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细化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便利店“赛点”仍是商品力
36氪· 2025-05-30 03:3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便利店行业从标准化转向"千店千面"精细化运营,依托商圈台账匹配地域需求,引入安索夫与BCG矩阵优化品类管理 [1] - 行业保持扩张态势但门店经营能力下降,量贩零食折扣店崛起对传统便利店形成冲击 [1] - 头部与腰部企业差距拉大,区域整合加速,市场下沉空间收窄,发展重心转向区域深耕 [2] 经营策略转型 - 经营策略从"千店一面"转向"千店千面",品类规划更精准,注重爆款与个性化商品 [2] - 商品结构从标准品为主转向加大自有品牌与地域特色鲜食占比,选品标准更重视质量与安全 [2] - 商品成为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强化的关键支点,需围绕商品力持续创新 [2] 品类管理工具应用 - BCG矩阵通过"市场成长率"与"市场占有率"划分品类定位(明星/金牛/问题/瘦狗),优化资源配置 [6][7] - 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维度制定四类策略: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多元化经营 [7][9] - 咖啡品类引入属于"新产品×现有市场"策略,鲜食推广与家庭场景拓展属于"新产品×新市场"多元化战略 [10] 商圈台账与精细化运营 - 商圈台账根据住宅、办公、交通枢纽等属性匹配差异化商品组合(如社区店侧重家庭需求,商区店强化冲动消费) [11][12] - 下架商品处理面临打折出清效果有限、逆物流成本高的两难选择 [13] - 商圈台账落地需解决商圈分类标准化与加盟体系商品所有权差异的挑战 [14] 商品生命周期管理 - 引入"52周MD"制度将年度经营拆解为52周单元,动态调整商品规划与节气营销(如年货专区、开学季组合) [15][16] - 商品周期管理需综合动销率、增长空间等数据,形成"引进-成长-成熟-衰退"全流程体系 [17] - 精细化管理从营运部门扩展至商品、开发等全链条,商品成为流量转化与绩效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18]
百福集团CEO、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小龙:餐饮企业需进行更精细化管理
北京商报· 2025-05-29 08:44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经济进入结构性转型阶段 消费成为企业转型核心动力 [2] - 餐饮行业面临转型阵痛 过去依赖消费升级红利的企业出现门店收入波动 [2] - 消费者偏好发生显著变化 从线下自然流量转向手机端数字化消费模式 [2] 企业战略调整 - 企业需调整单店模型和商业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特征 [2] - 萨利亚 吉野家等品牌通过高质价比策略快速崛起 [3] - 企业应避免单纯价格战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规模效益提升竞争力 [3] - 实现低成本策略需依靠经营管理能力而非低价策略 [3] 运营能力建设 - 数字化运营能力是打造高品质 高性价比 高效率产品的关键基础 [3] - 品牌应追求多品类和多品种发展策略 [3] - 经营模式需向多时段和全渠道方向转变 [3]
张应春谈管理:工厂管理难,就是要解决这3大知情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5-29 04:14
导读:朗欧咨询把"管事"的难点总结为难以量化、难以透明和难以追责。这些难点,其实都是由无数个小问题"集"成的,在问题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知 不觉"。我们不知道昨天车间到底生产了哪些产品、不知道客户的订单什么时候能够交货,甚至不知道客户订单的生产到了哪个工序……因此,朗欧咨询 认为,只有知情(知道)才是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的入口。那么,怎么才能保持知情呢?针对管事情的三大难点,相对应地可以提出保持知情的三大要 点。 一、保持知情的三大要点 怎么才能保持知情呢?针对前面提到管事情的三大难点,相对应地可以提出保持知情的三大要点。 (1)难以量化:任务细化、结果数据化 量化,绝对不仅仅是设定数据指标,使数据从无到有;量化,首先是工作任务的细化。 很多老板很不解:"我的企业也有数据库啊,为什么企业的管理还是那么乱?" 比如,有的企业总是不能按时交货,便安排业务部每天统计订单准交率,其实这样统计所得的"订单准交率"充其量就是一组数字而已。真正统计订单准交 率,需要将从订单评审到交期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到主生产计划中,进而细化到月计划、周计划、交接控制等各个环节,从而对每一个环节做到量化管 理。订单准交率,只是所有环节的组合最 ...
研奥股份(300923) - 2025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8 09:14
公司业绩与订单情况 - 2024 年公司合并签约额 5.49 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手订单充足且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订单按客户要求交付[2]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1 亿元,同比增长 11.2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 9.93%至 4234.68 万元[3]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227.19 万元,同比增长 21.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 17.24%至 457.89 万元[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 2343.43 万元,占营业收入 4.97%,完成多项新产品研发、立项和改进[3] - 2024 年完成轨道列车空调通风变频器控制单元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研发[4] 现金流与利润分析 -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 3375.78 万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收款增加及购货付款减少[3] - 2024 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计提应收账款质保金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增加[3] 降本增效措施 - 2024 年各业务环节通过闭环管理机制落实降本增效,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均有具体措施[4] 市场拓展与行业态势 - 2024 年市场拓展采取一城一策等策略,增强客户粘性,发力检修业务[5] - 2024 年轨道交通行业新造业务稳中有降,后服务业务空间大,装备向绿色智能网络化发展[6] 业绩波动与应对 - 2024 年公司季度业绩波动受市场需求和项目执行周期影响,通过多项措施提升产线柔性化水平[6] 市场占有率与策略 - 2024 年公司在轨道交通车载司控电气设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较 2023 年提升,在多地市场份额提升明显,采取差异化策略拓展份额[6] 核心竞争力与提升 - 公司在创新、技术、项目管理和客户基础方面优势突出,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实现流水线生产[7] 精细化管理举措与成效 - 2024 年在生产、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利废创效 185 万元,多项计划兑现率达 100%,故障数同比降 60%[7]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已实施完毕,公司重视股东回报,将结合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方案[8][9]
吉林化纤(000420) - 000420吉林化纤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07:14
产品业务情况 - 碳纤维 2023 - 2024 年处于调整期,公司碳纤维亏损,2025 年 3 月和 5 月提价将改善业绩 [1] - 湿法 3K 碳纤维产品产能 600 吨/年,将根据市场情况增加产能 [1][2] - 公司不生产碳纤维原丝,现有 1.2 万吨碳纤维复材生产线,子公司凯美克有 600 吨小丝束生产能力 [2] - 粘胶长丝产能 9 万吨,2024 年和 2025 年 1 - 5 月满产满销,是否提价看供需关系 [2] - 2024 年粘胶纤维业务收入占比高且同比增长,碳纤维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6] - 2024 年碳纤维受市场调整影响表现偏弱,粘胶长丝市场表现景气 [5] - 公司碳纤维产品订单主要在风电领域,正拓展多领域应用 [5] 订单与合作情况 - 120 亿军工订单信息不真实,与航天科技或航天科工集团暂无大订单,有订单会披露 [1][4] 公司计划与策略 - 市值提升、资产并购重组、股东回报政策等相关计划有则披露 [2][5] - 利用国资和地域资源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精细化管理控制风险 [4] - 按市场情况调整小丝束和湿法 3K 碳纤维产能 [4] - 发展好传统粘胶纤维业务,做优做强碳纤维业务 [6] - 通过产销融合对接客户需求,攻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5]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 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502.56%,主要集中在碳纤维领域,针对提质降耗攻关 [5] 行业与竞争力情况 - 化学纤维行业充分竞争,公司有技术、人才、市场等体系优势 [5]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离任,背后有何隐情?
核心观点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任董事、总经理及法人代表职务,转向科研角色以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12] - 此举反映其将技术研发视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符合其"第一性原理"的决策逻辑[9][11] - 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期,2024年隆基员工数从75000人锐减至38000人,反映光伏行业严峻形势[23][24] 人事变动分析 - 辞任系参选院士的强制性要求,中国工程院规定企业负责人不得参选,但允许保留纯技术职务[12][13] - 辞任后仍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长及首席技术官职务,专注光伏前沿技术攻关[9] - 作为持股21%的第一大股东,通过股权结构仍保持对公司影响力,类似微软比尔·盖茨模式[8][15][16] 企业战略解读 - 公司发展始终以技术进步为底层逻辑,25年来研发投入快速转化为技术/产品/成本三重优势[11] - 决策遵循两大原则: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追溯本质)和立足未来的长期视角[11] - 行业当前面临非市场化因素干扰,包括低于成本价投标、产能出清缓慢等结构性矛盾[24] 行业现状观察 - 2024年光伏行业进入严冬,隆基年度亏损伴随大规模裁员,员工数下降49%[23] - 行业洗牌加速,预计半数企业将被淘汰,但去产能进程受非市场因素阻碍[24] - 头部企业存在"买十送一"等变相降价行为,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环境[22] 企业家特质 - 李振国属猫头鹰型人格(分析型),注重技术深耕与成本测算,与比尔·盖茨类型相似[17] - 其管理风格强调坦诚务实,多次公开指出行业乱象,包括招投标违规等问题[22][24] - 将员工就业保障视为企业责任核心,裁员带来的负疚感远超业绩亏损影响[23][24]
通达电气: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6 10:1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567.58万元,同比增长16.62%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0.80万元,同比增长38.42% [2] 供应链与研发管理 - 2025年将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及生产效率 [2] - 加强品质管控、优化结算方式以完善供应体系 [2] - 持续研发投入,从产品设计端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市场拓展规划 - 新能源汽车电机与热管理系统产品聚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新能源动力领域 [2] - 通过与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合作实现市场开拓 [2] - 2025年将深化布局新能源专用车(醇氢、纯电动)及移动医疗业务 [3] 行业动态 - 2024年商用车销量387.3万辆,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 [3] - 货车销量336.2万辆,同比下降5%,客车销量51.1万辆,同比增长3.9% [3] - 商用车行业短期承压,长期在绿色化、智能化趋势下仍有发展空间 [3]
温氏股份(300498) - 2025年5月22日-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6 00:42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猪业 - 4 月肉猪养殖上市率约 93%,单月投苗量创历史新高 [1] - 4 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 6 元/斤 [1] 禽业 - 4 月肉鸡养殖上市率为 95%,料肉比降至 2.79 [1] - 4 月毛鸡出栏完全成本降至 5.6 元/斤左右 [2] 资产负债表 - 4 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 50%左右,将继续降低负债率 [3] 问答环节 养猪业务 - 2025 年一季度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环比 2024 年同期降 1.3 元/斤,市场因素影响占比约 40%,非市场因素占比约 60% [4] - 未来通过精细化管理、科技与管理创新等手段降本增效,降本围绕育种能力提升等,增效通过单位面积产肉量提升等 [5] - 当前行业由资本扩张转向成本竞争,由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由价格博弈转向体系竞争 [6] 养鸡业务 - 看好中华土鸡未来发展,近期对养鸡业务组织改革,撤销养禽事业部,新设多个部门,鸡业育种公司独立经营 [7][8] - 组织改革原则是匹配市场需求与产品布局等,鸡业一部管广东、福建区域及屠宰加工业务,鸡业二部管华东区域,鸡业三部管广西等区域 [8] - 2024 年肉鸡鲜品销售 1.7 亿只,熟食销售近 1400 万只 [9] 其他方面 - 自 2015 年底上市共现金分红 14 次,累计 281 亿元,现金分红率 60%,盈利年份超 40%,计划实施 2025 年中期分红 [10][11] - 2021 年 3 月发行约 93 亿元可转债,2027 年 3 月到期,目前顺其自然,触发条件后董事会决策 [11]
管理创效谱新篇 搬迁升级启新程
四川日报· 2025-05-25 22:11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川东北地区唯一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机械加工为一体 [1] - 2020年5月公司加入方大集团,2025年4月投资150亿元的新厂区在四川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揭牌 [1][6] - 公司从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为吨钢利润长期保持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 [1]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 荣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中国优质建筑用钢品牌等荣誉 [1] - 多次被评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四川企业100强" [1] - 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15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172件 [5]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 公司坚持"不减员工、不减工资、不减福利待遇"原则,员工工资接连上涨 [2] - 实施工作餐、医疗费用资助、"孝敬父母金"、励志奖学金等福利政策 [2] - 2025年招聘87名新员工吸引4000多名求职者报名,岗位竞争比例达50∶1 [2] 管理制度与改革创新 - 方大集团帮助公司重新梳理完善近300项制度,涉及生产、成本、采购、销售等环节 [3] - 全面引入"赛马"机制,开展全方位评比活动,激活内生动力 [3] - 5年来员工开展近4000项"小改小革"活动,公司对优秀项目给予奖励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0年-2024年公司实现利税超45亿元 [4] - 加强对标工作,增加成本、效益分析频次,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3] 新厂区建设与战略转型 - 新厂区实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环保设施、产品规模全新升级 [6] - 建成生产绿色化、能源低碳化、厂区园林化、建筑景观化的生态数字企业 [6] - 拥有智慧管控中心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全过程管理 [6] - 计划以攀西钒钛资源为依托,利用氢冶金等新技术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 [6]
ETF-FOF市场迎“第二春”!产品焕新与配置热度上升
券商中国· 2025-05-23 08:12
ETF-FOF市场发展 - ETF-FOF市场在2025年重新活跃,多家基金公司密集推出或申报相关产品,成为机构多资产配置的重要补充工具 [1][2] - 2021年上交所推出首批ETF-FOF产品,2022年市场延续扩容但产品类型单一,2023-2024年进入调整期,2025年随着市场环境回暖进入"第二春" [2] - 当前多家基金公司积极布局ETF-FOF产品,如上银稳健慧选、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平安盈轩等,已进入审批通道 [2] ETF-FOF产品表现 - 部分ETF-FOF产品展现出较强收益能力,富国智鑫行业精选A近一年收益率达19.80%,工银睿智进取一年A年内回报17.67% [3] - ETF-FOF作为联接被动与主动、场内与场外的桥梁型产品,伴随产品形态丰富、场外渠道拓展及机构参与度提升,有望在资产配置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3] 机构配置ETF趋势 - FOF加大对ETF的配置成为业内普遍趋势,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在同步跟进 [4] - ETF热度上升的驱动因素包括市场波动频繁时的高流动性、低交易成本和盘中交易便利性,以及ETF产品线丰富带来的细分赛道和策略型主题覆盖 [4] - ETF的透明度与风格稳定性使其成为FOF组合构建的重要工具,适合用于增强核心资产贝塔暴露或填补主动基金覆盖不足的空白区域 [5] ETF在FOF中的战略地位 - ETF已从交易工具转变为FOF长期配置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模块,随着ETF产品生态完善和资方投资理念成熟,其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5] - ETF成为推动FOF产品走向多元与精细化的关键支点,未来在FOF中的权重预计将持续增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