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极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会议定调积极财政货币政策,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盘中上涨16个bp,连续4天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4-28 02:25
截至2025年4月28日 09:52,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上涨0.16%,最新价报112.13元。流动性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盘中换手5.11%,成交3.35亿元。拉长 时间看,截至4月25日,30年国债ETF博时近1月日均成交30.58亿元。 招商证券张伟点评重要会议称,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资金面也将维持合理充裕。并且货币政策将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接下来政府债券发行保持偏快节 奏对债市影响可控。关注2季度经济变化,降息降准仍有可能,因而债市短期风险小,仍处于友好环境。债市交易性难度提升,维持市场中性久期,多看少 动为宜,长债调整时候择机加仓。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30年国债ETF博时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3510.28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5054.02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263.51万 元。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30年国债ETF博时最新融资买入额达6724.47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7928.72万元。 截至4月25日,30年国债ETF博时近1年净值上涨14.21%,指数债券型基金排名3/373,居于前0.80%。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4月25日,3 ...
用好用足更加积极财政政策 强化逆周期调节
证券日报· 2025-04-27 17:20
具体看,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 本报记者韩昱 温彬认为,二季度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启发行,加之专项债券"自审自发"加 速推进,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也会加快。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 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展望未来,温彬表示,财政政策仍有加力空间,可能出台的增量政策举措包括,一是上调广义财政赤字 率目标,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二是盘活地方债结存限额;三是加大消费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培 育壮大文化旅游消费、家政服务消费、数字消费、体育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用好"体现在存量政策加速落地,今年一季度,财政发力支持经 济"开门红",后续将加快专项债券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对冲外部扰 动。"用足"体现在"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空间充 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 从超长期特别国债角度看,今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 ...
今年特别国债发行启幕,首日发行286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4-24 03:18
比如,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官方文件,2025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合计为1.8万亿元,比2024年增加 了8000亿元,增长80%。其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 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即"两重")项目,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领 域。另一部分为500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特别国债。 根据财政部公开信息,24日上午,财政部将发行1650亿元的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 (5年期),这占了今年补充银行资本特别国债总额比重约33%。24日上午,财政部还将发行500亿元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20年期),和710亿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30年期), 这合计占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总额比重约9.3%。 从今年特别国债发行时间来看,与去年首次发行时间(5月17日)相比,今年发债时间有所提前。从今 年首日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来看,与去年同期(400亿元)相比,今年无论是发债规模还是占比都明显高 于去年。其中,用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特别国债发行进度更快。 多位专家认为,今年特别国债加快发行,且规模更大 ...
专家建言财政政策再加码,选项含“房地产稳定基金”
第一财经· 2025-04-23 03:27
财政政策发力与经济支撑 - 中国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提振内需促进消费,稳定经济,效果正在显现 [3] - 一季度全国广义财政支出约9.3万亿元,同比增加近0.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6%,与经济增速(5.4%)相近 [3] - 财政支出进度显著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财政支出强度与结构 -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水平 [5] - 3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7%,较前两个月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主要源于社保与就业、教育等民生相关支出的快速增长 [5] - 3月份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三项基建类支出增速较前两个月大幅增加,四项基建类相关支出合计同比增长0.5%,较1~2月加快6.1个百分点 [5] 政府性基金支出与专项债券 - 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769亿元,同比增长11.1% [6] - 3月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7.9%,较1-2月加快26.7个百分点,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大幅增长有关 [6] - 3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规模达到7719.3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5倍 [6] 基建投资与宏观经济稳定 - 一季度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5%,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 [8] - 一季度基建投资提速是带动整体投资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8] - 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 [9] 增量政策与应对关税战 - 面对美国高额关税,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12] - 二季度地方债中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9748亿元,较一季度发行规模增长36.5% [13] - 1.3万亿元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开启发行,10月10日发行完毕,较2024年提早近1个月发行完毕 [13] 财政发力的重点领域 - 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 [15] - 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15] - 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 [15] 促消费与稳楼市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耐用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可能扩围至服务业 [16] - 今年财政促消费的整体额度可能会从3000亿元提高到7000亿元至1万亿元 [16] - 建议增发国债,探索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先期规模可在2万亿左右 [16]
专家建言财政政策再加码,选项含“房地产稳定基金”
第一财经· 2025-04-23 01:22
观察财政政策发力的一个关键指标,是财政支出强度。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这一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水平。 罗志恒表示,其中3月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7%,较前两个月这一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支出进度显著加快。而这主要源于社保与就业、教育 等民生相关支出的快速增长。 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后续推出,以稳就业稳外贸稳经济 中国在今年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在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提振内需促进消费,从而稳定经济。这一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广义财政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约9.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0.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5.6%。这一增速与一季度经济增速(5.4%)相近。 "一季度财政支出进度显著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撑。"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 面对关税战冲击,不少市场人士都期待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其中除了靠前发力推动既定财政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外,针对稳外贸、稳就业、稳楼市、促 消费扩内需等推出财政增量政策,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财政靠前 ...
提振消费,财政金融这样发力
人民日报· 2025-03-30 22:00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政策,带动消费市场亮点频现,消费者信心指 数持续回升。 提振消费,是今年宏观政策的发力重点。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为完善财政、金融等 促消费支持政策明确方向。相关部门扎实落实行动方案要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加强消费激励、提 振消费信心。 财政部表示,将强化各类政策资源的协同,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的措施,支持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 环境。具体来看,一是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已提前下达2025年 首批资金810亿元,将尽快下达其余资金;二是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 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三是支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便利 化建设,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四是支持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联动,拟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带动 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健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 的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四方面政策举措:一是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准备金、 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 ...
财政部发声!今年财政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券商中国· 2025-03-24 08:56
今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到,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 力、更加给力,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 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 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 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报告原文如下: 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来源:财政部调研小组 综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复杂形势,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 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 高质量发展,全年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 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效落实存量政策 ...
财政部重磅!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证券时报· 2025-03-24 08:47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聚焦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增加民生保障和基建投资[2] - 计划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 统筹政府债券发行以支持关键领域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2]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下降3.4%,非税收入增长25.4%[8]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万亿元,增长3.6%,科技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12.4%[10] - 中央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4] 重点领域政策支持 消费与投资 -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带动四季度社零增长3.8%[20] - 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分别超680万辆、6200万台,相关销售额1.3万亿元[20] - 专项债券支持4万余个项目,其中3500亿元用作交通基建项目资本金[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大幅增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资金31.17亿元覆盖1039家企业[23] - 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2%,工业技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超2万亿元[24] - 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破40%[22] 民生保障 -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70元/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达94元/人[46] -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55亿元,惠及3400万人次,贷款额度提高至本科生2万元/年[16] - 中央财政安排1.1万亿元保障养老金发放,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规模2533亿元[4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新增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预计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15] - 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优化,资本金比例上限由25%提至30%,新增5个投向领域[51] - 2024年隐性债务规模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15] 区域与绿色发展 - "三北"工程补助120亿元,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25][26] -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PM2.5浓度同比下降2.7%[25] - 非常规天然气占国内供应量近40%,中央财政安排清洁能源专项资金[33] 外贸与外资支持 - 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降低1010项商品进口暂定税率[34] - 中欧班列枢纽纳入启运港退税政策,新增郑州、重庆等铁路离境港[34] - 上海自贸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35] 注:数据均引用自原文标注段落,未包含风险提示等非核心内容
房地产及建材行业双周报(2024/02/28-2025/03/13):政府工作报告维持“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行业基本面持续回暖-2025-03-14
东莞证券· 2025-03-14 12:00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评级为标配(维持)[1] - 建材行业评级为标配(维持)[1] 核心观点 - 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优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新增"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和"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等表述[5] - 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2025年首月70城新房售价上涨城市增至24个 为2023年7月以来最高 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微涨 二手房市场跌幅收窄[5] - 一线城市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深圳 北京 上海春节后交易快速复苏[5] - 2025年1-2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4479.9亿元 同比下降5.9% 但降幅较1月收窄10.6个百分点 2月单月同比增长17.3%[22] - 土地市场热度回升 1-2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增长26.7% 其中华润置地以232亿元位居第一[22] - 建材行业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安排 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增加1.6万亿元[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4.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6] - 水泥需求持续修复 全国水泥市场均价364元/吨 较上周上涨4元/吨 涨幅1.11%[30] - 消费建材企业2024年业绩承压 但2025年有望改善 受益于二手房成交回暖和老旧小区改造[8] 房地产板块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房地产板块近两周下跌2.39% 跑输沪深300指数2.94个百分点 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12] - 近一月下跌1.29%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3.44%[12] - 二级板块方面 房地产开发下跌2.38% 房地产服务下跌2.65%[12] - 个股表现分化 *ST和展近两周上涨17.50% 光大嘉宝下跌18.73%[17][20] 房地产行业及公司新闻 - 北京2月二手房网签量11876套 环比下降4.8% 同比增长87.6%[22] - 广州2月二手住宅网签6278套 同比增长29.04%[22] - 杭州2月二手房网签5977套 同比上涨135%[22] - 成都土拍市场热度回升 高新区地块楼面价达31700元/㎡ 溢价率70.43%[25] 房地产周观点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预计后续房企融资放宽 企业资金面改善[24] - 楼市将从止跌回稳向回暖回升过渡 房企业绩逐步走出低谷[24] - 建议关注经营稳健的头部央国企及聚焦一二线城市的区域龙头企业[24] 建材板块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建筑材料板块近两周上涨2.9% 跑赢沪深300指数2.35个百分点 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12位[25] - 近一月上涨2.96%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17%[25] - 二级板块方面 玻璃玻纤上涨1.12% 水泥上涨3.47% 装修建材上涨3.45%[25] - 个股表现 法狮龙近两周上涨24.22% *ST嘉寓下跌12.00%[28][29] 建材行业重要数据 - 水泥市场延续涨势 北方地区价格上行 安徽 浙江 河南等地涨价情绪强烈[30] - 平板玻璃市场弱势运行 厂家降价出货[34] - 光伏玻璃价格持稳运行 2.0mm厚度均价14元/平方米[36] 建材行业及公司新闻 - 住建部要求提升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0] - 央行等五部门要求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40]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已开工建设或建成达98%[40] - 亚洲水泥2024年收益58.85亿元 同比下降21%[40] 建材周观点 - 专项债发行落地将改善工地资金状况 基建项目投资提速[42] - 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力度不减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42] - 消费建材需求有保障 行业销售及利润率情况将改善[43] - 建议关注海螺水泥 塔牌集团等水泥龙头企业[42] - 建议关注北新建材 兔宝宝等消费建材企业[45] 建议关注标的 - 保利发展(600048):房地产行业央企龙头 销售优于行业整体水平[46] - 华发股份(600325):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等核心城市群[46] - 招商蛇口(001979):中国领先的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46] - 滨江集团(002244):杭州房地产龙头企业 土地储备区位良好[46] - 海螺水泥(600585):水泥龙头企业 区域布局具备竞争优势[46] - 塔牌集团(002233):粤东市场占有率提升 现金流良好[46] - 北新建材(000786):石膏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46] - 兔宝宝(002043):国内板材龙头 品牌度和渠道优势明显[46]
充分发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牵引作用|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2 10:56
文章核心观点 《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具体部署,既考虑年度预期目标,又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财政政策总量上支出强度加大、结构上优化、实施上注重系统集成,以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3] 分组1:财政政策总量情况 - 支出强度更加给力,4%赤字率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规模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3][4] -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000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合计新增政府债券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分组2:财政政策结构情况 - 坚持有保有压,严控一般性支出,突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今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也保持较高增幅 [6] - 一揽子化债方案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政策实施后,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利率平均下降超2.5个百分点,今年2万亿置换债券额度尽早发行使用,叠加4.4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地方政府有更多财力空间 [7] 分组3: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 更加注重把握时度效,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注重抓好存量政策落实、推动政策效应持续有效释放,增量政策靠前实施,提高政策实效、增加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5] - 更加注重系统性集成,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8]