平台,首次实现全域自动驾驶运营 [7] - 规模化面临三大限制:运营范围有限、用户渗透率低、单车改造成本高(数十万元) [9] Robotruck业务 - 增长驱动力来自车队运营区域扩展,全年营收4040万美元,占比显著提升 [6] 技术进展 - 自研"世界模型+虚拟司机"技术:每周生成超100亿英里数据集,"虚拟司机"安全性指标提升16倍 [14][15] - 第七代系统与丰田、北汽、广汽合作研发,成本降70%,2025年落地三款车型 [7][14] 行业与战略 - 行业窗口期:未来1-2年是规模化落地关键,生态合作与产业链整合成竞争焦点 [13][14] - 公司合作网络覆盖全球29000台出租车营运资源,合作伙伴数量行业领先 [14] - 盈亏平衡点:Robotaxi投放量需达1000台,当前仅250台,下一目标为750台 [15][16] 商业化前景 - 管理层预计技术成熟与资金储备将加速商业化拐点,但需突破规模临界点以掌握定价权 [11][17] - 投资者需平衡长期投入与远期回报的矛盾,技术领先性与商业验证是关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